一种MIC阵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7944发布日期:2018-09-14 23:35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语音控制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IC阵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对家用电器的控制将会有更多的发展,而语音作为一种自然简单的方法将是一种有效便捷的控制方式。现有技术中,麦克风固定在家用电器内,位置无法移动,造成麦克风只能采集固定方向上相应距离内的语音信息,不能全方位采集环境中的语音信息,从而给语音信息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设计家用电器时往往会针对麦克风的阵列方式进行调试,找出能采集环境中全方位的语音信息的麦克风阵列方式。现有技术中,采用软件算法调试麦克风的阵列,在算法调试过程中,需要改变麦克风的摆放方式,以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但是制作PCB时,麦克风阵列一般是固定的;或者使用排线或FPC线连接麦克风,但是FPC线在固定麦克风位置时较为困难,而且容易引入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调试麦克风阵列的过程中麦克风的位置无法移动,造成调试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MIC阵列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MIC阵列装置,该MIC阵列装置包括:

导轨板,设置有导轨和沿导轨方向延伸的信号线和地线;

至少一个MIC板,MIC板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上,且MIC板上设置有与信号线滑动连接的连接结构;MIC板上固定安装有麦克风。

优选地,连接结构包括弹簧探针或者弹片。

优选地,MIC阵列装置还包括的隔离板,隔离板沿导轨方向延伸并与地线电性连接。

优选地,隔离板焊接在地线上。

优选地,隔离板固定设置在两个信号线之间。

优选地,隔离板顶部形成导轨,MIC板上设置有与导轨配合的限位结构。

优选地,隔离板顶部具有沿隔离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开槽,开槽形成导轨。

优选地,导轨与MIC板间隙配合。

优选地,导轨呈线形排列或环形排列。

优选地,MIC阵列装置还包括主控板和板板连接器,导轨板和主控板通过板板连接器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MIC阵列装置,通过设置导轨,使MIC板在导轨上滑动,从而带动麦克风移动,改变麦克风的位置,从而改变麦克风阵列,以便于对多种麦克风阵列方式进行调试,找出拾取环境语音信息效果最佳的麦克风阵列。MIC板采用连接结构与信号线滑动连接,解决现有主控板连接麦克风或FPC线连接麦克风可靠性较低且容易引入噪声的问题,保证麦克风正常工作,降低噪音,增加麦克风拾取语音信息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MIC阵列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MIC阵列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MIC阵列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MIC阵列装置的隔离板的隔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MIC阵列装置的导轨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想到设置导轨,使麦克风在导轨上滑动,从而改变麦克风的位置和麦克风的阵列。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MIC阵列装置包括MIC板1和导轨板2,导轨板2上设置有导轨7和沿导轨7方向延伸的信号线4和地线5。MIC板1与导轨7配合,沿着导轨7滑动。MIC板1上固定安装有麦克风,MIC板1滑动时,带动麦克风一起滑动从而改变麦克风在MIC阵列装置内的位置,使得麦克风可以拾取环境中另一个方向内的语音信息,即改变麦克风拾取语音信息的方向和位置,以获得麦克风在该方向和位置上拾取语音信息的效果,提高语音信息控制的可靠性。在MIC阵列装置内,可以只设置一个MIC板1,也可以设置多个MIC板1。若只设置一个MIC板1,通过改变该MIC板1的方向和位置,对麦克风在不同方向和位置上拾取语音信息进行测试,获得麦克风拾取语音信息效果最好的方向和位置。在设计语音控制智能设备的麦克风时,将该结果进行参考,使智能设备能有效拾取到环境中的语音信息;若设置多个MIC板1,通过改变多个MIC板1之间的方向和位置,获得MIC板1的多种阵列方式,测试不同阵列方式拾取环境语音信息的效果,并确定出效果最好的阵列方式,作为设计智能设备的参考。

在导轨板2上,还设置有信号线4,该信号线4与麦克风电性连接,实现导轨板2与MIC板1的信息交互传输。MIC板1上设置有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在MIC板1滑动时连接麦克风和信号线4,使麦克风和信号线4始终处于连接状态,保证麦克风的正常工作。优选地,连接结构包括弹簧探针3。弹簧探针3能够被压缩,在安装时,使弹簧探针3具有一定的压缩量,可以保证在MIC板1滑动时弹簧探针3与信号线4的良好接触。但是,压缩量不宜过大,否则弹簧探针3与信号线4的接触压力过大,不利于MIC板1的滑动。连接结构也可以采用弹片,弹片与弹簧探针3一样具有可压缩性,在安装时压缩弹片使其在径向上受到向外的弹力,该弹力使弹片与信号线4的连接更紧凑,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MIC阵列装置还包括主控板,主控板为MIC阵列装置的控制中心,导轨板2上的信号线4和地线5需要接入主控板,实现信息交互传输。优选地,MIC阵列装置还包括板板连接器8,板板连接器8将导轨板2与主控板电性连接在一起,使导轨板2上的信号线4和地线5接入主控板,完成与主控板的信息交互。主控板获取MIC板1上的麦克风采集的语音信号,并处理上传,分析MIC阵列采集的语音信号是否清晰。另外,主控板上设置有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信号线4将移动信息发送至MIC板1,使MIC板1完成移动。发送的移动信息包括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MIC阵列装置的隔离板的隔离示意图,如图4所示,信号线4与弹簧探针3连接的部分裸露在空气中,在信息交互传输时,该裸露部分的信号线4会向外辐射电磁波。若两个距离较近的平行信号线4不做抗干扰防护,则信号线4工作时产生平行信号,彼此之间产生的电磁波会发生相互干扰,影响信息传输的正确性。优选地,MIC阵列装置上还包括隔离板6,隔离板6沿导轨7方向延伸并与地线5电性连接,从而实现信号线4的抗干扰防护,避免信号线4之间发生电磁干扰。具体的,隔离板6固定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信号线4之间,将相邻的两个信号线4隔离开,避免彼此之间发生电磁干扰。需要说明的是,隔离板6的长度要大于或等于导轨板2上裸露的信号线4的长度。只要信号线4裸露,就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就需要进行电磁防护,因此,隔离板6的长度要大于信号线4的裸露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地线5和隔离板6均固定设置在导轨板2上,且隔离板6又与地线5电性连接,为简化隔离板6与地线5的连接,优选地,将隔离板6焊接在地线5上,使地线5与隔离板6重合,节省导轨板2的空间,使导轨板2尽量的小型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隔离板6的顶部充当导轨7,在MIC板1上设置与导轨7配合的限位结构,使MIC板1可以相对导轨7滑动,且避免发生MIC板1脱离导轨7的情况。具体的,可以在MIC板1上设置滑槽,将隔离板6顶部的导轨7嵌在滑槽中,滑槽与导轨7相对滑动。优选地,导轨7与MIC板1间隙配合,使得导轨7与MIC板1之间相对较为疏松,便于MIC板1的滑动,且减小滑动时的磨损,避免对MIC板1造成破坏。采用该方法,将导轨7与隔离板6结合,省去单独设置导轨7,进一步节省MIC阵列装置的空间,使MIC阵列达到最小化。

上述MIC板1与导轨7的配合需要在MIC板1上设置滑槽,占用了MIC板1的相对一部分体积,不利于麦克风的设置。优选地,在隔离板6顶部设置沿隔离板6长度方向延伸的开槽,MIC板1穿设在该开槽中并沿着开槽方向滑动,即开槽形成MIC板1滑动的导轨7。MIC板1上只需要设置限位结构,限制MIC板1在开槽内与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移即可。例如,分别在两个隔离板6的相对位置上设置挡块,限制MIC板1相对隔离板6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在隔离板6长度方向上,可设置多个挡块,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挡块体积小,不占用MIC板1的空间,可以使MIC板1更多的麦克风或可以缩小MIC板1的体积,进一步减小MIC阵列装置的体积。优选地,开槽与MIC板1间隙配合,即开槽的宽度要大于MIC板1的厚度,使MIC板1在开槽内的滑动较为容易,避免由于配合过紧滑动造成MIC板1损坏。

图5为导轨7的布置方式,如图5所示,导轨7可以设置成多种形式,使MIC板1移动到阵列装置的不同位置上。导轨7呈线性排列时,MIC板1可以在同一方向上移动至不同的位置;导轨7呈环形排列时,MIC板1可以绕着MIC阵列装置周向移动,实现拾取不同方向不同位置上的语音信息。

综上所述,在MIC阵列装置内设置导轨板,导轨板上固定安装导轨,固定有麦克风的MIC板沿着导轨移动,从而改变麦克风在MIC阵列装置内的位置,获得多种麦克风的阵列方式,测试不同的麦克风阵列拾取环境中的语音信息效果,并确定拾取语音信号效果最好的麦克风阵列,以指导设计智能设备中麦克风的放置位置。导轨板上还设置有与麦克风进行信息传输的信号线,利用弹簧探针或弹片实现MIC板与信号线的连接,从而保证在MIC板移动过程中,麦克风始终与信号线保持连接,完成信息传输。另外,设置隔离板将相邻的两个信号线隔离开来,避免相邻两个信号线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发生电磁干扰,保证信息传输的正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其他的改进或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具体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