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0836发布日期:2018-09-11 23:2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水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30m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自从蓝牙耳机问世以来,一直是移动商务族提升效率的好工具。

现有的蓝牙耳机通常为单耳挂单的单声道耳机,由于单声道耳机使用时是一侧耳听音,在嘈杂的环境中,需要使用者保持静心听才可以达到使用效果,其不如传统带有双耳机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蓝牙耳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蓝牙耳机,包括

左蓝牙耳机结构和右蓝牙耳机结构,所述左蓝牙耳机结构和右蓝牙耳机结构采用有线或者蓝牙连接,

所述左蓝牙耳机结构和右蓝牙耳机结构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挂耳,所述挂耳上设置有耳塞固定件,该耳塞固定件包括固定件壳体,固定件壳体的中间设置有耳塞固定部,耳塞固定部内设置有耳塞,所述耳塞上设置有硅胶帽,所述硅胶帽内部中空设置,以及所述耳塞的顶部设置有扩音口,所述扩音口上设置有420目防水网;

所述固定件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蓝牙模块、控制模块、指示灯驱动模块、按键驱动模块、存储模块、接口调节模块、电源管理模块以及充电接口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蓝牙模块、指示灯驱动模块、按键驱动模块、接口调节模块以及电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充电接口模块连接,所述充电接口模块连接充电接口,所述指示灯驱动模块连接指示灯,所述按键驱动模块连接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调节模块用于左蓝牙耳机结构和右蓝牙耳机结构之间通信识别或者用于与外部设备识别。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接口处设置有密封头,以及所述密封头与固定件壳体处均设置有硅胶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防水设计,密封头与固定件壳体连接处采用硅胶密封条密封,以及采用硅胶帽和420目防水网对耳塞进行防水;

2.采用左右双蓝牙耳机设计,双耳均带蓝牙耳机,可以有效的防止外部杂音进入一侧耳,导致音混杂;

3.采用有线或者无线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蓝牙耳机,包括

一种防水蓝牙耳机,包括左蓝牙耳机结构和右蓝牙耳机结构,所述左蓝牙耳机结构和右蓝牙耳机结构采用有线或者蓝牙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说陈述的有线是指:利用导线1连接。所述导线1的外侧设置有防水硅胶外铠。

所述左蓝牙耳机结构和右蓝牙耳机结构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挂耳2,挂耳2采用硅胶材料设置,硅胶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其可以进行任意弯曲,利用硅胶所做的挂耳2可以与人体的耳朵进行柔和的接触,改变了传统硬质材质(如树脂或聚乙烯)带上去不舒服或者无法挂紧的问题。

所述挂耳2上设置有耳塞固定件6,该耳塞固定件6包括固定件壳体4,固定件壳体4的中间设置有耳塞固定部3,耳塞固定部3内设置有耳塞8,所述耳塞8上设置有硅胶帽10,所述硅胶帽10内部中空设置,以及所述耳塞8的顶部设置有扩音口,所述扩音口上设置有420目防水网11;

所述固定件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板5,所述控制板上5设置有蓝牙模块、控制模块、指示灯驱动模块、按键驱动模块、存储模块、接口调节模块、电源管理模块以及充电接口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蓝牙模块、指示灯驱动模块、按键驱动模块、接口调节模块以及电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充电接口模块连接,所述充电接口模块连接充电接口7,所述指示灯驱动模块连接指示灯12,所述按键驱动模块连接按键13。所述充电接口7处设置有密封头,以及所述密封头与固定件壳体4处均设置有硅胶密封条9。

由于左蓝牙耳机和右蓝牙耳机的蓝牙连接与外部设备接入不同,因此,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接口调节模块,所述接口调节模块用于识别左蓝牙耳机和右蓝牙耳机之间的蓝牙通信以及与外部设备的蓝牙通信信号,依据信号的不同进行自动调理,其规则是,优先进行左蓝牙耳机和右蓝牙耳机之间的蓝牙匹配。

本实用新型采用防水设计,密封头与固定件壳体4连接处采用硅胶密封条9密封,以及采用硅胶帽10和420目防水网11对耳塞8进行防水;采用左右双蓝牙耳机设计,双耳均带蓝牙耳机,可以有效的防止外部杂音进入一侧耳,防止音混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