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无线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2920发布日期:2019-01-15 22:28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蓝牙无线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领域,具体涉及蓝牙无线耳机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及便捷生活的不断追求,双蓝牙无线耳机由于其便携性,且佩戴时不受耳机线束缚的特征,逐渐受到大众的欢迎,近些年发展势头强劲。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在耳机佩戴牢固度及耳撑调节的便利性方面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市场上双蓝牙无线耳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原产品中没有配有耳撑的产品(如苹果的AirPods),在剧烈运动时存在耳机佩戴不稳定甚至耳机丢失的风险;其余一些产品配有耳撑,但都分为大、中、小三种固定的耳撑尺寸,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群体的需要根据用户的耳廓轮廓形状和尺寸特征选择合适的耳撑尺寸,且更换耳撑时操作也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蓝牙无线耳机,可以实现对耳撑的尺寸规格的调节,使得耳机能够满足不同人群耳廓形状的佩戴角度要求,提高耳机佩戴的稳固性,进一步防止耳机掉落。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蓝牙无线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安装在耳机主体上的耳塞部,还包括弧形的耳撑,所述耳撑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耳塞部,所述耳撑的第二端可抽拉地连接于所述耳机主体,且所述耳撑的第二端与所述耳机主体上设有相配合的多级调节档位。

所述耳机主体具有第一安装面和与第一安装面相对的第二安装面,所述耳塞部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所述耳撑的第二端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耳机主体的第二安装面上;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有长度方向与所述耳撑的抽拉方向一致的插装槽,所述耳撑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插装槽内。

所述插装槽内设有导向板,所述调节档位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板上的条形卡孔和设置在所述耳撑的第二端上的限位凸起;所述条形卡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耳撑的抽拉方向一致,且所述条形卡孔包括交替排列的多个大孔和多个小孔,所述大孔与所述小孔连通且所述大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小孔的内径;所述限位凸起呈T形阶梯轴状,并嵌入其中一个所述大孔内。

所述调节档位包括设置在所述插装槽内的磁块和对应设置在所述耳撑的第二端上的磁块,两所述磁块吸合。

所述耳撑的第二端与所述插装槽过盈配合结构构成所述调节档位。

所述耳撑的第二端的厚度方向截面为T形,所述插装槽对应为T形槽。

所述调节档位包括设置在所述插装槽内的弹性臂和设置在所述耳撑的第二端上的齿条凸起,所述弹性臂具有凸起部,所述齿条凸起向外凸出于所述耳撑的第二端的表面,所述齿条凸起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耳撑的抽拉方向一致,弹性臂的凸起部卡设在所述齿条凸起的齿形面上相邻两齿之间。

所述弹性臂的数量为两个,上下相对设置,所述齿条凸起位于两所述弹性臂之间,且所述齿条凸起具有两个齿形面,分别与所述弹性臂配合设置。

所述耳撑为硅胶材质或所述耳撑的表面套设有硅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弧形的耳撑贴合支撑在耳道口处的耳廓部位,增强了耳机佩戴的稳固性,且耳撑的第一端连接耳塞部,第二端可抽拉地连接于耳机主体,且耳撑的该端与耳机主体上设有相配合的多级调节档位,通过抽拉滑动耳撑的第二端即可实现耳撑的弧形支撑部位长度大小尺寸的调整,并且耳撑在调节过程中通过多级调节档位实现耳撑位置定位满足用户多档位尺寸的调节,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性,提高了耳撑佩戴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蓝牙无线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蓝牙无线耳机当其耳撑向远离耳机主体方向抽拉一定距离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蓝牙无线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当其耳撑向远离耳机主体方向抽拉一定距离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耳撑第二端与耳机主体配合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耳撑第二端与耳机主体配合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耳撑第二端与耳机主体配合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耳撑第二端与耳机主体配合处的纵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9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耳撑第二端与耳机主体配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耳撑第二端与耳机主体配合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蓝牙无线耳机,包括耳机主体10和安装在耳机主体10上的耳塞部20,还包括弧形的耳撑30,耳撑30的作用在于蓝牙耳机在佩戴状态下,耳撑30支撑在用户耳廓内从而提高耳机的佩戴稳固性和舒适度;耳撑30的第一端31连接于耳塞部20,耳撑30的第二端32可抽拉地连接于耳机主体10,通过抽拉滑动耳撑30的第二端,即可实现耳撑30的支撑部位34(即图1中耳撑30上虚线框所圈部位)长度大小尺寸的调整,且耳撑30的第二端32与耳机主体10上设有相配合的多级调节档位,以使耳撑30的支撑部位34长度大小尺寸调整至所需尺寸时实现对耳撑30位置的定位,以满足用户多档位尺寸的调节,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性,提高了耳撑佩戴的舒适度。图2展示的即为向远离耳机主体10的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抽拉耳撑30的第二端32以加大耳撑30的支撑部位34长度后无线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若需减小耳撑30的支撑部位34长度,只需反方向推动耳撑30的第二端即可。

进一步地,耳机主体10具有第一安装面11和与第一安装面11相对的第二安装面12,耳塞部20安装在第一安装面11上,耳撑30的第二端32可伸缩地连接于耳机主体10的第二安装面12上,第二安装面12上设有长度方向与耳撑30的抽拉方向一致的插装槽13,耳撑30的第二端32插设于插装槽13内。由于耳塞部20需要正对用户耳道,则耳机主体10的第一安装面11在耳机主体10上的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安装面面对耳塞部20;由于耳撑30要经常用手操作调节长度,为便于操作,耳撑30的第二端32可伸缩地连接于耳机主体10的第二安装面12,如图1和图2中与第一安装面11相对的为第二安装面12,也即耳机主体10的外侧面。

为提高佩戴舒适度,耳撑30为硅胶材质或耳撑30的表面套设有硅胶套。

下面通过四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蓝牙无线耳机的耳撑具体调节结构及调节原理。

实施例一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插装槽13内设有导向板14,调节档位包括设置在导向板14上的条形卡孔15和设置在耳撑30的第二端32上的限位凸起33;条形卡孔15的长度方向与耳撑30的抽拉方向一致,且条形卡孔15包括交替排列的多个大孔151和多个小孔152,大孔151与小孔152连通且大孔151的内径大于小孔152的内径;限位凸起33呈T形阶梯轴状,其直径较小的杆部的直径大于小孔152的内径而小于大孔151的内径,限位凸起33的直径较大的头部的直径大于大孔151的内径,从而使得限位凸起33以其杆部嵌入其中一个大孔151内。

如图3所示的蓝牙无线耳机,其限位凸起耳机33处于图示角度最左端的大孔151内,此时耳撑30的支撑部位34(即图3中耳撑30上虚线框所圈部位)长度尺寸最小,当沿图3所示箭头方向抽拉耳撑30时,使其第二端32逐渐远离耳机主体10,在耳撑30抽拉过程中,限位凸起33的杆部促使小孔152发生弹性变形,从而限位凸起33以其杆部在条形卡孔15的大孔151和小孔152间依次滑动,实现多档位调节,当限位凸起33嵌入大孔151内时,与其相邻的小孔152对限位凸起33进行定位。当沿图3所示箭头方向抽拉耳撑30以加大耳撑30的支撑部位34长度时如图4所示,若需减小耳撑30的支撑部位34长度,只需反方向推动耳撑30的第二端即可。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调节档位包括设置在固设在插装槽13内的磁块16和对应设置在耳撑30的第二端32上的磁块35,两磁块35磁极相反实现吸合。利用磁块异极相吸的原理将耳撑30的第二端32与耳机主体10连接,且通过抽拉耳撑30的第二端32使磁块35与磁块16的接触面积的变化来实现耳撑30的支撑部位34长度的多级调节。

实施例三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耳撑30的第二端32与插装槽13之间的过盈配合结构构成调节档位。由于为提高佩戴舒适度,耳撑30至少其表面通常为软性材质,可发生弹性变形,本实施例中利用耳撑30的弹性变形,将耳撑30的第二端塞入耳机主体10的插装槽13中,利用耳撑30与耳机主体10的插装槽13的过盈配合形成耳撑30抽拉时的阻尼,对耳撑30的第二端32进行定位,实现耳撑30的支撑部位34长度的多级调节。

为进一步提高耳撑30的第二端32与耳机主体10的连接可靠性,本实施例中,耳撑30的第二端32的厚度方向截面为T形,插装槽13对应为T形槽,如图8所示。

实施例四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调节档位包括设置在插装槽13内的弹性臂17和设置在耳撑30的第二端32上的齿条凸起36,弹性臂17具有凸起部171,齿条凸起36向外凸出于耳撑30的第二端32的表面,齿条凸起36的长度方向与耳撑30的抽拉方向一致,弹性臂17的凸起部171卡设在齿条凸起36的齿形面上相邻两齿之间。如图9所示,弹性臂17的凸起部171卡设在齿条凸起36的其中一对相邻两齿之间,实现位置的锁定;继续沿图9中箭头所示方向向外抽拉耳撑30的第二端32,弹性臂17在齿条凸起36的挤压下产生弹性变形,当调节到位,凸起部171卡入另一对相邻两齿之间时,实现调节后位置的锁定。

为提高耳撑30的第二端32与耳机主体10的连接可靠性,弹性臂17的数量为两个,上下相对设置,齿条凸起36卡设在两弹性臂17之间,且齿条凸起36具有两个齿形面,分别与上下两个弹性臂17配合设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