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和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6722发布日期:2019-03-05 18:04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和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降噪耳机输出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和耳机。



背景技术:

由于有线降噪耳机采用5号(AAA)或7号(AA)碱性电池供电,故使用机械拨动开关实现手动开关机,以达到用户不使用时不耗电的目的。有线降噪耳机的方案一般是采用单芯片实现的,耳机喇叭直接连接到此单芯片的耳机输出单元电路的输出接口。开机时,单芯片能够利用自身的耳机输出控制单元电路可以抑制掉耳机喇叭发出的冲击噪声。但关机时,由于采用机械拨动开关,导致芯片内的各单元电路瞬时掉电,使得耳机输出控制单元电路不能及时做静音动作,从耳机输出单元电路的输出接口就会产生一个段时间的冲击电压,正是这个冲击电压引发耳机喇叭发出一下“啪”的冲击噪声。而这个冲击电压在芯片内部是无法消除的,必须借助芯片外部的静音电路等手段来消除它。目前,消除使用机械拨动开关时产生的冲击噪声的方案有:采用成本较高的专用芯片或采用简易的静音应用方案来处理。

发明人在研究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使用目前耳机消除冲击噪声的方案,关机时在紧贴于人耳的耳机喇叭里仍能够听到很明显的“啪”的冲击噪声,并不能够有效地起到静音的作用,会影响用户的听觉体验和感受,对人耳造成冲击和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可靠地消除手动关机时耳机输出单元的输出接口处的冲击电压,保证耳机喇叭里不会发出冲击噪声,从而可以有效保护用户听觉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和耳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和耳机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包括:储能电路、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第三控制单元和第四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均包括多个输入端;

所述储能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耳机开关机的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所述储能电路在所述耳机开机时储存电能并在所述耳机关机时释放电能;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耳机的主控芯片的左声道输出接口共同连接至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耳机的左喇叭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主控芯片的右声道输出接口共同连接至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耳机的右喇叭输入端;且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中的部分电路接地;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分别抑制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和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因瞬时断电而发出的冲击电压;所述第三控制单元断开所述耳机关机时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同所述左喇叭输入端之间的信号;所述第四控制单元断开所述耳机关机时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同所述右喇叭输入端之间的信号。

进一步,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1和场效应管Q1;

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共同连接至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的输入端。

进一步,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2和场效应管Q2;

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共同连接至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的输入端。

进一步,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3和场效应管Q3;

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至所述左喇叭输入端。

进一步,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所述第四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4和场效应管Q4;

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与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连接至所述右喇叭输入端。

进一步,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所述储能电路包括:储能单元、电阻R6、电阻R7、电阻R8、二极管D1和场效应管Q5;

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既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5的栅极,还与所述电阻R7连接后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储能单元的一端共同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所述储能单元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5的源极既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连接,还与所述电阻R6连接后接地。

进一步,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所述储能单元包括并联的电阻R5和电容C1;

所述电阻R5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1的正极共同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并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的负极接地。

一种耳机,包括:供电电源、开关、主控芯片、左喇叭和右喇叭,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

向耳机提供电能的所述供电电源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开关的输入端,所述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入端以及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主控芯片的左声道输出接口通过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连接至所述左喇叭的输入端,所述主控芯片的右声道输出接口通过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连接至所述右喇叭的输入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和耳机,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包括:储能电路、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第三控制单元和第四控制单元;所述储能电路在耳机开机时储存电能并在耳机关机时释放电能;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分别抑制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和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因瞬时断电而发出的冲击电压;所述第三控制单元断开耳机关机时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同所述左喇叭输入端之间的信号,所述第四控制单元断开耳机关机时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同所述右喇叭输入端之间的信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通过在主控芯片和喇叭之间增加了两个用于静音的控制单元,使耳机经过多重控制单元电路的静音效果,能够保证喇叭里不会发出异响声和冲击噪声,很好地保护用户的听觉,提高用户对耳机的体验和感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耳机和耳机输出静音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和耳机输出静音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供电电源、2-开关、3-主控芯片、4-耳机输出静音电路、5-左喇叭、6-右喇叭、41-储能电路、42-第一控制单元、43-第二控制单元、44-第三控制单元、45-第四控制单元、411-储能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上端”、“下端”、“左端”、“右端”等仅表示了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当进行翻转或旋转时,这一相对位置关系可能会发生颠倒或变化。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参考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耳机和耳机输出静音电路的结构框图。其中储能电路41、第一控制单元42和第二控制单元43构成了简易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4。用于对耳机供电的供电电源1的输出端连接至用于控制耳机开关机的开关2的输入端,所述开关2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耳机的主控芯片3的输入端和所述储能电路41的输入端。所述耳机的主控芯片3的左声道输出接口和右声道输出接口分别连接至所述耳机的左喇叭5的输入端和右喇叭6的输入端。

所述储能电路41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的输出端同所述主控芯片3的左声道输出接口共同连接至所述耳机的左喇叭5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的输出端同所述主控芯片3的右声道输出接口共同连接至所述耳机的右喇叭6的输入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中的部分电路接地。所述储能电路41可以用于储存一定的电能。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均用于抑制所述主控芯片3因瞬时断电而发出的一个短时间的冲击电压。

具体地,当通过开关2控制耳机开机时,所述供电电源1一方面提供电能使所述主控芯片3进行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向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4中的所述储能电路41提供电能进行储存,此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不起作用。当通过开关2控制耳机关机时,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4的所述储能电路41中储存的电能可以维持一段时间输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因此,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通过将所述主控芯片3的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因瞬时断电而发出的冲击电压泄流到地上而起到部分抑制的作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通过将所述主控芯片3的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因瞬时断电而发出的冲击电压泄流到地上而起到部分抑制的作用。

但所述主控芯片3的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和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因瞬时断电而发出的冲击电压还有部分会分别直接传输到耳机的左喇叭5和右喇叭6处,由此人耳仍会从耳机的喇叭中听到明显的“啪”的冲击噪声,不能起到有效的静音效果,并使人耳收到冲击和伤害,影响用户的听觉体验和感受。

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和耳机输出静音电路的结构框图。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4包括:储能电路41、第一控制单元42、第二控制单元43、第三控制单元44和第四控制单元45。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均包括多个输入端。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4,相比于现有技术,其中主要增加了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用于对另一部分未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泄流抑制的电压进行静音消除。

其中,用于向耳机提供电能的供电电源1的输出端连接至用于控制耳机开关机的开关2的输入端,所述开关2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主控芯片3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储能电路41的输入端。所述储能电路41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43输入端、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的一输入端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的一输入端。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的输出端与所述耳机的主控芯片3的左声道输出接口共同连接至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的一输入端,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耳机的左喇叭5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芯片3的右声道输出接口共同连接至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的输入端。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耳机的右喇叭6的输入端。且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中的部分电路接地。

所述储能电路41用于在所述耳机开机时储存电能并在所述耳机关机时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释放电能。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分别用于抑制所述主控芯片3的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和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因瞬时断电而发出的冲击电压。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用于断开所述耳机关机时所述主控芯片3的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同所述左喇叭5的输入端之间的信号,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用于断开所述耳机关机时所述主控芯片3的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同所述右喇叭6的输入端之间的信号。

具体地,当耳机处于开机状态时,电能一部分流入所述主控芯片3使其正常工作,另一部分流入所述储能电路41,并通过所述储能电路41对部分电能进行储存。从所述储能电路41输出端流出的电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同时所述主控芯片3中的左声道和右声道的音频电信号分别传输至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此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不导通,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导通。由此通过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可以分别向所述左喇叭5和所述右喇叭6正常传递由所述主控芯片3传输的音频电信号,从而使所述左喇叭5和所述右喇叭6中发出声响。

当通过开关2控制耳机关机时,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4的所述储能电路41中储存的电能可以维持一段时间输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此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导通,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不导通。因此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通过将所述主控芯片3的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因瞬时断电而发出的冲击电压泄流到地上而起到部分抑制的作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通过将所述主控芯片3的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因瞬时断电而发出的冲击电压泄流到地上而起到部分抑制的作用。而所述冲击电压无法通过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传输至所述左喇叭5和所述右喇叭6,由此可以有效地消除掉耳机因关机而产生的冲击噪声。

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所示,图中L_CH、R_CH分别表示连接到主芯片3内的左声道输出接口和右声道输出接口,VBAT表示连接到开关2的输出端,L_SPK和R_SPK分别表示耳机的左喇叭和右喇叭;GND表示连接到电气网络地(或为碱性电池的负极),即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包括:电阻R1和场效应管Q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路4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G。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S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D与所述主控芯片3的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共同连接至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的输入端。

耳机开机时,所述场效应管Q1截止,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L_CH处的电信号无法通过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S和漏极D接地。耳机关机时,所述场效应管Q1导通,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L_CH处的部分冲击电压信号通过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S和源极D接地,起到抑制部分冲击电压信号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包括:电阻R2和场效应管Q2。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路4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G。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S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D与所述主控芯片3的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共同连接至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的输入端。

耳机开机时,所述场效应管Q2截止,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R_CH处的电信号无法通过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S和漏极D接地。耳机关机时,所述场效应管Q2导通,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R_CH处的部分冲击电压信号通过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D和源极S接地,起到抑制部分冲击电压信号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包括:电阻R3和场效应管Q3。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路4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G。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S与所述主控芯片3的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D连接至所述左喇叭5的输入端。

耳机开机时,所述场效应管Q3导通,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L_CH处的电信号通过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S和漏极D传输至左喇叭5的输入端。耳机关机时,所述场效应管Q3截止,于是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L_CH处的另一部分冲击电压信号无法通过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S和漏极D传输至所述左喇叭5的输入端,由此可以消除由另一部分冲击电压发出的冲击噪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包括:电阻R4和场效应管Q4。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路4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G。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S与所述主控芯片3的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D连接至所述右喇叭6的输入端。

耳机开机时,所述场效应管Q4导通,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R_CH处的电信号通过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S和漏极D传输至右喇叭6的输入端。耳机关机时,所述场效应管Q4截止,于是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R_CH处的另一部分冲击电压信号无法通过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S和漏极D传输至所述右喇叭6的输入端,由此可以消除由另一部分冲击电压发出的冲击噪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电路41包括:储能单元411、电阻R6、电阻R7、电阻R8、二极管D1和场效应管Q5。

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开关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既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5的栅极G,还与所述电阻R7连接后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储能单元411的一端共同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D,所述储能单元4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5的源极S既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的一输入端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的一输入端连接,还与所述电阻R6连接后接地。

当耳机开机时,电能经VBAT处流入所述储能电路41,一部分电能通过所述二极管D1后流入所述储能单元411和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D,并通过所述储能单元411储存起来;另一部分电能经所述电阻R8和所述电阻R7接地,而其中所述电阻R7和所述电阻R8的阻值比例适当,在所述电阻R7两端分担的电压传输至所述场效应管Q5的栅极G,使得所述场效应管Q5截止,使得所述电阻R6两端的电压为0V。

当耳机关机时,所述储能电路41中没有电能流入,所述储能单元411中储存的电能维持一段时间流入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D,而所述二极管D1隔断了电能流经所述电阻R8和所述电阻R7,因此所述电阻R7两端的电压约为0V.所述场效应管Q5导通,由此,所述储能单元411中储存的电能经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D到源极S再到所述电阻R6,所述电阻R6的两端有了合适的电压值,并可以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单元411包括并联的电阻R5和电容C1。所述电阻R5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1的正极共同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并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的负极接地。所述储能单元411通过所述电容C1对电能进行储存和释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场效应管Q1和所述场效应管Q2为N沟道型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Q3、所述场效应管Q4和所述场效应管Q5为P沟道型场效应管。

进一步结合图2和图3所示。具体地,当通过开关2控制耳机开机时,所述供电电源1一方面提供电能使所述主控芯片3进行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向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4中的所述储能电路41提供电能并通过所述储能单元411对部分电能进行储存。同时所述主控芯片3中的左声道和右声道的音频电信号分别传输至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此时,所述场效应管Q1和所述场效应管Q2截止,所述场效应管Q3和所述场效应管Q4导通。因此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不起作用,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则分别向所述左喇叭5和所述右喇叭6正常传递由所述主控芯片3传输的音频电信号,从而使所述左喇叭5和所述右喇叭6中发出声响。

当通过开关2控制耳机关机时,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4的所述储能电路41中所述储能单元411储存的电能可以维持一段时间输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此时,所述场效应管Q1和所述场效应管Q2导通,所述场效应管Q3和所述场效应管Q4截止。因此,所述第一控制单元42通过将所述主控芯片3的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因瞬时断电而发出的冲击电压泄流到地上而起到部分抑制的作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43通过将所述主控芯片3的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因瞬时断电而发出的冲击电压泄流到地上而起到部分抑制的作用。而所述冲击电压无法通过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45传输至所述左喇叭5和所述右喇叭6,由此可以有效地消除掉耳机因关机而产生的冲击噪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在主控芯片和耳机喇叭之间增加了两个用于静音的控制单元,使耳机经过多重控制单元电路的静音效果,可以彻底地、有效地、可靠地消除在手动关机时输出单元的输出接口的冲击电压,保证喇叭里不会发出异响声和冲击噪声,能够很好地保护用户的听觉,提高用户对耳机的体验和感受,而且其成本低,性能可靠,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耳机,参考图1所示,所述耳机包括:供电电源1、开关2、主控芯片3、左喇叭5、右喇叭6以及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4。

所述供电电源1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2的输出端同所述主控芯片3的输入端以及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3的左声道输出接口通过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4同所述左喇叭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3的右声道输出接口通过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4同所述右喇叭6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供电电源1用于向耳机供电,所述开关2用于控制耳机的开关机,所述主控芯片3用于对耳机接收的音频信号进行数/模转换。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4则用于消除耳机因关机而在所述主控芯片3的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和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处发出的冲击电压。所述左喇叭5和所述右喇叭6则分别用于输出耳机经处理后的左声道音频信号和右声道音频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电源1采用5号(AA)或7号(AAA)碱性电池进行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2为机械拨动式的触控开关,通过所述机械拨动式的触控开关可以实现手动对所述耳机的开关机。

且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技术方案所应用的耳机为有线降噪耳机。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耳机,通过其中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在主控芯片和喇叭之间增加了两个用于静音的控制单元,使经过多重控制单元电路的静音效果,可以彻底地、有效地、可靠地消除在手动关机时耳机输出单元的输出接口的冲击电压,保证耳机的喇叭里不会发出异响声和冲击噪声,能够很好地保护用户的听觉,提高用户对耳机的体验和感受,而且其成本低,性能可靠,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电路和装置,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电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电路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应视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