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和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6722发布日期:2019-03-05 18: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电路、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第三控制单元和第四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均包括多个输入端;

所述储能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耳机开关机的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所述储能电路在所述耳机开机时储存电能并在所述耳机关机时释放电能;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耳机的主控芯片的左声道输出接口共同连接至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耳机的左喇叭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主控芯片的右声道输出接口共同连接至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耳机的右喇叭输入端;且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中的部分电路接地;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分别抑制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和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因瞬时断电而发出的冲击电压;所述第三控制单元断开所述耳机关机时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同所述左喇叭输入端之间的信号;所述第四控制单元断开所述耳机关机时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同所述右喇叭输入端之间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1和场效应管Q1;

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共同连接至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2和场效应管Q2;

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共同连接至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3和场效应管Q3;

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所述左声道输出接口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至所述左喇叭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4和场效应管Q4;

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与所述右声道输出接口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连接至所述右喇叭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路包括:储能单元、电阻R6、电阻R7、电阻R8、二极管D1和场效应管Q5;

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既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5的栅极,还与所述电阻R7连接后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储能单元的一端共同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所述储能单元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5的源极既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和所述第四控制单元的一输入端连接,还与所述电阻R6连接后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包括并联的电阻R5和电容C1;

所述电阻R5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1的正极共同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并连接至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的负极接地。

8.一种耳机,包括:供电电源、开关、主控芯片、左喇叭和右喇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输出静音电路;

向耳机提供电能的所述供电电源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开关的输入端,所述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入端以及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主控芯片的左声道输出接口通过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连接至所述左喇叭的输入端,所述主控芯片的右声道输出接口通过所述耳机输出静音电路连接至所述右喇叭的输入端。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