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装置与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0453发布日期:2020-02-25 11:3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声装置与一种相关联的阀,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产生保真度高的声音的发声装置,以及一种相关于所述发声装置的阀。
背景技术
::扬声器驱动(speakerdriver)在扬声器产业中对于高保真声音的再现是最难挑战。在声波传播的物理学教导上,在人类可听频率范围内,通过加速传统扬声器驱动的振膜所产生的声压可表示为p∝s·a(公式-1),其中s为振膜表面积,a为振膜的加速度。也就是说,声压p正比于振膜表面积s与振膜的加速度a的乘积。此外,振膜位移d可表示为d∝1/2·a·t2∝1/f2(公式-2),其中t与f分别为声波的周期与频率。传统扬声器驱动所引起的空气运动量va,cv可表示为va,cv∝s·d。对于特定的扬声器驱动,其振膜表面积为常数,空气运动量va,cv正比于1/f2,即va,cv∝1/f2(公式-3)。举例而言,在传统的电动力学扬声器驱动中,其线圈和磁铁用于产生振膜驱动力,18千赫兹(khz)的声音是由其振膜于一定的表面积以18khz振动所产生,而30hz的声音也是由振膜以30hz振动所产生。在结果上,在此两频率(即,30hz与18khz)之间,由振膜所移动的净空气体积的比率是360,000。换句话说,为了在30hz与18khz产生相同的声压级(soundpressurelevel,spl),扬声器驱动在30hz所需移动的空气量为在18khz的360,000倍。为了覆盖人类可听频率的全部范围,即由20hz至20khz,高频扬声器(tweeter)、中范围驱动(mid-rangedriver)和低频扬声器(woofer)必须包含在传统扬声器中。此些所有附加器件将占据传统扬声器的大空间,并且还增加其生产成本。因此,传统扬声器的设计挑战之一是不可能使用单个驱动来覆盖人类可听频率的全部范围。通过传统扬声器产生高保真度声音的另一个设计挑战是其外壳。扬声器外壳通常用于容纳所产生声音的向后辐射波,以避免在某些频率中消除向前辐射波,其中此声音频率的对应波长明显大于扬声器尺寸。扬声器外壳也可用于帮助改善或重塑低频响应。因此,通过适当选择扬声器驱动与外壳的参数,可利用组合的外壳-驱动的共振峰值来增强共振频率附近的声音输出,因此改善所得扬声器的性能。然而,当扬声器外壳的内部空间不够大时,空气运动量对于外壳的空间的比值会上升,外壳内部的压力变动也上升,其导致振膜在其运动范围的最小峰值或最大峰值的附近会出现非线性或畸变运动。为了避免此问题,传统扬声器外壳要求含有足够大的空间。对于最高保真度的扬声器,外壳内部空间因此通常远大于扬声器驱动的实体空间。近年来,微型扬声器有望被包含在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笔记型电脑、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或甚至耳机等装置中。在任何的小型装置中,由于其主机装置的尺寸限制,扬声器的空间通常非常小。但若传统扬声器的尺寸受到限缩,由传统扬声器所产生的声音的品质/保真度会因为上述问题而急剧下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发声装置来克服上述传统扬声器所面临的设计挑战是本领域的一个重要目标。技术实现要素: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产生保真度高的声音的发声装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其包括至少一空气脉冲产生器件以及控制单元。每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包括音腔、振膜、第一空气出入口以及第一阀。振膜设置在音腔内,并具有多个侧边。第一空气出入口设置在振膜于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并邻近于振膜的侧边的其中一个。第一阀设置在第一空气出入口与振膜之间。控制单元用以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其中驱动信号控制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振膜的运动,使得每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根据对应的驱动信号产生一空气脉冲。在发声装置的操作期间中,对应于空气脉冲的第一气流通过第一空气出入口流入或流出音腔,第一气流沿着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方向通过第一空气出入口,第一方向垂直于振膜的运动方向,且第一阀用以控制第一气流的通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阀,其包括阀体、阻挡结构以及支持结构。阀体具有第一阀出入口、第二阀出入口与第三阀出入口。阻挡结构设置在阀体中,其中阻挡结构用以在第一通路状态中分隔第二阀出入口与第三阀出入口,并用以在第二通路状态中分隔第一阀出入口与第三阀出入口。支持结构连接在阻挡结构与阀体之间,其中支持结构为可变形的支持结构。阻挡结构能够旋转以将阀状态在第一通路状态与第二通路状态之间进行改变。本发明提供的发声装置能实现使外壳容积小且对声音可高保真的效果。在阅读了下文绘示有各种附图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应可清楚明了本发明的目的。附图说明以下将配合所附图式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注意的是,依据产业上的标准做法,各种特征并未按照比例绘制且仅用以说明例示。事实上,可能任意地放大或缩小器件的尺寸,以清楚地表现出本发明的特征。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沿着图1的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3所示为沿着图1的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振膜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振膜的剖面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振膜的运动与驱动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剖面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振膜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第一阀与第二阀的剖面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第一阀的俯视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阀与第二阀在第一通路状态中的剖面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阀与第二阀在第二通路状态中的剖面示意图。图12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第一阀在第二通路状态中的剖面示意图。图13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第一阀的剖面示意图。图14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控制单元的示意图。图15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单元中的驱动信号产生电路的示意图。图16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时间取样、阀控制信号的量值与驱动电流的量值的示意图。图17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时间取样、阀控制信号的量值与驱动电流的量值的示意图。图18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由空气脉冲产生器件所产生的多个空气脉冲的声压级的示意图。图19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示意图。图20所示为沿着图19的剖面线c-c’的剖面示意图。图21所示为沿着图19的剖面线d-d’的剖面示意图。图22所示为沿着图19的剖面线e-e’的剖面示意图。图23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多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示意图。图24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俯视示意图。图25所示为沿着图24的剖面线f-f’的剖面示意图。图26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振膜的俯视示意图。图27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振膜的剖面示意图。图28所示为不同空气脉冲产生器件中的不同尺寸的振膜以及通过此些振膜产生的空气脉冲的声压级的示意图。图29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系列空气脉冲的声压级的示意图。图30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控制单元的示意图。图31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俯视示意图。图32所示为沿着图31的剖面线g-g’、h-h’的剖面示意图。图3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34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50控制单元52控制信号产生器54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6阀信号产生电路58转换单元100、200、300、400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10振膜110_1最大尺寸振膜110_2中等尺寸振膜110_3最小尺寸振膜110f弯折部110p平面部110p_1第一平面部110p_2第二平面部110p_3第三平面部110p_4第四平面部110p_5第五平面部112可挠式振膜基底114导电层114c走线连接图案114c_1第一走线连接图案114c_2第二走线连接图案114c_3第三走线连接图案114c_4第四走线连接图案114c_5第五走线连接图案114c_6第六走线连接图案114e走线延伸图案114e_1第一走线延伸图案114e_2第二走线延伸图案114e_3第三走线延伸图案114e_4第四走线延伸图案114e_5第五走线延伸图案114e_6第六走线延伸图案120音腔122第一子音腔124第二子音腔130脉冲周期132阀变换时段134振膜驱动时段136脉冲传播时段142脉冲宽度调变部144模拟振幅调变部314导电层314t振膜导电走线314v阀导电走线316振膜基板318_1、318_2电压提供层318_3压电材料层ae1第一空气出入口ae2第二空气出入口ap空气脉冲b10电压源b11开关器件b12电阻b13二极管b14数字模拟转换器b15映射器件bs1第一阻挡结构bs2第二阻挡结构bsp阻挡板ce连接端cl连接线co平面线圈ct悬臂梁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3第三方向dcp2、dcp1、dcp0、dcf1、dcf2驱动电流dm磁场方向e1第一侧边e2第二侧边e3第三侧边e4第四侧边ed1、ed2电子装置h1高度h2总高度mt磁铁p1a、p1b、p2a、p2b、p3a、p3b位置p2b_1、p2b_2变形位置pcl阀导电层pol、v1、v2节点pr突起物pztl压电层rs凹陷结构s1第一间隔物s2第二间隔物s3第三间隔物s4第四间隔物sb1第一板体sb2第二板体sd发声装置se1第一子出入口se2第二子出入口se3第三子出入口se4第四子出入口sn声音输入信号sp1第一支持结构sp2第二支持结构splp0、splp1、splp2声压级的量值sts、sts’时间取样sw切换器件t1第一走线t2第二走线t3第三走线t4第四走线t5第五走线t6第六走线trv0~trv4值va1第一阀va2第二阀va3第三阀va4第四阀vab1第一阀体vab2第二阀体vcp2-1~vcp0-2、vcf1-1~vcf2-2阀控制电流ve1第一阀出入口ve2第二阀出入口ve3第三阀出入口ve4第四阀出入口ve5第五阀出入口ve6第六阀出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以下特列举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须注意的是,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因此,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器件与组合关系,以对本发明的基本架构或实施方法提供更清楚的描述,而实际的器件与布局可能更为复杂。另外,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的各附图中所示的器件可非以实际数目、形状、尺寸做等比例绘制,其详细情况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本发明的发声装置不是如传统的发声装置那样以声音的频率产生声音,例如产生符合于古典声波定理的零平均流假设(zero-mean-flowassumption)的声波,而是以一脉冲率产生一系列空气脉冲(如图18所示),其中此脉冲率高于人类最大可听频率。空气脉冲表示在脉冲周期内由发声装置引起的空压/声压的变化,其中脉冲周期为脉冲率的倒数。换句话说,空气脉冲可用声压级(soundpressurelevel,spl)表示。在一实施例中,脉冲率可为超音波率,例如96千赫兹(khz),明显高于人类最大可听频率(一般视为20khz)的两倍。此脉冲率基于奈奎斯特定律(nyquistlaw)来决定,此定律说明,为了避免频谱混叠,脉冲率需比声音输入信号的最大频率高至少两倍。由发声装置产生的系列/多个空气脉冲可以称为超音波脉冲阵列(ultrasonicpulsearray,upa)。请参考图1至图3,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沿着图1的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3所示为沿着图1的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声装置sd包括至少一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与控制单元50。在本实施例中,发声装置sd仅包括一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但不以此为限。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包括音腔120、振膜110、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第一阀va1以及第二阀va2,并可选择性地包括第一板体sb1以及相对于第一板体sb1的第二板体sb2。此些在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中的器件将于之后讨论。控制单元50用以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及至少一阀控制信号,其中驱动信号控制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的振膜110的运动,使得每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根据对应的驱动信号产生空气脉冲,而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的开关状(如开放状或封闭状)。在本实施例中,音腔120形成在第一板体sb1与第二板体sb2之间,且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位于第一板体sb1与第二板体sb2之间。振膜110设置在音腔120中,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与第二空气出入口ae2设置在振膜110于第一方向d1上的相对侧(即,振膜110位于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与第二空气出入口ae2之间),第一阀va1设置在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与振膜110之间,第二阀va2设置在第二空气出入口ae2与振膜110之间。换句话说,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第一阀va1、振膜110、第二阀va2与第二空气出入口ae2在第一方向d1依序排列。在本文中,举例而言,第一板体sb1与第二板体sb2的厚度可为约250微米(μm),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振膜110为可弯折振膜,且振膜110弯折前具有矩形形状,但振膜110的类型与形状不以此为限。在图1至图3中,振膜110具有多个平面部110p以及多个弯折部110f,每个弯折部110f位于两相邻的平面部110p之间,且平面部110p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沿着第二方向d2排列,其中第二方向d2实质上垂直于第一方向d1。换句话说,平面部110p与弯折部110f在第二方向d2上交替排列。须注意的是,在图1的俯视图中,两相邻的弯折部110f是以不同网底绘示。为了使振膜110维持在弯折状,振膜110的四个侧边(第一侧边e1与第二侧边e2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三侧边e3与第四侧边e4沿第一方向d1延伸)分别连接不同的间隔物(例如,厚度为可为75微米)。详细而言,第一侧边e1连接位于振膜110与第一阀va1之间的第一间隔物s1,第二侧边e2连接位于振膜110与第二阀va2之间的第二间隔物s2,第三侧边e3连接第三间隔物s3,第四侧边e4连接第四间隔物s4,而其连接方式可为任何适合的方式。第一间隔物s1与第二间隔物s2沿第一方向d1所看到的形状为矩形,但不以此为限。值得一提的是,空气通道是分别存在于第一间隔物s1与第一板体sb1之间、存在于第一间隔物s1与第二板体sb2之间、存在于第二间隔物s2与第一板体sb1之间以及存在于第二间隔物s2与第二板体sb2之间,以将音腔120连接于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与第二空气出入口ae2。须注意的是,第一侧边e1与第二侧边e2被弯折而具有多个峰部与多个谷部,且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与第二空气出入口ae2分别邻近于第一侧边e1与第二侧边e2。此外,振膜110中的至少部分的弯折部110f可由第一板体sb1与第二板体sb2所支撑(例如,接触于第一板体sb1与第二板体sb2),以维持振膜110的弯折型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sb1与第二板体sb2可分别具有至少一突起物pr,其用以接触于至少一个弯折部110f,以支撑振膜110。突起物pr的存在还可提升第一板体sb1与第二板体sb2在发声装置sd的操作期间中的刚性。于此,突起物pr的高度可大于100微米(例如,150微米),而每个突起物pr在图1中可对应振膜110的四个或五个弯折部110f,且突起物pr在俯视上可均匀分布,但不以此为限。另外,为了最小化振膜110的弯折部110f与板体sb1、sb2之间的磨损与磨擦,板体sb1、sb2的表面可涂布高分子材料(polymermaterial),例如双酚a(bisphenola,bpa)、聚四氟乙烯(teflon)等。在另一方面,由于本实施例的振膜110的侧边e1~e4连接于间隔物s1~s4,因此音腔120包括以振膜110分隔的第一子音腔122与第二子音腔124。第一子音腔122位于第一板体sb1与振膜110之间,并通过第一阀va1以及位于第一间隔物s1与第一板体sb1之间的空气通道来连接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且通过第二阀va2以及位于第二间隔物s2与第一板体sb1之间的空气通道来连接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第二子音腔124位于第二板体sb2与振膜110之间,并通过第一阀va1以及位于第一间隔物s1与第二板体sb2之间的空气通道来连接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且通过第二阀va2以及位于第二间隔物s2与第二板体sb2之间的空气通道来连接第二空气出入口ae2。在本发明中,振膜110根据控制单元50所产生的对应驱动信号而移动以产生空气脉冲。因此,振膜110可通过包括在振膜110中或设置在振膜110上的任何适合的致动件致动而制造空气运动量以产生空气脉冲,其中空气脉冲的spl的量值随着单位时间的空气运动量的增加而提升。在本实施例中,振膜110可通过洛伦兹力(lorentzforce)而致动(即,用以致动振膜110的振膜致动力为洛伦兹力)。因此,在发声装置sd的操作期间中,发声装置sd提供一磁场,磁场中的磁力线的方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三方向d3,第三方向d3不平行于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而控制单元50提供具有适当流动方向的适合驱动电流(作为驱动信号)给振膜110以控制振膜110的运动。值得一提的是,洛伦兹力正比于驱动电流与磁场并等效如在本实施例中,磁场可由第一板体sb1与第二板体sb2所提供;举例来说,第一板体sb1与第二板体sb2可包括磁性材料(即,铁磁性(ferromagnetism)或亚铁磁性(ferrimagnetism)材料),例如钢铁,且第一板体sb1与第二板体sb2分别作为磁北极(northmagneticpole)与磁南极(southmagneticpole)以提供磁场(如图1与图2所示),其中第一板体sb1与第二板体sb2的突起物pr可改变或主导音腔120内的磁力线分布,但磁场的形成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磁铁mt接触于第一板体sb1与第二板体sb2以形成磁场。在另一实施例中,磁场可为通过第一板体sb1与第二板体sb2中的线圈所形成的电磁场。请参考图4与图5,并同时参考图1至图3,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振膜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振膜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4绘示振膜110弯折前的俯视图,图5仅绘示一部分的振膜110。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振膜110可包括可挠式振膜基底112以及设置在可挠式振膜基底112上的导电层114,其中导电层114电连接于控制单元50以接收驱动信号。可挠式振膜基底112的材料可包括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酰亚胺薄膜(kapton)或聚四氟乙烯(teflon),可挠式振膜基底112的厚度可为8微米至12微米(例如10微米),导电层114的材料可具有高导电性与重量轻的特性,诸如铝(aluminum),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导电层114可包括多个走线延伸图案114e以及多个走线连接图案114c,每个走线延伸图案114e位于振膜110的其中一个平面部110p上,每个走线连接图案114c横跨振膜110的其中一个弯折部110f,并电连接在分别位于两个不同平面部110p中的两个走线延伸图案114e之间。走线延伸图案114e实质上沿第一方向d1延伸,使得流动在振膜110的每个平面部110p的驱动电流的电流方向可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方向d1,且两相邻的平面部110p中的驱动电流方向实质上彼此相反。另外,本实施例的每个走线连接图案114c位于邻近振膜110的第一侧边e1或第二侧边e2之处(在图4中,走线连接图案114c交替邻近于第一侧边e1与第二侧边e2),且每个走线连接图案114c可直接连接两个平面部110p中的所有走线延伸图案114e,使得多个走线延伸图案114e与多个走线连接图案114c形成曲折的图案(zigzagpattern),造成驱动电流曲折地流动在振膜110中,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导电层114可包括两个连接端ce,电连接于控制单元50。请参考图6,并同时参考图1至图5,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振膜的运动与驱动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6仅绘示一部分的振膜110。如图6所示,在发声装置sd的操作期间中,由于振膜110的平面部110p沿着第二方向d2排列,且驱动电流的电流方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方向d1,而磁场的磁力线方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三方向d3(如图6中的磁场方向dm所示),因此,振膜致动力(洛伦兹力)通过驱动电流与磁场所产生,致使振膜110沿着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一方向而被致动(换句话说,振膜110的运动方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二方向d2且实质上垂直于第一方向d1),以产生空气脉冲。并且,因为两相邻的平面部110p中的驱动电流方向实质上彼此相反,两相邻的平面部110p可依据其驱动电流方向而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举例而言,在图6中,若第一平面部110p_1、第三平面部110p_3与第五平面部110p_5(在图6中由右至左)中的驱动电流方向相反于第一方向d1,且第二平面部110p_2与第四平面部110p_4中的驱动电流方向为第一方向d1(如图6所示),则第一平面部110p_1与第二平面部110p_2之间的距离、第三平面部110p_3与第四平面部110p_4之间的距离会减少,以缩减第一子音腔122的容积,而第二平面部110p_2与第三平面部110p_3之间的距离、第四平面部110p_4与第五平面部110p_5之间的距离会增加,以提升第二子音腔124的容积,使得第一子音腔122中的第一气压增加,第二子音腔124中的第二气压减少(在本文中,此情况称为振膜110在第一致动状态)。另一方面,若第一平面部110p_1、第三平面部110p_3与第五平面部110p_5中的驱动电流方向为第一方向d1,且第二平面部110p_2与第四平面部110p_4中的驱动电流方向相反于第一方向d1(即,驱动电流与上述相反),则第一平面部110p_1与第二平面部110p_2之间的距离、第三平面部110p_3与第四平面部110p_4之间的距离会增加,以提升第一子音腔122的容积,而第二平面部110p_2与第三平面部110p_3之间的距离、第四平面部110p_4与第五平面部110p_5之间的距离会减少,以缩减第二子音腔124的容积,使得第一子音腔122中的第一气压减少,第二子音腔124中的第二气压增加(在本文中,此情况称为振膜110在第二致动状态)。藉此,对应于空气脉冲的第一气压的变化使空气在第一子音腔122内流动,对应于空气脉冲的第二气压的变化化使空气在第二子音腔124内流动,其中流动在第一子音腔122内的空气与流动在第二子音腔124内的空气可分别通过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第二空气出入口ae2与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第一空气出入口ae1。在本实施例中,流通过第一空气出入口ae1并流入/流出音腔120(例如第一子音腔122与第二子音腔124的其中一个)的一气流可被定义为第一气流,流通过第二空气出入口ae2并流入/流出音腔120(例如第一子音腔122与第二子音腔124的其中一个)的一气流可被定义为第二气流,而第一气流与第二气流可对应于空气脉冲。另外,由于第一气流与第二气流可在位于任两平面部110p之间的通路中实质上沿着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流动,并实质上沿着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通过空气出入口ae1、ae2,因此,第一气流与第二气流是顺畅地在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内流动。须注意的是,气流的通路、阀与空气出入口的关系会在后续内容中说明。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空气脉冲的spl(或空气运动量)的量值实质上正比于第一气压与第二气压之间的差(或正比于平面部110p的位移),此气压差(或是平面部110p的位移)实质上正比于振膜致动力的量值与振膜致动力的施加时间,振膜致动力的量值实质上正比于驱动电流的量值与磁场的量值。因此,在脉冲周期内,空气脉冲的spl(或空气运动量)可通过调整驱动电流的量值及/或施加时间来调变。本实施例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可直接产生具有适当spl的空气脉冲。此外,将振膜110致动的情况下,因为子音腔中的气压变化量(δp)正比于此子音腔的容积变化量(δv)对于此子音腔的初始容积(v0)的比值,其可等同表示为而突起物pr的维度可影响子音腔中的气压变化量。由上述可知,为了减少电力消耗(例如减少驱动电流的量值)、利于振膜110的移动距离及/或提升振膜110的反应速度,振膜110的质量不可过大,并且,降低振膜110的质量还可增加振膜110的移动速度及/或移动加速度。因此,可挠式振膜基底112的材料与导电层114的材料可具有单位质量轻的特性。另外,关于弯折部110f上的走线连接图案114c,由于流动在各走线连接图案114c中的驱动电流的电流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d1(例如此电流方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二方向d2),因此,当驱动电流通过走线连接图案114c时,弯折部110f的移动并不会被产生。如图4与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振膜110的弯折部110f可不具有走线延伸图案114e,使得振膜110的弯折部110f的可挠性提升(即,振膜110可较容易弯折),并使弯折部110f的移动量减少而维持振膜110的弯折型态。举例而言,在图5中,振膜110中具有走线延伸图案114e的部分的高度h1(依据第三方向d3)可为振膜110的总高度h2的2/3倍,其中两弯折部110f的高度总和可小于或等于振膜110的总高度h2的1/3倍,但不以此为限。另外,由于本实施例的振膜110的弯折部110f可不具有走线延伸图案114e,因此,可以减少由振膜110的致动所引起的金属疲劳(metalfatigue)。除此之外,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平面部110p可具有多个走线延伸图案114e,而位于同一个平面部110p的至少两个走线延伸图案114e可具有不同的宽度;举例来说,图4中的每个平面部110p具有六个走线延伸图案114e,其中位于同一个平面部110p的第三个与第四个走线延伸图案114e(在图4中由上到下)具有最大的宽度,位于同一个平面部110p的第一个与第六个走线延伸图案114e具有最小的宽度,而第二个与第五个走线延伸图案114e所具有的宽度小于最大的宽度并大于最小的宽度,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此情况下,由具有最大的宽度的走线延伸图案114e造成位于各平面部110p中心的振膜致动力(即,洛伦兹力)最大。在另一实施例中,各个平面部110p可仅具有一个走线延伸图案114e。在另一实施例中,各个平面部110p可具有多个走线延伸图案114e,且位于同一个平面部110p的所有走线延伸图案114e可具有相同宽度。须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在发声装置sd的操作期间中两相邻的平面部110p彼此接触(或粘住)而影响正规的操作,操作期间中两相邻的平面部110p之间的最小距离对于两相邻的平面部110p之间的初始距离的比值可小于或等于例如1/2,但不以此为限。请参考图7,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振膜的示意图,其中图7绘示振膜110弯折前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振膜110的导电层114的另一种实施例。在本变化实施例中,走线延伸图案114e可包括多个第一走线延伸图案114e_1与多个第二走线延伸图案114e_2,而走线连接图案114c可包括多个第一走线连接图案114c_1与多个第二走线连接图案114c_2。可选择地,走线延伸图案114e可另包括诸如多个第三、第四、第五与第六走线延伸图案114e_3~114e_6,而走线连接图案114c可另包括多个第三、第四、第五与第六走线连接图案114c_3~114c_6。在图7中,振膜110的各个平面部110p具有一个第一走线延伸图案114e_1、一个第二走线延伸图案114e_2、一个第三走线延伸图案114e_3、一个第四走线延伸图案114e_4、一个第五走线延伸图案114e_5以及一个第六走线延伸图案114e_6,振膜110的各个弯折部110f具有一个第一走线连接图案114c_1、一个第二走线连接图案114c_2、一个第三走线连接图案114c_3、一个第四走线连接图案114c_4、一个第五走线连接图案114c_5以及一个第六走线连接图案114c_6。详细而言,位于不同平面部110p的第一走线延伸图案114e_1以及位于不同弯折部110f的第一走线连接图案114c_1彼此交替连接而形成第一走线t1,位于不同平面部110p的第二走线延伸图案114e_2以及位于不同弯折部110f的第二走线连接图案114c_2彼此交替连接而形成第二走线t2。类似地,第三走线t3由第三走线延伸图案114e_3与第三走线连接图案114c_3所形成,第四走线t4由第四走线延伸图案114e_4与第四走线连接图案114c_4所形成,第五走线t5由第五走线延伸图案114e_5与第五走线连接图案114c_5所形成,第六走线t6由第六走线延伸图案114e_6与第六走线连接图案114c_6所形成。在本变化实施例中,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可另包括至少一连接线cl,而连接线cl横跨振膜110,其中连接线cl设置在振膜110的外侧;举例而言,连接线cl设置在第一板体sb1、第二板体sb2或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中除了振膜110以外的其他适合的位置上。在图7中,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举例包括五条连接线cl。各连接线cl电连接于一条走线的一端与另一条走线的一端之间,使得振膜110的两走线可通过一条连接线cl而彼此电连接。换句话说,虽然第一走线t1、第二走线t2、第三走线t3、第四走线t4、第五走线t5与第六走线t6并未直接相连,但此些走线t1~t6通过连接线cl而彼此电连接。因此,在本变化实施例中,驱动电流可依序流通过第一走线t1、一条连接线cl、第二走线t2、另一条连接线cl、第三走线t3、另一条连接线cl、第四走线t4、另一条连接线cl、第五走线t5、最后一条连接线cl与第六走线t6。此外,本变化实施例的走线延伸图案114e的宽度可彼此相同或不同。相较于图4所示的导电层114,在各走线延伸图案114e提供相同量值的振膜致动力(即,洛伦兹力)的情况下,提供于图7所示的振膜110的导电层114的驱动电流可为约1/6倍的提供于图4所示的振膜110的导电层114的驱动电流,因此,图7的设计降低了电力消耗。此外,由于在图7所使用的驱动电流小于在图4所使用的驱动电流,因此对应于图7的设计的驱动电路相较于对应于图4的设计的驱动电路可较简单及/或较小;举例来说,对应于图4的设计的驱动电路可能还包括额外的变压器以提升电流,但不以此为限。除此之外,振膜110可由任何适合的方法所制造。在本实施例中,振膜110可为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mems),且振膜110可通过适合的mems制程所制。另外,可提供包括在振膜110内或设置在振膜110上的其他适合的致动件,以造成振膜110的运动,使得振膜110可被致动而制造空气运动量,藉此产生空气脉冲,其中致动件举例包括压电材料(piezoelectricmaterial)、平面线圈或导电板,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一压电材料层可设置在可挠式振膜基底112上,而压电材料层可通过接收驱动电压而致动振膜110。在另一实施例中,振膜110的导电层114可包括多个平面线圈,而各个平面线圈可位于其中一个平面部110p。因此,若平面线圈接收到适合的驱动电流,各个平面线圈可产生适合的磁场以致动振膜110(即,振膜110可通过磁力来致动)。在另一实施例中,振膜110的导电层114可包括多个导电板,各个导电板可位于其中一个平面部110p。因此,若导电板接收到适合的驱动电压,各个导电板可产生适合的静电场以致动振膜110(即,振膜110可通过静电力来致动)。请参考图8至图11,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第一阀与第二阀的剖面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第一阀的俯视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阀与第二阀在第一通路状态中的剖面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阀与第二阀在第二通路状态中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8、图10与图11的剖面方向相同于图3的剖面方向。如图8与图9所示,第一阀va1根据由控制单元50所提供的第一阀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气流的通路,第二阀va2根据由控制单元50所提供的第二阀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二气流的通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va1可连接第一子音腔122、第二子音腔124与第一空气出入口ae1,而第一阀va1可控制对应空气脉冲的第一气流通过第一空气出入口ae1流入第一子音腔122、流入第二子音腔124、从第一子音腔122流出或从第二子音腔124流出。类似地,第二阀va2可连接第一子音腔122、第二子音腔124与第二空气出入口ae2,而第二阀va2可控制对应空气脉冲的第二气流通过第二空气出入口ae2流入第一子音腔122、流入第二子音腔124、从第一子音腔122流出或从第二子音腔124流出。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阀va1可包括第一阀体vab1、第一阻挡结构bs1以及至少一第一支持结构sp1。第一阀体vab1具有连接第一子音腔122的第一阀出入口ve1、连接第二子音腔124的第二阀出入口ve2以及连接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的第三阀出入口ve3。第一阻挡结构bs1设置在第一阀体vab1中,第一阻挡结构bs1包括阻挡板bsp(例如可为硅覆绝缘层(soi)基板),以改变第一气流的通路。第一支持结构sp1连接在第一阻挡结构bs1与第一阀体vab1之间,使得第一阻挡结构bs1可由第一支持结构sp1与第一阀体vab1所支撑。在此情况下,第一阀体vab1可作为固定结构以通过第一支持结构sp1支撑第一阻挡结构bs1。类似地,本实施例的第二阀va2可包括第二阀体vab2、第二阻挡结构bs2以及至少一第二支持结构sp2。第二阀体vab2具有连接第一子音腔122的第四阀出入口ve4、连接第二子音腔124的第五阀出入口ve5以及连接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的第六阀出入口ve6。第二阻挡结构bs2设置在第二阀体vab2中,第二阻挡结构bs2包括阻挡板bsp,以改变第二气流的通路。第二支持结构sp2连接在第二阻挡结构bs2与第二阀体vab2之间,使得第二阻挡结构bs2可由第二支持结构sp2与第二阀体vab2所支撑。须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隔物s1可作为第一阀体vab1的一部分,第二间隔物s2可作为第二阀体vab2的一部分,但不以此为限。为了使阀控制气流,阻挡结构的位置可通过任何适合的阀致动件来改变,而阀致动件可包括在阻挡结构中或是设置在阻挡结构上,且阀致动件举例包括压电材料、平面线圈或导电板。在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一阀va1,第一阻挡结构bs1可包括平面线圈co,设置在第一阻挡结构bs1的阻挡板bsp上,而控制单元50提供第一阀控制信号至第一阻挡结构bs1的平面线圈co,且第一阀控制信号可为第一阀控制电流。在发声装置sd的操作期间中,流入平面线圈co的第一阀控制电流与发声装置sd的磁场可产生洛伦兹力,以致动第一阻挡结构bs1(即,用以致动第一阻挡结构bs1的第一阀致动力为洛伦兹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挡结构bs1响应第一阀控制电流而旋转,以在位置p1a与位置p1b之间变换,而第一阻挡结构bs1的旋转方向则根据第一阀控制电流的电流方向。此外,平面线圈co可具有至少一圈的环。在图9中,平面线圈co以具有一圈的环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平面线圈co举例可具有八圈的环,因此,在具有一圈的环的平面线圈co与具有八圈的环的平面线圈co提供相同的第一阀致动力的情况下,流入具有八圈的环的平面线圈co的第一阀控制电流可为流入具有一圈的环的平面线圈co的第一阀控制电流的约1/8倍。类似地,关于第二阀va2,第二阻挡结构bs2可包括平面线圈co,设置在第二阻挡结构bs2的阻挡板bsp上,而控制单元50提供第二阀控制信号至第二阻挡结构bs2的平面线圈co,且第二阀控制信号可为第二阀控制电流。在发声装置sd的操作期间中,用以致动第二阻挡结构bs2的第二阀致动力(例如,洛伦兹力)可因为第二阀控制电流与磁场而产生。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阻挡结构bs2响应第二阀控制电流而旋转,以在位置p2a与位置p2b之间变换,而第二阻挡结构bs2的旋转方向则根据第二阀控制电流的电流方向。除此之外,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的旋转轴可分别对应第一支持结构sp1与第二支持结构sp2,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如图10与图11所示,第一阻挡结构bs1用以在第一通路状态中分隔第二阀出入口ve2与第一阀出入口ve1以及分隔第二阀出入口ve2与第三阀出入口ve3,并用以在第二通路状态中分隔第一阀出入口ve1与第二阀出入口ve2以及分隔第一阀出入口ve1与第三阀出入口ve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挡结构bs1能够旋以将阀状态从第一通路状态变换为第二通路状态,或将阀状态从第二通路状态变换为第一通路状态。在第一通路状态的期间中(如图10所示),第一阻挡结构bs1旋转而抵达位置p1a,因此可使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与第一子音腔122之间的空气通路成为开放状,并可使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与第二子音腔124之间的空气通路成为封闭状,故第一气流可通过第一空气出入口ae1流入或流出第一子音腔122;在第二通路状态的期间中(如图11所示),第一阻挡结构bs1旋转而抵达位置p1b,因此可使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与第一子音腔122之间的空气通路成为封闭状,并可使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与第二子音腔124之间的空气通路成为开放状,故第一气流可通过第一空气出入口ae1流入或流出第二子音腔124。类似地,第二阻挡结构bs2用以在第一通路状态中分隔第四阀出入口ve4与第五阀出入口ve5以及分隔第四阀出入口ve4与第六阀出入口ve6,并用以在第二通路状态中分隔第五阀出入口ve5与第四阀出入口ve4以及分隔第五阀出入口ve5与第六阀出入口ve6。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通路状态的期间中(如图10所示),第二阻挡结构bs2旋转而抵达位置p2a,因此可使第二空气出入口ae2与第一子音腔122之间的空气通路成为封闭状,并可使第二空气出入口ae2与第二子音腔124之间的空气通路成为开放状,故第二气流可通过第二空气出入口ae2流入或流出第二子音腔124;在第二通路状态的期间中(如图11所示),第二阻挡结构bs2旋转而抵达位置p2b,因此可使第二空气出入口ae2与第一子音腔122之间的空气通路成为开放状,并可使第二空气出入口ae2与第二子音腔124之间的空气通路成为封闭状,故第二气流可通过第二空气出入口ae2流入或流出第一子音腔122。须注意的是,第一通路状态中与第二通路状态中的第一阀控制电流的电流方向彼此相反,且第一通路状态中与第二通路状态中的第二阀控制电流的电流方向彼此相反。就两个阀状态的结果而言,在第一通路状态的期间中,第一阻挡结构bs1与第二阻挡结构bs2旋转而分别抵达位置p1a与位置p2a,使得第一气流可通过第一空气出入口ae1而流入或流出第一子音腔122,且第二气流可通过第二空气出入口ae2而流入或流出第二子音腔124。因此,在第一通路状态的期间中的第一气流与第二气流的流动情况可如图10的虚线箭头所示。在第二通路状态的期间中,第一阻挡结构bs1与第二阻挡结构bs2旋转而分别抵达位置p1b与位置p2b,使得第一气流可通过第一空气出入口ae1而流入或流出第二子音腔124,且第二气流可通过第二空气出入口ae2而流入或流出第一子音腔122。因此,在第二通路状态的期间中的第一气流与第二气流的流动情况可如图11的点状箭头所示。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阻挡结构(如第一阻挡结构bs1、第二阻挡结构bs2)与阀体(如第一阀体vab1、第二阀体vab2)之间所存在的角度不为90度,所以第一气流与第二气流可顺畅地流动。此外,为了使阀va1~va2能在第一通路状态与第二通路状态之间的快速变换,第一阻挡结构bs1与第二阻挡结构bs2可为轻量的结构,例如降低结构厚度及/或使用重量轻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图8与图9所绘示的阀va1~va2可具有短的反应时间与低电力消耗的特性。由上述可知,由于振膜110可以两种致动状态来致动(即,第一致动状态与第二致动状态),且阀va1~va2可具有两种阀状态(即,第一通路状态与第二通路状态),因此,可产生出关于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的四种操作模式,并列于下表1中。在振膜110的第一致动状态中,由于第一子音腔122中的第一气压增加,第二子音腔124中的第二气压减少,因此第一子音腔122中的空气被排出,且外部空气被拉入第二子音腔124内。在此情况下,当阀状态为第一通路状态时(如图10所示),所产生的第一气流通过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从第一子音腔122流出,使得第一子音腔122中的空气被排出,而所产生的第二气流通过第二空气出入口ae2流入第二子音腔124内,使得外部空气被拉入第二子音腔124内,故产生由右至左的空气脉冲(如图10中的粗虚线箭头所示);当阀状态为第二通路状态时(如图11所示),所产生的第一气流通过第一空气出入口ae1流入第二子音腔124,使得外部空气被拉入第二子音腔124内,而所产生的第二气流通过第二空气出入口ae2从第一子音腔122流出,使得第一子音腔122中的空气被排出,故产生由左至右的空气脉冲(如图11中的细点状箭头所示)。另一方面,在振膜110的第二致动状态中,由于第一子音腔122中的第一气压减少,第二子音腔124中的第二气压增加,外部空气被拉入第一子音腔122内,而第二子音腔124中的空气被排出。在此情况下,当阀状态为第一通路状态时(如图10所示),所产生的第一气流通过第一空气出入口ae1流入第一子音腔122内,使得外部空气被拉入第一子音腔122内,而所产生的第二气流通过第二空气出入口ae2从第二子音腔124流出,使得第二子音腔124中的空气被排出,故产生由左至右的空气脉冲(如图10中的细虚线箭头所示);当阀状态为第二通路状态时(如图11所示),所产生的第一气流通过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从第二子音腔124流出,使得第二子音腔124中的空气被排出,而所产生的第二气流通过第二空气出入口ae2流入第一子音腔122,使得外部空气被拉入第一子音腔122内,故产生由右至左的空气脉冲(如图11中的粗点状箭头所示)。表1-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四种操作模式在本发明中,振膜状态与阀状态可决定一个脉冲周期内的空气脉冲的极性/方向。换句话说,一个脉冲周期内的空气脉冲可为正脉冲(表示为“+”状态)、负脉冲(表示为“-”状态)或零脉冲(表示为“0”状态),而空气脉冲的极性/方向可通过振膜状态与阀状态来控制。正脉冲的流动方向相反于负脉冲的流动方向。因此,对应正脉冲的第一气流的流动方向与对应负脉冲的第一气流的流动方向是以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为基准而彼此相反,对应正脉冲的第二气流的流动方向与对应负脉冲的第二气流的流动方向是以第二空气出入口ae2为基准而彼此相反。并且,对应零脉冲的第一气流与第二气流不具有空气质量流速(airmassvelocity)。在本实施例中,由右至左的空气脉冲可定义为正脉冲,由左至右的空气脉冲可定义为负脉冲,但不以此为限。除此之外,产生在当前脉冲周期内的空气脉冲的极性/方向可无关于产生在先前脉冲周期内的空气脉冲的极性/方向。举例而言,假使在先前脉冲周期内,振膜状态为第一致动状态,阀状态为第一通路状态,使得正脉冲(由右至左的空气脉冲)产生在先前脉冲周期内,则在当前脉冲周期内,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可通过控制振膜状态为第二致动状态并控制阀状态为第二通路状态,以产生正脉冲(由右至左的空气脉冲),或者,在当前脉冲周期内,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可通过控制振膜状态为第二致动状态并控制阀状态为第一通路状态,以产生负脉冲(由左至右的空气脉冲)。类似地,假使在先前脉冲周期内,振膜状态为第二致动状态,阀状态为第一通路状态,使得负脉冲(由左至右的空气脉冲)产生在先前脉冲周期内,则在当前脉冲周期内,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可通过控制振膜状态为第一致动状态并控制阀状态为第一通路状态,以产生正脉冲(由右至左的空气脉冲),或者,在当前脉冲周期内,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可通过控制振膜状态为第一致动状态并控制阀状态为第二通路状态,以产生负脉冲(由左至右的空气脉冲)。换句话说,不管先前脉冲周期内的空气脉冲的极性/方向为何,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可恣意地产生正脉冲、负脉冲或甚至零脉冲。也就是说,在当前脉冲周期内的空气脉冲的极性/方向无关于在先前脉冲周期内的空气脉冲的极性/方向。须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先前脉冲周期内的操作模式以及在当前脉冲周期内的操作模式可不相同,但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发声装置sd可包括多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而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所产生的空气脉冲的极性/方向可各自控制,且可通过合成发声装置sd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在一个脉冲周期中所产生的全部空气脉冲以形成合成空气脉冲。举例而言,若一些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产生正脉冲,且其他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产生负脉冲,则正脉冲的总和与负脉冲的总和抵销后所产生的脉冲可为合成空气脉冲。请参考图12,并再参考图9,其中图12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第一阀在第二通路状态中的剖面示意图。如图9与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持结构sp1~sp2为可变形的支持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在图12中,阀状态以第二通路状态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子音腔122的第一气压与第二子音腔124的第二气压可在第一阀va1的第一阻挡结构bs1上施加合压力(resultingpressure)。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二通路状态期间的合压力较高,则合压力会因为第一支持结构sp1的可变形特性而可造成第一支持结构sp1的变形,使得第一阻挡结构bs1的至少一部分会产生位移。在本实施例中,整个第一阻挡结构bs1会因为第一支持结构sp1的变形与较高的合压力而产生位移。在图12中,绘示了根据合压力的方向而产生的两种变形位置p2b_1、p2b_2。当第一支持结构sp1的变形发生在第二通路状态的期间时,此变形可加强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与第一子音腔122之间的空气通路的封闭状情况。并且,第一支持结构sp1的变形亦会发生在第一通路状态的期间中,使得此变形可加强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与第二子音腔124之间的空气通路的封闭状情况。类似地,当合压力较高时,变形亦可发生在第二阀va2的第二支持结构sp2。由于第二支持结构sp2的变形情况类似于第一支持结构sp1,故在此不重复赘述。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持结构sp1~sp2可设计为不具备变形特性的结构。此外,阀va1~va2可通过任何适合的方法来制造。在本实施例中,阀va1~va2的阻挡结构bs1~bs2、支持结构sp1~sp2及/或其他适合的结构可为mems结构,且此些结构可由适合的mems制程所制。请参考图13,图13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第一阀的剖面示意图。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化实施例的阀。如图13所示,本变化实施例的第一阀va1的第一阻挡结构bs1另具有至少一悬臂梁ct,连接于第一阻挡结构bs1的阻挡板bsp。第一阻挡结构bs1还包括两个阀导电层pcl,设置在悬臂梁ct上,且压电层pztl夹设于两个阀导电层pcl之间。压电层pztl可通过阀导电层pcl接收第一阀控制信号,以致动阻挡板bsp。在图13中,阻挡板bsp可在第一通路状态中位于位置p3a,并可在第二通路状态中位于位置p3b。并且,本变化实施例的第二阀va2的第二阻挡结构bs2可类似于第一阻挡结构bs1,因此,在此不重复赘述。在另一实施例中,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可另包括更多的阀。举例而言,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可另包括第三阀以及第四阀,第三阀设置在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与振膜110之间,并用以控制第一气流的通路,第四阀设置在第二空气出入口ae2与振膜110之间,并用以控制第二气流的通路。第一阀连接第一子音腔122与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第二阀连接第一子音腔122与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第三阀连接第二子音腔124与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第四阀连接第二子音腔124与第二空气出入口ae2。在此情况下,第一阀与第三阀控制第一气流的空气通路,第二阀与第四阀控制第二气流的空气通路。举例而言,假使第一阀与第四阀为开放状,且第二阀与第三阀为封闭状,则阀状态为第一通路状态;假使第一阀与第四阀为封闭状,且第二阀与第三阀为开放状,则阀状态为第二通路状态。请参考图14与图15,图14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控制单元的示意图,图15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单元中的驱动信号产生电路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50包括控制信号产生器52,用以根据声音输入信号的一个时间取样sts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以及至少一阀控制信号,其中控制信号产生器52可包括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以及阀信号产生电路56,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用以产生至少一驱动信号,而阀信号产生电路56用以产生至少一阀控制信号。除此之外,控制单元50还可包括任何适合的器件。须说明的是,声音输入信号的时间取样sts可包括量值(magnitude)与符号(sign),并可通过二进位系统的多个位(bit)来表示,而位数(bitdepth)可依据音讯品质或其他需求来设计,例如24位(24-bit)、16位(16-bit)或其他任何适合的位数。举例而言,声音输入信号可以96ksps进行采样(即,每10.4微秒(μs)的声音输入信号可由一个时间取样sts来表示),而时间取样sts可以24位来表示,其中24位中的一个位表示时间取样sts的符号,另外23个位表示时间取样sts的量值,但不以此为限。须说明的是,时间取样sts的量值与空气脉冲的spl(或空气运动量)的量值相关联,时间取样sts的符号与空气脉冲的极性/方向相关联。在本实施例中,关于声音输入信号的一个时间取样sts,由于本实施例的发声装置sd仅具有一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而此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具有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因此,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可产生一个驱动信号至振膜110,且阀信号产生电路56可产生两个阀控制信号(即,第一阀控制信号与第二阀控制信号)而分别至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的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因此本实施例的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可称为驱动电流产生电路,并提供驱动电流作为驱动信号,但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振膜110可通过其他任何适合的手段来致动,而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可提供驱动电流、驱动电压或任何适合的驱动信号。另外,阀可使用绘示于图8或图13中的结构,或者,阀可为任何其他适合的结构,阀控制信号可为阀控制电流、阀控制电压或任何适合的阀控制信号。在本实施例中,阀使用绘示于图8中的结构,故阀信号产生电路56可称为阀电流产生电路,以提供阀控制电流作为阀控制信号,但不以此为限。如图15所示,绘示了提供驱动电流的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的一范例,但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并不以此为限,可依据驱动信号的类型与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的类型使用任何其他适合的电路作为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可包括电压源b10、开关器件b11(例如电晶体)、电阻b12、二极管b13、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toanalogconverter,dac)b14、映射器件b15与电流方向切换器件sw,但不以此为限。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可另包括任何其他适合的器件。须说明的是,节点v1、v2电连接于振膜110的导电层114(即,节点v1、v2分别电连接振膜110的导电层114的连接端ce,其中连接端ce绘示于图4或图7)。在本实施例中,由电压源b10所提供的驱动电流的量值可通过开关器件b11的闸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差(即,vgs)来控制,而振膜110中驱动电流的流动方向可由电流方向切换器件sw所控制。关于驱动电流的量值,由于驱动电流的量值取决于声音输入信号的时间取样sts,且驱动电流的量值相关于开关器件b11的电压差vgs的平方(即,id∝(vgs-vth)2(公式-6),其中id为流通过开关器件b11的电流,vth为开关器件b11的临界电压(thresholdvoltage)),因此,若声音输入信号的数字时间取样sts直接转换为模拟电压而输入开关器件b11的闸极而形成闸极电压,则闸极电压的其中一些量值并无法对应所需的驱动电流。因此,声音输入信号的数字时间取样sts在传送到开关器件b11的闸极之前,需要先变换为适合的模拟电压。在本实施例中,声音输入信号的时间取样sts可通过映射器件b15以及电连接在映射器件b15与开关器件b11之间的数字模拟转换器b14来进行变换。详细而言,当声音输入信号的时间取样sts传输至映射器件b15时,代表为时间取样sts中的量值的位(即,本实施例的23个位)可变换为一个或多个映射样本(mapping-sample),此映射样本相对于时间取样sts的量值而具有另一种位数,其中时间取样sts起初所表示的量值可相同或不同于变换后的映射样本所表示的量值。须注意的是,映射器件b15可通过上述变换以补偿开关器件b11的电压差vgs与驱动电流(id)之间的非线性性质(根据公式-6),使得驱动电流(id)可正比于时间取样sts。接着,数字模拟转换器b14可将数字的映射样本转换为闸极电压,使得闸极电压可对应所需的驱动电流。另一方面,关于振膜110中驱动电流的流动方向,电流方向切换器件sw可通过从节点pol所提供的信号来控制电流方向。在本实施例中,若节点pol提供第一极性信号(例如正信号),则驱动电流可依序通过电压源b10、节点v1、振膜110与节点v2,使得振膜状态可为第一致动状态;若节点pol提供第二极性信号(例如负信号),则驱动电流可依序通过电压源b10、节点v2、振膜110与节点v1,使得振膜状态可为第二致动状态。关于由阀信号产生电路56所提供的阀控制信号,第一阀控制信号施加在第一阀va1,第二阀控制信号施加在第二阀va2,但并没有限制施加此些阀控制信号的方式。在一范例中,阀信号产生电路56可分别产生第一阀控制信号与第二阀控制信号,且此些阀控制信号可分别通过不同走线而施加在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在另一范例中,若第一阀控制信号与第二阀控制信号相同,第一阀控制信号与第二阀控制信号可同时产生,且此些阀控制信号可分别通过不同的走线而施加在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为并联)。在另一范例中,阀信号产生电路56可产生一个阀控制信号,其可依序施加在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为串联),其中此阀控制信号当施加在第一阀va1时,作为第一阀控制信号,而此阀控制信号当施加在第二阀va2时,作为第二阀控制信号。由阀信号产生电路56所提供的阀控制信号以及由节点pol所提供的信号可根据当前时间取样sts的符号以及先前脉冲周期的操作模式来决定,使得欲产生的当前空气脉冲的极性可对应当前时间取样sts,但不以此为限。如图16与图17所示,其绘示具有当前时间取样sts与先前时间取样sts’的一范例,其中先前时间取样sts’的符号为负,当前时间取样sts的符号为正。在一范例中,若在先前脉冲周期内的振膜状态为第一致动状态(节点pol提供第一极性信号),且在先前脉冲周期内的阀状态为第二通路状态,使得先前空气脉冲为负脉冲,则节点pol在当前脉冲周期内提供第二极性信号,以使振膜状态变为第二致动状态,且阀信号产生电路56使当前脉冲周期内的阀状态为第二通路状态,使得当前空气脉冲产生正脉冲,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中,由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所提供的驱动电流可根据振幅调变(amplitudemodulation,am)、脉宽调变(pulsewidthmodulation,pwm)或其组合的方式来产生,而阀信号产生电路56所产生的阀控制信号可根据任何适合的方式来产生。图16与图17绘示了两种类型的驱动电流与两种类型的阀控制信号,其中图16与图17仅绘示驱动电流的量值与阀控制信号的量值。须注意的是,在一范例中,阀使用图8所示的结构,因此图16与图17的阀控制信号为阀控制电流,但不以此为限。在图16与图17中,本实施例的一个脉冲周期130可被区分为三个时段,依序分别为阀变换时段132、振膜驱动时段134与脉冲传播时段136,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在阀变换时段132的期间可控制阀状态,以进行阀状态的变换或维持;在振膜驱动时段134时段中,驱动电流流通过振膜110以产生空气脉冲;在脉冲传播时段136的期间中,可将空气脉冲传播至空气脉冲产生器件100的外部。第一子音腔122内的第一气压与第二子音腔124内的第二气压之间的气压差可产生于振膜驱动时段134的期间中,而第一气压与第二气压可在脉冲传播时段136的结束时达到实质上的相同。此外,本实施例的驱动电流仅在振膜驱动时段134的期间中于振膜110内流动,而不会在阀变换时段132及/或脉冲传播时段136的期间中于振膜110内流动,但不以此为限。此外,阀变换时段132的长度可由阀的设计来决定,例如阻挡结构的质量、阻挡结构的移动距离、阻挡结构的刚性以及驱动信号的强度;脉冲传播时段136的长度可通过例如振膜110的长度与质量密度来决定,但不以此为限。如图16所示,由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所提供的驱动电流可依据振幅调变而产生。在图16中,驱动电流的量值可正比于所对应的时间取样sts的量值。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可于振膜驱动时段134的整段期间中连续不断地提供驱动电流,使得振膜110在整个振膜驱动时段134的期间中被致动,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因为本实施例的时间取样sts可由24位(其中,1个位表示时间取样sts的符号,其他23个位表示时间取样sts的量值)来表示,因此,在图15所示的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中,映射器件b15可为23位至24位映射器,用以将表示为时间取样sts量值的23个位转换为24个位,而数字模拟转换器b14可为24位的dac,用以将数字的24个位(由映射器件b15所提供)转换为模拟的闸极电压,但不以此为限。据此,可产生出适合的闸极电压,使得驱动电流的量值可对应时间取样sts的量值。须注意的是,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的成本会随着位数的增加而上升。另一方面,在图16中,阀控制信号可在脉冲周期130的整段期间中持续不断地施加在阀上,其中在阀变换时段132中所施加的阀控制信号用以改变或维持阀状态,且在振膜驱动时段134中与脉冲传播时段136中所施加的阀控制信号用以维持阀状态。举例而言,在阀变换时段132中的阀控制信号的量值大于在振膜驱动时段134中与脉冲传播时段136中的阀控制信号的量值,但不以此为限。如图17所示,由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所提供的驱动电流可依据振幅调变与脉宽调变的组合而产生。详细而言,振膜驱动时段134可划分为多个部分,而假使时间取样sts的量值大于0,则可在振膜驱动时段134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中提供驱动电流,其中提供有驱动电流的振膜驱动时段134的部分的数量可通过当前时间取样sts的量值来决定,且此数量会随着当前时间取样sts的量值的提升而增加。换句话说,时间取样sts的量值可相关于驱动电流的驱动时间(即,振膜110的致动时间),而振膜110可在整个或部分的振膜驱动时段134中依据时间取样sts的量值而由驱动电流所致动。时间取样sts的量值正比于一个振膜驱动时段134中的驱动电流于各部分的量值的总和。具体地,在由此方式所产生的各驱动电流可根据其对应的时间取样sts的量值而包括脉冲宽度调变部142及/或模拟振幅调变部144,其中驱动电流的脉冲宽度调变部142的量值可为预定值,驱动电流的模拟振幅调变部144的量值可正比于时间取样sts的至少一部分的量值。若脉冲宽度调变部142存在于驱动电流中,则脉冲宽度调变部142可对应振膜驱动时段134的一个或多个部分;若模拟振幅调变部144存在于驱动电流中,则模拟振幅调变部144可对应振膜驱动时段134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假使脉冲宽度调变部142与模拟振幅调变部144都存在于驱动电流中,驱动电流的脉冲宽度调变部142与模拟振幅调变部144可依序提供,但不以此为限。另外,时间取样sts需根据振膜驱动时段134中的部分的数量而划分为两个部。举例而言,在一种设计中,振膜驱动时段134可划分为1024个部分,其中若脉冲宽度调变部142存在于驱动电流中,则脉冲宽度调变部142可对应1、2…或1023个部分,而若模拟振幅调变部144存在于驱动电流中,则模拟振幅调变部144可对应一个部分。接着,因为本实施例的时间取样sts可由24位(其中,1个位表示时间取样sts的符号,其他23个位表示时间取样sts的量值)来表示,且振膜驱动时段134划分为1024个部分,所以表示为量值的23个位可被划分为10位部与13位部,其中10位部包括第1个至第10个位,而13位部包括第11个至第23个位(其中第23个位为时间取样sts的最低有效位(leastsignificantbit,lsb))。关于驱动电流,10位部相关于驱动电流的脉冲宽度调变部142,13位部相关于驱动电流的模拟振幅调变部144。若10位部的量值大于0,则脉冲宽度调变部142存在于驱动电流中,且振膜驱动时段134中对应于脉冲宽度调变部142的部分的数量正比于10位部的量值。若13位部的量值大于0,则模拟振幅调变部144存在于驱动电流中,且模拟振幅调变部144的量值正比于13位部的量值。在一范例中,若10位部的量值为511(即,10位部为0111111111),且13位部的量值为256(即,13位部为0000100000000,而时间取样中表示为量值的23个位为01111111110000100000000),则驱动电流的脉冲宽度调变部142对应振膜驱动时段134中511个部分,且模拟振幅调变部144的量值对于脉冲宽度调变部142的量值的比值为,如图17的先前时间取样sts’所示。在另一范例中,若10位部的量值为127(即,10位部为0001111111),且13位部的量值为4094(即,13位部为0111111111110,而时间取样中表示为量值的23个位为00011111110111111111110),则脉冲宽度调变部142对应振膜驱动时段134中127个部分,且模拟振幅调变部144的量值对于脉冲宽度调变部142的量值的比值为,如图17的当前时间取样sts所示。因此,在图17中,对应先前时间取样sts’的驱动电流的驱动时间较长于对应当前时间取样sts的驱动电流的驱动时间。在另一范例中,若10位部的量值为127,且13位部的量值为0(即,时间取样中表示为量值的23个位为00011111110000000000000),则驱动电流仅包括脉冲宽度调变部142,且脉冲宽度调变部142对应振膜驱动时段134中127个部分。在另一实施例中,若10位部的量值为0,且13位部的量值为4094(即,时间取样中表示为量值的23个位为00000000000111111111110),则驱动电流仅包括模拟振幅调变部144,且模拟振幅调变部144的量值对于上述脉冲宽度调变部142的量值的比值为。特别地,由于驱动电流的脉冲宽度调变部142的量值为预定值,此预定值可设计而使开关器件b11完全开启,使得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可有效率地使用。为了达成上述设计,在图15所绘示的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中,映射器件b15可包括时间取样调整单元以及13位至14位映射器,而数字模拟转换器b14可为14位的dac。时间取样调整单元可用以调整表示出时间取样sts的量值的位,以传输适当的位至13位至14位映射器。举例来说,在时间取样调整单元的调整方法中,假使10位部的量值大于0,则时间取样调整单元提供具有最大量值的13个位(即,1111111111111)至13位至14位映射器,接着将10位部的量值减1,而此判断式可重复执行直到10位部的量值等同于0;假使10位部的量值等同于0,则时间取样调整单元将时间取样sts的13位部提供到13位至14位映射器,但时间取样调整单元的调整方法并不以此为限。13位至14位映射器用以将13个位转换为适当的14个位。数字模拟转换器b14用以将映射器件b15所提供的数字的14个位变换为模拟信号(即,闸极电压),但不以此为限。相较于单纯使用在振幅调变状况下的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使用在振幅调变与脉宽调变的组合的状况下的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可利用较低解析度的数字模拟转换器b14(如14位的dac),以对高解析度的时间取样sts(如24位)进行处理,并可因为数字模拟转换器b14所需的解析度减少(例如从24位的dac变为14位的dac)而使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的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在图17中,阀控制信号可于整个阀变换时段132的期间中持续不断地施加在阀上,且阀控制信号可于振膜驱动时段134中与脉冲传播时段136中间歇地施加在阀上,其中在阀变换时段132中所施加的阀控制信号用以改变或维持阀状态,且在振膜驱动时段134中与脉冲传播时段136中所施加的阀控制信号用以维持阀状态,但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可为其他类型。在另一实施例中,由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所提供的驱动电流可依据脉宽调变而产生。举例来说,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可包括驱动脉冲产生单元,用以根据时间取样sts而产生驱动脉冲,其中驱动脉冲的宽度正比于时间取样sts的量值,使得驱动电流可依据脉宽调变而产生,但不以此为限。另外,依据需求,可根据上述方式的其中一种或任何其他适合的方式来产生驱动电流,并可根据上述方式的其中一种或任何其他适合的方式来产生阀控制信号。此外,在图15中,由于电阻b12存在于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流可较为线性。请参考图18,图18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由空气脉冲产生器件所产生的多个空气脉冲的声压级的示意图,其中图18的粗线所绘示的声音输入信号sn举例为正弦波,而空气脉冲ap以细线绘示。如图18所示,各空气脉冲ap的spl的量值相关于声音输入信号sn中对应的时间取样sts的量值,其中声音输入信号sn的时间取样sts表示声音输入信号sn在一采样时刻所采样的瞬间值。换句话说,声音输入信号sn的一个波是由多个空气脉冲ap所再现。另外,若空气脉冲ap的脉冲周期130的长度均相同,则随着声音输入信号sn的音讯频率的增加,用以再现声音输入信号sn的一个波的空气脉冲ap的数量会减少。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声音输入信号sn的一个波可由足够数量的空气脉冲ap来再现,空气脉冲ap的脉冲率可高于人类最大可听频率或是可高于人类最大可听频率的两倍,但不以此为限。请参考图19至图22,图19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示意图,图20所示为沿着图19的剖面线c-c’的剖面示意图,图21所示为沿着图19的剖面线d-d’的剖面示意图,图22所示为沿着图19的剖面线e-e’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9至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200的第一间隔物s1与第二间隔物s2的设计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在图21中,第一间隔物s1具有多个凹陷结构rs,且第二间隔物s2亦具有多个凹陷结构rs。换句话说,第一间隔物s1与第二间隔物s2的图案可对应图21中振膜110的剖面形状。凹陷结构rs用以形成多个空气通道,使得可扩大靠近间隔物之处的空气通道,并减少空气沿第三方向d3流动的情况。因此,大部分的空气会直接沿着第一方向d1流动而通过间隔物s1、s2,且空气脉冲产生器件200中的气流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气流可更加顺畅。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另一个差异在于第一板体sb1与第二板体sb2的突起物pr的设计。在图19至图22中,各个突起物pr可对应振膜110的几乎所有弯折部110f;也就是说,各个突起物pr的长度接近于弯折的振膜110的长度,但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实施例的突起物pr的宽度大于第一实施例的突起物pr的宽度。因此,在图19中,所有突起物pr的投影面积的总和对于弯折的振膜110的投影面积的比值是高的,藉此,突起物pr可使空气沿第三方向d3流动的情况减少,以使空气脉冲产生器件200中的气流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气流可更加顺畅。在结果上,大部分的空气可直接沿着第一方向d1在空气脉冲产生器件200中流动。请参考图23至图25,图23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多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示意图,图24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俯视示意图,图25所示为沿着图24的剖面线f-f’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23,本实施例的发声装置sd包括多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例如2~20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且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彼此堆叠。举例而言,在图23中,发声装置sd包括15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但不以此为限。如图24与图25所示,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在本实施例中,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包括音腔120(具有第一子音腔122与第二子音腔124)、振膜110、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第一阀va1、第二阀va2、第一板体sb1以及第二板体sb2,此些器件的位置关系可参考第一实施例,在此不重复赘述。本实施例的振膜110为平面型振膜,并具有矩形形状,但不以此为限。类似地,振膜110需被致动,以制造空气运动量而产生空气脉冲。在本实施例中,振膜110可被致动而沿平行于第三方向d3的方向移动,但不以此为限。振膜110可通过包括在振膜110中的任何适合的致动件或设置在振膜110上的任何适合的致动件来致动。在一范例中,如图26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振膜110的俯视图,振膜110可包括振膜基板316以及设置在振膜基板316上的导电层314,而导电层314可包括至少一振膜导电走线314t,其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当进行致动振膜110时,控制单元50提供适合的驱动电流给振膜导电走线314t,且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提供磁场,而此磁场的磁力线方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方向d1,从而使得振膜110被致动而沿着平行于第三方向d3的方向移动。在此情况下,若磁场的磁力线方向实质上沿着第一方向d1(如图26所示的磁场方向dm),当驱动电流在振膜导电走线314t中沿着相反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流动时,振膜110可被致动而沿着第三方向d3移动,使得振膜110处于第一致动状态;当驱动电流在振膜导电走线314t中沿着第二方向d2流动时,振膜110可被致动而沿着相反于第三方向d3的方向移动,使得振膜110处于第二致动状态。此外,也可提供包括在振膜110内或设置在振膜110上的其他适合的致动件,以造成振膜110的运动,其中致动件包括例如压电材料、平面线圈或导电板,但不以此为限。在另一范例中,如图27所示的变化实施例的振膜110的剖面图,两个电压提供层318_1、318_2可设置在压电材料层318_3的相对两侧,此些膜层可设置在振膜基板316上,而当电压提供层318_1、318_2接收到驱动电压时,压电材料层318_3可致动振膜110。在另一实施例中,振膜110的导电层314可包括平面线圈,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可提供磁场,此磁场的磁力线方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三方向d3,而适合的驱动电流可施加在平面线圈上以产生适合的磁场,藉此致动振膜110(即,振膜110可由磁力所致动)。在另一实施例中,振膜110的导电层314可包括导电板,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可提供电场,此电场的电力线方向实质上平行第三方向d3,而适合的驱动电压可施加在导电板上,以致动振膜110(即,振膜110可由静电力所致动)。另外,本实施例的阀可具有任何适合的结构。举例而言,在图26中,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可各自具有至少一阀导电走线314v,其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当在控制本实施例的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时,控制单元50提供适合的阀控制信号(即,电流)给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的阀导电走线314v,而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所提供的磁场的磁力线方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方向d1,使得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可沿着平行于第三方向d3的方向致动。在此情况下,假使磁场的磁力线方向实质上沿着第一方向d1(如图26所示的磁场方向dm),当电流在第一阀va1的阀导电走线314v中沿着第二方向d2流动,且电流在第二阀va2的阀导电走线314v中沿着相反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流动时,第一阀va1可被致动而沿着相反于第三方向d3的方向移动,而第二阀va2可被致动而沿着第三方向d3移动,使得阀状态处于第一通路状态(如图25所示);当电流在第一阀va1的阀导电走线314v中沿着相反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流动,且电流在第二阀va2的阀导电走线314v中沿着第二方向d2流动时,第一阀va1可被致动而沿着第三方向d3移动,而第二阀va2可被致动而沿着相反于第三方向d3的方向移动,使得阀状态处于第二通路状态,但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可具有如图8或图13所示的结构。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可连接于振膜110,且第一阀va1、第二阀va2与振膜110可由相同制程所制,并以相同的材料所形成(即,阀导电走线314v与振膜导电走线314t可由同一个导电层314所形成),但不以此为限。须说明的是,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的四个操作模式可由振膜状态与阀状态来决定,并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与表1,在此不重复赘述。特别的是,发声装置sd的多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的振膜110的尺寸可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发声装置sd可具有三种尺寸的振膜110,如图28所示。举例而言,在图23中,在15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中,其中13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具有图28中最大尺寸的振膜110(最大尺寸振膜110_1),其中一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具有图28中中等尺寸的振膜110(中等尺寸振膜110_2),最后一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具有图28中最小尺寸的振膜110(最小尺寸振膜110_3),但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发声装置sd可具有一种尺寸、两种尺寸或是多于三种尺寸的振膜110。由本实施例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所产生空气脉冲的spl会具有预定量值,而在由不同振膜110所产生的空气脉冲中,具有预定量值的spl(或预定的空气运动量)会因为振膜110的尺寸不同而彼此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中等尺寸振膜110_2所产生的spl的预定量值可为最大尺寸振膜110_1所产生的spl的预定量值的1/3倍,最小尺寸振膜110_3所产生的spl的预定量值可为最大尺寸振膜110_1所产生的spl的预定量值的1/9倍,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可分为多个群组。在本实施例中,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可分为五个群组p2、p1、p0、f1、f2,其中群组p2包括9个具有最大尺寸振膜110_1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群组p1包括3个具有最大尺寸振膜110_1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群组p0包括1个具有最大尺寸振膜110_1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群组f1包括1个具有中等尺寸振膜110_2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群组f2包括1个具有最小尺寸振膜110_3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于相同群组中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可接收到相同的驱动信号(如,本实施例的驱动电流)以及相同的阀控制信号(如,本实施例的阀控制电流),使得于相同群组中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的每一个可产生相同的空气脉冲(具有相同量值与相同极性)。在本实施例中,若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需产生正脉冲或负脉冲,则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产生具有预定量值的spl的空气脉冲;若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需产生零脉冲,则流通过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的第一气流与流通过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的第二气流具有为零的spl(即,无空气质量流速)。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每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仅产生三种类型的空气脉冲:具有预定量值的spl的正脉冲(对应“+1”状态)、具有预定量值的spl的负脉冲(对应“-1”状态)以及零脉冲(对应“0”状态)。提供给一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的振膜110的驱动信号(如,本实施例的驱动电流)选定三种预定值,以分别对应三种类型的空气脉冲,且驱动信号的驱动时间亦为一预定值。须说明的是,具有不同尺寸的振膜110可由相同或不同的驱动信号来致动,而具有不同尺寸的振膜110的致动时间可彼此相同或不同。因此,由群组p2~p0、f1、f2所产生的空气脉冲的spl的量值分别以splp0、splp1、splp2、splf1与splf2来表示,且当产生正脉冲或负脉冲时,splp0:splp1:splp2:splf1:splf2=9:3:1:1/3:1/9。请参考图29,图29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系列空气脉冲的声压级的示意图,其中此系列空气脉冲的声压级举例可由群组p2~p0所产生。如图29所示,产生空气脉冲的群组p2从3个零脉冲开始,接着直到最后有9个连续地正脉冲;产生空气脉冲的群组p1从3个正脉冲开始,接着3个负脉冲与3个零脉冲,最后为3个正脉冲;产生空气脉冲的群组p0在4次循环中反复产生负脉冲、零脉冲与正脉冲。据此,由群组p2~p0所产生的合成spl,在12个连续周期中的量值具有2:3:4:5:6:7:8:9:10:11:12:13的比例,如图29中的标量形式所示。在结果上,声音输入信号的每个时间取样sts可对应由发声装置sd的所有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所产生的一个合成空气脉冲,使得声音输入信号由合成空气脉冲所再现,如图18所示。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发声装置sd具有五个群组p2~p0、f1~f2,发声装置sd可制造35=243个spl量化位,但不以此为限。群组的数量可依据需求而调整;举例而言,当spl量化位的数量需提高时,可增加群组的数量。请参考图30,图30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控制单元的示意图。如图30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50可包括转换单元58、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以及阀信号产生电路56,转换单元58电连接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与阀信号产生电路56。转换单元58用以将声音输入信号的时间取样sts转换为多个值,此些值分别对应发声装置sd的上述多个群组,转换单元58并可传输此些值至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与阀信号产生电路56,其中此些值可各自选择“+1”、“-1”与“0”的其中一个,但不以此为限。根据此些值,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用以产生多个驱动信号,驱动信号分别对应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的振膜110,而阀信号产生电路56用以产生多个阀控制信号,阀控制信号分别对应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的阀。在本实施例中,转换单元58可将声音输入信号的时间取样sts转换为值trv4、trv3、trv2、trv1与trv0,其分别对应发声装置sd的群组p2~p0、f1~f2。接着,驱动信号产生电路54对应产生驱动电流dcp2、dcp1、dcp0、dcf1、dcf2(作为驱动信号),并传输驱动电流dcp2、dcp1、dcp0、dcf1、dcf2至对应的群组p2~p0、f1~f2,以致动振膜110。并且,阀信号产生电路56对应产生阀控制电流vcp2-1、vcp2-2、vcp1-1、vcp1-2、…、vcf2-2(作为阀控制信号),并传输阀控制电流vcp2-1、vcp2-2、vcp1-1、vcp1-2、…、vcf2-2至对应的群组p2~p0、f1~f2,以致动阀(即,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举例而言,假使trv2为“+1”,施加在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属于群组p0)的振膜110上的驱动电流dcp0的量值可致动振膜110以产生具有预定量值的spl,并且,分别施加在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属于群组p0)的第一阀va1与第二阀va2的阀控制电流vcp0-1、vcp0-2,以及施加在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属于群组p0)的振膜110上的驱动电流dcp0的流动方向(或符号)可使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处于适合的操作模式(例如,振膜状态处于第一致动状态且阀状态处于第一通路状态,或者振膜状态处于第二致动状态且阀状态处于第二通路状态),进而产生具有预定量值的spl的正脉冲。本实施例的发声装置sd的空气脉冲产生方法并不以上述为限,本发明可使用任何其他适合的空气脉冲产生方法。在一实施例中,各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包括相同尺寸的振膜110,而当在产生正脉冲或负脉冲时,控制单元50产生适合的驱动信号以使splp0:splp1:splp2:splf1:splf2=9:3:1:1/3:1/9。在另一实施例中,各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包括相同尺寸的振膜110,而发声装置sd的驱动方法可相同于第一实施例,其中施加在一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的振膜110上的驱动电流的量值可正比于声音输入信号的时间取样sts的量值。请参考图31与图32,图31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的俯视示意图,图32所示为沿着图31的剖面线g-g’、h-h’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32中的虚线表示阀va1~va4的封闭状情况。如图31与图32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一个空气脉冲产生器件400中的阀的数量以及空气出入口ae1~ae2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空气脉冲产生器件400包括第一阀va1、第二阀va2、第三阀va3与第四阀va4,第一空气出入口ae1具有第一子出入口se1与第三子出入口se3,第二空气出入口ae2具有第二子出入口se2与第四子出入口se4。第一阀va1对应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的第一子出入口se1,并设置在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与振膜110之间;第二阀va2对应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的第二子出入口se2,并设置在第二空气出入口ae2与振膜110之间;第三阀va3对应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的第三子出入口se3,并设置在第一空气出入口ae1与振膜110之间;第四阀va4对应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的第四子出入口se4,并设置在第二空气出入口ae2与振膜110之间。另外,第一阀va1控制位于第一子音腔122与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的第一子出入口se1之间的空气通路,第二阀va2控制位于第一子音腔122与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的第二子出入口se2之间的空气通路,第三阀va3控制位于第二子音腔124与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的第三子出入口se3之间的空气通路,第四阀va4控制位于第二子音腔124与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的第四子出入口se4之间的空气通路。通过控制第一阀va1而决定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的第一子出入口se1为开放状或封闭状,并通过控制第三阀va3而决定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的第三子出入口se3为开放状或封闭状,使得第一阀va1与第三阀va3可用以控制流通过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的第一气流的通路。通过控制第二阀va2而决定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的第二子出入口se2为开放状或封闭状,并通过控制第四阀va4而决定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的第四子出入口se4为开放状或封闭状,使得第二阀va2与第四阀va4可用以控制流通过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的第二气流的通路。在第一通路状态中,第一阀va1可被控制而使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的第一子出入口se1处于开放状,第三阀va3可被控制而使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的第三子出入口se3处于封闭状,第二阀va2可被控制而使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的第二子出入口se2处于封闭状,第四阀va4可被控制而使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的第四子出入口se4处于开放状,因此造成第一气流可通过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的第一子出入口se1流入或流出第一子音腔122,且造成第二气流可通过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的第四子出入口se4流入或流出第二子音腔124。在第二通路状态中,第一阀va1可被控制而使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的第一子出入口se1处于封闭状,第三阀va3可被控制而使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的第三子出入口se3处于开放状,第二阀va2可被控制而使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的第二子出入口se2处于开放状,第四阀va4可被控制而使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的第四子出入口se4处于封闭状,因此造成第一气流可通过第一空气出入口ae1的第三子出入口se3流入或流出第二子音腔124,并造成第二气流可通过第二空气出入口ae2的第二子出入口se2流入或流出第一子音腔122。在本发明中,由于空气脉冲的脉冲率高于人类最大可听频率,各空气脉冲的空气运动量会减少,使得本发明的发声装置sd的背部外壳的容积相较于传统扬声器的背部外壳的容积更为缩减。此外,由于本发明的发声装置sd非常小(第一实施例的可弯折振膜的维度可为3毫米(mm)*1100微米*750微米,第三实施例的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的维度可为5毫米*2毫米*0.35毫米,而图23所示的15个第三实施例的空气脉冲产生器件300的维度可为5毫米*10毫米*1.1毫米),因此发声装置sd可使用在任何适合的装置(例如智能手机(smartphone)、平板电脑(tabletnotebook)、智能手表(smartwatche)、智能眼镜(smartglass)或耳机(earphone))或设置在任何适合的位置(例如耳道(earcanal))。在一范例中,如图33所示,两个发声装置sd设置在电子装置ed1(即,智能手机)中,以作为两个扬声器;在另一范例中,如图34所示,两个发声装置sd设置在电子装置ed2(即,智能眼镜)中,以作为两个扬声器,但不以此为限。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