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以及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8039发布日期:2019-09-12 09:0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以及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以及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手持式移动设备,对于防水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持式移动设备上放置SIM卡或存储卡的卡槽上的卡盖是需要防水的关键部位。

现有的手持式移动设备中,卡盖与卡槽的配合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卡盖是通过扣位与设备外壳上的扣槽配合实现开合;

2、卡盖通过螺钉、转轴等固定在设备外壳上,且两者支架设置防水圈或硅胶实现防水;

3、卡盖通过卡钩可开合在卡槽上,卡槽侧边设置导水槽实现防水。

上述的几种配合方式,防水效果不佳。对于螺钉的安装方式,需要拆装实现开合,操作不便。卡盖和外壳为分离设计,卡盖取下后容易出现丢失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效果好且可快速开合的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以及使用该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的移动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卡盖,所述壳体上设有卡槽,所述卡盖与所述卡槽相适配并可转动开合在所述卡槽上;所述卡盖包括覆合为一体的硬质的支撑片和具有弹性的软质片;

所述支撑片的一端设有用于穿设转轴并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卡槽第一端内的穿接部,所述支撑片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凸出所述卡盖的卡钩;

所述卡槽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卡钩相配合的扣位;所述软质片的一端设有包覆在所述穿接部上、与所述卡槽第一端内壁相抵驱使所述卡钩嵌入所述扣位的抵顶部。

优选地,所述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穿接部中;

所述卡槽的第一端设有容置所述穿接部的槽位,所述槽位的相对两内壁面设有孔位,所述转轴的两端伸出所述穿接部的两端并分别配合在所述孔位内。

优选地,所述孔位为腰形孔;所述卡盖闭合在所述卡槽上时,所述转轴的端部在腰形孔内可沿腰形孔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抵顶部与所述卡槽第一端内壁相抵并弹性变形,所述卡钩对应在所述扣位一侧;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抵顶部通过自身弹性回复力复原,所述卡盖在抵顶部的弹性回复力驱动下移动带动所述卡钩嵌入所述扣位内。

优选地,所述卡槽的内周壁面设有凸出的台阶部,所述卡盖闭合在所述卡槽上后,所述软质片抵紧在所述台阶部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片嵌设在所述软质片中,所述软质片形成覆合在所述支撑片相对两侧上并相连接的第一软质层和第二软质层。

优选地,所述支撑片上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通孔,所述软质片设有穿过所述通孔、连接在所述第一软质层和第二软质层之间的连接柱。

优选地,所述支撑片上还设有用于开合所述卡盖的提放部,所述提放部与所述卡钩凸出所述卡盖的同一侧;

所述卡槽的第二端设有供所述提放部配合其中的容置槽。

优选地,所述支撑片为金属片;所述软质片为软胶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

优选地,所述移动设备为手持式对讲机或肩咪。

本实用新型的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用于移动设备,其中卡盖由支撑片和软质片覆合形成,通过软质片的弹性性能与卡槽的抵顶作用,驱使支撑片上的卡钩和卡槽内的扣位配合实现卡盖闭合在卡槽上,开合操作快速方便,并且提高卡盖和壳体之间的防水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卡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卡盖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沿AA线(卡盖闭合瞬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沿AA线(卡盖闭合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沿BB线(卡盖闭合瞬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沿BB线(卡盖闭合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包括壳体10以及卡盖20。壳体10上设有卡槽30,卡盖20与卡槽30相适配并可转动开合在卡槽30上,封闭或打开卡槽30。卡盖20在卡槽30上的转动设置,开合方便。

该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可应用在移动设备上,壳体10为移动设备的外壳,卡槽30用于放置SIM卡或存储卡等件,卡盖20闭合在卡槽30上将SIM卡或存储卡等件封闭起来,实现防水密封功能。

其中,卡盖20的形状与卡槽30对应设置,从而闭合在卡槽30上时,外周缘与卡槽30内周缘紧抵,实现密封。

特别地,卡盖20包括覆合为一体的硬质的支撑片21和具有弹性的软质片22。支撑片21作为支撑结构,通过自身的刚性保持卡盖20的形状;软质片22具有弹性可形变复原,可以提供一定的推力使卡盖20卡合在卡槽30上,将卡槽30封闭。

支撑片21的一端设有穿接部211,用于穿设转轴40并可转动连接在卡槽30第一端内,使得卡盖20可相对壳体10转动而在卡槽30上开合。支撑片21的相对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卡钩212,卡钩212向外延伸凸出卡盖20一侧。

穿接部211可由支撑片21的一端向外延伸后弯曲形成的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中空部用于转轴40穿设其中。卡钩212可由支撑片21的相对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卡钩212的自由端部可设置有导向弧面。

对应地,卡槽30的第一端设有容置穿接部211的槽位301,卡槽30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有与卡钩212相配合的扣位302。卡盖20以穿接部211配合在槽位301内并通过转轴40实现两者之间的可转动连接,卡盖20上具有卡钩212的另一端可开合在卡槽20的第二端上,通过卡钩212和扣位302的相配合实现卡盖20锁扣在卡槽30上。扣位302的表面可为弧面,方便与卡钩212的导向弧面平滑配合。

软质片22的一端设有抵顶部220,包覆在穿接部211上,可弹性变形及复原。在槽位301内,抵顶部220位于穿接部211和槽位301的内壁之间。穿接部211配合在卡槽30第一端的槽位301内时,抵顶部220与卡槽30第一端内壁(槽位301壁面)相抵,通过自身的弹性回复力可驱使卡钩212嵌入扣位302。

抵顶部22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间隔的倒钩结构,也可以是包覆穿接部211整体的倒钩结构。

如图3、4所示,当卡盖20闭合到卡槽30上的瞬间,抵顶部220在穿接部211和槽位301的内壁之间受穿接部211的抵压而弹性变形,卡钩212随卡盖20的翻转而置入卡槽30内与扣位302相对,此时并未嵌入扣位302中。

如图3、5所示,卡盖20闭合到卡槽30上后,抵顶部220通过自身的弹性回复力复原,同时驱使卡盖20整体向扣位302方向移动,从而驱使卡钩212嵌入扣位302,保持卡盖20的闭合。

支撑片21和软质片22可通过油压或套啤等工艺形成一体,制得卡盖20。作为选择,支撑片21可以是金属片,软质片22可以是硅胶等软胶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支撑片21嵌设在软质片22中,软质片22形成覆合在支撑片21相对两侧上并相连接的第一软质层221和第二软质层222。第一软质层221位于支撑片21面向卡槽30的一侧,第二软质层222位于支撑片21背向卡槽30的另一侧。

支撑片21的外周边缘露出软质片22的外周。支撑片21一端的穿接部211伸出软质片22以容置在卡槽30的槽位301内;支撑片21另一端上的卡钩212伸出软质片22以与卡槽30内的扣位相配合。

支撑片21上设有数个间隔分布的通孔210,软质片22对应设有数个连接柱223,连接柱223穿过通孔210,连接在第一软质层221和第二软质层222之间,使第一软质层221和第二软质层222连接形成一体的软质片22。

进一步地,又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还包括转轴40。转轴40穿设在支撑片21的穿接部211中,转轴40的相对两端分别伸出穿接部211两端。

对应转轴40,槽位301的相对两内壁面分别设有孔位303,转轴40的相对两端伸出穿接部211的两端并分别配合在孔位303内,从而卡盖20可以转轴40为轴相对壳体10及卡槽30转动。

孔位303为腰形孔,具有一定的长度,便于转轴40的端部在其中来回移动。卡盖20闭合在卡槽30上时,转轴40的端部在腰形孔内可沿腰形孔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

结合图4、图6,当卡盖20闭合到卡槽30上的瞬间,转轴40的端部在腰形孔内处于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抵顶部220与卡槽30第一端内壁相抵,受穿接部211的抵压而弹性变形,卡钩212对应在扣位302一侧,与扣位302相对,此时并未嵌入扣位302中。

结合图5、图7,卡盖20闭合到卡槽30上后,转轴40的端部在腰形孔内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抵顶部220通过自身弹性回复力复原,卡盖20在抵顶部220的弹性回复力驱动下向扣位302方向移动带动卡钩212嵌入扣位302内,保持卡盖20的闭合。

卡槽30内还设有台阶部31,台阶部31环绕卡槽30的内周并凸出设置在卡槽30的内周壁面上。卡盖20闭合在卡槽30上后,软质片22抵紧在台阶部31上,将卡槽30密封起来,防止卡盖20和卡槽30之间留有缝隙。具体地,软质片22以其第一软质层221抵紧在台阶部31上。

此外,如图3所示,支撑片21上还设有用于开合卡盖20的提放部213,延伸凸出在卡盖20的一侧。提放部213与卡钩212凸出卡盖20的同一侧。卡钩212位于提放部213的一侧或相对两侧。

卡槽30的第二端设有供提放部213配合其中的容置槽304。当卡盖20闭合在卡槽30上后,提放部213置于容置槽304内,其与容置槽304之间不需要卡扣等结构扣合。提放部213和容置槽304的内壁之间可留有间隔,方便手指伸入其中以提起该提放部213。

打开卡盖20时,手指伸入提放部213和容置槽304之间的间隔中,可推动卡盖20向卡槽30第一端方向移动抵压抵顶部220,使得卡钩212可移动离开扣位302,然后再向上提起提放部213,打开卡盖20。

参考1-3图,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设备,包括上述的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卡盖与壳体配合结构中,壳体10形成移动设备的外壳,卡盖20可开合在外壳上的卡槽30上。卡槽30用于放置SIM卡或存储卡等件,卡盖20闭合在卡槽30上将SIM卡或存储卡等件封闭起来,实现防水密封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设备可为对讲机等手持式移动设备,还可为肩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