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及拉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3201发布日期:2019-11-09 00:0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及拉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丝线松弛度调节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及拉线组件。



背景技术:

手机等电子设备在拍摄过程中拍出的照片有时会发虚,即拍摄出来的画面不够清晰,发生重影或模糊的情况。这些原因,除了偶尔的失焦(即摄像镜头未能正常对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拍摄景物曝光时发生微小抖动所致。一般而言,在手持条件下经常会发生这种极轻微的抖动的现象。在此背景下,OIS(光学图像稳定系统)防抖结构的提案也随之增多,微型光学防抖技术逐渐被各类高端手机所采纳,借此希望能有效降低低光环境下拍出模糊照片的机率以及有效解决拍摄过程中手抖动所造成的困扰。然而相对于一般的自动对焦马达而言,具备OIS防抖功能的防抖结构比较复杂、生产效率及良率较低,故开发有一定的难度。

在相关的OIS防抖结构中,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并利用SMA丝线的热缩冷涨特性来改变SMA丝线的长度,进而通过SMA丝线的拉动力来完成载动马达的目的,使得马达快速沿X轴和/或Y轴进行位置调整,进而达到微距离移动整个镜头,改变焦距,实现清晰影像的目的。

马达产品中,SMA丝线作动前的装配状态为非笔直的拉紧状,须严格设成一定的松弛度,这是确保产品稳定启动的一个关键窍诀。当给马达施加电流后,SMA丝线受热紧缩,由于SMA丝线事先设有一定的缓冲拉紧余量,使得SMA丝线的拉紧启动位移能做够平稳顺畅,而不会造成启动前后的位移量或启动时间出现较大落差波动。由于SMA丝线的装配松紧度对马达的启动性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故须严格控制SMA丝线的装配松弛度。SMA丝线装配过宽松或过紧都不适宜,如过宽松,紧缩启动时间势必会过长,影响马达的动作反馈时间,应答效果较差。如装配过紧,势必启动电流要大于普通状态,启动后马达定向位移也会随之出现短暂的跳动不稳现象。另一方面,如SMA丝线处于绷紧的原始装配状态下,遭受跌落等冲击情形,使得马达内部震动容易将SMA丝线拉断,影响马达性能。而松弛度会对马达震荡冲击产生部分缓冲作用,防止在冲击过程中出现拉断的情况,强化了马达可靠性能。为克服上述不良情形,须寻找一个最佳的SMA丝线装配松紧度进行标准化控制。

相关技术中,是通过切割具有一定长度的SMA丝线来满足设计要求的,没有专门的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调节过程不方便,效率较低,且难以精准统一管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及拉线组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调节丝线的松驰度效率较低、松驰度无法精准统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拉线装置的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包括:基座;杠杆,杠杆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上,杠杆至少具有能够撑起丝线的第一位置和松开丝线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杠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杠杆的第一端用于撑起或松开丝线,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调整结构,调整结构相对于基座可移动地设置以限定杠杆的第二端向下移动的距离。

进一步地,调整结构包括与基座连接的千分尺头,千分尺头包括:丝杠;外壳,套设在丝杠的外周;调节套筒,与丝杠螺纹连接,当旋转调节套筒后,丝杠能够上下移动;或者,基座上设有调节通孔,调节通孔具有内螺纹,调整结构包括螺钉,螺钉与调节通孔的内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还包括松弛挑片,松弛挑片设置在杠杆的第一端。

进一步地,当松弛挑片挑起丝线后,松弛挑片和丝线之间形成梯形结构,梯形结构的高度H满足以下公式:其中,L’为梯形结构的腰长,W为松弛挑片的宽度尺寸,L为夹持丝线的两个卡爪之间的间距;和/或,丝线的松弛度S满足如下公式:S=(2×L'+W)-L。

进一步地,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基座和杠杆之间的复位件。

进一步地,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限位部,限位部用于对杠杆向上运动的位置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限位部为与基座连接的螺母。

进一步地,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还包括与基座连接的握持部。

进一步地,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还包括转轴,基座上设有第一安装通孔,杠杆上设有与第一安装通孔对应的第二安装通孔,转轴穿设在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拉线组件,拉线组件包括拉线装置和设置在拉线装置上的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其中,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为上述的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

进一步地,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相对于拉线装置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拉线装置包括机体和与机体连接的施压件,施压件相对于机体在第二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杠杆能够相对于基座转动一定角度,从而能够利用该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将丝线抬升一定高度,使得丝线满足设计要求。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直接切割所需长度的丝线,利用上述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能够更方便地调整丝线的松弛度,从而提高效率;进一步地,利用该丝线松弛度调节结构能够较为准确地调节丝线的松弛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拉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拉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图1的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挑起丝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夹持丝线的卡爪)。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上压片;2、下压片;3、第一卡爪;4、第二卡爪;10、松弛挑片;20、杠杆;30、调整结构;31、调节螺母;32、千分尺头;321、调节套筒;322、外壳;323、丝杠;40、基座;50、螺母;60、弹簧;70、推杆;80、转轴;90、端面;100、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10、拉线装置;120、产品;130、机体;140、施压件;150、丝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指的是X轴所在的方向。第二方向指的是Y轴所在的方向。产品120指的是OIS马达产品。丝线150指的是用于OIS(Optical Imaging System,光学成像稳定系统)马达的防抖结构的SMA丝线。

上述的SMA丝线是一种镍钛合金材料,SMA为英文Shape Memory Alloy的缩略语,为“形状记忆合金”的意思。SMA丝线具有热缩冷涨的特点,当电流流入SMA丝线时,SMA丝线受热开始收缩,克服侧弹力;当电流切断时,偏压弹力克服SMA丝线丝力,开始冷涨。简言之,SMA丝线(镍钛合金)热缩冷胀,通电使材料结构改变,使材料发生形变来达到移动部件位置驱动的目的。

具体来说,在使用SMA丝线的具体过程中,是根据SMA丝线热缩冷胀的特性,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来改变SMA丝线的长短,以实现马达中的驱动透镜支撑体的动作,控制透镜支撑体朝既定方向移动,即微距离移动整个透镜支撑体来实现对其所搭载的镜头的移动来改变焦距,最终实现清晰影像的目的。由于SMA丝线形变,使得SMA丝线的电阻产生变化,测量SMA丝线的电阻,便可以准确的计算SMA丝线的长度,进而可以计算出其透镜支撑体在X\Y\Z轴的位移量。外置控制机构对位置信息始终处于运行控制状态,在动作过程中通过位置信息的接收、处理及信号反馈,向各PIN端脚结构输入一定电流,从而可稳定控制其整个运行过程一直处于Z轴光轴方向的中心位置,完成快速精准对焦的目的。利用多根SMA丝线本身的属性特征,配以整体简洁合理的设计结构,不仅具有普通AF马达在Z轴方向驱动对焦功能,同时对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X-Y轴向位置晃动加以了极其有效的克服,OIS防抖性能十分卓越。

通过上述内容,同时结合背景技术部分的记载可知,如何精确控制SMA丝线的装配松弛度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提出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拉线装置的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该调节机构优先用于对OIS马达组件的SMA丝线的松弛度进行调节,但是并不限制于该丝线15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包括基座40和杠杆20。其中,杠杆20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40上,杠杆20至少具有能够撑起丝线150的第一位置和松开丝线150的第二位置。

通过上述设置,杠杆20能够相对于基座40转动一定角度,从而能够利用该装置将丝线150抬升一定高度,使得丝线150满足设计要求。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直接切割所需长度的丝线150,利用上述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能够更方便地调整丝线150的松弛度,提高效率。

具体地,杠杆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杠杆20的第一端用于撑起或松开丝线150,在外力的作用下,杠杆20的第一端能够相对于基座40上下转动。这样,当向下按压杠杆20的第二端时,杠杆20的第一端向上转动,能够将丝线150挑起到预设的高度,使得丝线150满足设计的松弛度要求,从而保证产品120的正常运行。当松开杠杆20的第二端时,杠杆20的第一端能够向下转动,这样,杠杆20松开丝线150,方便后续过程中继续调节其它丝线150。

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杠杆20与基座40之间的枢转点为支点,当杠杆20的第二端向下运动时,利用杠杆原理,可以计算出杠杆20的第一端向上运动的距离(该距离即为挑起丝线150的高度H)。其中,如何控制杠杆20的第二端向下运动的距离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用新型点,可以通过调整结构30实现,具体见下面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还包括转轴,基座40上设有第一安装通孔,杠杆20上设有与第一安装通孔对应的第二安装通孔,转轴80穿设在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内。

其中,转轴80的外侧设有销子,以防止转轴80从上述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内脱出。

当然,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杠杆20与基座40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销轴连接也可以是铰链连接或者其他形式的连接,只要是能够确保杠杆20相对于基座40能够上下转动一定角度的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限定杠杆20的第二端向下移动的距离,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还包括设置在基座40上的调整结构30,调整结构30相对于基座40可移动地设置。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调整结构30包括千分尺头32。千分尺头32包括外壳322、丝杠323和调节套筒321。其中,外壳322套设在丝杠323外侧,调节套筒321与外壳322连接,且调节套筒321与丝杠323螺纹连接,这样,当旋转调节套筒321时,丝杠323即可按照图1所示的方向向上或者向下运动。

其中,调节套筒321上标有调节刻度,当调节套筒321旋转至预定的刻度时,丝杠323即可伸缩对应的距离,从而对杠杆20的第二端向下移动的距离进行限定,这样,即可调节杠杆20的第一端挑起丝线150的高度,使得丝线150安装至产品120的防抖结构的底座后满足松弛度要求。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还包括调节螺母31,通过调节螺母31将千分尺头32安装在基座40上。通过旋转调节套筒321,能够调整丝杠323向上(或者向下)移动的距离,丝杠323的上端面与杠杆20的下凹槽的底壁接触,从而能够准确限定杠杆20的第二端向下移动的距离,进一步地,限定杠杆20的第一端向上移动的距离,这样,即可调节杠杆20的第一端挑起丝线150的高度,使得丝线150满足松弛度要求。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选用的千分尺头32的型号为:三丰侧微头148-200,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它型号的千分尺头。

具体地,基座40上设置第三安装通孔,千分尺头32自下而上穿设在基座40上。

当然,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也可以这样设置,基座40上设有调节通孔,调节通孔具有内螺纹,调整结构30包括螺钉,螺钉与调节通孔的内螺纹连接。通过螺钉和调节通孔的螺纹配合,即可实现螺钉向上或者向下运动。

在其它的替代实施例中,也可以这样设置,将气缸或者丝杠等作为调整结构30,这样,利用气缸的活塞杆的往复直线运动或者丝杠机构的丝杠的往复直线运动也能够限定杠杆20的第二端向下移动的距离,从而限定杠杆20的第一端向上移动的距离,进而可以调整设在杠杆20的第一端的松弛挑片10挑起丝线150的高度,使得丝线150满足装配松弛度要求。

当然,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只要是能够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机构也能作为本申请的调整结构30。

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当松弛挑片10挑起丝线150后,如图6所示,松弛挑片10和丝线150之间形成类似梯形的结构,梯形结构的高度H(该高度也为挑起丝线150的预设高度)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L’为梯形结构的腰长,W为松弛挑片10的宽度尺寸,L为夹持丝线150的第一卡爪3和第二卡爪4之间的间距;同时,丝线150的松弛度S满足如下公式:

S=(2×L'+W)-L(2)。

在上述公式中,参数L和松弛挑片10的宽度W是已知参数,在实际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能够知道丝线150的松弛度,再根据上述公式(2),即可算出梯形结构的腰长L’。然后,根据公式(1),即可算出丝线150被挑起的高度H。

如何精确控制丝线150被挑起的高度H,以使得丝线150的松弛度满足要求,就需要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去控制。根据前面所说,通过利用千分尺可以准确控制杠杆20的第二端向下运动的距离,再利用杠杆原理,就可以准确计算和控制杠杆20的第一端向上运动的距离,进而控制松弛挑片10挑起丝线150的高度H。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调整结构30还包括设置在基座40和杠杆20之间的复位件。优选地,复位件为弹簧60,弹簧60用于为杠杆20提供使其远离基座40的作用力,基座40上设置有定位槽,弹簧60的一端与定位槽的底壁抵接,另一端与杠杆20的外壁抵接。

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弹簧6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还包括松弛挑片10。其中,松弛挑片10设置在杠杆20的第一端。

通过上述设置,杠杆20能够带动松弛挑片10相对于基座40转动一定角度,使得松弛挑片10先和丝线150接触,然后将其抬升一定高度,从而达到设计要求。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直接切割所需长度的丝线150,利用上述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能够更准确和方便地调整丝线150的松弛度。

具体地,松弛挑片10为片状结构,安装固定在杠杆20的第一端的卡槽内。

当然,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松弛挑片10也可以为针形结构。

优选地,松弛挑片10由金属制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对杠杆20向上运动的位置进行限定,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还包括设置在基座40上的限位部。具体地,限位部为与基座40连接的螺母50。

在本实用新型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限位部设置为螺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还包括与基座40连接的握持部。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握持部能够将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沿拉线装置110的轨道方向推入或退出到预设位置,限定松弛挑片10与丝线150的相对位置,从而确保可以更准确地调整丝线150的松弛度。

具体地,握持部为与基座40连接的推杆70,推杆70包括第一杆段和与第一杆段连接的第二杆段,第一杆段与基座40螺纹连接。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之间具有夹角。

在基座40的端面90处设置有磁性结构,将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安装至拉线装置110的预设位置后,上述磁性结构与拉线装置110吸附,即可将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固定在拉线装置110上。其中,此处的预设位置优选为使得松弛挑片10位于待调节的丝线150的下方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拉线组件。拉线组件包括拉线装置110和设置在拉线装置110上的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相对于拉线装置110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拉线装置110包括机体130和与机体130连接的施压件140,施压件140相对于机体130在第二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

在将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装配至拉线装置110之前,通过调节千分尺头32使得千分尺头32与杠杆20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确定之后,可以限定杠杆20第二端向下转动的距离,从而限定杠杆20的第一端向上转动的距离),再通过握持部将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沿拉线装置110的轨道方向推入到预设位置,然后利用拉线装置110的施压件140对杠杆20的第二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这样,杠杆20的第一端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松弛挑片10上挑丝线150,使得丝线150具有一定的松弛度,当将丝线150的两端固定以及退出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之后,丝线150的松弛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直接切割所需长度的丝线150,利用上述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能够更准确和方便地调整丝线150的松弛度。

相关技术中,仅利用拉线装置110对丝线150的松弛度进行调节,而本申请中,将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与拉线装置110相结合,能够准确调节丝线150的松弛度。下面,对丝线150松弛度的调节过程进行具体描述:

步骤S05:利用拉线装置拉线,使得丝线150穿设在产品120的上压片1和下压片2的卡爪内,将丝线150的一端固定在产品120的下压片2的卡爪内,此时,该下压片2的卡爪处于夹线状态,丝线150的另一端穿过产品120的上压片1的卡爪后固定在拉线装置110的夹线机构上,此时,丝线150处于基本拉直的状态;

步骤S10:沿X轴方向,将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安装至拉线装置110的导轨上,使得松弛挑片10位于产品120的上方;

步骤S20:利用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的杠杆20撑起丝线150;优选地,当杠杆20的第一端设有松弛挑片10时,步骤S20还包括利用松弛挑片10撑起丝线150的步骤。

步骤S25:将丝线150设置在松弛挑片10的上方(具体见图5所示);

步骤S40:使拉线装置110上的作为施压件140的弹簧柱销向下运动,对杠杆20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这样杠杆20的第二端向下转动并与千分尺头32接触,同时杠杆20的第一端带动松弛挑片10向上运动,实现将丝线150上挑预设高度的功能;

步骤S50:松开弹簧柱销,松弛挑片10向下移动,与丝线150分离;

步骤S60:利用产品120的上压片1的卡爪将丝线150另一端夹紧固定。

通过上述步骤,即可使得位于上压片1和下压片2之间的丝线150满足松弛度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步骤S50和步骤S60之间没有顺序关系,先执行步骤S50或者步骤S60均可。

在步骤S50之后,还可以执行将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沿着拉线装置110的轨道向外侧移动的步骤。

在步骤S60之后,执行切断丝线150的步骤,这样,所需长度的丝线150固定在上压片1和下压片2之间。

在利用松弛挑片10撑起丝线150的步骤之后,挑线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松弛挑片10和丝线150之间形成梯形结构(见图6),梯形结构的高度H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其中,L’为梯形结构的腰长,W为松弛挑片10的宽度尺寸,L为夹持丝线150的第一卡爪3和第二卡爪4之间的间距;丝线150的松弛度S通过如下公式获得:

S=(2×L'+W)-L。

在上述公式中,参数L和松弛挑片10的宽度W是已知参数,在实际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能够知道丝线150的松弛度,再根据上述公式(2),即可算出梯形结构的腰长L’。然后,根据公式(2),即可算出丝线150被挑起的高度H。

如何精确控制丝线150被挑起的高度H,以使得丝线150的松弛度满足要求,就需要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丝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去控制。

调整产品120的夹持位置,重复步骤20至60完成产品120的其它三条丝线150的松弛度的调节,最后将线松弛度调节机构100退出拉丝装置110的轨道。

在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具体地,在设定丝线150的松弛度时,会根据丝线150的收缩比例而变化,例如:所用丝线150的加热收缩比例为5%,有效线性收缩比例为3%(超过3%部分,由于不是线性变化,会造成OIS马达无法精确控制)。

调整松弛度时会根据丝线150的线性收缩比例3%进行调整,假设OIS马达的两个卡爪之间的间距为10mm,要求丝线150带动马达运动100um为例,丝线150的松弛度为X,则松弛度X满足如下公式:

(10×103+X)×3%>100+X×(1-3%)

计算得出,X<212.8um。

由于越接近212.8um,马达可靠性程度越高,因此一般会选取200um作为马达松弛度。因此丝线150精度需控制在200±10um。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利用千分尺头能够准确限定杠杆的第二端向下移动的距离,从而限定杠杆的第一端向上移动的距离,这样,即可调节杠杆的第一端挑起丝线的高度,使得丝线满足松弛度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