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594124发布日期:2020-07-24 16:4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的日益普及,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方便用户接听来电、语音或视频等,现有的电子设备通常设置有两个出音孔,其中两个出音孔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不同的表面,且每一个出音孔对应一个单独的接听通道,从而确保电子设备的不同的表面都能够接听。这样,可以增强电子设备的出音效果,但是也导致外界环境中的灰尘等杂物容易进入电子设备内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以解决外界环境中的灰尘等杂物容易进入电子设备内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内安装有受话器,所述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二开口;

第一遮挡件,所述第一遮挡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内腔中,且所述第一遮挡件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

第二遮挡件,所述第二遮挡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内腔中,且所述第二遮挡件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内腔中,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遮挡件和所述第二遮挡件相连,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遮挡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遮挡件封闭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遮挡件打开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遮挡件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二遮挡件封闭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四状态,所述第二遮挡件打开所述第二开口。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开启受话器的第一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遮挡件和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遮挡件切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当电子设备不需要通过第一表面或者第二表面出音时,可以通过第一遮挡件或第二遮挡件封闭第一表面或者第二表面上对应的开口,从而减少杂物通过第一表面或者第二表面上对应的开口进入电子设备中的现象的发生,增强了电子设备的防杂物效果,可有效解决外界环境中的灰尘等杂物容易进入电子设备内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c-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d-d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9中e-e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9中f-f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电子设备上设置有第二开口12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子设备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1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图2、图5、图6图9和图10所示,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10,所述本体10内具有内腔13,所述内腔13内安装有受话器90,所述本体10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连通所述内腔13的第一开口11,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连通所述内腔13的第二开口12;

第一遮挡件20,所述第一遮挡件20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内腔13中,且所述第一遮挡件20与所述第一开口11对应;

第二遮挡件30,所述第二遮挡件30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内腔13中,且所述第二遮挡件30与所述第二开口12对应;

驱动组件40,所述驱动组件40安装于所述内腔13中,所述驱动组件40分别与所述第一遮挡件20和所述第二遮挡件30相连,所述驱动组件40驱动所述第一遮挡件2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遮挡件20封闭所述第一开口11,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遮挡件20打开所述第一开口11,所述驱动组件40驱动所述第二遮挡件30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二遮挡件30封闭所述第二开口12,在所述第四状态,所述第二遮挡件30打开所述第二开口12。

其中,本体10也可以被称作为电子设备的壳体。本体10作为电子设备的其他组成部件提供安装基础,本体10内侧具有内腔以及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在第一表面上设有连通内腔的第一开口11,第二表面上设有连通内腔的第二开口12。

可选地,不同结构的本体10,本体10的组成部件不同,例如,本体10可以包括前壳、后盖和设置在两者之间的中框,前壳、后盖以及中框共同围成内腔,第一开口11可以设置于前壳、也可以设置于后壳,还可以设置于中框;第二开口12可以设置于前壳、也可以设置于后壳,还可以设置于中框,其中,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应设置在不同的表面上。再例如,本体10可以包括前盖和后盖,前盖和后盖共同围成内腔,第一开口11可以设置于前壳、也可以设置于后壳,还可以设置于前盖和后盖的装配缝隙处;第二开口12可以设置于前壳、也可以设置于后壳,还可以设置于前盖和后盖的装配缝隙处。其中,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应设置在不同的表面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上还可以具备更多与内腔连通的开口,开口应至少设置在本体的两个表面上,以保证在电子设备不同表面上的出音。

当第一开口11在第一表面上,第二开口12在第二表面上的情况下,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相对设置的两表面,第一开口11与第二开口12设置的位置可以互相对应,即第一开口11在第二表面上的垂直投影可以与第二开口12重合,或者部分重合。当然,第一开口11在第二表面上的垂直投影可以与第二开口12错位分布。

在本体10的内腔中可以设置电路板、电子器件等。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内腔13内可以放置有受话器90。受话器的类型可以使动圈式受话器、压电式受话器或电磁式受话器等,本发明对于受话器的类型不作限制。受话器在通电后所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本体上的开口传到本体之外。

为保证出音效果,可以在每个开口处对应设置一个或多个受话器。但为保证电子设备内腔中空间占有率,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中使用一个受话器90,使受话器90产生的声音通过本体上的开口传到本体之外。

在电子设备具有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中还具有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其中,第一遮挡件可活动的设置在内腔中,并与第一开口对应,可用于遮挡第一开口11。第二遮挡件可活动的设置在内腔中,并与第二开口对应,可用于遮挡第一开口11。

电子设备具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可以驱动第一遮挡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遮挡件2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其封闭第一开口11;在第一遮挡件2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其打开第一开口11。驱动组件可以驱动第二遮挡件30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二遮挡件30处于第三状态的情况下,其封闭第二开口12;在第二遮挡件30处于第四状态的情况下,其打开第二开口12。

可选地,驱动组件40可以为直线电机、气缸等结构,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动力结构,本文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子设备不需要通过第一开口11以及第二开口12进行出音时,则驱动组件可以控制第一遮挡件20封闭第一开口11,同时控制第二遮挡件30封闭第二开口12。当然,在电子设备仅需要一个开口进行出音的情况下,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可以只封闭其中一个开口。例如,在仅需要第一开口11出音的情况下,驱动组件可以驱动第一遮挡件20处于第二状态,即第一遮挡件20处于打开,驱动组件驱动第二遮挡件30处于第三状态,即第二遮挡件30处于关闭状态;在仅需要第二开口12出音的情况下,驱动组件可以驱动第一遮挡件20处于第一状态,即第一遮挡件处于关闭状态,驱动组件驱动第二遮挡件30处于第四状态,即第二遮挡件处于打开状态。这样,可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杂物通过第一开口11或者第二开口12进入电子设备的本体10的内腔13的现象发生,增强了电子设备的防杂物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背的情况举例。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在遮挡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情况下,可以在平行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方向上运动。通常这样的运动方式需要在第一遮挡件20以及第二遮挡件30处各设置一个驱动组件,以保证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能够平稳运行。但第一遮挡件和第二遮挡件的运行空间以及两个驱动组件将会占用较大的本体内腔空间。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设置第一遮挡件20可以旋转的设置在第一开口11,第二遮挡件30可以旋转的设置在第二开口12。这样驱动组件在驱动第一遮挡件以及第二遮挡件的情况下,为第一遮挡件以及第二遮挡件提供一个能够转动的力即可使遮挡件旋转,对于力的方向相较于遮挡件水平移动的情况下选择性更多。并因此可以在本体内腔中设置一个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为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提供一个可旋转的力即可。并且设置一个驱动组件能有效减小本体内腔的占有率,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整体外观尺寸有所减小,进而改善用户体验。

可选地,参见图3、图7以及图11,电子设备中设置有第一传动组件50,驱动组件40通过第一传动组件50与第一遮挡件20相连,第一传动组件50带动第一遮挡件20旋转,以使第一遮挡件20在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电子设备中还有第二传动组件60,驱动组件40通过第二传动组件60与第二遮挡件30相连,第二传动组件60带动第二遮挡件30旋转,以使第二遮挡件30在第三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之间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动组件50和第二传动组件60的材料可以是弹性材料或者刚性材料。第一传动组件50和第二传动组件60为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的提供可旋转得外力。

为使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可旋转的设置于本体10,其均可以包括旋转轴。第一遮挡件20可以通过第一旋转轴23旋转,第一旋转轴23可以穿设于第一遮挡板21中,并固定设置于本体10,使第一遮挡件20能遮挡第一开口11或打开第一开口11。同理,第二遮挡件30可以通过第二旋转轴33旋转,第二旋转轴33可以穿设于第二遮挡板31中,并固定设置于本体10,使二遮挡件30能遮挡第二开口12或打开第二开口12。

为使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在旋转的过程中,其不会伸出于本体10之外,降低电子设备的外观一致性,第二开口12和第一开口11的轴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的长度,并均可以由远离电子设备的表面一端至靠近电子设备的表面一端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50和第二传动组件60为刚性材料,例如木棍,金属棍,塑胶棒等。在驱动组件40运动的情况下,第一传动组件50和第二传动组件60将驱动组件40的驱动力传到给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但由于刚性材料没有收缩能力,在装配以及工艺上需要精度更高,以满足第一传动组件50和第二传动组件60能够推动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运动。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50包括第一弹性件51,第二传动组件60包括第二弹性件61。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61是具有弹性系数的材料制成的弹簧或者弹性硅胶等,在驱动组件40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61通过其自身的收缩或拉伸带来的弹性恢复力驱动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的运动。弹性材料的传动组件获取更容易,在装配以及工艺中更简便。

其中,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61可以分别与驱动组件40相连,但由于驱动组件40需要驱动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且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分别设置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因此,为了保证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运动的流畅性,可以将驱动组件40设置于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之间,使驱动组件40在驱动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的情况下能为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提供相对均衡的力。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61直接连接在驱动组件40的输出端。但由于驱动组件40设置在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之间的位置,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61会分别向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提供一个相对于第一表面或者第二表面具有较大倾斜角的作用力。这样的作用力会使得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在运动的过程中阻力较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50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杆52,第二传动组件60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杆62。第一连接杆52的一端与驱动组件40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弹性件51连接;第二连接杆62的一端与驱动组件40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弹性件61连接。第一连接杆52和第二连接杆62可以连接在驱动组件40的输出端的相背的两侧,这样,能够使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61可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52和第二连接杆62为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提供一个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夹角相对较小的作用力,可以使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更好的实现传动,从而可以使得驱动组件40更好的驱动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运动,减小了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在运动的过程中的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61的长度可以不同,且放置在电子设备的本体10的内腔13内的初始状态也可以不同。

在一种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40可以采用升降马达,驱动组件40与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之间可以分别通过弹簧实现传动连接。在运动初始阶段,即驱动组件40还未运行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61处于压缩状态,即在此阶段,第二弹性件61可以为第二遮挡件30提供一个朝向如图3中f1方向的推力,使第二遮挡件30具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但由于此时第二遮挡件30处于第三状态,即第二遮挡件30遮挡第二开口12,第二遮挡件30与本体10抵接,使第二遮挡件30无法逆时针旋转。此时,第一弹性件51处于拉伸状态,则可以给第一遮挡件20提供一个朝向图3中f2所示方向的拉力,使第一遮挡件20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但由于此时第一遮挡件20处于第一状态,即第一遮挡件20遮挡第一开口11,第一遮挡件20与本体10抵接,使第一遮挡件20无法逆时针旋转。此时,第一遮挡件20遮挡第一开口11,同时,第二遮挡件30遮挡第二开口12。

在驱动组件40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做伸出运动,即驱动组件向f1方向运动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61继续被压缩,第二弹性件61为第二遮挡件30继续提供一个朝向如图3中f1方向的推力,使第二遮挡件30具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但由于此时第二遮挡件30处于第三状态,即第二遮挡件30遮挡第二开口12,第二遮挡件30与本体10抵接,使第二遮挡件30无法逆时针旋转。此时,第一弹性件51的会从拉伸状态逐渐转化成未拉伸状态(即正常状态,未拉伸也未收缩的状态)。如果驱动组件40继续向该方向运动,第一遮挡件51会从未拉伸状态转为压缩状态,并且为第一遮挡件20提供一个与f1方向相同的作用力,此时第一遮挡件20会沿着第一旋转轴23顺时针旋转,第一遮挡件20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即第一遮挡件20从遮挡第一开口11切换到第一遮挡件20打开第一开口11。如图11所示,此时,第一遮挡件20打开第一开口11,第二遮挡件30遮挡第二开口12。

驱动组件40在做伸出运动时会到达伸出最大值,此时,驱动组件40会停止运动,以防止部件的损坏。驱动组件40可以在此状态下做缩回运动,如图3,即驱动组件40向f2方向运动,此时电子设备内各组件的运动受力与驱动组件40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做伸出运动时各组件的运动受力相反。

在驱动组件40从初始状态的条件下做缩回运动,即驱动组件向f2方向运动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51继续被拉伸,第一弹性件51为第一遮挡件20继续提供一个朝向如图3中f2方向的拉力,使第一遮挡件20具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但由于此时第一遮挡件30处于第一状态,即第一遮挡件20遮挡第一开口11,第一遮挡件20与本体10抵接,使第一遮挡件20无法逆时针旋转。此时,第二弹性件61的会从压缩状态逐渐转化成未拉伸状态(即正常状态,未拉伸也未收缩的状态)。如果驱动组件40继续向该方向运动,第二遮挡件61会从未拉伸状态转为拉伸状态,并且为第二遮挡件30提供一个与f2方向相同的作用力,此时第二遮挡件30会沿着第二旋转轴33顺时针旋转,第二遮挡件30从第三状态切换为第四状态,即第二遮挡件30从遮挡第二开口12切换到第二遮挡件30打开第二开口12。如图7所示,此时,第一遮挡件20遮挡第一开口11,第二遮挡件30打开第二开口12。

驱动组件40在做缩回运动时会到达缩回最大值,此时,驱动组件40会停止运动,以防止部件的损坏。驱动组件40可以在此状态下做伸出运动,如图3,即驱动组件40向f1方向运动,此时电子设备内各组件的运动受力与驱动组件40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做缩回运动时各组件的运动受力相反。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初始状态还可以是其他状态,例如,第一弹性件为未拉伸状态(即弹簧为未拉伸也未收缩),第二弹性件也为未拉伸状态(即弹簧为未拉伸也未收缩);第一弹性件为拉伸状态,第二弹性件为未拉伸状态(即弹簧为未拉伸也未收缩);第一弹性件为压缩状态,第二弹性件为未拉伸状态(即弹簧为未拉伸也未收缩)。以上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初始状态可以使其在驱动组件40如上述实施例运动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内各组件的运动受力状态相似。

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形状通过为圆形孔洞,当然,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形状也可以依照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设置。为遮挡如此形状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通常会使用板状结构或者棒状结构的遮挡件。但是这样结构的遮挡件会导致在传动组件与遮挡件之间的连接较为困难。因此,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遮挡件还包括其他结构,使遮挡件与传动组件便于连接。第一遮挡件2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遮挡板21和第一连接板22,且第一遮挡板21和第一连接板22的截面可以构成l型的第一遮挡件20。其中,第一遮挡板用于遮挡第一开口11,第一连接板连接在第一遮挡板开进驱动组件40的一端,这样的设置能够使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一连接板连接的时候不会遮挡第一开口,影响第一遮挡板的运动。第一传动组件可以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其中,第一遮挡板21和第一连接板2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当然,第一遮挡板21和第一连接板22也可以为单独制取的部件,然后通过焊接、卡合或者胶接等方式进行固定得到第一遮挡件20。

同理,第二遮挡件3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遮挡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

另外,为了防止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旋转过度,导致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出现复位困难的问题,则可以在第一开口11处设置有第一限位部70,在第一遮挡件20旋转到第一限位部70的位置,可以与第一遮挡件20抵接;同样,在第二开口12处可以设置有第二限位部80,在第二遮挡件30旋转到第二限位部80所在的位置,可以与第二遮挡件30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4、图8以及图12,第一限位部10与第一开口11的内壁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是第一限位部70可以设置在第一开口11内壁上,且第一限位部70与第一开口11的内壁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当然,第一限位部70与第一开口11的内壁也可以为单独的两个部件,然后将第一限位部70通过连接材料固定于第一开口11的内壁上,其中连接材料可以是双面胶,胶水等具有粘性的材料。

另外,第一限位部70可以采用与本体10相同的材料制成,当然,第一限位部70也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这样,在与第一遮挡件20抵接的时候,可以具有缓冲作用,避免因为与第一遮挡件20抵接,从而造成第一遮挡件20被损害的现象的发生。

另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限位部70可以为凸起,且该凸起的形状可以为半圆形凸起或者矩形凸起,当然,第一限位部70还可以为顶部开设有凹槽的凸起。这样,由于第一限位部70为凸起,则使得第一开口11未设置有凸起的位置的尺寸可以尽量扩大,从而方便出音。

同理,第二限位部80也可以参见上述第一限位部70的相应表述,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为保证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能够根据用户的指令进行封闭或者开启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避免出现需要封闭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时,却未完全封闭或者未封闭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以及需要打开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时,却未完全打开或者未打开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现象的出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还可以设置检测件和控制件,检测件可以设置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处,并用于检测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封闭情况,控制器可以与检测件相连,并根据检测件的检测结果,进而控制驱动组件40的状态。例如:在第一开口11处可以设置有第一检测件,在第二开口12处可以设置有第二检测件。

另外,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可以红外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者霍尔传感器等。

例如,当第一检测件为压力传感器,在第一遮挡件20打开时与内腔13触碰的位置可以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当第一遮挡件20在打开第一开口11的情况下,且与第一压力传感器之间产生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停止控制驱动组件40运动。另外,在第一遮挡件20封闭第一开口11时与内腔13触碰的位置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当第一遮挡件20在封闭第一开口11的情况下,且与第二压力传感器之间产生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停止控制驱动组件40运动。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使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出音效果更好,受话器90具有朝向第一开口11的第一振膜91以及朝向第二开口12的第二振膜92,这样,受话器90可以实现朝向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发声,且通过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可以将受话器90发出的声音传递至外界环境中。相较于受话器仅具有第一振膜,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中至少一个开口需要通过本体内腔的折射声音,会导致从受话器中产生的声音在折射时受到损失,分别朝向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振膜能减小受话器产生的声音在电子设备内腔中的路程。

驱动组件40为能够起到驱动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运动的装置。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0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包括驱动马达、丝杆和丝母等机构,丝杆可以与驱动马达的输出端相连,而丝母可以套设于丝杆上,且可沿着丝杆上滑动,而丝母可以通过连接件与其他待驱动部件连接,这样,驱动电机转动,从而可以驱动待驱动部件运动。

为了更好的驱动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的运动,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驱动电机41上还可以连接有移动件42,移动件42可以与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螺纹配合,而移动件42可以分别与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相连。其中,移动件42可以为丝母,驱动组件40通过丝母即可带动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运动。另外,为了保证带动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同步运动,则带动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可以与同一个移动件42相连。

当然,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驱动组件40可以包括;两个驱动电机41,且两个驱动电机41分别对应一个移动件42,这样,通过上述两个驱动电机41以及对应的移动件42可以分别驱动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运动。这样,通过两个驱动电机41可以实现第一遮挡件20和第二遮挡件30不同步运动。

参见图1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电子设备,如图1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501、接收开启受话器的第一输入;

步骤1502、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遮挡件和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遮挡件切换。

其中,第一输入的具体类型在此不做限定,例如:第一输入可以为触控输入、滑动输入或者语音输入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受话器开启时,通过第一遮挡件和第二遮挡件的切换,从而可以控制受话器朝向第一遮挡件的一侧可以将声音传递至外界环境中,或者控制受话器朝向第二遮挡件的一侧可以将声音传递至外界环境中。

可选地,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遮挡件和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遮挡件切换,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获取目标出声开口,所述目标出声开口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目标出声开口,控制所述第一遮挡件和所述第二遮挡件切换,以使所述目标出声开口打开。

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获取目标出声开口,然后根据目标出声开口控制第一遮挡件和第二遮挡件切换,以打开目标出声开口,这样,可以增强目标出声开口打开的准确度。

具体实施过程如图13所示,电子设备默认第二开口12和第一开口11均处于封闭状态,即第二遮挡件30处于第三状态,第一遮挡件20处于第一状态;电子设备可以检测是否需要使用受话器90,当接收输入请求,需要使用受话器90时,检测用户靠近电子设备的哪一侧的表面(或者检测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哪一表面),当用户靠近电子设备设置有第二开口12的表面时,则控制驱动电机41运动,第二遮挡件30处于打开第二开口12的第四状态;当用户靠近电子设备设置有第一开口11的表面时,则控制驱动电机41运动,以使得第一遮挡件20处于打开第一开口11的第二状态。

当受话器90使用结束后,则驱动电机41运动,带动第二遮挡件30运动,以使得第二遮挡件30处于封闭第二开口12的第三状态,以及带动第一遮挡件20运动,以使得第一遮挡件20处于封闭第一开口11的第一状态。

参见图14,电子设备的具体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从而可以实现图13中所示电子设备实施的各个步骤。其中,电子设备中的控制器用于控制手机姿态检测电路,受话器电路以及升降马达电路的通断。当控制器控制电源为手机姿态检测电路供电的情况下,位于手机姿态检测电路上的传感器能够进行姿态检测。当控制器控制电源为受话器电路供电的情况下,位于受话器电路上的受话器能够进行工作。当控制器控制电源为升降马达电路供电的情况下,位于升降马达电路上的升降马达能够进行工作。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