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66985阅读:来源:国知局
30连接于耳机本体20。当线缆侧连接器100和耳机本体侧连接器200对接解除时,线缆30与耳机本体20的连接解除。当诸如在线缆30发生断线的问题时,能够简单地更换线缆30。
[0063]如图5和图6所不,耳机本体20包括:一驱动单兀21,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前框体22及后框体23,用于收容驱动单元21 ;以及一耳垫24,插入使用者的耳中。
[0064]前框体22包括:一大径筒部22a,用于收容驱动单元21 ;以及小径筒部22b,从大径筒部22a向前方突出且使耳垫24装设于其外周侧。大径筒部22a与小径筒部22b —体形成。一音导口 22c形成于小径筒部22b的前端部。由驱动单兀21产生的声音由音导口22c输出,且输出的声音经由耳垫24的一音导孔24a在使用者的耳内传播。
[0065]后框体23包括:一大径筒部23a,连接于前框体22的大径筒部22a ;以及一盖部23b,遮盖大径筒部23a的后端。大径筒部23a与盖部23b —体形成。半圆形凹部22d、23d形成于前框体22和后框体23的抵接面,而耳机本体侧连接器200结合到由抵接的凹部22d、23d形成的圆孔部中。耳机本体侧连接器200经由一对导线25、26电连接于驱动单元21。耳机本体侧连接器200和后框体23例如采用一粘接剂被强制地连接和固定,使得耳机本体侧连接器200相对后框体23不转动。凹部22d、23d可为矩形而非半圆形,且耳机本体侧连接器200的外形可为矩形以阻止转动。这样,连接器I能够被拧紧,同时防止耳机本体侧连接器200相对后框体23转动。
[0066]如图5和图6所示,一线缆侧连接器100设置于线缆30的端部。线缆侧连接器100电连接于穿过线缆30的一对导线31、32,且除前端部外的部分由一筒状的包覆体33包覆。
[0067]在本实施例中,线缆侧连接器100为一插头连接器或公型连接器,而耳机本体侧连接器200为一插座连接器或母型连接器。可替代地,线缆侧连接器100可为一插座连接器,而耳机本体侧连接器200可为一插头连接器。
[0068]图5和图6所示的线缆侧连接器100为无需采用焊料即能够连接于线缆30的导线31、32的一非焊接式连接器。然而,图7的线缆侧连接器100为焊接于线缆30的导线31、32的一焊接式连接器。
[0069]下面是参照图8至图10的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I的结构的更详细的说明。
[0070]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I为一超小型同轴连接器,其配置在线缆侧连接器100上的外径可为2mm,而且其配置在耳机本体侧连接器200上的外径可为2.5mm。
[0071]线缆侧连接器100包括:一线缆侧外部接点150,由一筒状导体构成;一筒状线缆侧绝缘体110,设置在线缆侧外部接点150的内部;一销状(pin-shaped)线缆侧内部接点
160,设置在线缆侧绝缘体110的内部;以及一垫圈状螺接防松元件(washer-shaped loosethreading-preventing member) 120,安装于线缆侧外部接点150的外周部。
[0072]耳机本体侧连接器200包括:一耳机本体侧外部接点250,由一筒状导体构成;一筒状耳机本体侧绝缘体210,设置在耳机本体侧外部接点250的内部;以及一具有一分开式(divided)的尖部(tip)的销状耳机本体侧内部接点260,设置在耳机本体侧绝缘体210内部。
[0073]当线缆侧外部接点150和耳机本体侧外部接点250对接时,线缆侧连接器100和耳机本体侧连接器200形成一同轴连接器,其中外部接点150与外部接点250电连接及内部接点160与内部接点260电连接。下面是对线缆侧连接器100和耳机本体侧连接器200的各部件的说明。
[0074]线缆侧外部接点150由具有一圆筒形状的一导体构成,且包括:一连接部151,连接于线缆30的一导线31 ; —固定部152,固定于包覆体33 ;—对接凸部153,对接耳机本体侧外部接点250 ;以及一接触部154,在对接时接触耳机本体侧外部接点250。
[0075]连接部151为固定部152的后端部,且对接凸部153形成为从固定部152的前端部突出。对接凸部153对接于耳机本体侧外部接点250内侧且外周面形成接触耳机本体侧外部接点250的一接触部154。螺纹槽155形成于接触部154上,这能使耳机本体侧外部接点250被拧上。
[0076]在非焊接式连接器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一连接凸部151a设置于连接部151,以用作用于线缆侧外部接点150的一校正卡盘(correcting chuck)。当线缆30的一导线31连接于校正卡盘式连接部151时,导线31朝向线缆30的外周侧回弯,且铜箔带34卷绕在导线31顶部上,以由设置于校正卡盘式连接部151的连接凸部151a夹持。如图12所示,连接部151受到形成于包覆体33的一倾斜部33a(在第二实施例中示出)强制压制,以将连接凸部151a推挤到铜箔带34中。当线缆侧连接器100具有一非焊接式结构时,能够取消焊接工序,且能够容易地更换一破损线缆。
[0077]在本实施例的线缆侧外部接点150中,对接凸部153的外径小于固定部152的外径,一段差面(tiered surface) 156形成在固定部152与对接凸部153的外周部之间,且一垫圈状螺接防松元件120安装成接触段差面156。对于制成螺接防松元件120的材料无具体限制,但是在受压时产生强摩擦力的弹性材料是优选的。也可采用弹性垫圈(springwasher)或具有防松效果的一菊花状座的垫圈。
[0078]线缆侧绝缘体110由具有一圆筒形状的一绝缘体构成,且被强制地插入线缆侧外部接点150的后部开口。段差面157、111分别形成于线缆侧外部接点150的内周部及线缆侧绝缘体110的外周部。线缆侧绝缘体110相对线缆侧外部接点150的插入位置由抵接的段差面157、111限定。
[0079]线缆侧内部接点160由一销状导体构成,且包括:一连接部161,连接于线缆30的一导线32 ; —固定部162,固定于线缆侧绝缘体110 ;以及一接触部163,接触耳机本体侧内部接点260。连接部161形成于固定部162的后端部,而接触部163形成为从固定部162的iu立而部关出。
[0080]线缆侧内部接点160被强制从线缆侧绝缘体110的后部开口插入。一段差面164形成于线缆侧内部接点160的后端部,且线缆侧内部接点160相对线缆侧绝缘体110的插入位置由抵接的段差面164和线缆侧绝缘体110的后端面限定。
[0081]耳机本体侧外部接点250由具有一圆筒形状的一导体构成,且包括:一连接部251,连接于耳机本体20的一导线25 ; —固定部252,固定于耳机本体20的框体22、23 ; —对接凹部253,对接线缆侧外部接点150 ;以及一接触部254,在对接时接触线缆侧外部接点150。
[0082]连接部251是固定部252的后端部,而对接凹部253是固定部252的内周部前侧部分。对接凹部253对接于线缆侧外部接点150的外侧,且内周面形成接触线缆侧外部接点150的接触部254。螺纹槽255形成于接触部254,其能使线缆侧外部接点150被拧上。
[0083]耳机本体侧绝缘体210由具有一圆筒形状的一绝缘体构成,且从耳机本体侧外部接点250的后部开口被强制插入。一突出部256形成于耳机本体侧外部接点250的内周部,以将耳机本体侧绝缘体210的插入空间与对接凹部253分隔开(partit1n)。耳机本体侧绝缘体210相对耳机本体侧外部接点250的插入位置由耳机本体侧绝缘体210的前端抵接到突出部256的位置所限定。
[0084]耳机本体侧内部接点260为具有一分开式的尖部(divided tip)的一销状导体,且包括:一连接部261,连接于耳机本体20的一导线26 ; —固定部262,固定于耳机本体侧绝缘体210 ;以及一接触部263,接触线缆侧内部接点160。连接部261形成于固定部262的后端部,且接触部263形成为从固定部262的前端部突出。
[0085]耳机本体侧内部接点260从耳机本体侧绝缘体210的后部开口被强制插入。一段差面26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