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装置和基站控制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267280阅读:来源:国知局
选出a、c、d小区后,还将在a、c、d小区中筛选出相对于栅格Gi的距离差大 于第四门限值的主服务小区,一般第四门限值设置的不会很大,因为这是为了排除分层覆 盖的场景,在分层覆盖的场景中,如图5所示,图中覆盖范围以白色表示的第一基站和覆盖 范围以黑色表示的第二基站的站址相同或者很相近,其中,第一基站主要覆盖基站附近的 区域,作用是用来吸收热点话务,第二基站覆盖的范围更广,作用是为了保证网络覆盖的连 续性;
[0138] 图4中a、c、d小区相对于栅格Gi的距离差都比较大,因此都被筛选出来,生成小 区列表 Listl (a、c、d)。
[0139] S204、获取第二小区列表,第二小区列表中的小区是除开在第一小区列表中距第 一区域的距离最小的小区之后所剩下的小区。
[0140] 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0141] 在获得第一小区列表后,计算第一小区列表中的小区距栅格Gi的距离,而后根据 计算得到的第一小区列表中各个小区距栅格Gi的距离从中找出距离栅格Gi最近的小区, 然后将该距离栅格Gi最近的小区从第一小区列表中删除,得到第二小区列表,该表中的小 区即是在栅格Gi中存在越区覆盖的小区;
[0142] 示例性的,在图4中,A基站的a小区距离栅格Gi的距离最近,将a小区从小区列 表ListO (a、c、d)中删除,得到列表ListO (c、d),即ListO (c、d)表示在栅格Gi中存在 越区覆盖的主服务小区为c小区和d小区。
[0143] S205、在话务地图中通过步骤S201至S204得到所有存在越区覆盖问题的栅格区 域,而后将栅格区域在话务地图中进行汇聚,得到话务地图中的越区覆盖区域。
[0144] 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0145] 在话务地图中,每个栅格都有各自的坐标值,可通过各自坐标值计算出各个栅格 之间的距离,通过步骤S201至S204得到所有存在越区覆盖问题的栅格区域后,若其中某两 个栅格之间的距离小于汇聚门限值时,则可将这两个栅格汇聚到一起,汇聚门限值表示可 将两个存在越区覆盖问题的栅格区域进行汇聚所满足的距离差值;
[0146]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当经过步骤S201至S204在话务地图中得到的栅格为P1、 P2、P3、P4,P5图中P1、P2、P3之间的距离较近,P4与P5的距离较近但距离P1、P2、P3较远, 则可以将PI、P2、P3划为一个区域,P4和P5划分为另一个区域。
[0147]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首先筛选出待识别越区覆盖的区 域,而后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获取覆盖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基站和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 最后通过分析主服务小区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区域的相对位置获知那些基站在区域存 在越区覆盖问题,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全网哪些扇区存在越区覆盖,以便运营商能有针对 性得展开网络优化调整,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014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如图7所示,方法包括:
[0149] S301、确定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包括至少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第一栅格和第二栅 格对应的主服务小区均为第一小区。
[0150] S302、若第二小区位于第一小区与第一区域之间,第二小区所属的第二基站与第 一小区所属的第一基站位于同一方向,且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第 一小区在第一区域越区覆盖。
[0151]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首先筛选出待识别越区覆盖的区 域,而后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获取覆盖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基站和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 最后通过分析主服务小区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区域的相对位置获知那些基站在区域存 在越区覆盖问题,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全网哪些扇区存在越区覆盖,以便运营商能有针对 性得展开网络优化调整,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0152]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通 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一种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015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如图8所示,方法包括:
[0154] S401、获取第一区域,第一区域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一小区,第一区域内包括的话务 地图中的栅格数量大于一定的门限值。
[0155] 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0156] 在话务地图中的区域是以栅格形式表现的,在一个栅格中若接收到的MR数量超 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则可确定该MR对应的小区是该栅格区域的主服务小区,确定第一区 域,在该第一区域中以第一小区为主服务小区的栅格数量大于一定的门限值,因为若把只 有很少栅格的区域若确定为考察对象的话,则很可能会最终选出很多过覆盖的区域,该门 限值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0157] S402、获取处于第一区域和第一小区之间一定角度范围内的第二小区。
[0158] 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0159] 第二小区相对于第一小区的位置角大于第一区域的中心点相对于第一小区的位 置角与固定门限值的差值,且位置角小于第一区域的中心点相对于第一小区的位置角与固 定门限值的和值;
[0160]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A基站的a小区是A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在A区域与A基 站的a小区之间存在B基站的三个小区,分别为bl、b2和b3,且该三个小区相对于A基 站的a小区的位置角满足处于a小区和A区域之间一定角度范围内的条件,AzimuthA_ ARegion - T2 门限 <AzimuthA_B〈AzimuthA_ARegion+T2 门限,其中,AzimuthA_ARegion 是 A区域的中心点相对于A基站的位置角,AzimuthA_B是B基站相对于A基站的位置角,T2 门限是约束条件,生成小区列表ListP (bl、b2、b3)。
[0161] S403、确认第二小区对应的第二基站位于以第一区域的中心点与第一小区的第一 基站坐标点为对角顶点的正方形区域内。
[0162] 示例性的,如图10中,B基站的位置位于以A基站与A区域中心点为对角顶点的正 方形区域内,Min (LonA, LonARegion) < LonB < Max (LonA, LonARegion)且 Min (LatA, LatA Region) < LatB < Max (LatA, LatARegion),其中 LonA 和 LatA 分别为 A 基站的经讳度,LonB 和LatB分别为B基站的经纬度,LonARegion和LatARegion分别为A区域中心点的经纬度, 而C基站虽然处于a小区和A区域中心点之间的一定角度范围内,但是C基站没有处于以A 基站与A区域中心点为对角顶点的正方形区域内,这样是为了排除处于A基站和A区域之 间以外的基站。
[0163] S404、判断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是否共同覆盖第一区域。
[0164] 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0165] 从MR中获取的各个主服务小区的方向角,计算各个主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 的方向角差,并筛选出该方向角差小于门限值的所有主服务小区,即Min ( |DireCti〇n_ a_Direction_blI,|Direction_a_Direction_b2|,|Direction_a_Direction_b3|)〈T3 门 限,其中Direction_a为A基站a小区的方向角,Direction_bx为B基站第X小区的方向 角,这样做的目的是判断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是否共同覆盖所述第一区域,若所 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没有共同覆盖所述第一区域,则所述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一区域 不存在越区覆盖问题的;
[0166]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图中B基站的bl和b3小区和a小区没有共同覆盖A区域, 而b2小区和a小区共同覆盖A区域,则建立小区列表ListP (b2)。
[0167] S405、确认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距离大于预设的门限值。
[0168] 这一步是为了排除分层覆盖的场景;
[0169] 示例性的,ListP中的b2小区的B基站与a小区的A基站距离较远,因此不存在 分层覆盖的问题,即可最终确认a小区在A区域存在越区覆盖问题。
[0170]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首先筛选出待识别越区覆盖的区 域,而后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获取覆盖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基站和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 最后通过分析主服务小区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区域的相对位置获知那些基站在区域存 在越区覆盖问题,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全网哪些扇区存在越区覆盖,以便运营商能有针对 性得展开网络优化调整,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017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装置01,如图11所示,装置01包括:
[0172] 测量报告获取单元011,用于在第一栅格内获取至少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和第二小 区测量报告,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对应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一小区,第二小区测量报告对应的 主服务小区为第二小区;
[0173] 第一越区覆盖识别单元012,用于若第一小区所属的第一基站与第一栅格间的第 一距离小于第二小区所属的第二基站与第一栅格间的第二距离,且
[0174] 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位于同一方向且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位于同一方向,第一基 站和第二基站不同且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第二小区在第一栅格越 区覆盖。
[0175] 进一步的,第一越区覆盖识别单元012具体用于:
[0176] 确定第一基站与第一栅格的第一位置角和第二基站与第一栅格的第二位置角的 差值小于第一门限值。
[0177] 再进一步的,测量报告获取单元011具体用于:
[0178] 确定第一小区相对于第一栅格的第一方向角与第二小区相对于第一栅格的第二 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0179] 再进一步的,测量报告获取单元011具体用于:
[0180] 在第一栅格内获取的小区测量报告数量大于第三门限值。
[0181] 优选的,距离、位置角和方向角根据第一小区、第二小区和第一栅格的坐标值计算 得到,第一小区的坐标值和第二小区的坐标值由获取到的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和第二小区测 量报告获得。
[0182] 优选的,分层覆盖包括:
[0183] 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站址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门限值,且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 相对于第一栅格的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0184] 优选的,第一位置角包括:
[0185] 以第一基站为基点且以基点的纵轴正方向重合的第一射线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 当第一射线与第一基站和第一栅格的连线重合时,第一射线转动的角度即为第一位置角;
[0186] 第二位置角包括:以第二基站为基点且以基点的纵轴正方向重合的第二射线按照 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二射线与第二基站和第一栅格的连线重合时,第二射线转动的角度 即为第二位置角。
[0187] 优选的,第一方向角包括:
[0188] 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第一栅格和第一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0189] 第二方向角包括:第二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第一栅格和第二基站的连线所 成的角度。
[0190]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装置,首先筛选出待识别越区覆盖的区 域,而后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获取覆盖所述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基站和所述区域的地理位 置信息,最后通过分析所述主服务小区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所述区域的相对位置获知那 些基站在所述区域存在越区覆盖问题,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全网哪些扇区存在越区覆盖, 以便运营商能有针对性得展开网络优化调整,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019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装置02,如图12所示,装置02包括:
[0192] 区域获取单元021,用于确定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包括至少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 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对应的主服务小区均为第一小区;
[0193] 第二越区覆盖识别单元022,用于若第二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