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用于网络通讯技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8632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用于网络通讯技术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的用于网络通讯技术装置
[0001](一)领域
本发明一种新型的用于网络通讯技术装置属于电子领域。
[0002](二)简介
电话网数字化自动电话交换由“机电”方式向“程控”方式演变是20世纪电话通信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0003]程控电话交换机是计算机控制的电话交换机,它通过计算机技术,用预先编好的程序来控制电话的接续工作。
[0004]SPC(存储程序控制)技术的引入使交换控制功能发生了根本变化,它除了能明显改善呼叫处理的速度、质量和效率外,还为网络运行、管理和故障诊断的全面自动化提供了可能。
[0005]目前ATM交换机主要用在骨干网中,利用ATM交换的高速和对QOS的保证机制提供半永久的连接。
[0006]NGN的部署实施
软交换技术是一种新的呼叫控制技术,具有开放的体系架构、基于分组传输、能够提供多种接入方式等特点,可以提供语音、多媒体等多种实时业务,已经逐渐成为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主流技术。
[0007]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电路交换将向以分组技术为基础的软交换演进,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电话交换网仍将与软交换网共存。
[0008]软交换系统由多种设备组成,主要包括软交换设备、中继网关、信令网关、接人网关、媒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网络侧设备以及MD、SIP终端等终端侧设备。
[0009]软交换的主要应用集中在长途汇接、本地用户接人业务以及为企业用户提供综合通信解决方案。
[0010]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网络与交换技术委员会从2001年起开始制定软交换系统相关规范及标准,包括设备规范、协议规范、接口规范和业务相关规范等,目前完成相关规范59个。
[0011 ] 采用软交换技术实现电话网的演进,使电话网向分组化、宽带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将大大提升电话网的业务能力,符合网络的发展趋势。
[0012]软交换的引入使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转型为基于IP化网络,关键在于其业务的提供是有序的,是可控制和可管理的。
[0013]不同于一般的基于IP技术的业务,而且增加了基于IP技术的增值业务,使传统的语音业务得到新生。
[0014]软交换技术不仅是固定语音网络演进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时也是移动网络演进的必经之路。
[0015]IMS的技术发展面对基于IP技术的网络和业务带来的挑战,运营商正在积极寻求能够驾驭IP网络的解决方案。NGN的体系架构使得运营商能够控制和管理基于IP技术的网络并具有业务管理的能力,并让网络体系具备融合的能力,在业务层面具有灵活扩展和组合的能力。
[0016]在用户接入层面能够进行接人控制、标识和管理。頂S使移动网和固网的融合成为可能,使基于IP技术的业务控制和管理成为可能,NASS和RACE使接入管理和控制成为可倉泛。
[0017]对MS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断深人的,IMS是使网络具备的一种能力平台,适用于基于SIP的控制和业务,是全球标准化的架构和接口,但MS决不是一种业务或是一种应用,更不是对全部业务的统一网络架构。
[0018]当前业界对固网和移动网融合的统一业务架构的技术标准研究主要集中在MS网络。
[0019]以CommonIMS的推出为代表,IMS标准化工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0020]目前,CCSA在TC3和TC5成立联合工作组进行统一 MS标准的研究,包括统一 MS的需求(第一阶段)、统一 MS的功能体系架构(第一阶段)和统一 MS组网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0021]全业务运营对融合业务的需求更加迫切,MS的应用由此更加引人关注,基于SIP的控制和业务虽然非常重要,但目前毕竟不能支撑全部业务。
[0022]各国运营商都在进行頂S试验,有的运营商将其进行简化和改造;有的运营商大胆创新将集中控制的MS演化成分布式架构的MS ;有的运营商则是积极探索、密切跟踪,逐步引人。
[0023]国外运营商在没有软交换部署的情况下,将采用MS作为IP化的重要手段进行网络演进,而中国的运营商在固网和移动网上都全面部署了软交换,对于融合业务的需求更加迫切,IMS是否能在中国的舞台上演大戏,取决于是否能够带来市场需要的业务能力。
[0024]网络具备无线宽带能力之后,移动互联网将会蓬勃发展,移动分组域业务的发展也将带来对多媒体控制域的挑战。
[0025]实现融合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涉及的因素很多。融合的价值是为消费者带来便利和增加价值,IMS在网络和业务层面提供了融合技术的可能性,其作用和价值取决于未来的业务趋势、IMS的成本及可运行性。
[0026]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关于通信网的演进,江泽民同志在《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文中给出了泛在网演进路线的清晰描述:“网络技术加速向宽带、无线、智能方向发展。
[0027]移动通信宽带化和固定通信移动化13趋融合,各种接人技术层出不穷,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前景日渐广阔。
[0028]以超大容量、超高速和超长距离为特征的光通信技术加速应用,通信传输网络的TP化进程不断加快。
[0029]电信网、计算机网、广电网融合趋势明显,将汇聚成功能强大的多渠道、多媒体综合信息平台,信息网络将覆盖各类终端”。
[0030]网络演进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业务竞争能力,保持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增加运营收益。随着宽带接人市场的发展和宽带服务内容的日益丰富,通信网络向宽带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已是必然,NGN网络的内涵也会随着技术与业务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和改变,推陈出新是通信网络不断演进的永久动力。
[0031]网络通讯技术的未来将是一个不断在各种层面上进行创新并最终向融合方向演进的历史进程。
[0032]软件故障检测是软件故障定位、排除、交付的先决条件,包括静态和动态的软件测试技术、软件故障模拟、故障树分析以及形式化检测方法(形式化规约技术和形式化验证技术)等。
[0033]一般来说,在工程应用中,首先要确定故障的具体现象,应该对故障有一个清楚的识别和定位,在观察故障的时候,要收集信息弄清很多细节问题,比如故障发生时处于什么进程、以前该进程运行是否成功、该进程最后一次是什么时候成功运行的等。
[0034]弄清这些问题有利于进一步诊断故障。软件故障定位是通过内存信息转储,打印中间结果,跟踪循迹,归纳法,演绎法,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基于代码检测以及程序切片等方法来诊断软件故障的性质,程度以及隔离软件故障,确定故障发生部位,为软件故障排除做好准备。
[0035]根据之前的信息,考虑所有可能出现的故障,并把他们按照可能性进行排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步进行排除,检测确认不是由硬件故障引起,使范围越来越小,确定故障位置,尽快制定出排除计划。
[0036]软件故障消除是通过分析故障原因和故障定位,对故障以及故障可能影响到的范围进行修改、纠正。
[0037]具体包括消除的申请与审核、排除计划的制定、排除计划执行、复查软件、软件回归测试、审核与交付。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