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使用d2d的lte中的中继站的新架构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417842阅读:来源:国知局
基于收到的指示来确定所述UE与所述中继站之间的路径损耗; 确定由所述UE观察到的上行链路干扰; 基于所述路径损耗和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来确定接入链路上行链路速率; 基于所述路径损耗和由所述UE观察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来确定接入链路下行链路速率;以及 基于所述接入链路上行链路速率或所述接入链路下行链路速率中的至少一者来选择用于通信的所述中继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链路上行链路速率是基于所述路径损耗和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的乘积来确定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链路下行链路速率是基于所述路径损耗和由所述UE观察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的乘积来确定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仅在所述接入链路上行链路速率大于第一阈值或所述接入链路下行链路速率大于第二阈值中的至少一者时才被选择。
10.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在中继站处经由下行链路资源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装置;以及用于经由上行链路资源将所述下行链路数据从所述中继站发送给用户装备(UE)的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在所述中继站处经由所述上行链路资源从所述UE接收上行链路数据的装置;以及 用于经由所述上行链路资源将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从所述中继站发送给所述基站的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确定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下行链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或所述中继站处的上行链路干扰中的至少一者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确定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大于第一阈值或所述中继站处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小于第二阈值中的至少一者来广播中继站可用性的装置。
13.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在用户装备(UE)处经由上行链路资源从中继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装置;以及 用于经由所述上行链路资源向所述中继站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接收对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的指示的装置; 用于确定由所述UE观察到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SINR的装置;以及用于基于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所述下行链路SINR与由所述UE观察到的所述下行链路SINR之比来选择用于通信的所述中继站的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接收对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上行链路干扰的指示的装置; 用于基于收到的指示来确定所述UE与所述中继站之间的路径损耗的装置; 用于确定由所述UE观察到的上行链路干扰的装置; 用于基于所述路径损耗和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来确定接入链路上行链路速率的装置; 用于基于所述路径损耗和由所述UE观察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来确定接入链路下行链路速率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接入链路上行链路速率或所述接入链路下行链路速率中的至少一者来选择用于通信的所述中继站的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链路上行链路速率是基于所述路径损耗和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的乘积来确定的。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链路下行链路速率是基于所述路径损耗和由所述UE观察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的乘积来确定的。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仅在所述接入链路上行链路速率大于第一阈值或所述接入链路下行链路速率大于第二阈值中的至少一者时才被选择。
1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被配置成: 在中继站处经由下行链路资源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以及 经由上行链路资源将所述下行链路数据从所述中继站发送给用户装备(UE)。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 在所述中继站处经由所述上行链路资源从所述UE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以及 经由所述上行链路资源将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从所述中继站发送给所述基站。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 确定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下行链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或所述中继站处的上行链路干扰中的至少一者;以及 基于确定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大于第一阈值或所述中继站处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小于第二阈值中的至少一者来广播中继站可用性。
22.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被配置成: 在用户装备(UE)处经由上行链路资源从中继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以及 经由所述上行链路资源向所述中继站发送上行链路数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 接收对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的指示; 确定由所述UE观察到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SINR ;以及 基于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所述下行链路SINR与由所述UE观察到的所述下行链路SINR之比来选择用于通信的所述中继站。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 接收对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上行链路干扰的指示; 基于收到的指示来确定所述UE与所述中继站之间的路径损耗; 确定由所述UE观察到的上行链路干扰; 基于所述路径损耗和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来确定接入链路上行链路速率; 基于所述路径损耗和由所述UE观察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来确定接入链路下行链路速率;以及 基于所述接入链路上行链路速率或所述接入链路下行链路速率中的至少一者来选择用于通信的所述中继站。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链路上行链路速率是基于所述路径损耗和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的乘积来确定的。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链路下行链路速率是基于所述路径损耗和由所述UE观察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的乘积来确定的。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仅在所述接入链路上行链路速率大于第一阈值或所述接入链路下行链路速率大于第二阈值中的至少一者时才被选择。
2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 在中继站处经由下行链路资源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以及 经由上行链路资源将所述下行链路数据从所述中继站发送给用户装备(UE)。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代码: 在所述中继站处经由所述上行链路资源从所述UE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以及 经由所述上行链路资源将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从所述中继站发送给所述基站。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代码: 确定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下行链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或所述中继站处的上行链路干扰中的至少一者;以及 基于确定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大于第一阈值或所述中继站处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小于第二阈值中的至少一者来广播中继站可用性。
3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 在用户装备(UE)处经由上行链路资源从中继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以及 经由所述上行链路资源向所述中继站发送上行链路数据。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代码: 接收对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的指示; 确定由所述UE观察到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SINR ;以及 基于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所述下行链路SINR与由所述UE观察到的所述下行链路SINR之比来选择用于通信的所述中继站。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代码: 接收对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上行链路干扰的指示; 基于收到的指示来确定所述UE与所述中继站之间的路径损耗; 确定由所述UE观察到的上行链路干扰; 基于所述路径损耗和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来确定接入链路上行链路速率; 基于所述路径损耗和由所述UE观察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来确定接入链路下行链路速率;以及 基于所述接入链路上行链路速率或所述接入链路下行链路速率中的至少一者来选择用于通信的所述中继站。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链路上行链路速率是基于所述路径损耗和由所述中继站观察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的乘积来确定的。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链路下行链路速率是基于所述路径损耗和由所述UE观察到的所述上行链路干扰的乘积来确定的。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仅在所述接入链路上行链路速率大于第一阈值或所述接入链路下行链路速率大于第二阈值中的至少一者时才被选择。
【专利摘要】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装置经由下行链路资源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经由上行链路资源向用户装备(UE)发送下行链路数据,经由上行链路资源从UE接收上行链路数据,以及经由上行链路资源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数据。该装置还确定观察到的下行链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或观察到的上行链路干扰中的至少一者。该装置随后基于确定观察到的下行链路SINR大于第一阈值或中继站处的上行链路干扰小于第二阈值中的至少一者来广播中继站可用性。
【IPC分类】H04B7-26, H04B7-155
【公开号】CN104737468
【申请号】CN201380054471
【发明人】S·R·塔维伊尔达, E·S·埃斯特韦斯, 李君易
【申请人】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18日
【公告号】EP2909952A1, US9019841, US20140112158, WO2014063091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