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_3

文档序号:9292123阅读:来源:国知局
估计值,并输出到复用分呙部1055。
[0132]发送部107根据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而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将PUCCH、PUSCH以及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并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09而发送给基站装置3。
[0133]编码部1071对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卷积编码、块编码等的编码。此外,编码部1071基于在PUSCH的调度中使用的信息进行Turbo编码。
[0134]调制部1073将从编码部1071输入的编码比特以BPSK、QPSK、16QAM、64QAM等的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而被通知的调制方式或者按每个信道预先确定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调制部1073基于在PUSCH的调度中使用的信息,决定进行空间复用的数据的序列的数目,将通过使用MIMO SM(多输入多输出空间复用(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patialMultiplexing))而在同一个PUSCH中发送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映射到多个序列,对该序列进行预编码(precoding)。
[0135]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9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3的物理小区识别符(称为物理小区身份(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Cell ID等)、配置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带宽、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被通知的循环移位、对于DMRS序列的生成的参数的值等,生成通过预先确定的规则(式)来求出的序列。复用部1075根据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将PUSCH的调制符号并列地排序之后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此外,复用部1075将PUCCH和PUSCH的信号和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按每个发送天线端口进行复用。即,复用部1075将PUCCH和PUSCH的信号和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按每个发送天线端口配置在资源元素中。
[0136]无线发送部1077将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IFFT),进行SC-FDMA方式的调制,并对SC-FDMA调制后的SC-FDMA符号附加保护间隔,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从模拟信号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去除相对于中间频带而言多余的频率分量,将中间频率的信号变换(上变频(up convert))为高频率的信号,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天线109而发送。
[0137]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基站装置3包括上位层处理部301、控制部303、接收部305、发送部307以及发送接收天线309而构成。此外,上位层处理部301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子帧设定部3013和调度部3015而构成。此外,接收部305包括解码部3051、解调部3053、复用分离部3055、无线接收部3057和信道测定部3059而构成。此外,发送部307包括编码部3071、调制部3073、复用部3075、无线发送部3077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3079而构成。
[0138]上位层处理部301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1 Link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1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此外,上位层处理部301为了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303。
[0139]上位层处理部301具有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生成或者从上位节点取得在下行链路的roSCH中配置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系统信息、RRC消息、MAC CE (ControlElement)等,并输出到发送部307。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进行各个移动台装置I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
[0140]上位层处理部301具有的子帧设定部3013对每个移动台装置I进行上行链路参考设定(上行链路参考配置(Uplink reference configurat1n))、下行链路参考设定(下行链路参考配置(Downlink reference configurat1n))以及发送方向设定(传输方向配置(transmiss1n direct1n configurat1n))的管理。
[0141]子帧设定部3013生成表示上行链路参考设定的第一信息、表示下行链路参考设定的第二信息、表示发送方向设定的第三信息。子帧设定部3013经由发送部307,将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以及第三信息发送给移动台装置I。
[0142]基站装置3也可以决定对于移动台装置I的上行链路参考设定、下行链路参考设定和/或发送方向设定。此外,基站装置3也可以从上位节点指示对于移动台装置I的上行链路参考设定、下行链路参考设定和/或发送方向设定。
[0143]例如,子帧设定部3013也可以基于上行链路的业务量量以及下行链路的业务量量,决定上行链路参考设定、下行链路参考设定和/或发送方向设定。
[0144]上位层处理部301具有的调度部3015根据从信道测定部3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或信道的质量等,决定分配物理信道(PDSCH以及PUSCH)的频率以及子帧、物理信道(PDSCH以及PUSCH)的编码率以及调制方式以及发送功率等。调度部3015决定在灵活子帧中是调度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和/或下行链路物理信号还是调度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和/或上行链路物理信号。调度部3015基于调度结果,为了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例如,DCI格式),并输出到控制部303。
[0145]调度部3015基于调度结果,生成用于物理信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的信息。调度部3015进一步基于上行链路参考设定和/或下行链路参考设定和/或发送方向设定,决定进行发送处理以及接收处理的定时。
[0146]控制部303基于来自上位层处理部301的控制信息,生成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303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
[0147]接收部305根据从控制部303输入的控制信号,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309而从移动台装置I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301。无线接收部3057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309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的信号变换(下变频(down covert))为中间频率,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以信号电平被适当地维持的方式控制放大电平,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进行正交解调,并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0148]无线接收部3057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去除相当于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GI)的部分。无线接收部3057对去除了保护间隔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 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3055。
[0149]复用分离部3055将从无线接收部3057输入的信号分离为PUCCH、PUSCH、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等的信号。此外,该分离基于预先基站装置3在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中决定并通知给各移动台装置I的上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而进行。此外,复用分离部3055根据从信道测定部3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进行HJCCH和PUSCH的传播路径的补偿。此外,复用分离部3055将分离后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到信道测定部3059。
[0150]解调部3053对PUSCH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1DFT),取得调制符号,对PUCCH和PUSCH的调制符号分别使用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QPSK、16QAM、64QAM等的预先确定的调制方式或者本装置对各个移动台装置I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预先通知的调制方式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解调部3053基于对各个移动台装置I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预先通知的进行空间复用的序列的数目和指示对该序列进行的预编码的信息,分离通过使用MIMO SM而在同一个PUSCH中发送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制符号。
[0151]解码部3051将解调后的PUCCH和PUSCH的编码比特以预先确定的编码方式的预先确定的编码率或者本装置对移动台装置I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预先通知的编码率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在HJSCH为重发的情况下,解码部3051使用从上位层处理部301输入的在HARQ缓冲器中保持的编码比特和解调后的编码比特,进行解码。信道测定部3059根据从复用分离部3055输入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而测定传播路径的估计值、信道的质量等,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3055以及上位层处理部301。
[0152]发送部307根据从控制部303输入的控制信号而生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位层处理部3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复用PHICH、PDCCH、EPDCCH, 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并经由发送接收天线309而对移动台装置I发送信号。
[0153]编码部3071将从上位层处理部3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下行链路数据,使用块编码、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的预先确定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或者使用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决定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调制部3073将从编码部3071输入的编码比特,以BPSK、QPSK、16QAM、64QAM等的预先确定的调制方式或者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决定的调制方式进彳丁调制。
[0154]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3079生成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3的物理小区识别符(PCI)等且通过预先确定的规则来求出的、移动台装置I已知的序列,作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部3075将已调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和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S卩,复用部3075将已调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和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配置在资源元素中。
[0155]无线发送部3077对复用后的调制符号等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1FFT),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并对OFDM调制后的OFDM符号附加保护间隔,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从模拟信号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去除相对于中间频带而言多余的频率分量,将中间频率的信号变换(上变频(up convert))为高频率的信号,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天线309而发送。
[0156]下行链路参考设定、上行链路参考设定以及发送方向设定由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1n、UL-DLconfigurat1n))来定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是与无线帧内的子帧的模式有关的设定。即,下行链路参考设定、上行链路参考设定以及发送方向设定由无线帧内的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模式来定义。
[0157]也将上行链路参考设定称为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上行链路参考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uplink reference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1n))或者第一参数。下行链路参考设定也被称为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下行链路参考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downlink reference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1n))或者第二参数。也将发送方向设定称为发送方向UL-DL设定(传输方向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transmiss1ndirect1n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1n))或者第三参数。
[0158]图9是表不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一例的表。在图9中,D表示下行链路子帧,U表示上行链路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
[0159]在图9中,无线帧内的子帧I始终是特殊子帧。在图9中,子帧O和5始终用于下行链路发送而被保留,子帧I始终用于上行链路发送而被保留。
[0160]在图9中,在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切换点周期为5ms的情况下,无线帧内的子帧6是特殊子帧,在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切换点周期为1ms的情况下,无线帧内的子帧6是下行链路子帧。
[0161]将被设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i作为上行链路参考设定的情况称为被设置上行链路参考设定i。将被设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i作为下行链路参考设定的情况称为被设置下行链路参考设定i。将被设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i作为发送方向设定的情况称为被设置发送方向设定i。
[0162]基站装置3也可以将表示上行链路参考设定的第一信息(TDD-Config)、表示下行链路参考设定的第二信息以及表示发送方向设定的第三信息包含在MIB、系统信息块类型I消息、系统信息消息、RRC消息、MAC CE(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以及物理层的控制信息(例如,DCI格式)中的至少一个来发送。此外,基站装置3也可以根据状况,将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以及第三信息包含在MIB、系统信息块类型I消息、系统信息消息、RRC消息、MAC CE(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以及物理层的控制信息(例如,DCI格式)中的任一个。
[0163]移动台装置I接收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以及第三信息。移动台装置I将接收到的第一信息表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设置为上行链路参考设定。移动台装置I将接收到的第二信息表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设置为下行链路参考设定。移动台装置I将接收到的第三信息表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设置为发送方向设定。也将第一信息称为表示第一参数的信息。也将第二信息称为表示第二参数的信息。也将第三信息称为表示第三参数的信息。
[0164]此外,设定了 2个小区的移动台装置I也可以接收对于某小区的第一信息和对于其他的小区的第一信息。此外,设定了 2个小区的移动台装置I也可以基于对于某小区的第一信息表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及对于其他的小区的第一信息表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决定对于某小区的上行链路参考设定。
[0165]此外,设定了 2个小区的移动台装置I也可以基于对于某小区的第二信息表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及对于其他的小区的第二信息表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决定对于某小区的下行链路参考设定。
[0166]此外,设定了 2个小区的移动台装置I也可以基于对于某小区的第一信息表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及对于其他的小区的第二信息表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决定对于某小区的下行链路参考设定。
[0167]此外,设定了 2个小区的移动台装置I也可以基于对于某小区的第二信息表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及对于其他的小区的第一信息表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决定对于某小区的下行链路参考设定。
[0168]表示上行链路参考设定的第一信息优选包含在系统信息块类型I消息中。表示下行链路参考设定的第二信息优选包含在系统信息块类型I消息、系统信息消息或者RRC消息中。表示发送方向设定的第三信息优选包含在MIB、MAC CE或者物理层的控制信息(例如,DCI格式)中。
[0169]表示上行链路参考设定的第一信息优选对小区内的多个移动台装置I是共用的。表示下行链路参考设定的第二信息既可以对小区内的多个移动台装置I是共用的,也可以对移动台装置I是专用的。表示发送方向设定的第三信息既可以对小区内的多个移动台装置I是共用的,也可以对移动台装置I是专用的。
[0170]表示下行链路参考设定的第二信息也可以与表示上行链路参考设定的第一信息一同发送。没有设置下行链路参考设定的移动台装置I也可以不接收表示发送方向设定的第二 ?目息。
[0171]变更发送方向设定的周期优选比变更下行链路参考设定的周期短。变更发送方向设定的频度优选比变更下行链路参考设定的频度少。变更下行链路参考设定的周期优选比变更上行链路参考设定的周期短。变更下行链路参考设定的频度优选比变更上行链路参考设定的频度少。
[0172]系统信息块类型I消息在满足SFN mod 2 = O的无线帧的子帧5中经由TOSCH而传输。系统信息块类型I消息包括表示特殊子帧的结构(DwPTS、GP以及UpPTS的长度)的信息。系统信息块类型I消息是小区固有的信息。
[0173]系统信息消息经由PDSCH而传输。系统信息消息是小区固有的信息。系统信息消息包括系统信息块类型I以外的系统信息块。
[0174]RRC消息经由I3DSCH而传输。RRC消息是在RRC层中进行处理的信息/信号。RRC消息也可以对特定的移动台装置I是专用的。
[0175]MAC CE经由TOSCH而发送。MAC CE是在MAC层中进行处理的信息/信号。
[0176]移动台装置I在经由I3DSCH接收到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或第三信息的RRC消息的情况下,优选在发送与该RRC消息对应的“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RRC Connect1nReconfigurat1n Complete) ”消息的子帧(定时)中设置(设为有效)上行链路参考设定/下行链路参考设定和/或发送方向设定。
[0177]移动台装置I在子帧n-k中经由PBCH接收到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或第三信息的MIB的情况下,优选在子帧η中设置(设为有效)上行链路参考设定/下行链路参考设定和/或发送方向设定。例如,k为4。例如,k基于图13的表以及上行链路参考设定/下行链路参考设定来决定。图13的说明在后面叙述。
[0178]移动台装置I在子帧n-k中经由I3DSCH接收到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或第三信息的MAC CE的情况下,优选在子帧η中设置(设为有效)上行链路参考设定/下行链路参考设定和/或发送方向设定。例如,k为4。例如,子帧n+k是发送对于在该MAC CE的发送中使用的I3DSCH的HARQ-ACK(ACK)的子帧。例如,k基于图13的表以及上行链路参考设定/下行链路参考设定来决定。
[0179]移动台装置I在子帧n-k中经由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例如,PDCCH/EPDCCH)接收到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或第三信息的物理层的控制信息(例如,DCI格式)的情况下,优选在子帧η中设置(设为有效)上行链路参考设定/下行链路参考设定和/或发送方向设定。例如,k为4。例如,子帧n+k是发送对于在该物理层的控制信息(例如,DCI格式)的发送中使用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例如,PDCCH/EPDCCH)的HARQ-ACK(ACK)的子帧。例如,k基于图13的表以及上行链路参考设定/下行链路参考设定来决定。
[0180]以后,只要没有其他记载,则将设置了上行链路参考设定以及下行链路参考设定以及发送方向设定的移动台装置I记载为移动台装置I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