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时间匹配度的目标用户展现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30451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时间匹配度的目标用户展现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时间匹配度的目标用户 展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通信和社交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互 联网技术衍生的新型通信方式,在生活中已经大范围普及。例如微信、微博、QQ、Faceb 〇〇k、 人人网等网络通信工具,都拥有着非常庞大的用户群体。这类网络通信工具除了具备基本 的通信功能之外,还拥有非常丰富的社交功能,能够满足用户交友和信息分享等日常需求。
[0003] 从社交功能的角度出发,网络通信工具都会用特定的方式,为用户端展现一些其 可能认识的目标用户。这样一来,每个用户端便能够快速找到自己的好友,以进行互动交 流、获悉或分享各类信息。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网络通信工具向一个用户端展现目标用户 时,往往都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条件进行分类和筛选;例如,选择与用户端同一学校、同一公 司或者有共同好友的其他用户作为目标用户来展现。被展现的目标用户的筛选没有经过更 为严格的聚类分析,准确度不高。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时间匹配度的目标用户展现方法及系统,本申 请利用身份信息计算用户端与目标用户之间的时间匹配度,并根据时间匹配度对一定范围 内的目标用户进行排序,优先向用户端展现时间匹配度较高的目标用户。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基于时间匹配度的目标用户展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7] 提取用户端的身份信息和多个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经历单位 与相应的时间参数;
[0008] 计算所述用户端的身份信息与各个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时间匹配度;所述时间 匹配度具体为,相同经历单位对应的时间参数的重合程度;
[0009] 根据所述时间匹配度由高到低,为各个目标用户排列顺序;并将各个目标用户按 照所述排列顺序向用户端展现。
[0010] 当所述经历单位为就职单位,则所述经历单位相应的时间参数具体为,在该就职 单位经历的时间范围;
[0011] 则所述时间参数的重合程度具体为:用户端在该工作单位经历的时间范围与目标 用户在该工作单位经历的时间范围重合的比例。
[0012] 当所述经历单位为就读学校,则所述经历单位相应的时间参数具体为,在该就读 学校经历的起始时间;
[0013] 则所述时间参数的重合程度具体为:起始时间相同则重合程度为1,相差1年则重 合程度为0. 8,相差2年则重合程度为0. 6,相差3年则重合程度为0. 4,相差4年则重合程 度为0. 2,相差5年及5年以上重合程度为0。
[0014] 所述计算时间匹配度还包括:
[0015] 对多个时间参数的重合程度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时间匹配度。
[0016] 一种基于时间匹配度的目标用户展现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17] 提取模块,用于提取用户端的身份信息和多个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 息包括经历单位与相应的时间参数;
[0018]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用户端的身份信息与各个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时间匹 配度;所述时间匹配度具体为,相同经历单位对应的时间参数的重合程度;
[0019] 排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匹配度由高到低,为各个目标用户排列顺序;并将各 个目标用户按照所述排列顺序向用户端展现。
[0020] 当所述经历单位为工作单位,则所述经历单位相应的时间参数具体为,在该工作 单位经历的时间范围;
[0021] 则所述时间参数的重合程度具体为:用户端在该工作单位经历的时间范围与目标 用户在该工作单位经历的时间范围重合的比例。
[0022] 当所述经历单位为就读学校,则所述经历单位相应的时间参数具体为,在该就读 学校经历的起始时间;
[0023] 则所述时间参数的重合程度具体为:起始时间相同则重合程度为1,相差1年则重 合程度为0. 8,相差2年则重合程度为0. 6,相差3年则重合程度为0. 4,相差4年则重合程 度为0. 2,相差5年及5年以上重合程度为0。
[0024] 所述计算时间匹配度还包括:
[0025] 对多个时间参数的重合程度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时间匹配度。
[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方法和系统,达到了如下效果:
[0027] 利用经历单位的时间参数计算用户端与目标用户的时间匹配度,准确的实现对于 目标用户的聚类分析和筛选,使得向用户端展现的目标用户更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经 历单位采取不同的时间匹配度计算方法,进一步的提高了目标用户筛选的准确度。
[0028]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9]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 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0]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方法流程图;
[0031]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 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 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 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 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 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 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 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 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 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0033] 本实施例中,所谓用户端指的是接收信息的一方,网络通信工具将通过所述本申 请中描述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查找到用户端可能认识的其他用户,并按顺序向用户端展 现。而被查找部分其他用户则称之为目标用户。在网络通信工具的用户群体范围内,每个 用户都可以作为用户端,也可以作为目标用户。
[0034] 参见图1所示,为本申请所述基于时间匹配度的目标用户展现方法的具体实施 例。本实施例中,利用用户的身份信息计算不同用户经历的时间匹配度,并以所述时间匹配 度作为聚类分析和排列顺序的依据,使得向用户端展现的目标用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准确 性。
[0035] 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 步骤101、提取用户端的身份信息和多个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
[0037] 因为本实施例中,所述身份信息的用途在于计算不同用户经历的时间匹配度,所 以所述身份信息需反映出用户的经历以及相应的时间。即所述身份信息包括经历单位与相 应的时间参数。
[0038] 为了便于解释和说明,假设本实施例中的用户端的身份信息如下:
[0039]
[0040] 在整个用户群体中,与用户端拥有相同经历单位的其他用户,很有可能是用户端 认识的好友。则本实施例将从用户群体中,选择与用户端拥有相同经历单位的用户作为目 标用户,再提取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以供后续的时间匹配度计算。
[0041] 也就是说对于本实施例中的用户端而言,在用户群体中曾读过X大学、曾就职Y公 司或曾就职Z公司的用户,均属于目标用户。目标用户身份信息的具体形式依然可以参照 用户端身份信息。本实施例中假设存在三个目标用户,具体如下:
[0042]
[0043]
[0044]
[0045]
[0046] 步骤102、计算所述用户端的身份信息与各个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时间匹配度。
[0047] 所述时间匹配度,本质上是相同经历单位对应的时间参数的重合程度。而且优选 的,对于就读学校和就职单位而言,时间参数重合程度的计算还可以有所区别。
[0048] 对于就职单位来说,用户端与目标用户共同就职于该经历单位的时间越长,则认 识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是说当所述经历单位为就职单位时,则所述时间参数的重合程度具 体为:用户端在该工作单位经历的时间范围与目标用户在该工作单位经历的时间范围重合 的比例。
[0049] 例如用户端与目标用户B,二者共同的经历单位为Y公司。用户端从2011~2015 年共5年期间就职于Y公司,目标用户B从2006~2012共7年间就职于Y公司。但二者 之间重合的时间范围是2011~2012共2年。在用户端该经历单位的时间范围内占比例为 2/5 = 0. 4。则认为用户端与目标用户B该经历单位的时间参数的重合程度数值是0. 4。
[0050] 而目标用户C同样有经历单位Y公司,时间参数的范围是2003~2010年。与用 户端在Y公司的时间范围不重合,所以认为时间参数的重合程度为0。
[0051] 对于就读的学校而言,一般用户端与目标用户的入学时间越接近,则认识的可能 性越大,同年入学则有很高的几率相识。所以按照常规大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