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壳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49853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用于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壳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壳套。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等便携式的移动终端的发展日新月异,消费者对这些移动终端,不仅有着外形的美观要求,并且,对移动终端本身功能的扩展及电池容量扩展等也有着较高的需求。
[0003]现时,市场上有出现由于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壳套,其包括外壳,在外壳的内部内置有用于扩展移动终端功能的电路,如无线充电电路,这样,移动终端装置在外壳中,这样,外壳不仅能对移动终端本身起到包覆保护作用,并且,通过将外壳中的无线充电电路与移动终端连接,当移动终端放置在无线充电部件上后,则可以实现对移动终端充电。
[0004]现有技术中,利用连接插头的一端与无线充电电路焊接,另一端形成与移动终端插接的插头,这样,通过连接插头,则可以将无线充电电路与移动终端连接起来,但是,在插拔连接插头的过程中,则很容易对连接插头形成拉扯,导致连接插头与无线充电电路之间连接不稳固,容易出现断开的现象,并且,现有的连接插头与壳套之间的装配也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壳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用于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壳套中,连接插头与无线充电电路焊接,容易出现连接插头与无线充电电路连接不稳固、断开连接以及装配复杂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用于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壳套,包括外壳、无线充电电路板以及连接插头;所述外壳中设有上端开口且用于放置移动终端的凹腔,所述外壳的底部中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具有侧端开口,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置于所述外壳中,且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板具有延伸至插槽中的接触端;
[0007]连接插头包括塑料本体以及柔性排线,所述塑料本体呈弯曲状,包括弯曲段、用于插设于移动终端接口的上插头端及下插头端,所述上插头端及下插头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弯曲段的两端,且所述上插头端及下插头端呈上下相间隔布置,所述下插头端活动插设于所述插槽中,所述上插头端及弯曲段置于所述插槽外;
[0008]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中间段、上连接端及下连接端,所述上连接端及下连接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中间段的两端,所述上连接端及下连接端的表面上具有金属触片;所述上连接端置于所述上插头端中,且所述上连接端的金属触片显露于所述上插头端的表面,所述下连接端置于所述下插头端中,且所述下连接端的金属触片显露于所述下插头端的表面,所述中间段置于所述弯曲段中。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端的金属触片显露于所述上插头端的下表面,且所述下连接端的金属触片显露于所述下插头端的上表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端及下连接端上分别设有硬质板,所述硬质板与所述金属触片相背离布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硬质板中设有第一通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排线的中间段中设有第二通孔。
[0013]进一步地,设于所述下连接端上的硬质板的前端延伸至所述下连接端的前端外,形成外延段,所述外沿段包裹于所述下插头端中。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外沿段中设有第三通孔。
[0015]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排线的上连接端朝外延伸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绕过所述上连接端上的硬质板的前端,布置在所述上连接端的硬质板的上方。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下插头端的两侧分别凸设有凸柱,所述插槽的两侧分别设有轨槽,所述轨槽沿所述插槽的侧边延伸布置,所述凸柱活动置于所述轨槽中。
[0017]进一步地,所述轨槽的外端设有用于阻挡所述下插头端从所述插槽的侧端开口滑出的挡块。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壳套中,利用连接插头的上插头端插设在移动终端中,下插头端插设在插槽中,与无线充电电路板电性连接,实现移动终端与无线充电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不需要将柔性电路与无线充电电路焊接等,避免连接插头在插拔的过程中,出现柔性排线被拉扯,断开连接的现象,且使得连接插头与移动终端及外壳的连接方便及便捷;另外,由于显露在上插头端及下插头端上的金属触片与移动终端及无线充电电路之间属于面接触连接,其连接接触性较佳。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10的无线充电壳套的立体示意图 ,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10的无线充电壳套的立体示意图-* *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10的无线充电壳套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4是图3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10的无线充电壳套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10的无线充电壳套的主视示意图;
[0025]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移动诊断的连接插头I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0026]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排线12与两个硬质板13配合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9]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0030]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壳套,用于与移动终端10 (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配合使用,这样,当移动终端10放置在该无线充电壳套中后,配合外部的无线充电部件,则可以对移动终端10进行充电。
[0031 ] 无线充电壳套包括外壳15、无线充电电路板以及连接插头I,其中,外壳15中设有上端开口的凹腔,移动终端10直接嵌入在外壳15的凹腔中,从而,移动终端10的显示屏通过外壳15的上端开口显露出来。外壳15可以对移动终端10进行包覆保护,且外壳15的底部中设有插槽151,该插槽151具有侧端开口。无线充电电路板设置在外壳15中,并且,无线充电电路板具有延伸至插槽151中的接触端。
[0032]连接插头I包括塑料本体11以及柔性排线12,其中,塑料本体11呈弯曲状布置,塑料本体11包括弯曲段112、上插头端111及下插头端113,上插头端111及下插头端113分别连接在弯曲段112的上端及下端,且上插头端111与下插头端113之间呈上下相间隔布置,当然,两个插头端可以是正对齐布置,也可以是错开布置。
[0033]塑料本体11的下插头端113活动置于外壳15的插槽151中,其可以从插槽151的侧端开口插入插槽151中,或者,也可以沿着插槽151朝侧端开口移动。塑料本体11的弯曲段112以及上插头端111则布置在外壳15的插槽151外部,并且,上插头端111与移动终端10的接口进行插接。
[0034]柔性排线12包括中间段122、上连接端121及下连接端123,该上连接端121与下连接端123分别连接在中间段122的两侧,且上连接端121及下连接端123的表面上形成有金属触片124。
[0035]柔性排线12内置在塑料本体11中,柔性排线12沿着塑料本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上连接端121置于塑料本体11的上插头端111中,且上连接端121的金属触片124显露在上插头端111的下表面;柔性排线12的中间段122呈弯曲状,包裹在塑料本体11的弯曲段112中;柔性排线12的下连接端123置于塑料本体11的下插头端113中,且下连接端123的金属触片124显露在下插头端113的上表面。
[0036]当然,对于上连接端121及下连接端123上的金属触片124,只要其形成在上连接端121及下连接端123的表面上则可,如上表面或下表面,具体可以根据移动终端10的接口以及无线充电电路板的接触端的布置而设置。
[0037]在使用操作过程中,移动终端10安装在外壳15中后,移动终端10的接口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