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视窗玻璃的探测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231924阅读:来源:国知局
045]第五部分,前景分类单元105,通过判定前景区域是否存在高亮区域将有效前景甄别单元104保留下的前景进行分类处理。
[0046]第六部分,前景历史数据存储单元106,用来存储前景分类单元105分类后的前景数据。
[0047]第七部分,匹配单元107,将当前帧前景数据与历史前景数据进行匹配操作。
[0048]第八部分,更新单元108,依据匹配单元107的匹配结果不同,对历史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若当前帧前景数据与对应的历史前景数据相匹配,则对应历史前景数据匹配次数加1,用当前帧前景数据更新历史前景数据,若结果不匹配,则对应历史前景数据丢失次数加1,当历史前景数据丢失次数达到设定阈值,对其进行清空处理。
[0049]第九部分,逆行判断单元109,具体组成如图5所示:
[0050]匹配前景区域提取单元301,用来提取在图像上与当前帧前景距离最近的历史前景;
[0051]高亮区域判断单元302,判断匹配前景区域提取单元301所提取的当前帧前景与历史前景是否存在高亮区域;
[0052]质心运动方向判断单元303,根据高亮区域判断单元302判断的结果不同,采用不同的判断方式,若前景存在高亮区域,则判断高亮区域质心运动方向,若前景不存在高亮区域,则判断整体前景区域质心运动方向,记录当前帧质心位置并与历史质心位置作比较,若质心运动方向与设定方向相反,则记录当前帧为逆行;
[0053]判断报警单元304,依据质心运动方向判断单元303统计的逆行帧数与设定的阈值相比较,从而判断是否给出报警信息。
[0054]与本实施例中辆逆行智能检测模块相对应地,辆逆行智能检测模块进行逆行检测采用如下步骤:图6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逆行智能检测方法的流程图,由于实际场景的不同以及摄像头的架设参数不同,下述中的阈值会有所不同,最佳的阈值需根据实际测试之后才能确定。因此,这里不再列举实际的数据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
[0055]步骤401,视频图像获取,通过普通摄像头获取监控区域的视频数据。
[0056]步骤402,设置检测区域,依据获取的视频图像进行检测区域的针对性设置,没有设置成检测区域的部分,不进行逆行检测,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计算量而且能够排除不必要的干扰以及误报。
[0057]步骤403,求取带车灯前景,光线较暗时,如夜晚,阴天,雾霾等条件下车辆大部分开启车灯,此时若仍然检测整体车辆前景,效果非常不理想,故本实用新型采用求取车灯前景作为判断条件的方法极大的克服了光线较暗时的检测困难问题,步骤403具体流程如图7所示:
[0058]步骤501采用对连续多帧图像进行高斯建模的方式建立检测主背景,步骤502利用步骤501建立成功的背景对检测区域求取前景,步骤503判断步骤502中所求前景区域是否存在高亮区域,步骤504根据步骤503的检测结果不同进行不同的操作,若步骤503未检测出前景存在高亮区域,则步骤504计算前景区域的面积、周长、填充率、宽高比、质心,若步骤503检测出前景中存在高亮区域,则除计算上述参数外,还要计算高亮区域的质心位置以及高亮区域面积所占前景总面积的比值。
[0059]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高斯背景建模原理为:建模点采用2X2大小的像素点,每个建模点设立三个模型,每个模型存放该建模点Y、U、V信息,建模点对应的三个模型按照匹配成功次数从大到小排列,图像第一帧直接赋给背景模型中的第一个模型,之后各帧依据当前帧建模点的Y、U、V数据分别与该建模点对应模型进行匹配操作,通过设定阈值T1判断是否匹配,即当前帧建模点的YUV数据与背景模型YUV数据相差在阈值T1以内,则认为与该模型匹配,并将该模型的匹配次数加1,若当前建模点与三个模型均不匹配则将其替换掉第三个模型,即匹配次数最小的模型,当建模点对应的三个模型中任意一个匹配次数达到阈值T2,则将该建模点视为建模成功,此时将建模点对应模型中匹配次数最大且建模成功的模型赋值给主背景,通过调整阈值T1,可以调整前景检测的灵敏度,通过调整阈值T2,可以调整建模成功的速度,T1与T2的最佳阈值需根据实际交通道路的车流量来相应设定。
[0060]步骤404,求取不带车灯前景,所述方式与步骤403类似,仍然依据背景建模和前景检测的方式,求取监控区域内的疑似前景,并计算所求前景的面积、周长、质心、填充率、宽高比。
[0061]步骤405,甄别有效前景信息,依据设定的面积、填充率、宽高比阈值排除不符合预设条件阈值的虚假前景,对于有高亮区域的前景还要进行高亮区域大小以及高亮区域所占整体前景区域比值的判断。
[0062]在视频中所反映的车辆图像信息,其车辆前景的面积、填充率、宽高比大小总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内变化,因此通过设置合适的阈值来排除一些面积、填充率以及宽高比过大或过小的虚假前景;实际的阈值根据镜头焦距以及摄像头架设的高度和角度不同而不同,需根据现场调试才能获得最佳参数阈值。
[0063]步骤406,前景类型界定,通过判定所求前景是否存在高亮区域来进行前景类型区分,之后的存储操作和匹配操作会根据当前步骤判断出的不同结果而进行不同的处理。
[0064]步骤407,依据步骤406判定结果保存具有高亮区域的前进数据,包括前景的面积、周长、填充率、质心、宽高比、高亮区域面积所占整体前景区域面积的比值以及高亮区域质心位置。
[0065]步骤408,依据步骤406判定结果保存不具有高亮区域的前景数据,包括前景的面积、周长、填充率、质心、宽高比。
[0066]步骤409,当前帧前景与历史前景匹配,选取在图像上与当前帧前景最近的历史前景数据进行匹配,匹配操作包括比较二者的面积、填充率、宽高比,如果相差在设定阈值之内,则认为二者匹配,此外对于具有高亮区域的前景还要比较二者的高亮区域所占整体前景比重是否相同。
[0067]步骤410,历史前景数据更新,依据步骤409的匹配结果对历史前景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匹配成功的历史前景,用当前帧前景数据更新历史前景数据并将匹配次数加1,对于匹配失败的历史前景数据,将其丢失帧次数加1,统计各个历史前景数据的丢失帧次数,当达到设定阈值时,表明该历史前景数据丢失次数过多,进行清空处理,而对于没有匹配成功的当前帧前景,将其存储作为新的历史前景数据。
[0068]步骤411,判断报警,根据步骤410统计的匹配帧数以及记录的每帧质心位置进行最后的逆行报警判断,具体流程如图8所示:
[0069]步骤601通过前景质心位置关系,提取出与当前帧前景最近的历史前景,步骤602判断步骤601所提取的当前帧前景与历史前景是否存在高亮区域,步骤603根据步骤602判断的结果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操作,若前景区域存在高亮点则选取高亮区域质心作为判断条件,若前景区域不存在高亮区域则选取整体前景质心作为判断条件,判断当前帧前景质心与历史前景质心位置关系,若质心运动方向与设定方向相反则相应历史前景数据记录逆行帧数加1,步骤604根据历史前景数据记录的逆行帧次数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给出报警?目息。
[007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研究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多种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设有视窗玻璃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上盖、钣金件、电路板、镜头、尾线,其中,所述上盖的一端与所述外壳铰接,所述电路板固定安装在钣金件上,所述钣金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包括前盖、中间部分以及后盖,所述镜头安装在所述钣金件上,所述尾线穿过所述后盖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前盖上开设有视窗,所述视窗内侧覆盖有视窗玻璃,所述视窗玻璃的边缘通过前盖压板压住,并固定在前盖上,所述前盖压板为U型槽结构,其底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前盖压板通过螺钉与所述上盖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视窗玻璃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压板为两个,分别固定视窗玻璃的上下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视窗玻璃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内侧粘贴有密封EVA泡棉,所述外壳与所述上盖密封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橡胶条,所述密封EVA泡棉表面均匀粘贴导电布,且粘贴后两者之间无缝隙,所述密封橡胶条表面完全粘贴有导电布,且粘贴后导电布表面光顺两者之间无缝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设有视窗玻璃的探测装置,包括外壳、上盖、钣金件、电路板、镜头、尾线,其中,所述上盖的一端与所述外壳铰接,所述电路板固定安装在钣金件上,所述钣金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包括前盖、中间部分以及后盖,所述镜头安装在所述钣金件上,所述尾线穿过所述后盖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并固定在前盖上,所述前盖压板为U型槽结构,其底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前盖压板通过螺钉与所述上盖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视窗玻璃固定结构,从而使得视窗玻璃有效固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视窗玻璃固定不好,容易破损,从而影响产品使用寿命的问题发生,满足了客户的使用需求。
【IPC分类】G06T7/00, H04N7/18
【公开号】CN205142405
【申请号】CN201520727042
【发明人】张德馨
【申请人】天津艾思科尔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