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式双振动盆扬声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72353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叉式双振动盆扬声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交叉式双振动盆扬声器。
【背景技术】
[0002]扬声器是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音频电能再通过电磁、压电或静电效应后,使其纸盆或膜片振动并与周围的空气产生共振(共鸣)从而发出声音,其性能优劣对音质的影响很大。
[0003]图2示出了一种传统的扬声器,其主要由框套1、套接于框套I的下端口上的U型导磁体2、以叠置的方式装设于U型导磁体2内的永磁体3和上导磁体4、下端部插套于U型导磁体2与上导磁体4的缝隙之间的音圈5、固定于音圈5的外壁与框套I的内壁之间的定心支片6a、装设于框套I的上端口上并环绕音圈5的上端部分布的上振动盆7、罩设于音圈5的上部并与上振动盆相连的防尘罩8等部件构成,其中,由于定心支片6a所起到的作用是固定音圈5以防止音圈5在径向方向出现摆动,保证其在轴向方向进行活塞运动;然而,在保证音质的情况下,为避免音圈5在进行轴向活塞运动时,定心支片6a与上振动盆7、框套I的内壁之间因发生碰触而产生异常音,必须在三者之间设置一个适当的以供音圈5相对于上振动盆7和框套I进行轴向活塞运动的行程距离(即:图2中标注为a和b的距离),从而必然会导致整个扬声器的高度的急剧增加。
[0004]随着人们对扬声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更薄、更为轻巧、功率更大以及音质效果更好的扬声器已逐渐成为相关技术领域研究的重点;因此,如何对现有的扬声器提出改进方案,是行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轻薄化程度高、音质效果显著以及音质调节性强的交叉式双振动盆扬声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交叉式双振动盆扬声器,它包括框套、U型导磁体、由上至下叠置于U型导磁体内的上导磁体和永磁体、下端部插套于上导磁体与U型导磁体的内侧壁所形成的磁间隙内的音圈以及罩设于音圈的顶部开口处的防尘罩;
[0008]它还包括一外振动盆和一内振动盆,所述内振动盆的下盆口固定于框套的中部内壁上、上盆口粘结于音圈的顶部侧壁的外侧,所述外振动盆的上盆口固定于框套的顶部侧壁上、下盆口粘结于内振动盆的中部外壁上。
[0009]优选地,所述内振动盆包括第一折环部和一轴向截面的轨迹呈抛物线形状的第一环板支撑部,所述框套的下端口处、环绕U型导磁体形成有一 U型弯部,所述第一折环部的一端固定于U型弯部的顶部、另一端固定于第一环板支撑部的下端口的端口侧壁上,所述第一环板支撑部的上端口粘结于音圈的顶部侧壁的外侧。
[0010]优选地,所述外振动盆包括第二折环部和第二环板支撑部,所述第二环板支撑部的下端口粘结于第一环板支撑部的外壁上、上端口固定于第二折环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折环部的另一端固定于框套的顶部侧壁上。
[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形成有双振动盆结构,内振动盆由框套的内部向上延伸后并与音圈相连接,而外振动盆则由框套的顶部开口向下延伸后并与内振动盆的外壁相连,从而有效减低了外振动盆的高度,进而降低了扬声器的整体高度;同时,因将整个U型导磁体置于框套和内振动盆里,且内振动盆的支撑部分轴向呈抛物线型,故而在磁场和音圈的作用下,当扬声器动作时,能够有效避免内振动盆与U型导磁体的碰触,保证音质效果,并为进一步降低扬声器的高度提供了结构基础;其结构简单,而由其所构成的视听产品则具有更薄、更为轻巧、音质更纯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扬声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15]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叉式双振动盆扬声器,它主要包括框套1、U型导磁体2、由上至下叠置于U型导磁体2内的上导磁体4和永磁体3、下端部插套于上导磁体4与U型导磁体2的内侧壁所形成的磁间隙内的音圈5、内振动盆6、外振动盆7、罩设于音圈5的顶部开口处的防尘罩8、装设于框套I的外壁上的接线板9以及设置于框套I内并与接线板9进行线路连接的连接线10等;其中,内振动盆6的下盆口固定于框套I的中部内壁上、上盆口粘结于音圈5的顶部侧壁的外侧,外振动盆7的上盆口固定于框套I的顶部侧壁上、下盆口粘结于内振动盆6的中部外壁上。
[0016]以此,本实施例的扬声器取消了传统扬声器中的定心支片,通过设置的外振动盆7和内振动盆6形成双振动盆结构,内振动盆6由框套I的内部向上延伸后并与音圈5相连接,而外振动盆7则由框套I的顶部开口向下延伸后并与内振动盆6的外壁相连,有效减低了外振动盆7的高度,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扬声器的整体高度;同时,因将整个U型导磁体2置于框套I和内振动盆6里,故而在磁场和音圈5的作用下,当扬声器动作时,能够有效避免内振动盆6与U型导磁体2的碰触,保证音质效果,并为进一步降低扬声器的高度提供了结构基础;另外,其还具有以下优点:1、内外振动盆均可推动空气进行发声,可根据音质的需要通过调整内振动盆6和外振动盆7的支撑部位的厚度、材质以及外振动盆7的下盆口的固定位置,来实现对音质的调节;2、由于外振动盆7与内振动盆6呈三角形的支撑结构,可有效保证振动盆以及整个扬声器的刚性。
[0017]为优化整个扬声器的结构,保证音圈5在进行轴向活塞运动时所产生的作用力能够同步传导至振动盆上,避免杂音或振音等不良问题的发生,本实施例的内振动盆6包括第一折环部61和一轴向截面的轨迹呈抛物线形状的第一环板支撑部62,在框套I的下端口处、环绕U型导磁体2形成有一 U型弯部11(即在框套I的内壁上形成类似于内台阶的结构),第一折环部61的一端固定于U型弯部11的顶部、另一端固定于第一环板支撑部62的下端口的端口侧壁上,而第一环板支撑部62的上端口粘结于音圈5的顶部侧壁的外侧。以此,可将整个U型导磁体2置于框套I和内振动盆6里,且内振动盆6的支撑部分轴向呈抛物线型,可有效保证扬声器的音质效果。
[0018]作为一个优选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整个扬声器的音质效果,本实施例的外振动盆7包括第二折环部71和第二环板支撑部72;其中,第二环板支撑部72的下端口粘结于第一环板支撑部62的外壁上、上端口固定于第二折环部71的一端,而第二折环部71的另一端则固定于框套I的顶部侧壁上。
[0019]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折环部61、第二折环部71、第一环板支撑部62和第二环板支撑部72的形状以及材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目前市面上制造并销售的所有材质或形状,以此,扬声器所产生的内部作用力,可通过环板支撑部同步传导至第一折环部61与第二折环部71上,以使折环部能够进行同步动作,减少了因振动盆的动作延迟所带来的音质失真的问题。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交叉式双振动盆扬声器,它包括框套、U型导磁体、由上至下叠置于U型导磁体内的上导磁体和永磁体、下端部插套于上导磁体与U型导磁体的内侧壁所形成的磁间隙内的音圈以及罩设于音圈的顶部开口处的防尘罩;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括一外振动盆和一内振动盆,所述内振动盆的下盆口固定于框套的中部内壁上、上盆口粘结于音圈的顶部侧壁的外侧,所述外振动盆的上盆口固定于框套的顶部侧壁上、下盆口粘结于内振动盆的中部外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式双振动盆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振动盆包括第一折环部和一轴向截面的轨迹呈抛物线形状的第一环板支撑部,所述框套的下端口处、环绕U型导磁体形成有一 U型弯部,所述第一折环部的一端固定于U型弯部的顶部、另一端固定于第一环板支撑部的下端口的端口侧壁上,所述第一环板支撑部的上端口粘结于音圈的顶部侧壁的外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叉式双振动盆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振动盆包括第二折环部和第二环板支撑部,所述第二环板支撑部的下端口粘结于第一环板支撑部的外壁上、上端口固定于第二折环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折环部的另一端固定于框套的顶部侧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交叉式双振动盆扬声器。它包括框套、U型导磁体、上导磁体、永磁体、音圈、内振动盆、防尘罩和外振动盆;其中,内振动盆的下盆口固定于框套的中部内壁上、上盆口粘结于音圈的顶部侧壁的外侧,外振动盆的上盆口固定于框套的顶部侧壁上、下盆口粘结于内振动盆的中部外壁上。本实用新型形成有双振动盆结构,内振动盆由框套的内部向上延伸后并与音圈相连接,而外振动盆则由框套的顶部开口向下延伸后并与内振动盆的外壁相连,从而有效地减低了外振动盆的高度,进而降低了扬声器的整体高度;同时,当扬声器动作时,能够有效避免内振动盆和U型导磁体的碰触,保证了音质效果。
【IPC分类】H04R9/02, H04R9/06
【公开号】CN205283808
【申请号】CN201620019397
【发明人】唐金龙
【申请人】东莞市龙韵强电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