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798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滑动机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
背景技术
诸如掌上型数字照相机(DV)、数字摄录像机以及移动电话等可拍拍摄影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消费品。为了符合消费者追求轻薄短小尺寸的趋势以及便利使用者的操作,产业界也在可拍摄影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结构上不断地进行改良与研发。
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可拍摄影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均具有本体以及可以相对该本体做盖合以及翻转掀盖动作的盖体,将该盖体的显示屏幕当成取景窗口进行拍照,提供消费者极大的操作灵活性。其中,相关电子产品包装的专利技术例如有中国台湾专利证号第245690号、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编号第500236号、第491503号、第455738号等案。
然而,尚显不足的是当前大部分的电子产品,其结构大多是为惯用右手操作的消费群设计的,对于惯用左手的消费者而言,不免会有使用不顺的感觉。
举例来说,一般可用于单手手持的数字照相机是为惯用右手的操作者设计可盖合在本体的盖体,即LCD模块。由于惯用右手的使用者会用右手握持数字照相机,因此,该LCD模块通常是位于该数字照相机的左侧。如此一来,当惯用左手的使用者用左手握持该数字照相机,便会卡到该LCD模块。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灵活操作电子装置的机构,能够同时满足惯用左手及右手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机构,通过提供翻、转及滑动机制,提高了便携式电子装置操作的灵活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便利的滑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定位性的滑动机构,。
为达上述目的以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应用在具有本体以及盖体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且该滑动机构至少包括该滑动机构包括一第一滑动件,设在该盖体并具有一第一限位部;一转动件,设在该本体;一第二滑动件,设在该转动件以及一弹性件,设在该第二滑动件,令该第二滑动件滑动自如地抵靠在该第一限位部。
该第一限位部是凹槽或轨道。该第一滑动件还设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是凹陷的结构。其中,该定位部是凹槽,该定位部也可以是凸起的结构。其中,该定位部是珠状或柱状结构。
该转动件设有一容置部,该容置部最好是矩形的中空结构。在该容置部开口处可选择设有止挡部。其中,该止挡部是选自包括凸缘、凸块、肋条或其它等效结构。该第二滑动件是由一固定部以及一连接该固定部的滑动部所构成。该固定部是膨胀螺丝。该滑动部最好是呈球形的结构。该弹性件较佳是一弹簧。
可设置用于将该第一滑动件固定在该盖体的二个固定件。各该固定件的高度大致小于等于该第一滑动件的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滑动件的高度总和。各该固定件还设有一第二限位部。其中,该第二限位部较佳是呈弧形的结构,且该固定件的组合结构是可形成一固定的滑动路径。
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机构,除了可提供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显示屏幕的盖体相对于本体进行翻合及旋转动作外,更可令该盖体相对于该本体进行滑动。如此一来,不但可增加该便携式电子装置操作的灵活度,更解决了以往左手惯用者对电子装置操作不顺的问题,可避免经长期使用后产生该盖体定位不佳的现象产生。
本实用新型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种种缺失,提供翻、转及滑动机制,提高便携式电子装置操作的灵活度,并可同时满足惯用左手及右手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提供使用便利性,且提高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盖体的定位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电子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A以及图3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A以及图3B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变化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A至图6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操作示意图;图7A以及图7B是图6C的操作示意图;图8A以及图8B是图6D的操作示意图;图9A是由图5的II线段剖开的剖视图;以及图9B是图9A变化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机构1是应用在一具有本体101以及接设该本体101的盖体103的电子装置10中。其中,该盖体103是由一第一盖件1031以及一对应该第一盖件1031的第二盖件1033所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是以数字照相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所属技术领域中所属技术人员可知,该电子装置10也可例如是数字摄录像机、移动电话以及其它可拍摄影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并非以本实施例中所述为限。同时,由于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与作用均属于现有技术且并非本案特征,为使本案特征更为清楚易懂,简化附图仅例示性显示相关的结构。因此,附图中显示的电子装置结构仅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配合图2所示,该滑动机构1主要包括一第一滑动件11、一转动件13、一第二滑动件15以及一弹性件17。该第一滑动件11是设在该盖体103的第一盖件1031与第二盖件1033之间,且该第一滑动件11具有一第一限位部111。其中,该第一限位部111可以是一凹槽、轨道或其它可限制该第二滑动件15滑动路径的等效结构。
如图2所示,该转动件13是设在该本体101,并设有一容置部131。该容置部131可以是例如矩形的中空结构。该第二滑动件15是设在该转动件13与该第一限位部111之间,并由一固定部151以及一滑动部153所构成。在本实施例中,令该第二滑动件15的固定部151设在该容置部131,该固定部151可例如是膨胀螺丝的延伸结构,在进入该容置部131后可固定在该容置部131中。该第二滑动件15的滑动部153则可以例如是呈球形的结构。该弹性件17是设在该第二滑动件15,将该第二滑动件15滑动自如地抵靠在该第一限位部111。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17是可选择套设在该第二滑动件15的固定部151,且该弹性件17可例如是一弹簧或其它等效结构,但并非以此为限。其中,该转动件13的容置部131开口附近还可形成止挡部133,该止挡部133可以例如是凸缘、凸块、肋条或其它等效结构,将该弹性件17保持在该容置部131中。
如图1所示,该滑动机构1还可设置二个固定件19,将该第一滑动件11固定到该盖体103。各该固定件19分别固定到该第一盖件1031以及第二盖件1033,且各该固定件19的高度是大致小于等于该第一滑动件11的第一限位部111与该第二滑动件15的高度总和。而且,如图1配合图3A以及图3B所示,各该固定件19还设有一第二限位部19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部191是对应该第二滑动件15的滑动部153形状的构造。其中,该第二限位部191是呈大致弧形的结构。如此,便可将该第一滑动件11保持在该盖体103中,并且确保该第二滑动件15位于该第一限位部111时不会滑到该第一滑动件11外。
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动件13是轴接到该本体101;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该转动件13也可选择铰接到该本体101;也就是只要可将该转动件13设在该本体101,并令该盖体103可相对于该本体101自如轴转的结构,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组装时,可将该第二滑动件15设在该转动件13底面并面对该第一限位部111,该第一滑动件11设在位于该第一盖件1031以及第二盖件1033间的该固定件19之间,并由该固定件19的第二限位部191将该第一滑动件11保持在该固定件19之间,并可由该弹性件17将该第二滑动件15滑动自如地抵靠在该第一限位部111。当然,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知,在此所述的组装方式仅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且本实用新型也可采其它等效的方式进行组装。
如图4所示,在组装完成后,该转动件13可在该固定件19组合之后所形成的固定滑动路径193中借由该第一滑动件11自如地滑动。在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第一滑动件11还可形成多个定位部113,该定位部113是设在该第一限位部111大致中央处,且可以是对应该第二滑动件15滑动部153的形状但大致等于或略小于该滑动部153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部113可例如是凹陷的结构。如此,便可令该滑动部153抵靠在该第一限位部111时容纳在该定位部113,再配合设置该弹性件17,避免产生滑动疲乏。
当要使用该电子装置10时,可采如图6A至图6D的操作。如图6A所示,该电子装置10的盖体103尚盖设在该本体101。如图6B所示,由于该转动件13是以该第二滑动件15的滑动部153连接到该盖体103,故可将该盖体103从该本体101掀开,即可完成『翻』的动作。如图6C所示,由于该第二滑动件15的滑动部153是呈球形的结构,故可将该盖体103向左边或右边自如转动,即可完成『转』的动作。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是令该具有屏幕1035的盖体103一侧向右边逆时针转动;但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令具有屏幕1035的该盖体103一侧朝左边顺时针转动。如图6D所示,由于该转动件13可在该固定件19组合之后所形成的滑动路径193中借由该第一滑动件11自如地滑动,故可将该盖体103上下自如滑移,即可完成『滑动』的动作。
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当该电子装置10的盖体103如图6C所示位于较接近下方时,可利用该滑动机构1的转动件13向箭头方向移动。此时,该第二滑动件15的滑动部153可沿着该滑动路径193弹性地抵靠该第一限位部111,令该盖体103自如向上移动。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当该盖体103自如向上移动以该滑动路径193的尽头时,便可令该盖体103如图6D所示位于较接近上方处。
如此一来,当惯用左手的使用者用左手握持该电子装置10时,便可自如翻转滑动该盖体103,令该盖体103相对该本体101进行旋转(如图6C所示)及滑动(如图6D所示)。如此便可解决现有技术中惯用左手的使用者握持电子装置会卡到该LCD模块的问题,同时满足惯用左手及右手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同时,虽然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滑动件15是设置例如为膨胀螺丝的固定部151,以在进入该容置部131后固定在该容置部131中,但是该第二滑动件15的固定部151也可以是其它可固定在该容置部131的可变形、伸缩或具有弹性的等效结构。
此外,如图9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多定位部113配合该弹性件17以避免滑动疲乏,并可令该定位部113固定该第二滑动件15的位置,将该盖体103定位在需要的位置上,防止产生该盖体103定位不佳的问题。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9B所示,也可例如设置多个定位部115,令该弹性件17先接触该定位部115再抵靠该第一限位部111,避免滑动疲乏以及定位不佳等问题,且该定位部115可例如是珠状、柱状或其它等效的凸起结构。另外,为了使滑动机构与电子装置的外型相配,也可如图1所示在该转动件13上设一盖子135。当然,上述结构可互为变换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机构利用第二滑动件与第一滑动件相配合,使具有用于显示的屏幕的盖体可相对该本体进行旋转及滑动,增加电子装置操作的灵活度。同时,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机构可根据使用者的操作习惯,例如左右手使用习惯以及操作姿势等喜好,调节盖体相对于本体的角度(通过翻与转的动作)及位置(通过往复滑动的动作),解决了左手惯用者的使用困扰。此外,在该第一滑动件中设置的多个定位部可令该转动件轻易且牢固地定位在该第一滑动件中的某一位置上,避免在长期使用后因摩擦力减小,造成定位不佳或甚至无法定位的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应用在具有本体以及盖体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该盖体是由一第一盖件以及一对应该第一盖件的第二盖件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包括一第一滑动件,设在该盖体的第一盖件与第二盖件之间,并具有一第一限位部;一转动件,设在该本体;一第二滑动件,设在该转动件与该第一限位部之间;以及一弹性件,设在该第二滑动件,令该第二滑动件滑动自如地抵靠在该第一限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是凹槽或轨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件还设有一定位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是凹陷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是凹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是凸起的结构。
7.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是珠状或柱状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动件设有一容置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是矩形的中空结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开口处设有止挡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挡部是由凸缘、凸块以及肋条其中之一构成或由其组合构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滑动件是由一固定部以及一连接该固定部的滑动部构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是膨胀螺丝。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部是呈球形的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是一弹簧。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机构还设置用于将该第一滑动件固定在该盖体的二个固定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各该固定件的高度大致小于等于该第一滑动件的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滑动件的高度总和。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各该固定件还设有一第二限位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限位部是呈弧形的结构。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的组合结构是形成一固定的滑动路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应用在具有本体以及盖体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该滑动机构至少包括一第一滑动件、一转动件、一第二滑动件以及一弹性件;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机构,提供了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显示屏幕的盖体相对于本体进行翻合及旋转动作外,更可令该盖体相对于该本体进行滑动,不但可增加该便携式电子装置操作的灵活度,更解决了以往左手惯用者对电子装置操作不顺的问题,可避免经长期使用后产生该盖体定位不佳的现象产生,可同时满足惯用左手及右手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提供使用便利性,且提高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盖体的定位性。
文档编号H05K7/18GK2814908SQ20052010783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30日
发明者施进兴 申请人: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