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453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塔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塔式起重机,尤其是在一组柱体间上下移动升降部的塔式起重机。
本申请要求2006年9月28日在日本特许厅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第2006 — 65894号的优先权权益,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例如,在利用上下方向以及横向地并列的多个收纳架来保存货物的自动 仓库中,使用塔式起重机进行货物搬运。这种塔继重机在沿着货物收纳架而 设置的轨道上行走,并且通过由驱动装置令经由升降绳索而吊起的升降笼(, 一^)升降而能在任意的收纳架间进行货物交接。
但是,具有这种塔式起重机的自动仓库中, 一般存在的技术问题是要提 高货物的收纳效率。
例如,专利文献l记载了能防止死区发生的技术在由上部框架和下部框 架连接而成的两根柱体的外侧附近设置有可沿柱体升降的升降部(升降框架), 由此,升降部可升降而不会干涉下部框架,从而能防止死区发生。
根据这种技术,不会产生由于升降部和下部框架的干涉而发生的死区, 能有效地利用空间,所以能提高自动仓库内的货物收纳效率。
专利文献l:特开平5—17011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l记载的技术中,因必须要把升降部设置在柱体外侧附 近,所以塔式起重机的行走方向长度变长。因此,在塔式起重机的行走方向上 会产生死区。并且,因为不得不令升降部为悬臂,所以在货物为重物的情况下 难以稳定地进行搬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在升降部在柱体间升降的 塔^重机中,防止出现由于升降部和下部框架间的干涉而产生的死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塔式起重机,在沿多级配置的收 纳架而设置的轨道上行走,并且令收纳货物的升降部在一组柱体间一边与该柱 接一边升降,由此与各收纳架之间搬运货物,其特征在于,配置有柱体支 撑架,该柱体支撑架避开,升降部和,柱体可抵接的范围内的上述升降部 的移动区域而设置。
根据具有这种特征的本发明,柱体支撑架避开在升降部和柱体可抵接的 范围内的升降部移动区域而设置。
因此,在升降部和柱体可抵接的范围内,升降部和柱体支撑架不会相互干涉。
本发明中,可以采用的结构是上述柱体支撑架具有一对主框架和侧框架, 该一对主框架比,升降部宽度更宽地分隔开且沿上述轨道配置,该侧框架连 接主框架端部彼此。
本发明中,可以采用的结构是±^主框架之间比±^货物的宽度更窄。
本发明中,可以采用的结构是上述柱体从上述柱体支架延伸至铺设上述 轨道的铺设面附近。
根据本发明,由于柱体支撑架设置为避开升降部和柱体可抵接的范围内 的升降部移动区域,所以在升降部和柱体可抵接的范围内,升降部和柱体支撑 架不会产生干涉。
因此,在升降部在柱体间升降的塔式起重机中,可以防止因升降部和下 部框架干涉而产生死区。


图l是具有作为一个本发明实施例的塔,重机的自动仓库的俯视图。 節是具有作为一个本发明实施例的塔魏重机的自动仓库的侧视图。
图3是一个本发明实施例的塔式起重机的立体图。 图4是一个本发明实施例的塔^重机的主视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下部框架的俯视图。
图6是一个本发明实施例的塔魏重机所具有的升降笼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下方看下部框架的立体图。
1…车轮、la…车轮、lb…导辊、2…马达、10…下部框架、11…车轮安 装部、12…主框架、13…侧框架、13a…侧框架、13b…侧框架、20…柱体、20a… 主体、20b…主体、30…上部框架、40…主框架、42…侧框架、44…导引部、44a… 导引部、44b…导引部、46…导辊、47…导辊、48…连接部、50…驱动體、5卜' 升,索、51a…升,索、51b…升降绳索、52…滚筒、53…马达、54…减速 器、55…滑轮、55a…滑轮、55b…滑轮、60…控制装置、61…缆线、画…移 载装置、43卜*侧框架、432…侧框架、A…区域、B…区域、C…塔式起重机、 CL1…净室、R…导轨、Rl…导轨、R2…导轨、R3…导轨、S…自动仓库、T… 收纳架、Tl…机架、T2…机架、X…货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塔式起重机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 在以下附图中,为了能够令各部件为可辨别的大小而适宜改变各部件的比例 尺。
图l是具有本实施例的塔式起重机C的自动仓库S的俯视图,图2是自动仓
如图所示,自动仓库S具有塔式起重机C、禾郎鬲着塔式起重机C的轨道即导 车組而对置配置的机架T1、 T2,禾,塔式起重机C向机架T1、 T2搬送并保管货 物。并且,自动仓库S具有用于把货物入库的入库用传送带(未图示)和用于 把货物出库的出库用传送带(未图示),會g够利用塔式起重机C在入库用传送 带和出库用传送带之间交接货物。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货物是收纳有多个玻璃基板的盒体X,机架T1、 T2 和塔继重机C设置在例如净化等级10000级的净室CL1内。
机架T1、 T2由在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收纳架T构成,各收纳架 T可保管盒体X。即机架T1、 T2由多级配置的收纳架T构成。并且,机架T1、 T2, 相互对置侧作为盒体X的出入口。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以收纳架T的水平方向的排列方向作为X方向、 以与X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作为Y方向,以与X—Y面垂直的垂直方向作为Z方 向而进行说明。
导车組在X方向延伸,即沿机架T1、 T2铺设,包括在净室CL1的地面上按 既定间隔平行铺设的导flRl、 R2、和铺设在净室CL1的顶板的导轨R3。
塔式起重机C,具有被导flKl、 R2从下方支撑并可在导fLRl、 R2上转动 的四个车轮l。马ii2与各车轮l连接,借助马ii2的驱动而使车轮l转动,塔式 起重机C在导flRl、 R2上行走。另外,车轮1中,在导轨R2上转动的车轮la处 设置有与导flR2的两侧面抵接的导辊lb,禾,该导辊lb在导车AR2上导引车轮 la。
塔式起重机C具有被升降的升降笼40 (升降部),夹住设置在升降笼40上 的移载體婦(例如叉式起重装置)在升降笼40和收纳架T之间、升降笼40和 入库用传送带之间以及升降笼40与出库用传送带之间进行盒体X的交接。
下面,参照图3 图7详细说明塔^重机C。
图3是塔式起重机C的立体图,图4是塔式起重机C的主视图。另外,在图3 和图4中,为了提高附图的可视性,省略了塔:^重机C所具有的,1、马ii2、 导辊lb以及移载装置100的图示。
如图所示,塔式起重机C具有下部框架IO (柱体支撑架)、柱体20、上部 框架30、升降笼40、驱动装置50和控制装置60。
下部框架10是具有旋转自如地设置上述 1的车轮安装部l 1的基座。
節是示意地表示下部框架10的俯视图。如图所示,下部框架10具有沿X 方向延伸并且平行地配置的两个主框架12和连接两个主框架的端部彼此的两个 侧框架13,从而构成封闭的下部框架。
主框架12彼此配置为间隔比后述升降笼40的宽度(Y方向的宽度)要宽, 且比货物的宽度(Y方向的宽度)要窄。另外,侧框架13彼此配置为间隔比升 降笼40的长度(X方向的长度)更长。因此,由主框架12和侧框架13可以形成
升降笼40能;Xi:方iaA的区鞋。
柱#20相对于下部框架10立设,由立设在下部框架10的一个侧框架13a上 的柱術Oa、和立设在下部框架10的另一个侧框架13b上的柱^20b构成。
柱体20突出延伸至下部框架10的下侧,即柱体20从下部框架10开始延伸 到铺设导f組l、 R2的铺设面(净室CL1地面)附近处。
另外,柱体20a和柱体20b沿X方向排列,即柱^20a和柱体20b在Y方向上 立设在同一位置。
该柱体20具有角柱形状,各侧面与X方向或Y方向平fi^也立设。并且如图 5所示,通过在侧面抵接在侧框架13侧部的状态下被固定,柱体20以从下部框 架10的侧框架13向战区^A侧突出的状态设置。
上部框架30连接柱体20a的上端部和柱体20b的上端部,沿X方向延伸配置。
该上部框架30大致中央处,设置导辊(未图示),用于通过夹持上述导 车ilR3而抑制塔^重机C在Y方向上的倾斜运动。
图6是升降笼40的立体图。如图所示,升降笼40具有沿X方向延伸着的两 个主框架41。主框架41彼此由加强部#42连接。侧框架43与主框架41的两端部 分别i^接。
侧框架43具有沿Z方向立设的大致三角形形状,其底边部连接两个主框 對l。并且,侧框對3具有从底边部和顶部向柱術0方向突出的导引制4。
导引部44上设置有夹持柱体20的导辊46和小型导辊47。该导辊46、 47以 柱体20的侧面为滑动面,舰被该导辊46、 47导引,侧框對3以及升降笼40可 沿柱#20在上下方向(Z方向)移动。
在从侧框架43的顶部突出的导引部44上,设置有与后述驱动装置50所配 备的升降绳索51相连接的连接^48 。
返回到图3和图4中,驱动装置50具有升降绳索51、滚筒52、马达53和减 速器54。
升降绳索51的一端与升降笼40的侧框架43所具有的导引部44的连接部48 连接,并且另一端巻绕在滚筒52上。此外,作为升降绳索51,具有升降绳索51a 以及升降绳索51b,任一升降绳索51a、 51b中的另一端都巻绕在滚筒52上,所 述升降绳索51a与位于柱術0a侦啲侧框架431的导引部44遮接,而所述升, 索51b则与位于柱術0b侦啲侧框對32的导引制4遮接。
另外,在柱術0a的顶部和柱術0b的顶部上均设置有用于导引升降绳索51 的滑轮55。體在柱術0a顶部的滑轮55a可叙一Z平面内自由转动,把升, 索51a导引到从侦雌對31突出的导引鹏4a,并且把升,索51b导引到柱術0b 顶部设置的滑轮55b上。设置在柱体20b顶部的滑轮55b可^EX—Z平面内自由转 动,把升降绳索51b导引到从侧框熟32突出的导弓l制4a处。
滚筒52肖^I多以朝向Y方向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地动设置在下部框架l 0的侧框 架13a上。
马达53经由减速器54与滚筒52连接,经由减速器54转动滚筒52。另外, 马达53和鹏器54分别设置在滚筒52的两端。
控制装置60控制着塔式起重机C整体的动作,设置在下部框架10的侦雌架 13b上。另外,控制装置60利用缆线61与对自动仓库S整体进行控制的外部控制
装置电气连接。
在这种塔式起重机C中,如图5所示,通过控制马达53来调整滚筒52的转 动量,从而使升降绳索51的巻绕量变化,由此调节连接在升降绳索51上的升降 笼40的侧框架43的高度。即借助驱动装置50的驱动,控制升降笼40的高度。并 且,通过调整塔式起重机C的行走位置和升降笼40的高度,能够利用搭载在升 降笼40上的移载装置画对货物X进行交接。
在此,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塔式起重机C,下部框架10由间隔比升降 笼40的宽度更宽地隔开配置的主框架12以及间隔比升降笼40的长度更大地隔开 配置的侧框架13构成,从而形成升降笼40育纵上方进入的区難。因此,如图7 的立体图所示,在柱体20间升降的升降笼40可在导脇6、 47与柱#20育滩抵接 的范围内升降而不会干涉到下部框架l 0 。
艮P,避开升降笼40的导辊46、 47和柱体20可抵接的范围的升降笼40的移 动区域,而设置,下部框架IO。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塔式起重机C,在柱体20间使升降笼升降的塔式起重 机中,能防止因升降笼和下部框架相干涉而产生的死区。由此能使升降笼40在 导辊46、 47与柱体20可抵接的范围内移动到最下级(参照图7),因而能有效 地利用自动仓库S内的空间,提高自动仓库S内的货物的收纳效率。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塔式起重机C中,下部框架10的主框架12之 间比货物X的宽度(区鄉)更窄。
在自动仓库S内,由于货物在塔式起重机C中搬运,所以至少确保搭载货 物的塔式起重机C可行走的空间。因此,在如本实施例的塔式起重机C所述那 样下部框架10的主框架12之间比货物X的宽度更窄的情况下,不必为了主框架12 而扩宽塔^重机C的行走区域,可以防止因主框架12产生的死区。
在本实施例的塔式起重机C内,柱体20从下部框架10延伸至铺设导fLRl、 R2的铺设面(净室CL1的地面)附近。
因此,由于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升降笼40下降到导车組1、 R2的铺设面,所 以能更有效地利用自动仓库S内的空间,从而更能提高自动仓库S内货物X的收
纳效率。
尽管在上面参照

了本发明的塔式起重机的最佳实施例,但本发 明当然并不局限于,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各构成部件的各个形状和 组合等仅仅是一种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等进
行各种变化。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下部框架10为本发明中的柱体支撑架的结构进 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上部框架30可以像图5所示的本发明 柱体支撑架那样,也可以是由一对主框架和一对侧框架构成的闭合下部框架。 在这种情况下,上部框架30也以不干涉升降笼40的方式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说明了设置在升降笼40的导引部44b处的导辊47朝 向下方突出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设置在导引辦4上的导辊47 可以没有或者为朝向上方突出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使升降笼40 向下方移动,从而f腿一步有效地利用自动仓库S内的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说明了塔式起重机C的搬ig^象物即货物是收纳玻璃 板的盒体盼瞎况,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由于柱体支撑架避开升降部与柱体可抵接的范围内的升降 部移动区域而设置,所以在升降部和柱体可抵接的范围内,升降部和柱体支撑 架不会发生干涉。因此,在升降部在柱体间升降的塔式起重机中,能防止因升 降部和下部框架的干涉而产生的死区。
权利要求
1、一种塔式起重机,在收纳架之间搬运货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多级配置的该收纳架、在沿该收纳架设置的轨道上行走且收纳货物的升降部、一边与该升降部抵接一边进行升降的一组柱体、以及柱体支撑架,避开前述升降部和前述柱体可抵接的范围内的前述升降部移动区域而设置。
2、 根据禾又利要求l记载的塔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前述柱体支撑架具有: 一对比前述升降部的宽度更宽地隔开且沿前述轨道设置的主框架、和连接该主 框架端部彼此的侧框架。
3、 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塔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前述主框架间比前述货物的宽度更窄。
4、 根据权利要求1 3之一所记载的塔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前述柱体从前述柱体支撑架延伸至铺设前述轨道的铺设面附近。
全文摘要
在收纳架之间搬送货物的塔式起重机,具有多级配置的该收纳架、在沿该收纳架设置的轨道上行走且收纳货物的升降部、一边与该升降部接触一边进行升降的一组柱体、以及避开前述升降部和前述柱体可抵接范围内的前述升降部移动区域而设置的柱体支撑架,由此能够防止因升降部和下部框架的干涉引起的死区产生。
文档编号B66F9/07GK101172566SQ200710167698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8日
发明者天田弘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Ihi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