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索安全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7225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索安全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施工升降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索安全钳,用作 以钢丝绳作为导轨的建筑施工内置式施工升降机或吊笼的防坠落制动(刹车) 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领域内,在特构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垂直运输机具有导索 式施工升降机、吊笼等,使用较多的是一种企业自行制作的土吊笼,这种土吊笼形状各异,焊接制作质量不一,而且未设置安全装置;有的虽然加装了自制 的防坠落装置,但由于设计不合理,制作工艺达不到要求,不能达到防坠落的 目的,反而容易给操作者带来麻痹大意的可怕后果,在混凝土烟囱施工中吊笼 坠落事故时有发生。但是在特构工程施工中,此类导索式吊笼或导索式施工升 降机又不可缺少。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索安全 钳,其主要用于特构工程如混凝土烟囱施工中,以钢丝绳作为导索的吊笼或导 索式施工升降机上,在起重绳失去牵引的情况下,自动将钢丝绳锁死,是防止 吊笼或升降机坠落的制动(刹车)保护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加工制作简单、 安全可靠,是一种环保安全的全新产品。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导索安全钳,其由U形提拉耳、上定位对轮、底板、固定锥形块、 滑槽板、滑动锥形楔块、提拉板、提拉轴、提拉杆、可调偏心轴、调丝、顶丝 和固定蠊栓组成,在底板的中心位置,U形提拉耳通过蠊栓与提拉杆连接,可 调偏心轴穿过底板固定在轿箱或吊笼的上梁上,上定位对轮与可调偏心轴配合 连接,位于提拉杆两侧,提拉板与提拉杆连接;两对称的滑动锥体楔块上设有 滑槽,在滑槽板的约束下与提拉轴连接,又通过顶丝紧固与提拉板连接;作为 滑动锥体楔块的轨道,两固定锥形块通过调丝固定在底板上;轿箱或吊笼下框 上设置有下定位对轮,安全钳通过两可调偏心轴和下端的固定蠊栓固定安装于 轿箱或吊笼的两侧,导索穿过上、下定位对轮。所述的导索安全钳,其定位对轮的单面设置数量可为2对或3对。所述的导索安全钳,其滑动锥形楔块与固定锥形块之间设置滚针。 所述的导索安全钳,其传动机构由吊环、吊杆、吊耳、弹簧钢板、动臂和 杠杆组成,两吊杆一端与吊环连接,末端呈"耳环"状,两吊杆呈一定角度, 另一端分别与两吊耳通过销轴连接;弹簧钢板卡在两吊耳之间,通过蠊栓固定 在动臂架上;动臂通过动臂架固定在轿箱顶部,动臂两端与两杠杆的一端通过 销轴连接,两杠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导索安全钳的U形提拉耳通过销轴连接。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该导索安全钳,主要用于特构工程如混凝土烟囱施工中,以钢丝绳作为导 索的吊笼或导索式施工升降机上,固定安装于轿箱或吊笼的两側,在起重绳失 去牵引的情况下,通过滑动锥形楔块的位移,与钢丝绳产生摩擦锁紧,直止将 钢丝绳锁死,是防止吊笼或升降机坠落的制动(刹车)保护装置;其结构简单、 零部件少、成本低,安装维护简单快速,使用过程不磨损、安全可靠,而且无 噪声,是一种环保安全的全新产品。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索安全钳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索安全钳侧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索安全钳安装示意图; 图4是传动机构释放状态结构示意图5是传动机构锁死状态示意图;图中1—U形提拉耳;2 —上定位对轮;3—底板;4—固定锥形块;5 —滑 槽板;6 —滑动锥形楔块;7 —提拉板;8 —提拉轴;9一滚针;IO—提拉杆;11 一可调偏心轴;12 —调丝;13 —顶丝;14一固定蠊栓;15—吊环;16—吊杆; 17—吊耳;18 —弹簧钢板;19一动臂;20 —杠杆;21—导索;22 —轿箱;23 — 下定位对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 2、 3中所示,该导索安全钳,其由U形提拉耳(1)、上定位对轮 (2)、底板(3)、固定锥形块(4)、滑槽板(5)、滑动锥形楔块(6)、提拉板 (7)、提拉轴(8)、提拉杆(10)、可调偏心轴(11)、调丝(12)、顶丝(13) 和固定螺栓(14)组成,在底板(3)的中心位置,U形提拉耳(1)通过螺栓 与提拉杆(10)连接,可调偏心轴(11)穿过底板(3)固定在轿箱(22)或吊 笼的上梁上,上定位对轮(2)与可调偏心轴(11)配合连接,位于提拉杆(10) 两侧,提拉板(7)与提拉杆(10)连接;两对称的滑动锥体楔块(6)上设有 滑槽,在滑槽板(5)的约束下与提拉轴(8)连接,又通过顶丝(13)紧固与 提拉板(7)连接;作为滑动锥体楔块(6)的轨道,两固定锥形块(4)通过调 丝(12)固定在底板(3)上,调整调丝(12)可使固定锥形块(4)位移,改 变两固定锥形块的间距,可使钢丝绳与滑动锥体楔块(6)达到最佳控制距离; 轿箱(22 )或吊笼下框上设置有下定位对轮(23 ),安全钳通过两可调偏心轴(11) 及下端的固定螺栓(14)固定安装于轿箱(22)或吊笼的两侧,导索穿过上、 下定位对轮(2、 23),使导索处于保持与上、下定位对轮成一直线位置。 所述的导索安全钳,其定位对轮的单面设置数量可为2对或3对。 所述的导索安全钳,其滑动锥形楔块(6)与固定锥形块(4)之间设置滚 针(9),可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上、下定位对轮(2、 23)控制导索沿着设定方向精准运行,使导索不与滑
动锥形楔块(6)发生磨擦,调整可调偏心轴(11)可改变上两定位对轮(2) 的间距,达到约束导索的目的。如图4、 5中所示,该导索安全钳,其传动机构由吊环(15)、吊杆(16)、 吊耳(17)、弹簧钢板(18)、动臂(19)和杠杆(20)组成,两吊杆(16) — 端与吊环(15)连接,末端呈"耳环"状,两吊杆呈一定角度,另一端分别与 两吊耳(17)通过销轴连接;弹簧钢板(18)卡在两吊耳(17)之间,通过嫘 栓固定在动臂架上;动臂(19)通过动臂架固定在轿箱(22)顶部,动臂两端 与两杠杆(20)的一端通过销轴连接,两杠杆(20)的另一端分别与两导索安 全钳的U形提拉耳(1)通过销轴连接。施工时,如图4所示,起重钢丝绳在吊环(15)上施加向上拉力,此时吊 杆(16)同时受力,吊耳(17)、动臂(19)在吊杆(16)的拉力下产生位移, 动臂(19)的位移带动杠杆(20)位移,同时向弹簧钢板(18)施加压力,为 下一动作存贮能量,导索安全钳的滑动锥形楔块(6)处于最下方,如图1所 示,此时导索安全钳处于释放状态。在起重钢丝绳断绳的情况下,施加在吊环(15)上的向上拉力消失,如图 5所示,此时存贮在弹簧钢板(18)上的能量释放,动臂(19)在弹簧钢板释 放的压力作用下位移还原并带动杠杆(20)位移,杠杆(20)的位移带动导索 安全钳的U形提拉耳(1)位移,U形提拉耳(1)位移带动提拉杆(10)、提 拉板(7)、提拉轴(8)位移,同时提拉轴(8)的位移带动滑动锥形楔块(6) 向上位移,与钢丝绳产生磨擦锁紧,直止将钢丝绳锁死,完成整个工作过程。 导索安全钳根据需要可设置为两套或四套,本实施例中导索安全钳固定在 轿箱两侧,轿箱或吊笼载重量大于lt时,设为四套;用作特构工程载重量小 于lt时,设为两套。
权利要求1、一种导索安全钳,其特征在于其由U形提拉耳(1)、上定位对轮(2)、底板(3)、固定锥形块(4)、滑槽板(5)、滑动锥形楔块(6)、提拉板(7)、提拉轴(8)、提拉杆(10)、可调偏心轴(11)、调丝(12)、顶丝(13)和固定螺栓(14)组成;在底板(3)的中心位置,U形提拉耳(1)通过螺栓与提拉杆(10)连接,可调偏心轴(11)穿过底板(3)固定在轿箱(22)或吊笼的上梁上,上定位对轮(2)与可调偏心轴(11)配合连接,位于提拉杆(10)两侧,提拉板(7)与提拉杆(10)连接;两对称的滑动锥体楔块(6)上设有滑槽,在滑槽板(5)的约束下与提拉轴(8)连接,又通过顶丝(13)紧固与提拉板(7)连接;作为滑动锥体楔块(6)的轨道,两固定锥形块(4)通过调丝(12)固定在底板(3)上;轿箱(22)或吊笼下框上设置有下定位对轮(23),安全钳通过两可调偏心轴(11)及下端的固定螺栓(14)固定安装于轿箱(22)或吊笼的两侧,导索穿过上、下定位对轮(2、23)。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索安全钳,其特征在于其定位对轮的单面设置 数量可为2对或3对。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索安全钳,其特征在于其滑动锥形楔块(6) 与固定锥形块(4)之间设置滚针(9)。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索安全钳,其特征在于其传动机构由吊环(15)、 吊杆(16)、吊耳(17)、弹簧钢板(18)、动臂(19)和杠杆(20)组成,两 吊杆(16) —端与吊环(15)连接,末端呈"耳环"状,两吊杆呈一定角度, 另一端分别与两吊耳(17)通过销轴连接;弹簧钢板(18)卡在两吊耳(17). 之间,通过蟝栓固定在动臂架上;动臂(19)通过动臂架固定在轿箱(22)顶部,动臂两端与两杠杆(20)的一端通过销轴连接,两杠杆(20)的另一端分 别与两导索安全钳的U形提拉耳(1)通过销轴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导索安全钳,由U形提拉耳(1)、上定位对轮(2)、底板(3)、固定锥形块(4)、滑槽板(5)、滑动锥形楔块(6)、提拉板(7)、提拉轴(8)、提拉杆(10)、可调偏心轴(11)、调丝(12)、顶丝(13)和固定螺栓(14)组成;U形提拉耳通过螺栓与提拉杆连接,可调偏心轴穿过底板固定在轿箱(22)上梁,并与上定位对轮配合连接,提拉板与提拉杆连接;两对称滑动锥体楔块在滑槽板的约束下与提拉轴连接,又通过顶丝紧固与提拉板连接;两固定锥形块通过调丝固定在底板上;轿箱下框上设有下定位对轮(23),安全钳通过可调偏心轴及固定螺栓装置于轿箱两侧,导索穿过上、下定位对轮。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B66B5/24GK201040674SQ200720090168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7日
发明者崔文才 申请人:崔文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