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流驱动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5255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恒流驱动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封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沭^区动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可用于LED等领域的恒流驱动器件,如英飞凌的BC807U,其电流不稳定,不可以直接恒流输出。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iMI定,可以直接恒,air出的恒a^区动器件。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恒流驱动器件,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和塑封体,其改进点在于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各自的贴片基岛以及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封装固定在塑封体内,所述塑封体内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的背面贴^第一贴片基岛上,第一三极管的背面贴^第二贴片基岛上,第二电阻的背面贴^^第四贴片基岛上,第二三级管的背面贴a第五贴片基岛上,第一电阻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六贴片基岛电连接,第一三极管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一贴片基岛和第五贴片基岛电连接,第二电阻的表面通过金属51线与第五贴片基岛电连接,第二三极管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一贴片基岛和第六贴片基岛电连接。
所述第一引脚作为第一电阻的一端同时又是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引脚作为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四引脚作为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五引脚作为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又是第 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六引脚作为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同时又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
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选用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引脚作为电沪a俞70御,第四引脚作为电源脚,第六引脚作为接;秘P。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选用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引脚作为电^l命出脚,第四引脚作为接i她,第六引脚作为电源脚。
所述第一贴片基岛、第二贴片基岛、第三贴片基岛、第四贴片基岛、第五贴片基岛和第六贴片基岛均为片状结构。
第一电阻的背面通过共晶焊接贴装在第一贴片基岛上,第一三极管的背面通过共晶焊接贴M第二贴片基岛上,第二电阻的背面通过共晶焊接贝占装在第四贴片基岛上,第二三级管的背面通过共晶焊接贴M第五贴片基岛上。第 一电阻的背面由导电胶粘结而贴装在第 一贴片基岛上,第 一三极管的背面由导电胶粘结而贴装在第二贴片基岛上,第二电阻的背面由导电胶粘结而贴装在第四贴片基岛上,第二三级管的背面由导电胶粘结而贴^第五贴片基岛上。
所述第二贴片基岛位于第 一贴片基岛和第三贴片基岛之间,第 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的伸出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五贴片基岛位于第四贴片基岛和第六贴片基岛之间,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的伸出方向相平行,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的伸出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原来的电路中增加了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且具有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各自的贴片基岛以及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封装固定在塑封体内,所述塑封体内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的背面贴装在第一贴片基岛上,第一三
极管的背面贴^^第二贴片基岛上,第二电阻的背面贴a第四贴片基岛上,第二三级管的背面贴^第五贴片基岛上,第一电阻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六贴片基岛电连接,第一三极管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一贴片基岛和第五贴片基岛电连接,第二电阻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五贴片基岛电连接,第二三极管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 一贴片基岛和第六贴片基岛电连接这种
连接方式,故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t、定的,可以直接恒^ilr出的恒流驱动器件,而且没有使用特殊的电气元件,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一见剖—见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三4及管采用NPN型三极管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图2中的三极管釆用PNP型三极管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
如图1、 3、 4所示, 一种恒流驱动器件,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引脚l、第二引脚2、第三引脚3、第四引脚4、第五引脚5、第六引脚6和塑封体7,第一引脚l、第二引脚2、第三引脚3、第四引脚4、第五引脚5和第六引脚6各自的贴片基岛1-1、 2-1、 3-1、 4-1、 5-1、 6-1以及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均封装固定在塑封体7内,所述塑封体7内还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的背面由导电胶粘结而贴装在第一贴片基岛1-1上,第一三极管Ql的背面由导电月交粘结而贴^fe第二贴片基岛2-1上,第二电阻R2的背面由导电胶粘结而贴^第四贴片基岛4-1上,第二三级管Q2的背面由导电胶粘结而贴装在第五贴片基岛5-1上,第一电阻R1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六贴片基岛6-l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一贴片基岛1-1和第五贴片基岛5-1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五贴片基岛5-1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一贴片基岛1-1和第六贴片基岛6-1电连接。
所述第一引脚1作为第一电阻R1的一端同时又是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引脚2作为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四引脚3作为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五引脚5作为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时又是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六引脚6作为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又是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
所述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选用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引脚2作为电流输A^p,第四引脚4作为电源脚,第六引脚6作为接地脚。
为了使得产品密度高,结构紧凑,所述第一贴片基岛1-1、第二贴片基岛2-l、第三贴片基岛3-l、第四贴片基岛4-l、第五贴片基岛5-1和第六贴片基岛6-1均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二贴片基岛2-1位于第一贴片基岛1-1和第三贴片基岛3-l之间,第一引脚l、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的伸出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五贴片基岛5-l位于第四贴片基岛4-l和第六贴片基岛6-l之间,第四引脚4、第五引脚5和第六引脚6的伸出方向相平行,第三引脚3和第四引躲P 4的伸出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引脚1的伸出部分的靠近塑封体7端具有折弯且伸出部分的靠近伸出端处具有折弯,第二引脚2的伸出部分的靠近塑封体7端具有折弯且伸出部分的靠近伸出端处具有折弯,第三引脚3的伸出部分的靠近塑封体(7)端具有折弯且伸出部分的靠近伸出端处具有折弯,第四引脚4的伸出部分的
靠近塑封体7端具有折弯且伸出部分的靠近伸出端处具有折弯,第五引脚5的伸出部分的靠近塑封体7端具有折弯且伸出部分的靠近伸出端处具有折弯,第六引脚6的伸出部分的靠近塑封体7端具有折弯且伸出部分的靠近伸出端处具有折弯。使得六个引脚处于同一个平面,便于产品在线路^Ji的安装焊接。
实施例二
如图1、 2、 5, —种恒流驱动器件,包括第一三极管Ql、第二三才及管Q2、第一引脚l、第二引脚2、第三引脚3、第四引脚4、第五引脚5、第六引脚6和塑封体7,第一引脚l、第二引脚2、第三引脚3、第四引脚4、第 五引脚5和第六引脚6各自的贴片基岛1-1、 2-1、 3-1、 4-1、 5-1、 6-1以及第 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均封装固定在塑封体7内,所述塑封体7内还 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的背面由导电胶粘结而贴装 在第一贴片基岛1-1上,第一三极管Ql的背面由导电胶粘结而贴^第二 贴片基岛2-1上,第二电阻R2的背面由导电胶粘结而贴^第四贴片基岛 4-1上,第二三级管Q2的背面由导电胶粘结而贴装在第五贴片基岛5-1上, 第一电阻R1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六贴片基岛6-1电连接,第一三极管 Ql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一贴片基岛1-1和第五贴片基岛5-1电连接,第 二电阻R2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五贴片基岛5-1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 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一贴片基岛1-1和第六贴片基岛6-1电连接。
所述第一引脚1作为第一电阻R1的一端同时又是第一三才及管Q1的j^射 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引脚2作为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四 引脚3作为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五引脚5作为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 时又是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和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六引脚6作为第一 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又是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
所述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选用PNP型三极管。 所述第二引脚2作为电^^出脚,第四引脚4作为接;4^,第六引脚6 作为电源脚。
为了使得产品密度高,结构紧凑,所述第一贴片基岛1-1、第二贴片基 岛2-l、第三贴片基岛3-l、第四贴片基岛4-l、第五贴片基岛5-1和第六贴 片基岛6-1均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二贴片基岛2-1位于第一贴片基岛1-1和第 三贴片基岛3-l之间,第一引脚l、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的伸出方向相 平行,所述第五贴片基岛5-1位于第四贴片基岛4-1和第六贴片基岛6-1之间, 第四引脚4、第五引脚5和第六引脚6的伸出方向相平行,第三引脚3和第 四引脚4的伸出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引脚1的伸出部分的靠近塑封体7端具有折弯且伸出部分的靠 近伸出端处具有折弯,第二引脚2的伸出部分的靠近塑封体7端具有折弯且 伸出部分的靠近伸出端处具有折弯,第三引脚3的伸出部分的靠近塑封体(7) 端具有折弯且伸出部分的靠近伸出端处具有折弯,第四引脚4的伸出部分的 靠近塑封体7端具有折弯且伸出部分的靠近伸出端处具有折弯,第五引脚5 的伸出部分的靠近塑封体7端具有折弯且伸出部分的靠近伸出端处具有折 弯,第六引脚6的伸出部分的靠近塑封体7端具有折弯且伸出部分的靠近伸 出端处具有折弯。使得六个引脚处于同一个平面,便于产品在线路々^h的安 装焊接。本实用新型根据用户的需求,即对恒流的选择^i^择第一电阻Rl的值, 输入电流I二Vbe/Rl,第二电阻R2是用来串联降压的,乂A^圭片上选择^lt最 接近的两个同型的三极管,可以保证^lt的稳定。Rl的值按照偏置电流的计 ^/>式计算,Rl的电流乘以三极管的放大倍数要大于输出电流。
故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叙急定的,可以直接恒流输出的恒流驱动器件, 而且没有4吏用特殊的电气元件,有利于P争4氐产品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制作的时候,三极管以及电阻均通过导电月交粘结的方式粘 结在贴片基岛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共晶焊接的方式,所述的金属引线为金线。
权利要求1、一种恒流驱动器件,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第三引脚(3)、第四引脚(4)、第五引脚(5)、第六引脚(6)和塑封体(7),其特征在于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第三引脚(3)、第四引脚(4)、第五引脚(5)和第六引脚(6)各自的贴片基岛(1-1、2-1、3-1、4-1、5-1、6-1)以及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均封装固定在塑封体(7)内,所述塑封体(7)内还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的背面贴装在第一贴片基岛(1-1)上,第一三极管(Q1)的背面贴装在第二贴片基岛(2-1)上,第二电阻(R2)的背面贴装在第四贴片基岛(4-1)上,第二三级管(Q2)的背面贴装在第五贴片基岛(5-1)上,第一电阻(R1)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六贴片基岛(6-1)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一贴片基岛(1-1)和第五贴片基岛(5-1)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五贴片基岛(5-1)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表面通过金属引线与第一贴片基岛(1-1)和第六贴片基岛(6-1)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流驱动器件,其特44于所述第一引脚(1) 作为第一电阻(Rl)的一端同时又是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 管(Q2)的_^极,第二引脚(2)作为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第四引 脚(3)作为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五引脚(5)作为第二三才及管(Q2) 的集电极同时又是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和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 六引脚(6)作为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同时又是第二三极管(Q2)的发 射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流驱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才及 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选用NPN型三极管,第二引脚(2)作为电流 输7Uip,第四引脚(4)作为电源脚,第六引脚(6)作为接i秘卩。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流驱动器件,其特4i^于所述第一三极 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选用PNP型三极管,第二引脚(2)作为电流 输出脚,第四引脚(4)作为4妄iik^p,第六引脚(6)作为电源脚。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恒力t驱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贴片基岛(1-1)、第二贴片基岛(2-1)、第三贴片基岛(3-1)、第四贴片基岛(4-1)、第五贴片基岛(5-1)和第六贴片基岛(6-1)均为片状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恒流驱动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电阻(R1) 的背面通过共晶焊接贴装在第一贴片基岛(1-1)上,第一三极管(Ql)的 背面通过共晶焊接贴装在第二贴片基岛(2-1)上,第二电阻(R2)的背面通过共晶焊接贴装在第四贴片基岛(4-1)上,第二三级管(Q2)的背面通过 共晶焊接贴M第五贴片基岛(5-1)上。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恒流驱动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电阻(R1) 的背面由导电胶粘结而贴装在第一贴片基岛(1-1)上,第一三极管(Ql) 的背面由导电月交粘结而贴^第二贴片基岛(2-1)上,第二电阻(R2)的背 面由导电胶粘结而贴装在第四贴片基岛(4-1)上,第二三级管(Q2)的背 面由导电胶粘结而贴装在第五贴片基岛(5-1)上。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恒流驱动器件,其特44于所述第二贴片 基岛(2-1)位于第一贴片基岛(1-1)和第三贴片基岛(3-1)之间,第一引 脚(1)、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的伸出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五贴片 基岛(5-1)位于第四贴片基岛(4-1)和第六贴片基岛(6-1)之间,第四引 脚(4)、第五引脚(5)和第六引脚(6)的伸出方向相平行,第三引脚(3) 和第四引脚(4)的伸出方向相反。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恒流驱动器件,其特4i^于所述第一引脚(1) 的伸出部分的靠近塑封体(7)端具有折弯且伸出部分的靠近伸出端处具有折 弯,第二引脚(2)的伸出部分的靠近塑封体(7)端具有折弯且伸出部分的 靠近伸出端处具有折弯,第三引脚(3)的伸出部分的靠近塑封体(7)端具 有折弯且伸出部分的靠近伸出端处具有折弯,第四引脚(4)的伸出部分的靠 近塑封体(7 )端具有折弯且伸出部分的靠近伸出端处具有折弯,第五引脚(5 ) 的伸出部分的靠近塑封体(7 )端具有折弯且伸出部分的靠近伸出端处具有折 弯,第六引脚(6)的伸出部分的靠近塑封体(7)端具有折弯且伸出部分的 靠近伸出端处具有折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流驱动器件,包括两个三极管、六个引脚和塑封体,六个引脚各自的贴片基岛和两个三极管均封装固定在塑封体内,还包括二个电阻,第一电阻的背面贴装在第一贴片基岛上,第一三极管的背面贴装在第二贴片基岛上,第二电阻的背面贴装在第四贴片基岛上,第二三级管的背面贴装在第五贴片基岛上,第一电阻通过金属引线与第六贴片基岛电连接,第一三极管通过金属引线与第一贴片基岛和第五贴片基岛电连接,第二电阻通过金属引线与第五贴片基岛电连接,第二三极管通过金属引线与第一贴片基岛和第六贴片基岛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流稳定的,电流的数值可以自由控制的恒流驱动器件。
文档编号H05B37/00GK201403224SQ200920039380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8日
发明者浪 孟, 郭玉兵, 金银龙 申请人:常州银河世纪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