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电加热软质传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314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碳纤维电加热软质传导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器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碳纤维电加热软质传导板。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在家用电器当中的电加热器件,大都为硬质管式加热管和硬质盘 式加热盘的两种形式。加热管一般设置在容器内,它是采用对容器中的液体直接进行加热 的方式,它具有热量扩散均匀、加热效率高的特点,但是,它存在安全性较差、不便维护的缺 点。加热盘一般设置在容器外侧的底部,它是采用对容器底部进行加热的方式,它具有安全 性好、便于维护的优点,但是,它存在加热面积小、加热效率低及热量损失较大的缺点。由 此,给方方面面带来了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电加热软质传导板,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 在加热面积小、加热效率低及热量损失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碳纤维电加热软质传导板,它包
括软质板和碳纤维丝,软质板由传热胶板和隔热胶板组成,传热胶板背面上开设布线凹槽,
碳纤维丝设置在布线凹槽内,碳纤维丝的下端面与布线凹槽内的底部相紧密接触,碳纤维
丝的上端面与布线凹槽顶端之间有间隔,隔热胶板正面上连接隔热凸条,隔热凸条设置在
布线凹槽内的间隔中并与其相互连接,隔热凸条与碳纤维丝的上端面相紧密接触;碳纤维
丝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源引线、第二电源引线连接,传热胶板的背面与隔热胶板的正面相互
连接,第一电源引线和第二电源引线分别设置在传热胶板与隔热胶板之间。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所述布线凹槽
为直线槽形式。所述布线凹槽为曲线槽形式。软质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呈阶梯状的左
搭接口 、右搭接口 ,左搭接口与右搭接口相互配合并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因采用在软质板内设置柔软的碳纤维丝加热形 式,所以它能够根据被加热容器的形状任意设置在其外侧的各个位置,使得对其加热的面 积大大增加,故大大提高了加热效率; 因软质板由传热胶板和隔热胶板组成,传热胶板背面上开设布线凹槽,碳纤维丝 设置在布线凹槽内,传热胶板的背面与隔热胶板的正面相互连接,传热胶板正面与容器的 外部表面相接触,所以,碳纤维丝所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传热胶板快速对容器外表面进行 大面积加热,使得加热效率大大提高,并且,碳纤维丝产生的热量能够被隔热胶板所阻挡, 使本实用新型的热量损失大大减少; 因碳纤维丝的上端面与布线凹槽顶端之间有间隔,隔热胶板正面上连接隔热凸 条,隔热凸条设置在布线凹槽内的间隔中并与其相互连接,隔热凸条与碳纤维丝的上端面 相紧密接触,所以,隔热凸条能够进一步起到阻挡碳纤维丝热量扩散的作用,它更加有效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热量损失; 因软质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呈阶梯状的左搭接口 、右搭接口 ,左搭接口与右搭 接口相互配合并相接触,所以,它能够使围绕在桶状容器外表面上的本实用新型进行左右 两端的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作为家用电器上的加热元件使用,还可以作为住宅房间及办公 场所内的取暖地板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适用范围广泛,以及加热效率高、热量损失小、节 能效果相当理想的显著特点,广泛应用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主要示意隔热胶板11上的隔热凸条12连接在布线凹槽 2内间隔中,以及隔热凸条12与碳纤维丝21紧密接触的结构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电加热软质传导板,它包括软质板和碳纤维丝21,软质板由 传热胶板1和隔热胶板11组成,传热胶板1背面上开设布线凹槽2,碳纤维丝21设置在布 线凹槽2内,碳纤维丝21的下端面与布线凹槽2内的底部相紧密接触,碳纤维丝21的上端 面与布线凹槽2顶端之间有间隔,隔热胶板11正面上连接隔热凸条12,隔热凸条12设置 在布线凹槽2内的间隔中并与其相互连接,隔热凸条12与碳纤维丝21的上端面相紧密接 触;碳纤维丝21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源引线31、第二电源引线32连接,传热胶板1的背面与 隔热胶板11的正面相互连接,第一电源引线31和第二电源引线32分别设置在传热胶板1 与隔热胶板ll之间。所述布线凹槽2为直线槽形式。所述布线凹槽2为曲线槽形式。软 质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呈阶梯状的左搭接口 4、右搭接口 5,左搭接口 4与右搭接口 5相 互配合并相接触。 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好各种零部件组装即可。 使用时,如果本实用新型作为家用电器上的加热元件使用,将本实用新型围绕在 桶状容器外表面上,使传热胶板1与容器的外表面相接触,并使左搭接口 4与右搭接口 5相 互粘接即可;如果本实用新型作为住宅房间及办公场所内的取暖地板使用,将本实用新型 铺设在地面上,使隔热胶板11与地面相接触,并使一块本实用新型的左搭接口 4与另一块 本实用新型的右搭接口 5相互粘接即可。此时,通过第一电源引线31和第二电源引线32 接通电源,碳纤维丝21产生的热量则通过传热胶板1向容器加热或向房间内散热,并且,碳 纤维丝21产生的热量被隔热凸条12和隔热胶板11阻挡,使本实用新型的热量损失大大降 低,节能效果相当理想。 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不仅限于本实施例记载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有其它实施 方式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碳纤维电加热软质传导板,它包括软质板和碳纤维丝(21),其特征在于软质板由传热胶板(1)和隔热胶板(11)组成,传热胶板(1)背面上开设布线凹槽(2),碳纤维丝(21)设置在布线凹槽(2)内,碳纤维丝(21)的下端面与布线凹槽(2)内的底部相紧密接触,碳纤维丝(21)的上端面与布线凹槽(2)顶端之间有间隔,隔热胶板(11)正面上连接隔热凸条(12),隔热凸条(12)设置在布线凹槽(2)内的间隔中并与其相互连接,隔热凸条(12)与碳纤维丝(21)的上端面相紧密接触;碳纤维丝(21)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源引线(31)、第二电源引线(32)连接,传热胶板(1)的背面与隔热胶板(11)的正面相互连接,第一电源引线(31)和第二电源引线(32)分别设置在传热胶板(1)与隔热胶板(11)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电加热软质传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凹槽(2) 为直线槽形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电加热软质传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凹槽(2) 为曲线槽形式。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碳纤维电加热软质传导板,其特征在于软质板的左、右两端 分别设有呈阶梯状的左搭接口 (4)、右搭接口 (5),左搭接口 (4)与右搭接口 (5)相互配合 并相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电加热软质传导板,它包括软质板和碳纤维丝,软质板由传热胶板和隔热胶板组成,传热胶板背面上开设布线凹槽,碳纤维丝设置在布线凹槽内,碳纤维丝的下端面与布线凹槽内的底部相紧密接触,碳纤维丝的上端面与布线凹槽顶端之间有间隔,隔热胶板正面上连接隔热凸条,隔热凸条设置在布线凹槽内的间隔中并与其相互连接,隔热凸条与碳纤维丝的上端面相紧密接触;碳纤维丝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源引线、第二电源引线连接,传热胶板的背面与隔热胶板的正面相互连接,第一电源引线和第二电源引线分别设置在传热胶板与隔热胶板之间。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加热面积小、加热效率低及热量损失较大的问题。
文档编号H05B3/36GK201533416SQ20092022715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2日
发明者林忠 申请人:林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