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道电梯轿厢壁之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1422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井道电梯轿厢壁之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小井道电梯轿厢壁之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据统计,我国在用电梯34. 6多万台,每年还以约5万 6万台的速度增长。电梯服务中国已有100多年历史,而我国在用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却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目前我国电梯技术水平已与世界同步。目前,电梯融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有电梯的存在,才能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便利性。然而,现有电梯轿厢在井道安装时,其轿厢壁需要一块一块拼装,一般情况下井道面积比较大,安装人员将轿厢壁拼好后可以在轿厢壁后边(井道内)拧螺栓固定,但是由于有些电梯井道较小,安装人员没办法站在轿厢壁后面拧螺栓,安装和维修时极不方便。因此,急需要寻求一种简单的安装方式以适合小井道轿厢壁。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小井道电梯轿厢壁之连接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种小井道电梯轿厢壁之连接结构,包括有复数块相互拼装的轿厢壁板,两相邻轿厢壁板的连接处各设置折弯勾部,该两折弯勾部拼合成T形结构,该T形结构横部呈由上到下逐渐变大之结构,针对该T形结构设置有C形卡式连接件,该C形卡式连接件卡套于前述T形结构横部两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折弯勾部均包括有与前述轿厢壁板垂直的第一折弯板和与该第一折弯板垂直的第二折弯板,该两第一折弯板相贴合成前述T形结构之竖部,该两第二折弯板彼此背向延伸形成前述T形结构之横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折弯板呈由上到下逐渐变大之结构,且其延伸尾端面为一斜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折弯勾部均包括有第一折弯勾部和第二折弯勾部,该第一折弯勾部包括有与前述轿厢壁板垂直的第一折弯板,该第二折弯勾部包括有与前述轿厢壁板垂直的第一折弯板和与该第一折弯板垂直的第二折弯板,该第一折弯勾部之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勾部之第二折弯板彼此背向延伸形成前述T形结构之横部,以及,该第二折弯勾部之第一折弯板与相邻之轿厢壁板相贴合形成前述T形结构之竖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折弯勾部之第一折弯板及第二折弯勾部之第二折弯板均呈由上到下逐渐变大之结构,且其延伸尾端面为一斜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C形卡式连接件之闭合端位于前述T形结构之横部外侧, 以及,该C形卡式连接件之开放端位于前述T形结构之横部内侧。[001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主要系通过将两相邻轿厢壁板的连接处各设置折弯勾部,该两折弯勾部拼合成T形结构,由于该T形结构横部呈由上到下逐渐变大之结构,因此可以将C形卡式连接件自上向下卡套于前述T形结构横部两侧,以实现两相邻轿厢壁板的连接固定;相比传统技术之通过螺栓及螺母的连接方式而言,该种连接结构简单,只需要于轿厢壁侧增加折弯勾部,并通过C形卡式连接件卡套连接;同时,安装也很方便,安装人员不需要到轿厢壁后面去安装,只需站在轿顶将C形卡式连接件对应捅进前述折弯勾部处即可。[0014]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5] 图l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图;[0017] 图3是图l中A处局部放大示图;[0018] 图4是图l中B处局部放大示图。[0019] 附图标识说明[0020] lo、轿厢壁板11、第一折弯勾部[0021] 11 l、第一折弯板112、第二折弯板[0022] 12、第二折弯勾部12l、第一折弯板[0023] 122、第二折弯板20、C形卡式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请参照图l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小井道电梯轿厢壁之连接结构,包括有复数块相互拼装的轿厢壁板lo,两相邻轿厢壁板lo的连接处各设置折弯勾部,该两折弯勾部拼合成T形结构,该T形结构横部呈由上到下逐渐变大之结构,针对该T形结构设置有C形卡式连接件20,该C形卡式连接件20卡套于前述T形结构横部两侧。[0025] 具体而言,于本实施例中,前述两相邻轿厢壁板lo的连接结构有如图3和图4两种[0026] 图3中显示了当两相邻轿厢壁板lo处于同一平面时,则前述两折弯勾部均包括有与前述轿厢壁板lo垂直的第一折弯板11 l和与该第一折弯板11 l垂直的第二折弯板112,该两第一折弯板11l相贴合成前述T形结构之竖部,该两第二折弯板112彼此背向延伸形成前述T形结构之横部,以及,该第二折弯板112呈由上到下逐渐变大之结构,且其延伸尾端面为一斜面;[0027] 图4中显示了当两相邻轿厢壁板lo呈垂直关系设置时,则前述两折弯勾部均包括有第一折弯勾部11和第二折弯勾部12,该第一折弯勾部11包括有与前述轿厢壁板lo垂直的第一折弯板11 l,该第二折弯勾部12包括有与前述轿厢壁板lo垂直的第一折弯板12l和与该第一折弯板12l垂直且与前述轿厢壁板位于同侧的第二折弯板122,该第一折弯勾部11之第一折弯板11 l和第二折弯勾部12之第二折弯板122拼接成前述T形结构之横部,以及,该第二折弯勾部12之第一折弯板121与相邻之轿厢壁板10相贴合形成前述T形结构之竖部;以及,前述第一折弯勾部11之第一折弯板111及第二折弯勾部12之第二折弯板 122均呈由上到下逐渐变大之结构,且其延伸尾端面均为一斜面。另外,本实施例中,前述C形卡式连接件20之闭合端位于前述T形结构之横部外侧,以及,该C形卡式连接件20之开放端位于前述T形结构之横部内侧,如此,使得两相邻轿厢壁板10连接更加稳固。安装时,安装人员不需要到轿厢壁后面去安装,只需站在轿顶将C形卡式连接件 20自上向下对应捅进前述相邻轿厢壁板10之相邻折弯勾部处即可,由于前述T形结构横部呈由上到下逐渐变大之结构,因此,该C形卡式20连接件自上向下稳固地卡套于前述T形结构横部两侧,且该C形卡式连接件20自身的重力使得其卡套得更加稳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主要系通过将两相邻轿厢壁板的连接处各设置折弯勾部,该两折弯勾部拼合成T形结构,由于该T形结构横部呈由上到下逐渐变大之结构,因此可以将C形卡式连接件自上向下卡套于前述T形结构横部两侧,以实现两相邻轿厢壁板的连接固定;相比传统技术之通过螺栓及螺母的连接方式而言,该种连接结构简单,只需要于轿厢壁侧增加折弯勾部,并通过C形卡式连接件卡套连接;同时,安装也很方便,安装人员不需要到轿厢壁后面去安装,只需站在轿顶将C形卡式连接件对应捅进前述折弯勾部处即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小井道电梯轿厢壁之连接结构,包括有复数块相互拼装的轿厢壁板,其特征在于两相邻轿厢壁板的连接处各设置折弯勾部,该两折弯勾部拼合成T形结构,该T形结构横部呈由上到下逐渐变大之结构,针对该T形结构设置有C形卡式连接件,该C形卡式连接件卡套于前述T形结构横部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井道电梯轿厢壁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折弯勾部均包括有与前述轿厢壁板垂直的第一折弯板和与该第一折弯板垂直的第二折弯板,该两第一折弯板相贴合成前述T形结构之竖部,该两第二折弯板彼此背向延伸形成前述T形结构之横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井道电梯轿厢壁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板呈由上到下逐渐变大之结构,且其延伸尾端面为一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井道电梯轿厢壁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折弯勾部均包括有第一折弯勾部和第二折弯勾部,该第一折弯勾部包括有与前述轿厢壁板垂直的第一折弯板,该第二折弯勾部包括有与前述轿厢壁板垂直的第一折弯板和与该第一折弯板垂直的第二折弯板,该第一折弯勾部之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勾部之第二折弯板彼此背向延伸形成前述T形结构之横部,以及,该第二折弯勾部之第一折弯板与相邻之轿厢壁板相贴合形成前述T形结构之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井道电梯轿厢壁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勾部之第一折弯板及第二折弯勾部之第二折弯板均呈由上到下逐渐变大之结构,且其延伸尾端面为一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小井道电梯轿厢壁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C形卡式连接件之闭合端位于前述T形结构之横部外侧,以及,该C形卡式连接件之开放端位于前述T形结构之横部内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小井道电梯轿厢壁之连接结构,包括有复数块相互拼装的轿厢壁板,两相邻轿厢壁板的连接处各设置折弯勾部,该两折弯勾部拼合成T形结构,该T形结构横部呈由上到下逐渐变大之结构,针对该T形结构设置有C形卡式连接件,该C形卡式连接件卡套于前述T形结构横部两侧;相比传统技术之通过螺栓及螺母的连接方式而言,该种连接结构简单,只需要于轿厢壁侧增加折弯勾部,并通过C形卡式连接件卡套连接;同时,安装也很方便,安装人员不需要到轿厢壁后面去安装,只需站在轿顶将C形卡式连接件对应捅进前述折弯勾部处即可,尤其是用于小井道时,本实用新型给安装人员带来的方便更为明显。
文档编号B66B11/02GK201971520SQ20102068144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
发明者彭以泳, 谢雄 申请人:东莞市快意电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