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平衡锤的锤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3898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平衡锤的锤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平衡锤的锤体,更详细的是涉及一种进行改良的技术,以便 在向金属框架填充混凝土来制造锤体的情况下,不会由于对这些锤体的上下方向变位进行 固定的固定构件而损伤锤体的混凝土部分。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梯中将轿厢和平衡锤悬架为吊桶状来取得重量的平衡,该平衡锤大致 为图13所示的结构。具体地说明为,平衡锤10是将截面形状为“ 二 ”字形的左右一对纵梁1、2和上下 一对横梁3、4进行组合来构成锤框架5,并且在该锤框架5的内侧层叠多个锤体6。接着,当对由螺栓等固定在各纵梁1、2的上部内壁面上的L字形的托架7、7上所 螺合的螺栓8、8进行紧固时,这些螺栓8、8的下端抵接在最上部的锤体6的上面,从而防止 伴随升降而各锤体6的上下方向的变位。进一步,在锤体框架5上安装未图示的导向件或锤侧绳轮等,来完成平衡锤10(例 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然而,以往的平衡锤10的锤体6是通过将铅或铸铁等金属材料浇铸成预定的形状 或者切断厚金属板来进行制造的,但近年来伴随金属材料的原价的高涨,而采用了在金属 框架的内部填充混凝土的结构。参照图14 图16对这样的混凝土填充型的锤体进行说明,锤体20具有将钢板 折曲为截面形状为“ 二”字形的中央框架21、将钢带折曲为Ω形的左右一对的端部框架 22L、22R、左右一对的底板23L、23R以及加强用的多个钢筋24、25。接着,在将这些中央框架21、端部框架22L、22R、底板23L、23R以及钢筋24、25相 互进行焊接并制作成图15所示的金属框架26之后,通过在该金属框架26的内部填充混凝 土并使其固化,由此能够得到图16所示的锤体20。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348176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的混凝土填充型的锤体20的上面露出有混凝土部分27。因此,当在图13所示的平衡锤10的锤框架5的内部层叠了多个锤体20之后对螺 栓8、8进行紧固时,螺栓8、8的下端抵接在最上部的锤体20的混凝土部分27的表面。这时,由于混凝土部分27比由铅或铸铁等金属材料制造的锤体6容易断裂,因此 当伴随升降而上下方向的加速度作用于锤体20时,螺栓8、8的下端抵接的部分逐渐陷落, 有可能损坏层叠的锤体20的上下方向的固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平衡锤的锤体,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具有 的问题点,不会由于以层叠的多个锤体不在上下方向上变位的方式进行固定的固定构件而 损伤锤体的混凝土部分。
本发明的解决上述课题的一个方式为,一种锤体,为在金属 制的框架体内填充有混凝土的结构,以层叠的状态搭载在电 梯的平衡锤上、并且通过固定构件固定为不在上下方向上变位,该锤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锤体的上面中的上述固定构件抵接的部分,具有承受 上述固定构件向下的按压力的保护构件。上述保护构件能够形成为连接在上述金属制的框架体上并覆盖上述锤体的上面 的金属板。这时,通过将在以用手提起的状态来搬运上述锤体时握持的把手,装卸自如地安 装在上述金属板或上述金属制的框架体上,能够提高锤体的搬运以及安装作业的操作性。另外,上述保护构件能够形成为把手,该把手连接在上述框架体上,在从上述锤体 的上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和埋没在上述锤体内部的状态之间变位自如,在以用手提起的状 态来搬运上述锤体时握持。这时,上述把手能够构成为如下形状相对于上述金属制的框架体被支持为在上 下方向上变位自如,在向下方变位并埋没在上述锤体内部时,承受上述固定构件向下的按 压力。或者上述把手能够构成为如下形状相对于上述金属制的框架体被轴支持为起伏 自如,在倒伏在锤体的上面时,承受上述固定构件向下的按压力。进一步,本发明的解决上述课题的其他方式为,一种锤体,为在金属制的框架体内填充有混凝土的结构,以层叠的状态搭载在电 梯的平衡锤上、并且通过固定构件固定为不在上下方向上变位,上述固定构件能够形成为螺纹部件,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层叠的上述锤体之中的 最上部的上述锤体上,并向上方突出;和卡合部件,固定设置在上述平衡锤上,并与上述螺 纹部件在上下方向上卡合。这时,上述螺纹部件能够形成为与埋设在上述锤体的混凝土部分的螺母螺合并向 上方突出的结构。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梯平衡锤的锤体,不会由于以层叠的多个锤体不在 上下方向上变位的方式进行固定的固定构件而损伤其混凝土部分。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锤体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第1变形例的锤体上安装了把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锤体的把手部分的结构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将第2变形例的锤体进行了固定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在第2变形例的锤体上安装了把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使第2实施方式的锤体的把手向上方突出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锤体的把手部分的结构的截面图。图8是表示将第2变形例的锤体进行了固定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使第3变形例的锤体的把手向上方突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锤体的把手部分的结构的截面图。图11是表示将第3变形例的锤体进行了固定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将第3实施方式的锤体进行了固定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将电梯平衡锤的结构示意地表示的立体图。图14是将以往的混凝土填充型的锤体的金属框架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图15是以完成的状态来表示图14所示的金属框架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以往的混凝土填充型的锤体的立体图。符号说明6、以往的锤体7、托架8、螺栓10、电梯平衡锤20、以往的锤体26、金属框架27、混凝土部分28、保护板30、把手40、把手50、把手60、螺母61、螺纹部件62、托架63、双重锁紧螺母100、第1实施方式的锤体150、第1变形例的锤体170、第2变形例的锤体200、第2实施方式的锤体300、第3实施方式的锤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 图12对本发明的电梯平衡锤的锤体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进 行详细的说明。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第1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对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平衡锤的锤体进行说明。在图1所示的该第1实施方式的锤体100的结构为,在其上面露出的混凝土部分27中,在作为固定构件的螺栓8、8的下端所抵接的部分上配设有钢制的保护板28L、28R,并 将其两端分别焊接在中央框架21、端部框架22L、22R上。由此,该第1实施方式的锤体100,在如图13所示那样层叠在电梯平衡锤10的锤 框架5的内侧,而作为固定构件的螺栓8、8被紧固时,螺栓8、8的下端抵接在保护板28L、28R的上面。因此,即使由于平衡锤10的升降而上下方向的加速度作用于层叠的锤体100,螺 栓8、8的下端也不会损伤混凝土部分27的表面。进一步,将构成金属制的框架体26的中央框架21和端部框架22L、22R的上端部 通过保护板28L、28R —体地连接,因此能够提高金属制的框架体的强度。第1变形例接着参照图2 图4对第1变形例的锤体150进行说明。该第1变形例的锤体150的结构为,将在以用手提起的状态来搬运第1实施方式 的锤体100时握持的把手30L、30R,装卸自如地设置在金属框架26上。具体地说明为,在圆棒状的把手主体31的两端安装有其下端折曲为L字形的托架 32、32 ο另外,在中央框架2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其上端折曲为L字形的卡合部件33、33,而 与托架32、32装卸自如地卡合。进一步,在混凝土部分27上分别凹下设置有用于从上方插通把手主体31的各托 架32的凹部34。在向电梯平衡锤10的锤框架5的内侧层叠该第1变形例的锤体150时,操作者使 携带的把手30L、30R的托架32、32分别卡合在锤体150的卡合部件33、33上。因此,操作者能够容易地进行用手抬起锤体150而向锤框架5的内侧依次层叠的 作业。另外,操作者通过滑动把手30L、30R,能够从完成了层叠的一个锤体150取下把手 30L、30R,而安装到下一个层叠的锤体150上。进一步,在层叠的多个锤体150之中的最上部的锤体150的上面设置有保护板 28L、28R,因此如图4所示那样,螺栓8、8的下端抵接在保护板28L、28R的上面。因此,即使伴随平衡锤10的升降而上下方向的加速度作用于层叠的锤体150,螺 栓8、8的下端也不会损伤混凝土部分27的表面。第2变形例接着参照图5对第2变形例的锤体进行说明。该第2变形例的锤体170的结构为,将在以用手提起的状态来搬运第1实施方式 的锤体100时握持的把手35L、35R,装卸自如地设置在保护板28L、28R上。具体地说明为,在圆棒状的把手主体35的两端安装有其下端为钩状的托架37、 37。另外,在保护板28L、28R上分别贯穿设置有用于从下方插通并卡合托架37、37的 钩状部分的卡合孔28a。再者,在混凝土部分27上分别凹下设置有用于从上方插通把手主体36的各托架 37的凹部34。在向电梯平衡 锤10的锤框架5的内侧层叠该第2变形例的锤体170时,操作者使 携带的把手35L、35R的托架37、37分别卡合在保护板28L、28R的各卡合孔28a内。因此,操作者能够容易地进行用手抬起锤体170而向锤框架5的内侧依次层叠的 作业。
另外,操作者能够从完成了层叠的一个锤体170取下把手35L、35R,而安装到下一 个层叠的锤体170上。进一步,在层叠的多个锤体170之中的最上部的锤体170的上面设置有保护板 28L、28R,因此如图4所示那样,螺栓8、8的下端抵接在保护板28L、28R的上面。因此,即使伴随平衡锤10的升降而上下方向的加速度作用于层叠的锤体170,螺 栓8、8的下端也不会损伤混凝土部分27的表面。第2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6 图8对第2实施方式的锤体进行说明。在图6所示的该第2实施方式的锤体200中,替代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锤体100 的保护板28L、28R而设置有把手40L、40R。如图7所示那样,该把手40L、40R具有将带状的钢板折曲为“ 二 ”字形的结构的把 手主体41,和分别突出设置在该把手主体41的两端壁上的圆棒状的轴部42、42。另外,在中央框架2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贯穿设置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43a的 卡合部43、43,来容纳把手主体41的各轴部42、42。由此,把手40L、40R,能够在如图6所示那样从混凝土部分27的上面向上方突出的 状态和如图8所示那样埋没在混凝土部分27内部的状态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变位。进一步,在混凝土部分27上分别凹下设置有用于收纳把手40L、40R的凹部44。因此,在向电梯平衡锤10的锤框架5的内侧层叠该第2实施方式的锤体200时, 操作者通过使把手40L、40R向上方突出并用手抬起锤体200,能够容易地进行向锤框架5的 内侧依次层叠的作业。另外,当向电梯平衡锤10的锤框架5的内侧层叠锤体200的作业结束时,把手 40L、40R埋没在混凝土部分27的各凹部44、44的内部,该把手主体41、41的上面与混凝土 部分27的上面成为齐平面。因此,如图8所示那样,当对螺栓8、8进行紧固时,螺栓8、8的下端抵接在把手主 #41,41的上面。接着,把手主体41、41的各轴部42、42抵接在卡合部件43、43的长孔43a、43a的 下端。由此,螺栓8、8向下方按压锤体200的力,经由把手主体41、41和卡合部件43、43 从金属制的框架体26向下侧的锤体200传递,因此即使伴随平衡锤10的升降而上下方向 的加速度作用于层叠的锤体200,螺栓8、8的下端也不会损伤混凝土部分27的表面。第3变形例接着参照图9 图11对第3变形例的锤体进行说明。在图9所示的该第3变形例的锤体250中,替代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锤体100 的保护板28L、28R而设置有把手50L、50R。该把手50L、50R如图10所示那样,具有将在其中央部分贯穿设置有窗孔51a的钢 板的底端部折曲为L字形的结构的把手主体51,和分别突出设置在该把手主体51的两端壁 上的圆棒状的轴部52、52。另外,在中央框架2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贯穿设置了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孔的卡 合部53、53,来容纳把手主体511的各轴部52、52。
由此,把手50L、50R,在如图9所示那样从混凝土部分27的上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 和如图11所示那样埋没在混凝土部分27内部的状态之间,能够起伏自如地转动。 再者,在混凝土部分27上分别凹下设置有用于收纳倒伏状态的把手50L、50R的凹 部 54,540因此,在向电梯平衡锤10的锤框架5的内侧层叠该第3变形例的锤体250时,操 作者通过使把手50L、50R向上方突出并用手抬起锤体250,能够容易地进行向锤框架5的内 侧依次层叠的作业。另外,当向电梯平衡锤10的锤框架5的内侧层叠锤体250的作业结束时,把手 50L、50R埋没在混凝土部分27的各凹部54、54的内部,该把手主体51、51的上面与混凝土 部分27的上面成为齐平面。因此,如图11所示那样,当对螺栓8、8进行紧固时,螺栓8、8的下端抵接在把手主 体51、51的上面。接着,把手主体51、51中的螺栓8、8的下端所抵接的部分5la、51a,紧密接触在混 凝土部分27的凹部54、54的底面上。因此,即使伴随平衡锤10的升降而上下方向的加速度作用于层叠的锤体250,螺 栓8、8的下端也不会损伤锤体250的混凝土部分27的表面。第3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12对第3实施方式的锤体进行说明。在图12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锤体300中,替代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锤体100 的保护板28L、28R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锤体200的把手40L、40R,而设置有埋没在混凝土部 分27中的螺母60L、60R。因此,在向电梯平衡锤10的锤框架5的内侧层叠该第3实施方式的锤体300时, 操作者能够使携带的把手(未图示)的外螺纹部分螺合在螺母60L、60R中而用手提起锤体 300,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向锤框架5的内侧依次层叠锤体300的作业。另外,当向锤框架5的内侧层叠锤体300的作业结束时,将螺纹部件61、61分别螺 合在最上部的锤体300的各螺母60中而使其向上方突出。接着,在将托架62L、62R分别卡合在各螺纹部件61、61上之后,将这些托架62L、 62R螺装在锤框架5的内壁面上。接着,通过对螺合在各螺纹部件61、61上的双重锁紧螺母63、63进行紧固,能够对 锤体300进行上下方向的固定。因此,即使由于平衡锤10的升降而上下方向的加速度作用于层叠的锤体300,也 不会损伤锤体300的混凝土部分的27的表面。以上,对本发明的电梯平衡锤的锤体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进行了详细说 明,但本发明并不被上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定,当然也可以做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构成锤体的金属制的框架体26,由中央框架21、端部 框架22L、22R以及底板23L、23R等来构成,但也可以由其他的部件来构成。另外,图13所示的平衡锤10的结构为,利用螺栓等将锤体固定用的托架7、7固定 在纵梁1、2的左右的端面la、2a上,但也可以将这些托架7、7固定在纵梁1、2的前面lb、2b 上。
进一步,即使在不使用托架7、7而是使用贯穿平衡锤10的横梁3并沿上下方向延 伸的螺栓来固定锤体的情况下,当然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平衡锤的锤体,为在金属制的框架体内填充有混凝土的结构,以层叠的状 态搭载在电梯的平衡锤上、并且通过固定构件固定为不在上下方向上变位,该锤体的特征 在于,在上述锤体的上面中的上述固定构件抵接的部分,具有承受上述固定构件向下的按压 力的保护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平衡锤的锤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构件是连接在上述金属制的框架体上并覆盖上述锤体的上面的金属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平衡锤的锤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板或上述金属制的框架体构成为能够装卸自如地安装把手,该把手在以用手 提起的状态来搬运上述锤体时握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平衡锤的锤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构件为在以用手提起的状态来搬运上述锤体时握持的把手,该把手连接在上 述金属制的框架体上,在从上述锤体的上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和埋没在上述锤体内部的状 态之间变位自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平衡锤的锤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手构成为如下形状相对于上述金属制的框架体被支持为在上下方向上变位自 如,在向下方变位而埋没在上述锤体内部时,承受上述固定构件向下的按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平衡锤的锤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手构成为如下形状相对于上述金属制的框架体被轴支持为起伏自如,在倒伏 在锤体的上面时,承受上述固定构件向下的按压力。
7.一种电梯平衡锤的锤体,为在金属制的框架体内填充有混凝土的结构,以层叠的状 态搭载在电梯的平衡锤上、并且通过固定构件固定为不在上下方向上变位,该锤体的特征 在于,上述固定构件具有螺纹部件,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层叠的上述锤体之中的最上部的上 述锤体上,并向上方突出;和卡合部件,固定设置在上述平衡锤上,并与上述螺纹部件在上 下方向上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平衡锤的锤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螺纹部件的结构为,与埋设在上述锤体的混凝土部分的螺母螺合并向上方突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平衡锤的锤体,不会由于以层叠的多个锤体不在上下方向上变位的方式进行固定的固定构件而损伤该混凝土部分。该锤体为在金属制的框架体内填充有混凝土的结构,以层叠的状态搭载在电梯的平衡锤上、并且通过固定构件固定为不在上下方向上变位,该锤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锤体的上面中的上述固定构件抵接的部分上,具有承受上述固定构件向下的按压力的保护构件。由此,固定构件不与锤体的混凝土部分直接接触,因此混凝土部分不会损伤上下方向的固定松弛。
文档编号B66B11/00GK102126662SQ20111000799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4日
发明者藤村俊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