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用栏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9592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轿厢用栏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梯轿厢用栏杆。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梯轿厢的上表面,设有防止进行维修检查的工作人员坠落为目的的轿厢用栏杆。轿厢用栏杆变位自如地设在轿厢的上表面,以便在进行维修检查时立设在所述上表面的外缘部而在使轿厢升降时重叠于上表面。
实用新型内容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例如,为了防止井道内的机器与轿厢用栏杆间发生干扰,将井道大型化或者将轿厢用栏杆配置在轿厢上表面的靠近中央的位置。将井道大型化,则不能有效地使用建筑物内的空间,所以不可取。将轿厢用栏杆配置在轿厢上表面的靠近中央的位置,则工作人员难以进行井道内的机器的维修检查,所以不可取。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例如,提供一种井道不必大型化也能够确保维修检查时的作业空间的电梯轿厢用栏杆。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用栏杆具有固定部件、可动部件和定位部。固定部件立设在电梯轿厢的上表面。可动部件的一端部转动自如地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件,以便在重叠于所述轿厢上表面的倒伏位置和立设在所述上表面的立起位置之间变位自如。在俯视所述上表面时,定位部使被定位于所述立起位置的所述可动部件的远离所述固定部件一侧的另一端部,位于比起被定位于所述立起位置的所述可动部件的所述一端部更偏向轿厢上表面的外侧的位置。根据上述构成的电梯轿厢用栏杆,不必使井道大型化,也能够确保维修检查时的作业空间。

图I是模式示出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梯整个构成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立设于轿厢上表面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立设于轿厢上表面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模式示出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主视图。[0014]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立体图。图8是模式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扩展转动栅栏被定位于倒伏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图9是模式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扩展转动栅栏被定位于立起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0是模式示出实施方式3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扩展转动栅栏被定位于倒伏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1是模式示出实施方式3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扩展转动栅栏被定位于立起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2是模式示出实施方式4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扩展转动栅栏被定位于倒 伏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3是模式示出实施方式4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扩展转动栅栏被定位于立起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还有,下面的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并不用于限定该实用新型。实施方式I下面,说明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图I是模式示出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梯整个构成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立设于轿厢上表面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立设于轿厢上表面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模式示出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主视图。图I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梯1,设置在建筑物(也称为建筑)的井道内。电梯I基于通过操作设在轿厢2内的操作装置的各种按钮及各层站的呼叫装置的呼叫按钮的呼叫登记,将乘客等运送到所期望的建筑物的各层。当然,井道被设成横跨建筑物的多个层,且沿着垂直方向直线状延伸。如图I所不,电梯I具有一对轿厢用导轨3 ;轿厢2 ;对重4 ;一对对重用导轨5 ;主绳6 ;驱动机构7 ;补偿装置8 ;紧急停止装置9 ;电梯控制部10 ;轿厢用栏杆11 (在图2中示出)。轿厢用导轨3被设成,直线状延伸且与垂直方向平行。轿厢用导轨3以彼此隔开间距且平行的状态设在井道内。轿厢用导轨3在彼此之间定位轿厢2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升降自如地支承该轿厢2。轿厢2在垂直方向上移动自如地收容在井道内。轿厢2具有轿架13和收容乘客的轿室14。轿架13形成为能够位于一对轿厢用导轨3之间的大小的框形。轿室14形成为通过门20开闭出入口 19的箱形。轿室14被定位于轿架13内,并被安装在轿架13上。在轿室14内,设有用于对电梯I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装置的各种按钮等。对重4在垂直方向上移动自如地收容在井道内。[0029]对重用导轨5被设成,直线状延伸且与垂直方向平行。对重用导轨5以彼此隔开间隔且平行状态设在井道内。对重用导轨5在彼此之间定位对重4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升降自如地支承该对重4。在主绳6的一端部上固定有轿厢2,且在另一端部上固定有对重4。主绳6被架设在驱动机构7的驱动滑轮15上,使轿厢2和对重4分别在上下相反方向上升降。S卩,电梯I是所谓的悬挂式电梯。这样,主绳6通过曳引机进行移动,使轿厢2和对重4以悬挂式升降。如图I所示,驱动机构7是例如设在井道内的机器,具有未图示的众所周知的曳引机和安装于该曳引机的输出轴的驱动滑轮15。曳引机安装在井道内。在驱动滑轮15的上侦牝挂有主绳6的位于对重4与轿厢2之间的部分。驱动机构7中,由曳引机对驱动滑轮15进行旋转驱动,以使主绳6在井道内移动,从而升降轿厢2和对重4。另外,在驱动机构7的曳引机上,设有用于限制主绳6移动(即,不使主绳6移动)的制动器。 补偿装置8具有补偿绳16,一端被安装于轿厢2而另一端被安装于对重4 ;补偿滑轮17,被挂在该补偿绳16上。补偿装置8抑制升降中的轿厢2或对重4振动,同时抵消轿厢2和对重4在井道内升降时主绳6的重量。如图I所示,紧急停止装置9具有一对安装于轿厢2底面的紧急停止机构12等。当轿厢2比预先规定的速度更高速下降时,紧急停止装置9的紧急停止机构12使轿厢2相对于轿厢用导轨3停止。电梯控制部10是被设在上述井道内的机器,是具有未图示的RAM、ROM、CPU、输入输出端口及存储装置的运算装置。如图I所示,在电梯控制部10连接有引线18,该引线18的一端被安装于轿厢2。引线18是捆绑动力线和传输线的软线,用于将轿厢2内的操作装置等和电梯控制部10连接。电梯控制部10与轿厢2的操作装置、各层的层站呼叫装置、驱动机构7等连接,负责控制整个电梯I。如图2、图3、图4及图5所不,轿厢用栏杆(以下简称为栏杆)11具有直线栏杆部21 ;转动栏杆部22 (在图3、图4及图5中示出);扩展栏杆部23 ;固定用蝶形螺栓24 (在图5中示出)。直线栏杆部21设在轿厢2的轿室14的上表面25 (相当于轿厢的上表面)的图中右侧外缘部25a上。直线栏杆部21具有两个固定柱26和一个转动栅栏27。固定柱26形成为方筒形,且立设在上表面25的图中右侧的外缘部25a的拐角处。固定柱26的长度方向正交于上表面25 (与垂直方向平行)。转动栅栏27在重叠于上表面25的倒伏位置和立设在上表面25的立起位置之间变位自如,且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固定柱26的上端部。在倒伏位置,转动栅栏27不会从外缘部25a向上表面25的外侧突出,而重叠于上表面25。在立起位置,转动栅栏27立设在上表面25的图中右侧的外缘部25a。在立起位置,转动栅栏27具有与垂直方向平行的两根长立柱28 ;与水平方向平行的两根水平柱29 ;和与垂直方向平行的短立柱30。两根长立柱28的下端部转动自如地连接在固定柱26的上端部。长立柱28连接两根水平柱29的两端部。两根水平柱29分别连接长立柱28。短立柱30连接水平柱29。当所述转动栅栏27被定位于立起位置时,转动栏杆部22具有与水平方向平行的两根转动水平柱31和与垂直方向平行的立柱32而形成栅栏状。转动水平柱31的一端部转动自如地连接在转动栅栏27的水平柱26的图5中里侧(从出入口 19观看时的里侧)的端部。立柱32连接转动水平柱31。在倒伏位置,转动水平柱31重叠于水平柱29,所以转动栏杆部22重叠于轿厢2的轿室14上表面25。另外,在立起位置,转动水平主31以一端部为中心进行转动,所以转动栏杆部22立设在轿厢2上表面25的图中里侧(从出入口观看时的里侧)的外缘部25c。扩展栏杆部23设在轿厢2的轿室14上表面25的图中左侧的外缘部25b上。扩展栏杆部23具有作为固定部件的两个固定柱33和作为可动部件的一个扩展转动栅栏34。固定柱33形成为方筒形,且立设在上表面25的图中左侧外缘部25b的拐角处。固定柱33的长度方向正交于上表面25 (与垂直方向平行)。扩展转动栅栏34在重叠于上表面25的倒伏位置和立设在上表面25的立起位置之间变位自如,且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固定柱33的上端部。在倒伏位置,扩展转动栅栏34不会从外缘部25b向上表面25的外侧突出,而重叠于上表面25。另外,在倒伏位置,直线栏杆部21的转动栅栏27的一个水平柱29和扩展栏杆部23的扩展转动栏杆34的一个水平柱 36彼此重叠。在立起位置,扩展转动栅栏34立设在上表面25的图中左侧的外缘部25b。在立起位置,扩展转动栏杆34具有与垂直方向大致平行的两根长立柱35 ;与水平方向平行的两根水平柱36 ;和与垂直方向平行的短立柱37。两根长立柱35的下端部35a(相当于可动部件的一端部)转动自如地连接在固定柱33的上端部。长立柱35连接两根水平柱36的两端部。两根水平柱36连接两根长立柱35。短立柱37设在两根长立柱35之间,连接两根水平柱36。在长立柱35的下端部35a与在立起位置从固定柱33远离的一侧的上端部35b(相当于可动部件的另一端部)之间,设有定位部35c。定位部35c连接下端部35a与上端部35b。当扩展转动栏杆34被定位于立起位置时,定位部35c被配置成与水平方向平行。在俯视上表面25时,定位部35c的上端部35b位于比下端部35a更偏向上表面25的外侧的位置。被定位于立起位置时,扩展栏杆部23的长立柱35而言,下端部35a和上端部35b双方,配置成与垂直方向平行。被定位于立起位置时,扩展栏杆部23的长立柱35而言,定位部35c与上表面25平行配置。扩展栏杆部23的长立柱35具有下端部35a、上端部35b及定位部35c,从侧方观看,形成为曲轴状。还有,在立起位置,在俯视上表面时,直线栏杆部21、转动栏杆部22和扩展栏杆部23,设在不会从外缘部25a、25b、25c向上表面25的外侧突出的位置。当直线栏杆部21、转动栏杆部22和扩展栏杆部23被定位于立起位置时,蝶形螺栓24被拧入转动栏杆部22的转动水平柱31的另一端部和扩展栏杆部23的扩展转动栅栏34的水平柱36的图中里侧(从出入口 19观看时的里侧)的端部。蝶形螺栓24用于将转动栏杆部22的转动水平柱31的另一端部和扩展栏杆部23的扩展转动栅栏34的水平柱36的图中里侧的端部互相固定。蝶形螺栓24使直线栏杆部21、转动栏杆部22和扩展栏杆部23保持在立起位置。另外,设有未图示的挡块,限制直线栏杆部21、转动栏杆部22和扩展栏杆部23在超出倒伏位置和立起位置之间的位置进行变位。挡块通过对直线栏杆部21、转动栏杆部22和扩展栏杆部23的规定部分施加压花加工,或者通过安装销来形成。所述构成的电梯1,通过曳引机使主绳6在其长度方向移动,以使轿厢2和对重4分别在上下相反方向上升降,从而将轿厢2运送到所期望的层。此时,栏杆11的直线栏杆部21、转动栏杆部22和扩展栏杆部23,被定位于图2、图4及图6中用点划线表示的倒伏位置。而且,电梯I在进行井道内的机器的维修检查等时,停止轿厢2,工作人员从层站出入口 19进入到井道内,乘坐在轿厢2的轿室14上面。工作人员将栏杆11的直线栏杆部21、转动栏杆部22和扩展栏杆部23,变位到图3、图5及图6中用实线表示的立起位置,用蝶形螺栓24将转动栏杆部22的转动水平柱31的另一端部和扩展栏杆部23的扩展转动栅栏34的水平柱36的图中里侧的端部互相固定。工作人员位于栏杆11的直线栏杆部21、转动栏杆部22和扩展栏杆部23的内侧,进行井道内的机器的维修检查等。然后,维修检查等结束之后,工作人员将栏杆11的直线栏杆部21、转动栏杆部22和扩展栏杆部23固定在倒伏位置,恢复轿厢2的升降动作。在立起位置,实施方式I的电梯I的栏杆11具有定位部35c,用于将扩展转动栅栏34的长立柱35的上端部35b定位在比扩展转动栅栏34的长立柱35的下端部35a更偏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对于栏杆11,即使将扩展转动栅栏34的长立柱35的下端部35a设在比上端部35b更靠近轿厢2上表面25的中央的位置,扩展转动栅栏34的长立柱35的上端部35b通过定位部35c位于轿厢2上表面的偏向外侧的位置。由此,栏杆11能够拓宽维修 检查时作为工作人员能够活动的范围的作业空间。所以,对于栏杆11,井道不必大型化,而在倒伏位置,也能够抑制井道内的机器干扰。因此,对于栏杆11,井道不必大型化,也能够确保维修检查时的作业空间。另外,扩展转动栅栏34的长立柱35形成为曲轴状,下端部35a和上端部35b彼此平行且定位部35c与下端部35a和上端部35b双方相交。为此,对于栏杆11,即使将扩展转动栅栏34的长立柱35的下端部35a设在比起上端部35b更靠近轿厢2上表面25的中央的位置,扩展转动栅栏34的长立柱35的上端部35b通过定位部35c也准确位于轿厢2上表面25的偏向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拓宽维修检查时作为工作人员能够活动的范围的作业空间。所以,井道不必大型化,栏杆11也能够可靠地确保维修检查时的作业空间。变形例其次,说明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I的栏杆11。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立体图。还有,在图7中,与上述实施方式I相同部分赋予了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中,一个长立柱28连接两根水平柱29的图7中里侧(从出入口 19观看里侧)的各自端部,另一个长立柱28连接两根水平柱29的各自中央部。一个长立柱35连接两根水平柱36的图7中里侧(从出入口 19观看里侧)的各端部,另一个长立柱35连接两根水平柱36的各自中央部。图7中前方侧(出入口 19侧)的固定柱26、33,立设在轿厢2的轿室14上表面25的外缘部25a、25b的中央。根据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的栏杆11,与实施方式I相同,井道不必大型化,也能够确保维修检查时的作业空间。实施方式2其次,说明实施方式2的栏杆11。图8是模式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扩展转动栅栏被定位于倒伏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图9是模式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扩展转动栅栏被定位于立起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还有,在图8及图9中,与上述实施方式I相同部分赋予了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如图8及图9所示,扩展转动栅栏34的长立柱35被划分成,作为定位部的水平部件36和作为另一端部的垂直部件37。水平部件36及垂直部件37被形成为直线状延伸的筒形。水平部件36的一端部36a转动自如地连接在固定柱33的上端部。水平部件36的一端部36a相当于可动部件的一端部。在倒伏位置,水平部件36与固定柱33平行地立设在上表面25,并重叠于固定柱33。在立起位置,水平部件36被配置成水平方向、即与轿厢2的上表面25平行,并从固定柱33向上表面25的外侧延伸。垂直部件37的一端部转动自如地连接于水平部件36的另一端部。在倒伏位置,垂直部件37被配置成与轿厢2的上表面25大致平行,并重叠于上表面25。在立起位置,垂直部件37被配置成与垂直方向平行,并立设在上表面25。在俯视上表面25时,垂直部件37被配置在比水平部件36的一端部36a更偏向上表面25的外侧的位置。实施方式2的栏杆11,当扩展转动栅栏34从倒伏位置变位到立起位置时,使固定柱33的上端部和水平部件36的一端部36a沿着图8中的箭头KlA相对转动。栏杆11使水平部件36的另一端部和垂直部件37的一端部沿着图8中的箭头KlB相对转动。另外, 当扩展转动栅栏34从立起位置变位到倒伏位置时,栏杆11使固定柱33的上端部和水平部件36的一端部36a沿着图9中的箭头KlC相对转动。栏杆11使水平部件36的另一端部和垂直部件39的一端部沿着图9中的箭头KlD相对转动。这样,当被定位于倒伏位置时,水平部件36重叠于固定柱33而立设在上表面25,当被定位于立起位置时,通过所述一端部36a转动自如地连接在固定柱33上,并与上表面25平行。另外,垂直部件37在被定位于倒伏位置时重叠于上表面25,而被定位于立起位置时,转动自如地连接于水平部件36,以便立设在上表面25。实施方式2的栏杆11,扩展转动栅栏34的长立柱35的水平部件36和垂直部件37彼此转动自如地连接,且水平部件36通过一端部36a转动自如地连接在固定柱33。为此,栏杆11在立起位置,即使将长立柱35的水平部件36的一端部36a设在比垂直部件37更靠近轿厢2上表面25的中央的位置,也能够使扩展转动栅栏34的垂直部件37可靠地位于比起水平部件36更偏向轿厢2上表面25的外侧的位置。因此,栏杆11能够可靠地拓宽维修检查时作为工作人员能够活动的范围的作业空间。所以,井道不必大型化,栏杆11也能够可靠地确保维修检查时的作业空间。实施方式3其次,说明实施方式3的栏杆11。图10是模式示出实施方式3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扩展转动栅栏被定位于倒伏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1是模式示出实施方式3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扩展转动栅栏被定位于立起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还有,在图10及图11中,与上述实施方式I等相同部分赋予了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扩展转动栅栏34的长立柱35被划分成,钩状的钩形部件38,和作为另一端部的垂直部件39。钩形部件38—体地具有作为一端部的垂直部38a和作为定位部的水平部38b。钩形部件38的垂直部38a及水平部38b和垂直部件39,形成为直线状延伸的筒形。垂直部38a转动自如地连接在固定柱33的上端部。在倒伏位置,垂直部38a被配置成与上表面平行地从固定柱33的上端部朝向上表面25中央的状态。在立起位置,垂直部38a被配置成与固定柱33在同一直线上。水平部38b从垂直部38a的远离固定柱33 —侧的端部向与垂直部38a正交的方向延伸。在倒伏位置,水平部38b被配置成立设在上表面25的状态。在立起位置,水平部38b被配置成与上表面25平行且从垂直部38a、即固定柱33朝向上表面25的外侧。水平部38b具有作为滑动支承部的狭缝40。狭缝40沿水平部38b的整个长度设置且与水平部38b平行延伸。狭缝40使设在垂直部件39 —端部的滑动销41进入其内侧,从而沿着水平部38b的长度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垂直部件39。这样,扩展转动栅栏34的长立柱35被定位于立起位置时,如图11所示,垂直部38a和垂直部件39双方被配置成与垂直方向平行。被定位于立起位置时,水平部38b被配置成与垂直部38a连接而与上表面25平行,同时具有支承垂直部件39使其与上表面25平行地自如滑动的狭缝40。实施方式3的栏杆11,当扩展转动栅栏34从倒伏位置变位到立起位置时,使垂直部件39和水平部38b沿着图10中的箭头K2A相对移动。栏杆11使垂直部38a和固定柱33的上端部35b沿着图10中的箭头K2B相对转动。另外,当扩展转动栅栏34从立起位置变位到倒伏位置时,栏杆11使垂直部件39和水平部38b沿着图11中的箭头K2C相对移动。 栏杆11使垂直部38a和固定柱33的上端部35b沿着图11中的箭头K2D相对转动。实施方式3的栏杆11中,垂直部38a与垂直部件39彼此平行且水平部38b与垂直部38a和垂直部件39双方正交(相交)。实施方式3的栏杆11,具有滑动自如地支承于垂直部件39的作为滑动支承部的狭缝40。因此,对于栏杆11,即使将扩展转动栅栏34的长立柱35的垂直部38a设在比起垂直部件39更靠近轿厢2上表面25的中央的位置,也能够使垂直部件39通过狭缝40滑动。对于栏杆11,能够使扩展转动栅栏34的长立柱35的垂直部件39可靠地位于轿厢2上表面25的偏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对于栏杆11,能够可靠地拓宽维修检查时作为工作人员能够活动的范围的作业空间。所以,对于栏杆U,井道不必大型化,也能够可靠地确保维修检查时的作业空间。实施方式4其次,说明实施方式4的栏杆11。图12是模式示出实施方式4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扩展转动栅栏被定位于倒伏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3是模式示出实施方式4涉及的电梯轿厢用栏杆的扩展转动栅栏被定位于立起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还有,在图12及图13中,与上述实施方式I等相同部分赋予了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实施方式4中,扩展转动栅栏34在作为长立柱35的另一端部的上端部35b设置狭缝42,进一步,具有踢脚板43。狭缝42沿着作为长立柱35另一端部的上端部35b的长度方向延伸。踢脚板43形成为平板状。在踢脚板43的一端部,设有进入狭缝42内并可在狭缝42内移动的滑动销44。通过滑动销44进入狭缝42内,踢脚板43被配置成与上端部35b平行。通过滑动销44在狭缝42内移动,踢脚板43被设成与上端部35b平行且滑动自如。在倒伏位置,踢脚板43重叠于长立柱35的上端部35b,并被配置在两个长立柱35的上端部35b之间。在倒伏位置,踢脚板43被配置成与上表面25平行,而不会从上表面25的外缘部25b突出地重叠于上表面25。当被定位于立起位置时,踢脚板43从长立柱35的上端部35b沿着狭缝42滑动,而抵接于上表面25。当被定位于立起位置时,踢脚板43从长立柱35的上端部35b向上表面25延伸,从而封闭两个长立柱35的上端部35b与上表面25之间。实施方式4的栏杆11,当扩展转动栅栏34从倒伏位置变位到立起位置时,使长立柱35沿着图12中的箭头K4A转动。栏杆11使踢脚板43沿着狭缝42、即图12中的箭头K4B移动。另外,当扩展转动栅栏34从立起位置变位到倒伏位置时,栏杆11使长立柱35沿着图13中的箭头K4C转动。栏杆11使踢脚板43沿着狭缝42、即图13中的箭头K4D移动。实施方式4的栏杆11,具有上述实施方式I到实施方式3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被定位于立起位置的扩展转动栅栏34从作为长立柱35的另一端部的上端部35b向轿厢2的上表面25延伸的踢脚板43。因此,栏杆11通过踢脚板43抑制物体从栏杆11的内侧向外侧移动。所以,栏杆11可以抑制在维修检查作业中工具等意外坠落到井道内。还有,在本实用新型中,实施方式4中的踢脚板43,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1,也可以滑动自如地设在实施方式2及实施方式3表示的扩展转动栅栏34的长立柱35上。根据上面所述的至少一种实施方式的栏杆,在俯视轿厢2的上表面25时,在立起位置,具有使扩展转动栅栏34的另一端部35b位于比扩展转动栅栏34的一端部35a更偏向轿厢2上表面25的外侧位置的定位部35c、36、38b,所以井道不必大型化,也能够确保维 修检查时的作业空间。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及变形例是作为例示而提出,并不意在限定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可以以其它各种形式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包含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或宗旨内,同时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和其均等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轿厢用栏杆,其特征在于,具有 固定部件,立设在电梯轿厢的上表面; 可动部件,一端部转动自如地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件,以便在重叠于所述轿厢上表面的倒伏位置和立设在所述上表面的立起位置之间变位自如;以及 定位部,在俯视所述上表面时,使被定位于所述立起位置的所述可动部件的远离所述固定部件一侧的另一端部,位于比起被定位于所述立起位置的所述可动部件的所述一端部更偏向轿厢上表面的外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梯轿厢用栏杆,其特征在于, 当被定位于所述立起位置时,所述一端部和所述另一端部双方被配置成与垂直方向平行,所述定位部连接所述一端部和所述另一端部且被配置成与所述上表面平行,由此,当从侧方观察时,所述可动部件形成为曲轴状。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梯轿厢用栏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通过所述可动部件的所述一端部转动自如地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件上,从而在被定位于所述倒伏位置时所述定位部立设在所述上表面,而当被定位于所述立起位置时所述定位部与所述上表面平行; 所述可动部件的所述另一端部转动自如地连接在所述定位部上,从而在被定位于所述倒伏位置时所述另一端部重叠于所述上表面,而当被定位于所述立起位置时所述另一端部立设于所述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梯轿厢用栏杆,其特征在于, 当被定位于所述立起位置时,所述可动部件的所述一端部和所述另一端部双方被配置成与垂直方向平行,所述定位部连接于所述一端部并被配置成与所述上表面平行,并且,所述定位部具有滑动支承部,该滑动支承部支承所述另一端部使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上表面平行地自由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用栏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在所述另一端部上具有踢脚板,该踢脚板被设置成与该另一端部平行地滑动自如,当被定位于所述立起位置时,所述踢脚板从所述另一端部向所述上表面延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梯轿厢用栏杆。例如提供一种井道不必大型化也能够确保维修检查时的作业空间的电梯轿厢用栏杆。栏杆(11)具有固定柱(33)、扩展转动栅栏(34)和定位部(35c)。固定柱(33)立设于轿厢(2)的上表面(25)。扩展转动栅栏(34)在重叠于上表面(25)的倒伏位置和立设于上表面(25)的立起位置之间变位自如,且下端部(35a)转动自如地连接于固定柱(33)。在俯视上表面(25)时,定位部(35c)使被定位于立起位置的上端部(35b),位于比起被定位于立起位置的下端部(35a)更偏向上表面(25)的外侧的位置。
文档编号B66B11/02GK202754651SQ201220384368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4日
发明者村尾洋辅, 塙直人, 池田恭一, 佐野浩司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