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模块及所使用的滑轨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73094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操作模块及所使用的滑轨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模块及其使用的滑轨组。滑轨组包含有第一轨、第二轨及挟持件。第一轨具有第一侧面,并与第二轨可相对滑动地套合。第二轨具有第二侧面与该第一侧面相对,且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定位部。挟持件设置于第一侧面,并具有狭口部开口朝向定位部。当第一轨相对第二轨滑动时,定位部随第二轨移动而经狭口部进入挟持件或脱出挟持件。
【专利说明】操作模块及所使用的滑轨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关于一种滑轨组及包含此滑轨组的操作模块。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演进,电脑设备的架构也愈趋复杂。为维持一个单位的运作所需,工作站中往往需要各式不同的主机设备,例如服务器、路由器及多电脑切换器等。因此在工作站的机房中,往往需要各式的机台来架设不同的主机设备,以取得良好的空间利用性。
[0003]以多电脑切换器为例,除了主机本体外,通常还会包含有人机操作接口,供使用者对多电脑切换器进行操作。为方便使用者在人机操作接口上工作,架设多电脑切换器的机台上会设有滑轨供承载人机操作接口,以方便在需要时以滑轨将人机操作接口相对机台本体滑出,且在使用完毕后将人机操作接口滑入机台本体内。然而在使用者操作人机操作接口时或将人机操作接口收纳于机台本体内时,滑轨本身仍有可能滑动使人机操作接口离开原本预期的位置,导致使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滑轨组,具有可暂时定位滑轨长度的功能,并通过适当的外力即可解除该滑轨的暂时定位机制。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模块,具有易于使用且可暂时定位长度的滑轨组,该操作模块可通过该滑轨组滑设于一机柜中,当该操作模块通过该滑轨的滑动而拉出该机柜时,该滑轨组作动该站时定位的机制,当使用者要将该操作模块收回该机柜内时,只要通过适当的施力于该操作模块上,即可解除滑轨的暂时定位机制,进而将操作模块收进该机柜中。
[0006]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滑轨组包含有第一轨、第二轨及挟持件。第一轨具有第一侧面,并与第二轨可相对滑动地套合。第二轨具有第二侧面与该第一侧面相对,且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定位部。挟持件设置于第一侧面,并具有狭口部开口朝向定位部。当第一轨相对第二轨滑动时,定位部随第二轨移动而经狭口部进入挟持件或脱出挟持件。
[0007]通过此一设计,当第一轨相对于第二轨滑动至预设位置时,例如重合或拉开至一定程度,即可通过挟持件暂时限制定位部的位置,以对第一轨及第二轨的相对位置进行暂时性的固定。当反向推动第一轨或第二轨时,需施加大于单纯使第一轨与第二轨相对滑动的力,方能使定位部与挟持件分离,以解除此暂时性固定的状态。
[0008]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更提供一种操作模块,滑设于一机柜内,包括有一人机接口模块,其两侧分别具有一连接面;以及一对第一滑轨组,其分别设置于该两侧的连接面上,每一第一滑轨组具有第一轨、第二轨及挟持件。第一轨具有第一侧面,并与第二轨可相对滑动地套合。第二轨具有第二侧面与该第一侧面相对,且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定位部。挟持件设置于第一侧面,并具有狭口部开口朝向定位部。当第一轨相对第二轨滑动时,定位部随第二轨移动而经狭口部进入挟持件或脱出挟持件。通过靠外侧的滑轨组与人机接口模块相接,使人机接口模块可相对于机柜伸出及缩入。当欲使用人机操作接口时,可将人机接口模块拉出,使滑轨组拉开至最长。此时定位部会卡入挟持件内,以提供暂时固定的效果,避免在操作人机操作接口时托板相对于机台本体滑移。当使用者不操作时,只要通过适当的作用力于该人机接口模块,即可将定位部由该挟持件释放出,进而将该操作模块回收至该机柜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滑轨组的实施例元件爆炸图;
[0010]图2为滑轨组的实施例剖视图;
[0011]图3A为未暂时定位的滑轨组示意图;
[0012]图3B为暂时定位的滑轨组示意图;
[0013]图4为挟持件的俯视示意图;
[0014]图5A为定位部迫入狭口部的示意图;
[0015]图5B为定位部进入容置空间后的示意图;
[0016]图6A为挟持件的实施例示意图;
[0017]图6B为挟持件与第一轨组装的实施例示意图;
[0018]图7为滑轨组另一实施例元件爆炸图;
[0019]图8A为滑轨组另一拉开的实施例示意图;
[0020]图SB为滑轨组第二轨的定位部即将嵌入于挟持件内容置空间前第三轨与第二轨关系不意图;
[0021]图SC为滑轨组第二轨的定位部嵌入挟持件内容置空间后第三轨与第二轨关系示意图;
[0022]图9为滑轨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以及
[0023]图1OA与1B为本发明的操作系统的实施例动作示意图。
[0024]【符号说明】
[0025]7操作系统
[0026]8 机柜
[0027]10、10a、1b 滑轨组
[0028]50多电脑切换装置
[0029]70人机操作接口
[0030]80 支架
[0031]81连接板
[0032]100、10a 第一轨
[0033]110 第一本体
[0034]IllUlla 第一侧面
[0035]130 第一侧壁
[0036]131 边缘
[0037]133 凹槽
[0038]160 卡槽
[0039]170定位销
[0040]200 第二轨
[0041]208 穿孔
[0042]210 第二本体
[0043]211 第二侧面
[0044]230 第二侧壁
[0045]231 边缘
[0046]3OO、3OOa 第三轨
[0047]310第三本体
[0048]311第三侧面
[0049]330第三侧壁
[0050]331 边缘
[0051]350 凸块
[0052]360止挡部
[0053]400滚珠组
[0054]401 滚珠
[0055]500挟持件
[0056]501外撑部
[0057]503 卡勾
[0058]505定位孔
[0059]510 狭口部
[0060]530挟持件本体
[0061]533长侧边
[0062]535 面
[0063]550 第一夹臂
[0064]551、571 凸部
[0065]553、573 导引斜边
[0066]570 第二夹臂
[0067]590容置空间
[0068]600定位部
[0069]700显示模块
[0070]701输入模块
[0071]800第一支撑柱
[0072]801第二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73]本发明提供一种滑轨组及包含此滑轨组的操作系统。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操作系统包含人机操作接口,例如显示装置或输入接口,可与多电脑切换器进行结合。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滑轨组亦可配合其他的服务器设备系统使用,而不限于与多电脑切换系统配合使用,例如操作模块亦可以为具有电脑主机、输入接口以及显示器组合的架构。
[0074]在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滑轨组10包含第一轨100、第二轨200及挟持件500。第一轨100形成为直线长条状的滑轨,但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为其他带有曲率或其他非直线的滑轨。第一轨100具有第一本体110及二第一侧壁130。第一本体110形成为长条状,并沿着第一轨100的延长方向X延伸;第一本体110并具有第一侧面111,第一侧面111在组装后将会朝向第二轨200。第一侧壁130分别连接于第一侧面111平行于延长方向X的二相对侧边,并朝第一侧面111面的法线方向延伸。第一侧壁130于远离第一侧面111连接侧边的边缘131形成为自由端。在另一实施例中,此边缘131可以向内弯折,亦即朝对向的第一侧壁130弯折,以使第一轨100整体形成为凹槽状。
[0075]第二轨200大至与第一轨100具有类似的结构,具有第二本体210及二第二侧壁230。第二本体210与第一本体110具有对应的形状,故在本实施例中亦形成为长条状,并沿着第一轨100的延长方向X延伸;第二本体210并具有第二侧面211,第二侧面211在组装后将会朝向第一侧面111。第二侧壁230分别连接于第二侧面211平行于延长方向X的二相对侧边,并朝第二侧面211的法线方向延伸。第二侧壁230于远离第二侧面211连接侧边的边缘231形成为自由端。在另一实施例中,此边缘231向内弯折,亦即朝对向的第二侧壁230弯折,以使第二轨200整体形成为凹槽状。此外,第二侧面211上并设有定位部600,该定位部可以位于第二侧面211的中段或靠近第二轨200端部的位置,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而定,并无一定的限制。在一实施例中,定位部600可形成为销状或柱状,且直立于第二侧面211上。
[0076]如图2所示,第一轨100与第二轨200相套合。在此实施例中,第二轨200套合于第一轨100的外侧;换言之,成对的第二侧壁230分别位于成对的第一侧壁130外侧,并通过弯折的结构产生在第一侧面111或第二侧面211法线方向N上的干涉,以避免第一轨100在法线方向N上与第二轨200脱离。要说明的是,第一轨100与第二轨200间滑配的方式有很多实现方式,且为本领域技术的人所熟知,因此并不以图2的实施方式为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不同的滑配连接方式。此外,通过第一轨100的导引,第二轨200可相对第一轨100在延长方向X上滑动。然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轨100亦可套合于第二轨200的外侧,可视实际产品设计而调整。
[0077]如图1所示,挟持件500设置于第一侧面111上,在一实施例中,其设于接近第一轨端部的位置,并具有狭口部510开口朝向设置于第二侧面211上的定位部600。如图3A及图3B所示,当第一轨100相对第二轨200滑动时,定位部600即随第二轨200移动而经狭口部510进入或脱出挟持件500。由于在此实施例中定位部600形成为直立的销状或柱状,因此狭口部510设计为钳状以自定位部600的径向夹住定位部600,且开口方向亦沿着延长方向X (亦为第一轨100及第二轨200的相对滑动方向),以供第一轨100与第二轨200相对滑动时带动定位部600进出狭口部510。通过此一设计,当第一轨100相对于第二轨200滑动至预设位置时,例如重合或拉开至一定程度,即可通过挟持件500暂时限制定位部600的位置,以对第一轨100及第二轨200的相对位置进行暂时性的固定。当反向施力推动第一轨100或第二轨200时,需施加大于单纯使第一轨100与第二轨200相对滑动的力,即能使定位部600与挟持件500分离,以解除此暂时性固定的状态。
[0078]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挟持件500包含有挟持件本体530、第一夹臂550及第二夹臂570。挟持件本体530形成为略长条状的板体,且长边平行于延长方向X。第一夹臂550及第二夹臂570均自挟持件本体530的一端沿第一轨100延伸而出,亦即实质沿延长方向X延伸。第一夹臂550及第二夹臂570分别由挟持件本体530端部的两端向外伸出,并与挟持件本体530共同围成以狭口部510为开口的容置空间590。在此实施例中,容置空间590形成为穿孔结构,其轴向垂直于第一侧面111,以供至少部分容纳定位部600。第一夹臂550及第二夹臂570分别具有相向的凸部551、571,狭口部510则形成于凸部551、571之间。换言之,狭口部510连通于容置空间590,且狭口部510的开口宽度小于容置空间590的内径。凸部551、571远离挟持件本体530的一侧分别形成有导引斜边553、573供导引定位部600通过狭口部510,其中导引斜边553、573于越接近容置空间590时越朝向开口中央接近;换言之,通过导引斜边553、573的设置,凸部551、571可形成收束颈口状的狭口部510。
[0079]第一夹臂550及第二夹臂570在一实施例中,具有较定位部600为大的材料弹性,或者设计为较定位部600容易产生挠曲,因此当定位部600自狭口部510外被推入时,如图5A及图5B所示,即会顺着导引斜面553、573而迫开凸部551、571,以进入容置空间590中,脱出时亦然。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夹臂550及第二夹臂570亦可具有较定位部600为小的材料弹性,或者设计为较定位部600不易产生挠曲,当定位部600自狭口部510外被推入时,定位部600即会被压缩而通过狭口部510以进入容置空间590,脱出时亦然。通过此一设计,可以调整第一夹臂550及第二夹臂570的材料及结构设计,改变定位部600迫开凸部551、571的力量,以提供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设计。例如,由于使用者施力于推动第一轨100或第二轨200时会有一定的施力持续时间,故可设计使定位部600迫开凸部551、571之力足以使第一轨100相对于第二轨200产生完整的滑动行程;因此当使用者施力使定位部600脱离挟持件500后,即便马上停止施力,其残余的力量仍足以使第一轨100与第二轨200自完全展开滑动至完全迭合。
[0080]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挟持件500另包含有外撑部501、卡勾503及定位孔505等供定位的构件;唯外撑部501、卡勾503及定位孔505等构件不限于同时存在于挟持件500上,三者均可单独使用。外撑部501连接于挟持件本体530平行于延长方向X的长侧边533,且较佳为以成对方式分别设置于挟持件本体530 二相对的长侧边533上;此外,挟持件本体530的同一长侧边533上亦可设置有多个外撑部501。第一侧壁130的内面形成有凹槽133供容纳外撑部501,并在垂直第一侧面111的方向上限制外撑部501脱出凹槽133外,以达定位挟持件500的效果。凹槽133,在一实施例中,可由弯折第一侧壁130的方式形成。外撑部501外伸的自由端较佳较其连接于挟持件本体530的部分在与第一侧面111垂直的侧面5010上具有较大的宽度,以达到较佳的定位效果。
[0081]卡勾503连接于挟持件本体530朝向第一侧面111的一面535上,且如图6A所示,卡勾503可自该面535及长侧边533交界处朝该面535的法线方向伸出。在图6B中,第一侧面111上具有与卡勾503相应的卡槽160,卡勾503卡合于卡槽160内。当挟持件500上同时设有卡勾503及多个外撑部501时,多个外撑部501较佳分别设置于卡勾503在延长方向X的两侧,以降低挟持件本体530在平行第一侧面111方向上晃动或旋转的程度,并维持狭口部510与定位部600的对位准确性。
[0082]定位孔505,在一实施例中,形成于面535上,而第一侧面111上设有相应的定位销170。当挟持件500组装至第一轨100上时,定位销170即伸入定位孔505中以限制挟持件500在平行第一侧面111方向上的位移。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定位孔505及定位销170亦可采相反的配置,即定位孔505形成于第一侧面111上,而定位销170设置于挟持件本体530上。
[0083]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滑轨组10另包含有第三轨300可滑动地套合于第一轨100或第二轨200外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轨200套合于第一轨100的外侧,而第三轨300则套合于第二轨200的外侧。第三轨300具有第三本体310及二第三侧壁330。本实施例中,第三本体310与第二本体210具有对应的形状,故在本实施例中亦形成为长条状,并沿着第一轨100的延长方向X延伸;第三本体310并具有第三侧面311,第三侧面311在组装后将会朝向所套合的第二轨200。第三侧壁330分别连接于第三侧面311平行于延长方向X的二相对侧边,并朝第三侧面311的法线方向延伸。第三侧壁330于远离第三侧面311连接侧边的边缘331形成为自由端。在一实施例中,该边缘331向内弯折,亦即朝对向的第三侧壁330弯折,以使第三轨300整体形成为凹槽状。
[0084]在此实施例中,第三轨300套合于第二轨200的外侧;换言之,成对的第三侧壁330分别位于成对的第二侧壁230外侧,并通过弯折的结构产生在第三侧面311或第二侧面211法线方向N上的干涉,以避免第三轨300在法线方向N上与第二轨200脱离。此外,通过第二轨200的导引,第三轨300可相对第二轨200在延长方向X上滑动。此外,第三侧面311上设有凸块350可与第二轨200未设有定位部600的端部相干涉,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凸块350位于第三轨300的端部位置。当第三轨300相对于第二轨200滑动至一预设行程时,凸块350即会抵触第二轨200的端部,以推动第二轨200以定位部600朝向挟持件500的方向同时滑动。
[0085]在较佳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滑轨组10并包含有滚珠组400设置于第三轨300与第二轨200间。本实施例中,滚珠组设置在第二轨200上,使该第二轨200形成为承载滚珠组400的座台,第二轨200上的第二侧壁230上设有多个穿孔208供分别容纳滚珠401使该第二轨200形成珠轨的结构。滑轨组10于组装后,滚珠401的中段为第二轨200所承载,而两侧则分别与第一侧壁130及第三侧壁330的表面接触。当第三轨300相对第二轨200滑动时,即同时滚动滚珠401前进,使得第二轨200同时相对于第一轨100滑动。
[0086]如图7所示,第二轨200在延长方向X上的长度分别小于第一轨100及第三轨300的长度,且第二轨200的长度即为第一轨100及第三轨300的最小迭合长度;换言之,当第三轨300相对于第一轨100拉开使滑轨组10为最长时,如图8A所示,第一轨100及第三轨300仍保有第二轨200长度的迭合。当第三轨300相对于第一轨100拉开至一定行程时,凸块350即会在第二轨200上的定位部600靠近狭口部510时抵触第二轨200未设有定位部600的相反端。当第三轨300继续相对于第一轨100拉开时,凸块350即会推动第二轨200使定位部600迫开狭口部510以进入容置空间590。当定位部600要进入该容置空间350之前,如图5A的状态时,第三轨300对应第二轨200的滚珠401的内壁上具有一止挡部360,本实施例为一凸起结构,该止挡部360向该滚珠401侧凸起以与该滚珠干涉。本实施例中,与该止挡部360相干涉的滚珠401为最靠近凸块350的滚珠401。因此当如图5A的状态,当定位部600要进入该容置空间350之前,止挡部360向该滚珠401侧凸起以与该滚珠干涉,此时使用者通过外推力F推动该第三轨300移动时该外推力会同时推动该止挡部360前进,当使定位部600迫开狭口部510以进入容置空间590时,止挡部360则如图8C的状态,被推至滚珠401的另一侧。当该定位部600进入该容置空间590内时,则整个滑轨组被暂时固定。
[0087]要说明的是,设置止挡部360的用意是为了在将定位部600反向推出容置空间590时,第三轨300与第二轨200的摩擦力小于将定位部600反向推出容置空间590所需之力,而造成第三轨300在第二轨200上滑动,而无法带动第二轨将定位部600反向推出容置空间590。此时,如图8C所示,当定位部600容置于该容置空间590内时,由于第三轨300内壁上有一止挡部360,因此,当第三轨300朝向与第一轨100完全迭合的方向滑动时,通过一作用力施加于第三轨300或第一轨100上,通过止挡部360传递该作用力于该第二轨200,当该作用力大于定位部600迫开狭口部510以脱离所需之力时,可以顺利使第二轨200相对于第一轨100滑动,进而让定位部600脱离狭口部510,则使第三轨300朝与第一轨100完全迭合的方向滑动。当定位部600脱离狭口部510的同时,止挡部360也会移动至滚珠401的另一侧,如图8B所示。换言之,第三轨300带动所套合的第二轨200移动之力较佳需大于定位部600脱离狭口部510所需之力。要说明的是,该止挡部360的位置与形式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制。
[0088]图9为本发明的滑轨组另一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该滑轨组1b由一对如图7所示的滑轨组所组合而成,以下分别为滑轨组10与1a来表示。本实施例中,滑轨组1a的第一轨10a与该滑轨组10的第一轨100相连接,本实施例的连接方式通过与第一侧面111相对的另一侧面112与第一轨10a的第一侧面Illa相对应的另一侧面相固接,以形成滑动行程加长的滑轨组10b。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所示的两滑轨组10与1a对接的方式为第一轨100与10a相连接,但不以此为限制,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滑轨组10的第一轨100与滑轨组1a的第三轨相固接;或者是将滑轨组10的第一轨100与滑轨组1a的第三轨300a相固接;或者是将滑轨组10的第三轨300与滑轨组1a的第三轨300a相固接;或者是将滑轨组10的第三轨300与滑轨组1a的第一轨10a相固接,这是本领域技术的人可以跟据图9所示的实施态样而予以变化。同样地,对于图1所示的滑轨组10也可以采用上述的概念,将两个以上的滑轨组连接,以增加移动行程。
[0089]图1OA与图1OB所示为使用前述滑轨组的操作系统立体动作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操作系统7包括有一人机接口模块70以及一对滑轨组10,其分别连接于该人机接口模块70的两侧面上。该人机接口模块70可以为据有显示、输入以及运算处理整合的电脑,或者是仅为显示与输入整合的架构。本实施例中,该人机接口模块70为显示与输入整合的架构,其包括有一显示模块700以及一输入模块701。其中,该显示模块700可以为平面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或者是触控式平面显示器,该输入模块701则为一键盘与触控板或轨迹球整合在一起的结构。本实施例中,该显示模块700枢接于该输入模块701上,可以让使用者翻转显示模块700。
[0090]该操作系统7可设置于一机柜8内,机柜8内具有两组支架,每一组支架80由一第一支撑柱800、一第二支撑柱801以及一连接板81所构成,该连接板81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支撑柱800与第二支撑柱801上。而每一滑轨组10则分别耦接于每一组支架的连接板81以及人机接口模块70上。要说明的是,滑轨组10可以采用图1、图7或图9所示的滑轨组来实施。由于本实施例的操作系统7具有显示与输入机能的人机接口模块70,因此可以一多电脑切换器50电性连接之后,即可以作为操控该多电脑切换器50的接口。一般而言,多电脑切换器50与多台电脑电讯连接,使得该人机接口模块70可以经由该多电脑切换器50切换选择控制任何一电脑。本实施例中,多电脑切换器50的两侧面分别连接于连接板上,该人机接口模块70则与该多电脑切换器50电性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该人机接口模块70与该多电脑切换器50之间更具有两相互枢接的轴臂82。
[0091]请同时参阅图5B、图1OA和图1OB所示,当欲使用人机接口模块70时,如图1OB所示,使用者施加外拉的一作用力于该人机接口模块70之后,可以将该人机接口模块70拉至如图1OA的状态,此时,如同前述的图5B所示,定位部600会被挟持于容置空间590内,而使滑轨组暂时被定位。此时,如果内推的力量小于定位部600挣脱挟持件500所需的力量时,人机操作模块70是无法被推回机柜内。反之,如果使用者所施加的内推力量大到足够使定位部600脱离挟持件500,此略大的力量较佳可使滑轨组10复归至完全迭合的位置,进而使人机操作模块70被推入机柜8内收纳,而再度回到如图1OA的状态。
[0092]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申请专利范围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滑轨组,包含: 一第一轨,具有一第一侧面; 一第二轨,与该第一轨可相对滑动地套合,并具有一第二侧面与该第一侧面相对;其中,该第二侧面上设置有一定位部;以及 一挟持件,设置于该第一侧面,并具有一狭口部,其具有一开口朝向该定位部; 其中,当该第一轨相对该第二轨滑动时,该定位部随该第二轨移动而经该狭口部进入该挟持件或脱出该挟持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组,其特征在于,该挟持件具有: 一挟持件本体;以及 一第一夹臂及一第二夹臂,分别自该挟持件本体的一端沿该第一轨延伸并与该本体共同围成一容置空间; 其中,该第一夹臂及该第二夹臂分别具有彼此相向的一凸部,该狭口部形成于相对的该二凸部间且连通该容置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轨组,其特征在于,每一凸部远离该挟持件本体的一侧具有一导引斜边,该导引斜边于越接近该容置空间时越朝该开口中央接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轨组,其特征在于,该挟持件具有一外撑部连接于该本体平行该第一轨延长方向的侧边;该第一轨具有一第一侧壁连接该第一侧面平行其延长方向的边缘,该第一侧壁形成有一凹槽,该外撑部容纳于该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轨组,其特征在于,该挟持件具有一卡勾连接该挟持件本体朝向该第一侧面的一面上,该第一侧面具有—^槽,该卡勾卡合于该卡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轨组,其特征在于,该挟持件具有多个外撑部连接于该挟持件本体平行该第一轨延长方向的侧边且设置于该卡勾的两侧;该第一轨具有一第一侧壁连接该第一侧面平行其延长方向的边缘,该第一侧壁形成有一凹槽,该外撑部容纳于该凹槽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轨组,其特征在于,该挟持件本体上形成有一定位孔,该第一侧面上设定有一定位销伸入该定位孔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第三轨可滑动地套合于该第一轨或该第二轨外侧;其中该第三轨具有一第三侧面朝向所套合的该第一轨或该第二轨,该第三侧面上设置有一凸块与所套合的该第一轨或该第二轨相干涉;当该第三轨滑动时,该凸块带动被第三轨套合的该第一轨或该第二轨滑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第三轨可滑动地套合于该第二轨外侧;其中该第三轨具有一第三侧面朝向所套合的该第二轨,该第三侧面上设置有一凸块与所套合的该第二轨相干涉;当该第三轨滑动时,该凸块带动该第二轨滑动,其中该第二轨为一珠轨,其与该第三轨间滑接的轨壁上容纳有多个滚珠。
10.一种操作系统,包含: 一人机接口模块,其两侧分别具有一连接面;以及 一对第一滑轨组,其分别设置于该两侧的连接面上,每一第一滑轨组具有: 一第一轨,具有一第一侧面; 一第二轨,与该第一轨可相对滑动地套合,并具有一第二侧面与该第一侧面相对;其中,该第二侧面上设置有一第一定位部;以及 一第一挟持件,设置于该第一侧面,并具有一第一狭口部,其具有一第一开口朝向该第一定位部; 其中,当该第一轨相对该第二轨滑动时,该第一定位部随该第二轨移动而经该第一狭口部进入该第一挟持件或脱出该第一挟持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第三轨可滑动地套合于该第二轨外侧;其中该第三轨具有一第三侧面朝向所套合的该第二轨,该第三侧面上设置有一凸块与所套合的该第二轨相干涉;当该第三轨滑动时,该凸块带动该第二轨滑动,其中该第二轨为一珠轨,其与该第三轨间滑接的轨壁上容纳有多个滚珠。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有一对第二滑轨组,其分别与该对第一滑轨组相耦接,每一第二滑轨组更具有: 一第四轨,具有一第四侧面; 一第五轨,与该第四轨可相对滑动地套合,并具有一第五侧面与该第四侧面相对;其中,该第五侧面上设置有一第二定位部; 一第二挟持件,设置于该第四侧面,并具有一第二狭口部,其具有一第二开口朝向该第二定位部;以及 一第六轨,可滑动地套合于该第五轨外侧; 其中,当该第四轨相对该第五轨滑动时,该第二定位部随该第五轨移动而经该第二狭口部进入该第二挟持件或脱出该第二挟持件。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有一多电脑切换器与该人机接口模块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H05K7/18GK104254227SQ201310432737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8日
【发明者】郑欣郎 申请人: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