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8076101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及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装配支架、钢丝绳卷筒和拉索,装配支架可在顶端悬吊待装配的变幅滑轮组,钢丝绳卷筒设置在履带起重机的后方,装配支架在穿绳阶段设置在履带起重机前方靠近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以便在变幅滑轮组和人字架的滑轮组之间近距离穿绳,装配支架在牵引阶段移动到远离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以便在履带起重机的臂架头部与变幅滑轮组之间通过拉索进行连接。本发明采用近距离穿绳方案使得操作工人在穿绳时无需对钢丝绳进行大范围的拖拽,从而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更容易拉紧钢丝绳,避免跳绳现象,同时整个装配过程占用空间较小,对地面的污染也相对较小。
【专利说明】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具有臂架变幅功能的履带起重机中需要安装变幅滑轮组,如图1所示,变幅滑轮组al的装配方法是:先将拉索a3与变幅滑轮组al和臂架a7相连接,并从放置在履带起重机正后端的钢丝绳卷筒a6中展开钢丝绳a9,然后将钢丝绳a9经人字架a5上的导向轮a8导入,并在人字架a5上的滑轮组与变幅滑轮组al之间进行穿绳。穿绳完毕后,将钢丝绳a9的绳头固定在人字架a5的滑轮组上,并将末端绳头通过楔形块固定在变幅卷扬上,再通过变幅卷扬卷入钢丝绳,待钢丝绳绷紧后,停止卷动,结束整个装配工作。
[0003]这种装配方法中的穿绳过程需要将钢丝绳完全展开,穿绳时需要多人拽拉钢丝绳,每穿一组滑轮需拉拽一次,由于穿绳距离较大,钢丝绳自身较重,人工拉拽的力度有限,钢丝绳不能保证完全绷紧,容易造成跳绳现象。占地场地大、装配人员多、劳动强度大,地面污染严重。
[0004]如图2所示,另一种变幅滑轮组al的装配方法是:先将拉索a3与变幅滑轮组al和臂架a7相连接,再将钢丝绳卷筒中的钢丝绳完全卷入变幅卷扬的卷筒中,然后变幅卷扬反转,引出的钢丝绳a9在人字架a5上的滑轮组和变幅滑轮组al之间进行长距离穿绳,待穿绳完毕后,将钢丝绳a9的绳头固定在人字架a5的滑轮组上,变幅卷扬再次逆向转动,待钢丝绳绷紧,结束整个装配工作。
[0005]这种装配方法需要将钢丝绳从卷筒内导入变幅卷扬中,装配时间较长,虽然从卷扬中释放出的钢丝绳有一定的伸展力,但仍需人工导向、拉拽,占用场地大、装配人员多、劳动强度大,地面污染严重,由于穿绳距离较大,钢丝绳自身较重,人工拉拽的力度有限,钢丝绳不能保证完全绷紧,容易造成跳绳现象,占用场地大、装配人员多、劳动强度大,地面污染严重。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及方法,能够克服长距离穿绳带来的缺点,降低工作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包括:装配支架、钢丝绳卷筒和拉索,所述装配支架可在顶端悬吊待装配的变幅滑轮组,所述钢丝绳卷筒设置在履带起重机的后方,其中,所述装配支架在穿绳阶段设置在所述履带起重机前方靠近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以便在所述变幅滑轮组和所述人字架的滑轮组之间近距离穿绳,所述装配支架在牵引阶段移动到所述履带起重机前方远离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以便在所述履带起重机的臂架头部与所述变幅滑轮组之间通过所述拉索进行连接。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动力牵引机构,引出牵引绳来连接所述变幅滑轮组,在牵引阶段通过牵引所述变幅滑轮组将所述装配支架移动到所述履带起重机前方远离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牵引机构为卷扬小车。
[0010]进一步的,所述装配支架包括:移动部、支撑部和悬吊部,所述支撑部包括两组呈三角形的框架结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两侧,所述悬吊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的顶端,用于悬吊所述变幅滑轮组,所述移动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下方,能够带动所述装配支架在所述履带起重机的前方移动。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前述的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的变幅滑轮组装配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0012]在装配支架的顶端悬吊待装配的变幅滑轮组,并将所述装配支架设置在履带起重机前方靠近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
[0013]将钢丝绳卷筒设置在所述履带起重机的后方,从所述钢丝绳卷筒展开钢丝绳,将所述钢丝绳的绳头经所述人字架上的导向轮导入,并在所述人字架上的滑轮组与所述变幅滑轮组之间进行近距离穿绳;
[0014]穿绳完毕后,将所述钢丝绳的绳头装卡在所述人字架上的滑轮组上;
[0015]通过牵引方式将所述装配支架移动到所述履带起重机前方远离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带动所述钢丝绳从所述钢丝绳卷筒中引出;
[0016]当所述钢丝绳从所述钢丝绳卷筒中引出完毕后,将所述钢丝绳的末端绳头通过楔形块固定到所述履带起重机的变幅卷扬上,并在所述履带起重机的臂架头部与所述变幅滑轮组之间通过所述拉索进行连接;
[0017]使所述变幅卷扬卷入所述钢丝绳,直至所述钢丝绳完全绷紧后停止卷绳。
[0018]进一步的,还包括动力牵引机构,所述通过牵引方式将所述装配支架移动到所述履带起重机前方远离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的操作具体为:
[0019]从所述动力牵引机构中引出牵引绳来连接所述变幅滑轮组,通过牵引所述变幅滑轮组将所述装配支架移动到所述履带起重机前方远离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
[0020]进一步的,所述履带起重机前方靠近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为所述履带起重机的操纵室对应的位置。
[0021]进一步的,所述变幅滑轮组包括三组滑轮,分别为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所述人字架上的滑轮组包括两组滑轮,分别为第四滑轮和第五滑轮;所述在所述人字架上的滑轮组与所述变幅滑轮组之间进行近距离穿绳的操作具体为:
[0022]将所述钢丝绳从所述第一滑轮的内侧穿过,绕过所述第一滑轮,从所述第一滑轮的外侧引到所述第四滑轮的外侧;
[0023]将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第四滑轮,从所述第四滑轮的内侧引到所述第三滑轮的内侧;
[0024]将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三滑轮,从所述第三滑轮的外侧引到所述第五滑轮的外侧;
[0025]将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五滑轮,从所述第五滑轮的内侧引回所述第三滑轮的内侧,再将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三滑轮,从所述第三滑轮的外侧引到所述第五滑轮的外侧;
[0026]将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五滑轮,从所述第五滑轮的内侧引到所述第二滑轮靠近所述第三滑轮的一侧;
[0027]将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二滑轮,并将所述钢丝绳的绳头引到所述第四滑轮的内侧。
[002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穿绳阶段将装配支架设置在履带起重机前方靠近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先进行变幅滑轮组和人字架的滑轮组之间的穿绳工作,在穿绳结束后再将装配支架移动到远离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以便在履带起重机的臂架头部与变幅滑轮组之间通过拉索进行连接。由于变幅滑轮组与人字架的滑轮组距离较近,因此操作工人在进行近距离穿绳时无需对钢丝绳进行大范围的拖拽,从而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更容易拉紧钢丝绳,避免跳绳现象,同时整个装配过程占用空间较小,对地面的污染也相对较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0]图1为现有的一种履带起重机中变幅滑轮组的装配方法的示意图。
[0031]图2为现有的另一种履带起重机中变幅滑轮组的装配方法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发明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发明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发明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实施例中装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本发明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实施例中钢丝绳卷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本发明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实施例中卷扬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8为基于本发明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的变幅滑轮组装配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不意图。
[0038]图9为图8实施例的整个过程的示意图。
[0039]图10为本发明变幅滑轮组装配方法实施例中的近距离穿绳操作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41]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包括:装配支架1、钢丝绳卷筒2和拉索(图中未示)。装配支架3可在顶端悬吊待装配的变幅滑轮组3,钢丝绳卷筒2设置在履带起重机的后方。装配支架I在变幅滑轮组3装配的不同阶段被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其中装配支架I在穿绳阶段设置在履带起重机前方靠近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4上的滑轮组5的位置,这可以方便在变幅滑轮组3和人字架4的滑轮组5之间进行近距离穿绳。而在牵引阶段中,即通过移动装配支架使之远离人字架,来将钢丝绳从钢丝绳卷筒2中牵引出来的直到钢丝绳完全从钢丝绳卷筒2中释放出来的过程,装配支架I可以在拉力F的作用下移动到履带起重机前方远离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4上的滑轮组5的位置,以便在履带起重机的臂架7头部与变幅滑轮组I之间通过拉索进行连接。
[0042]通过在变幅滑轮组的不同装配阶段合理的设置装配支架的位置,使得装配支架在穿绳阶段设置在履带起重机前方靠近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先进行变幅滑轮组和人字架的滑轮组之间的穿绳工作,在穿绳结束后的牵引阶段将装配支架移动到远离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以便在履带起重机的臂架头部与变幅滑轮组之间通过拉索进行连接。由于在穿绳阶段的变幅滑轮组与人字架的滑轮组距离较近,因此操作工人在进行近距离穿绳时无需对钢丝绳进行大范围的拖拽,从而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更容易拉紧钢丝绳,避免跳绳现象,同时整个装配过程占用空间较小,对地面的污染也相对较小。
[004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增加动力牵引机构,通过引出牵引绳来连接变幅滑轮组,在牵引阶段通过牵引所述变幅滑轮组将装配支架移动到履带起重机前方远离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动力牵引机构采用卷扬小车6,该卷扬小车6能够提供牵引变幅滑轮组3,以使装配支架I移动到履带起重机前方远离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4上的滑轮组5的位置的动力,图7示出了卷扬小车6的一种实现结构,包括发动机(图中未示)、牵引绳卷筒62、把手61和滚轮63,通过发动机带动牵引绳卷筒62转动以便向变幅滑轮组3提供牵引力,而把手61和滚轮63是小车车体的一部分,用来方便操作人员推拉卷扬小车。卷扬小车6相比于人力牵引的方式,能够极大地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同时也能够节省工作场地。
[0044]动力牵引机构也可以采用电机加卷筒的工装替代,同样能达到卷扬小车的牵引效
果O
[0045]图5示出了装配支架的一种实现结构,其中装配支架包括:移动部11、支撑部12和悬吊部13,支撑部11包括两组呈三角形的框架结构,对称设置在履带起重机的两侧,悬吊部13固定连接支撑部12的顶端,用于悬吊变幅滑轮组3,移动部11固定设置在支撑部12的下方,能够带动装配支架在履带起重机的前方移动。图6则示出了钢丝绳卷筒的一种实现结构。其中,卷筒支架可放置在地面上,卷筒则固定在卷筒支架上,并可相对于卷筒支架转动,在卷筒上缠绕着钢丝绳,当钢丝绳受到牵引力的作用时,卷筒会绕轴线旋转。
[0046]基于上述各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的实施例,相应的变幅滑轮组装配方法的流程参见图8的示例。图9则体现出了装配过程的多个状态,该流程包括:
[0047]步骤101、在装配支架的顶端悬吊待装配的变幅滑轮组,并将所述装配支架设置在履带起重机前方靠近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参考附图,履带起重机前方靠近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大概处于履带起重机的操纵室对应的位置;
[0048]步骤102、将钢丝绳卷筒设置在所述履带起重机的后方,从所述钢丝绳卷筒展开钢丝绳,将所述钢丝绳的绳头经所述人字架上的导向轮导入,并在所述人字架上的滑轮组与所述变幅滑轮组之间进行近距离穿绳;
[0049]步骤103、穿绳完毕后,将所述钢丝绳的绳头装卡在所述人字架上的滑轮组上;
[0050]步骤104、通过牵引方式将所述装配支架移动到所述履带起重机前方远离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带动所述钢丝绳从所述钢丝绳卷筒中引出;
[0051]步骤105、当所述钢丝绳从所述钢丝绳卷筒中引出完毕后,将所述钢丝绳的末端绳头通过楔形块固定到所述履带起重机的变幅卷扬上,并在所述履带起重机的臂架头部与所述变幅滑轮组之间通过所述拉索进行连接;
[0052]步骤106、使所述变幅卷扬卷入所述钢丝绳,直至所述钢丝绳完全绷紧后停止卷绳。
[0053]从上述流程可以看出,穿绳过程是一种近距离穿绳过程,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所采用的短距离穿绳对比现有装配方法中的长距离穿绳距离大约缩短了 7米,而距离长短对穿绳顺序和拉拽次数没有影响。长距离穿绳需多名员工拉拽钢丝绳,需占用较大的场地空间,短距离穿绳需两名员工站在履带起重机上即可穿绳。这样就避免了以往长距离穿绳所带来的占用场地大、油污满地、劳动强度大的缺点,极大地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了装配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0054]在基于包括动力牵引机构的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实施例中,可采用卷扬小车作为动力牵引机构,而步骤104中的通过牵引方式将所述装配支架移动到所述履带起重机前方远离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的操作可以具体为:从所述动力牵引机构中引出牵引绳来连接所述变幅滑轮组,通过牵引所述变幅滑轮组将所述装配支架移动到所述履带起重机前方远离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利用动力牵引机构来代替人工拉拽钢丝绳,在牵引过程中能够使变幅滑轮组受到恒定的牵引力,使钢丝绳的受力均匀,恒定的从钢丝绳卷筒中释放出来,有效地防止了脱离滑槽和跳绳的现象,进一步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0055]在本发明的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中,变幅滑轮组3包括三组滑轮,分别为第一滑轮31、第二滑轮32和第三滑轮33,人字架上的滑轮组5包括两组滑轮,分别为第四滑轮51和第五滑轮52 ;滑轮组5与变幅滑轮组3之间进行近距离穿绳的操作(如图10所示),具体包括:将钢丝绳从第一滑轮31的内侧穿过(Si),绕过第一滑轮31,从第一滑轮31的外侧引到第四滑轮51的外侧(s2);将钢丝绳绕过第四滑轮51,从第四滑轮51的内侧引到第三滑轮33的内侧(s3);将钢丝绳绕过第三滑轮33,从第三滑轮33的外侧引到第五滑轮52的外侦仪s4);将钢丝绳绕过第五滑轮52,从第五滑轮52的内侧引回第三滑轮33的内侧(s5),再将钢丝绳绕过第三滑轮33,从第三滑轮33的外侧引到第五滑轮52的外侧(s6);将钢丝绳绕过第五滑轮52,从第五滑轮52的内侧引到第二滑轮32靠近第三滑轮33的一侧(s7);将钢丝绳绕过第二滑轮32,并将钢丝绳的绳头引到第四滑轮51的内侧(s8)。
[0056]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包括:装配支架、钢丝绳卷筒和拉索,所述装配支架可在顶端悬吊待装配的变幅滑轮组,所述钢丝绳卷筒设置在履带起重机的后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支架在穿绳阶段设置在所述履带起重机前方靠近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以便在所述变幅滑轮组和所述人字架的滑轮组之间近距离穿绳,所述装配支架在牵引阶段移动到所述履带起重机前方远离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以便在所述履带起重机的臂架头部与所述变幅滑轮组之间通过所述拉索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牵引机构,弓丨出牵引绳来连接所述变幅滑轮组,在牵引阶段通过牵引所述变幅滑轮组将所述装配支架移动到所述履带起重机前方远离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牵引机构为卷扬小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支架包括:移动部、支撑部和悬吊部,所述支撑部包括两组呈三角形的框架结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两侧,所述悬吊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的顶端,用于悬吊所述变幅滑轮组,所述移动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下方,能够带动所述装配支架在所述履带起重机的前方移动。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变幅滑轮组装配装置的变幅滑轮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装配支架的顶端悬吊待装配的变幅滑轮组,并将所述装配支架设置在履带起重机前方靠近所述履带起重机 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 将钢丝绳卷筒设置在所述履带起重机的后方,从所述钢丝绳卷筒展开钢丝绳,将所述钢丝绳的绳头经所述人字架上的导向轮导入,并在所述人字架上的滑轮组与所述变幅滑轮组之间进行近距离穿绳; 穿绳完毕后,将所述钢丝绳的绳头装卡在所述人字架上的滑轮组上; 通过牵引方式将所述装配支架移动到所述履带起重机前方远离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带动所述钢丝绳从所述钢丝绳卷筒中引出; 当所述钢丝绳从所述钢丝绳卷筒中引出完毕后,将所述钢丝绳的末端绳头通过楔形块固定到所述履带起重机的变幅卷扬上,并在所述履带起重机的臂架头部与所述变幅滑轮组之间通过所述拉索进行连接; 使所述变幅卷扬卷入所述钢丝绳,直至所述钢丝绳完全绷紧后停止卷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幅滑轮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牵引机构,所述通过牵引方式将所述装配支架移动到所述履带起重机前方远离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的操作具体为: 从所述动力牵引机构中引出牵引绳来连接所述变幅滑轮组,通过牵引所述变幅滑轮组将所述装配支架移动到所述履带起重机前方远离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幅滑轮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起重机前方靠近所述履带起重机的人字架上的滑轮组的位置为所述履带起重机的操纵室对应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幅滑轮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滑轮组包括三组滑轮,分别为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所述人字架上的滑轮组包括两组滑轮,分别为第四滑轮和第五滑轮;所述在所述人字架上的滑轮组与所述变幅滑轮组之间进行近距离穿绳的操作具体为: 将所述钢丝绳从所述第一滑轮的内侧穿过,绕过所述第一滑轮,从所述第一滑轮的外侧引到所述第四滑轮的外侧;将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第四滑轮,从所述第四滑轮的内侧引到所述第三滑轮的内侧;将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三滑轮,从所述第三滑轮的外侧引到所述第五滑轮的外侧;将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五滑轮,从所述第五滑轮的内侧引回所述第三滑轮的内侧,再将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三滑轮,从所述第三滑轮的外侧引到所述第五滑轮的外侧;将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五滑轮,从所述第五滑轮的内侧引到所述第二滑轮靠近所述第三滑轮的一侧; 将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二滑轮,并将所述钢丝绳的绳头引到所述第四滑轮的内侧。
【文档编号】B66C23/82GK103641002SQ201310669889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李翔, 董志强, 孟立志, 于洪涛 申请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