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带拼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460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载带拼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载带接上的载带拼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部件安装装置构成为,利用由安装头的喷嘴吸附向规定的部件供给位置输送的电子部件,并将吸附的电子部件安装于基板。电子部件向规定的部件供给位置的输送由载带来进行。载带具备在其长边方向上以等间隔且形成于一方的表面上的保持电子部件的凹部(凹槽)。并且,与对载带进行输送的带供给器(tape feeder)的链轮齿啮合的多个进给孔在载带的长边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距地形成于载带,以便能够使载带上的电子部件与规定的部件供给位置对位。然而,当载带保持的电子部件剩余得少时,在该载带的后端(载带输送方向后侧的端)接上(拼接)新的载带的前端(输送方向前侧的端)。此时,以接上之后的新的载带的进给孔与带供给器的链轮齿啮合的方式,即以在接上之后不在两个载带之间产生进给孔的间距错离的方式使两个载带接上。为了进行两 个载带的拼接,使用例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拼接装置。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拼接装置将一方的载带的后端与另一方的载带的前端剪掉,以使一方的载带的切断面与另一方的载带的切断面对顶的状态(接触的状态)由拼接带将两个载带接上的方式构成。在使两方的载带对顶时以不在两个载带之间产生进给孔的间距错离的方式将一方的载带的后端与另一方的载带的前端剪掉。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580716号公报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然而,通过由刀具进行的剪掉,可能在对顶的一方的载带的切断面与另一方的载带的切断面产生毛边。由此,在使载带彼此的切断面对顶之后,可能在两个载带之间产生进给孔的间距错离,而在带供给器上发生载带的输送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以不在两方的载带之间产生进给孔的间距错离的方式将两方的载带接上。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载带拼接装置,用于将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端彼此连结,所述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具备在长边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形成的多个进给孔,所述载带拼接装置具有:第一定位销,其穿过第一载带的进给孔;第二定位销,其配置于与第一定位销在载带的长边方向上分离基准分离间距的位置,且穿过第二载带的进给孔,所述基准分离间距为进给孔的间距的整数倍的距离;刀具,其将通过第一定位销及第二定位销定位的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相互重叠的端部沿与载带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切断;定位销移动机构,其使第一定位销相对于第二定位销在载带的长边方向上相对移动,定位销移动机构构成为,在刀具切断两方的载带之前,通过使第一定位销与第二定位销之间的间隔从基准分离间距缩小比进给孔的间距小的规定量而使第一载带朝第二载带侧相对移动,在刀具切断两方的载带之后,使第一定位销与第二定位销之间的间隔恢复为基准分离间距。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所记载的载带拼接装置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载带拼接装置,还具有:第一带保持部,其具备第一定位销,通过第一定位销进行定位并保持第一载带;第二带保持部,其具备第二定位销,通过第二定位销进行定位并保持第二载带;带保持部旋转机构,其使第一带保持部及第二带保持部以沿载带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为中心而同步旋转,将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相互重叠的端部配置于带切断位置,定位销移动机构与经由带保持部转动机构进行的第一带保持部及第二带保持部的同步旋转连动并使第一定位销相对于第二定位销在载带的长边方向上相对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在第二方式所记载的载带拼接装置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载带拼接装置,第一带保持部及第二带保持部分别具备隔着旋转中心线对置的表面与背面,第一带保持部在其表面具备第一定位销,并且在其背面具备第三定位销,第二带保持部在其表面具备第二定位销,并且在其背面具备第四定位销,所述载带拼接装置还具有使第三定位销相对于第四定位销在载带的长边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第二定位销移动机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在第二方式或第三方式所记载的载带拼接装置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载带拼接装置,还具有:带夹持机构,其具备进行转动而夹持配置于带切断位置的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相互重叠的端部的第一夹持构件及第二夹持构件;刀具移动机构,在带夹持机构的第一夹持构件内收容刀具,所述刀具移动机构使刀具在刀尖越过夹持面而切断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第一位置与刀尖存在于第一夹持构件内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锁定机构,其将刀具固定在第二位置,直至第一夹持构件及第二夹持构件在带切断位置(切断时位置)结束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相互重叠的端部的夹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在第二方式或第三方式所记载的载带拼接装置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载带拼接装置,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在一方的表面上具备在载带的长边方向上排列形成的多个压花部,[0036]与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具备压花部的表面对置的第一带保持部及第二带保持部的部分具备沿载带长边方向延伸而收容压花部的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式,在第四方式所记载的载带拼接装置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载带拼接装置,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在一方的表面上具备在载带的长边方向上排列形成的多个压花部,与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具备压花部的表面对置的第一带保持部及第二带保持部的部分具备沿载带长边方向延伸而收容压花部的槽。实用新型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在第一载带的端部与第二载带的端部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且以最靠近第二载带的第一载带的进给孔与最靠近第一载带的第二载带的进给孔隔开规定的间距的状态,将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接上。其结果是,能够不在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之间产生进给孔的间距错离地将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接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带拼接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切断前的载带配置于带基准位置的状态的载带拼接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载带配置于带切断位置的状态下的载带拼接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用于说明定位销移动机构的载带拼接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示出刀具·座在刀具座基准位置被锁定且刀具杆在刀具杆基准位置被锁定的状态的载带拼接装置的主体部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示出解除刀具座的锁定的状态的载带拼接装置的主体部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示出解除刀具杆的锁定的状态的载带拼接装置的主体部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示出载带切断时的状态的载带拼接装置的主体部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示出切断后的载带配置于带基准位置的状态的载带拼接装置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载带被接上的状态的载带拼接装置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8第一定位销(定位销)22第二定位销(定位销)44 刀具Tl 载带T2 载带El 端部E2 端部H进给孔Dl基准分离间距D2规定量(距离)P进给孔的间距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带拼接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组装了载带的状态下的载带拼接装置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载带拼接装置10构成为,将载带Tl的端部El与载带T2的端部E2重叠,并将相互重叠的载带Tl的端部El与载带T2的端部E2剪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对于载带拼接装置10的多个构成要素分别使用“基准位置”与“切断时位置”。“基准位置”是指载带T1、T2组装到载带拼接装置10时的多个构成要素各自的位置。“切断时位置”是指载带Τ1、Τ2被切断时的多个构成要素各自的位置。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说明载带拼接装置10而使用X-Y-Z坐标系。该X-Y-Z坐标系相对于后述的载带拼接装置10的主体部12而定义。另外,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方式的载带拼接装置,对载带拼接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并且对该装置的多个构成要素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载带拼接装置10具有:在X轴方向观察呈大致“L”字形状的主体部(对应于权利要求书的“第一夹持构件”)12 ;和以在X轴方向上夹着主体部12的方式配置且保持载带Τ1、Τ2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带保持部14、16。主体部12具有:在进行切断时以使由带保持部14、16保持的载带Tl、Τ2的端部Ε1、Ε2重叠的状态相对地进行夹持且与Z-X平面平行的夹持面12a;和支承切断前与切断后的载带T1、T2的端部Ε1、Ε2且与X-Y平面平行的工作台面12b,主体部12的详细结构在后面进行说明。在载带Tl的端部El与载带T2的端部E2在主体部12的工作台面12b上相互重叠的状态下,配置于主体部12的X轴负方向的一方的带保持部14能够以载带Tl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式对载带Tl进行定位并对其保持。具体而言,带保持部14具备支承载带Tl且与X轴平行的带支承面14a,在该带支承面14a上具有穿过载带Tl的进给孔H的两个定位销18。需要说明的是,当带保持部14位于组装载带Tl的基准位置时,带支承面14a与X-Y平面平行。两个定位销18以在载带Tl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隔开载带Tl的进给孔H的间距P的整数倍(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2倍)的距离的方式设置于带保持部14。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详情在后面进行说明,但该两个定位销18能够沿载带Tl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移动地设置于带保持部14。另外,带保持部14具有将以定位销18穿过进给孔H的状态支承于带支承面14a上的载带Tl朝带支承面14a按压的带按压板20。通过被带按压板20与带支承面14a夹持,载带Tl保持于带保持部14。带按压板20还在载带Tl的宽度方向上能够移动地设置于带保持部14的带支承面14a。由此,带按压板20能够与带支承面14a配合而保持载带Tl,还能够解除该保持。隔着主体部12而配置于主体部12的X轴正方向的另一方的带保持部16构成为能够对载带T2进行定位并进行保持,以使得在载带T2的端部E2相对于在一方的带保持部14保持的载带Tl的 端部El在工作台面12b上相互重叠的状态下,载带T2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具体而言,带保持部16具备支承载带T2且与X轴平行的带支承面16a,在该带支承面16a上具有穿过载带T2的进给孔H的两个定位销22。需要说明的是,当带保持部16位于组装载带T2的基准位置时,带支承面16a与X-Y平面平行。两个定位销22以在载带T2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隔开载带T2的进给孔H的间距P的整数倍(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2倍)的距离的方式设置于带保持部16。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定位销22与设置于带保持部14的两个定位销18不同,固定地设置于带保持部16的带支承面16a。带保持部16也具有与设置于带保持部14的带按压板20相同的带按压板24,该带按压板24以定位销22穿过进给孔H的状态将支承于带支承面16a的载带T2朝带支承面16a按压。 如图3所示,两个带保持部14、16构成为,在将主体部12夹在两个带保持部14、16之间而保持载带T1、T2的状态下,能够以沿载带T1、T2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作为中心而同步旋转。具体而言,两个带保持部14、16分别固定于在X轴方向上贯通主体部12且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主体部12的转轴30的两端的每个端部。即,转轴30作为使带保持部14、16同步旋转的带保持部转动机构而发挥功能。另外,如图3所示,两个带保持部14、16构成为,通过在以转轴30为中心从基准位置旋转90度而移动至切断时位置,将相互重叠的载带Tl、Τ2的端部El、Ε2配置于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上的规定的位置(以下,称作“带切断位置”)。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两个带保持部14、16在主体部12的工作台面12b上的规定的位置(以下,称作“带基准位置”)配置相互重叠的载带T1、T2的端部Ε1、Ε2,当从组装的状态同步旋转90度时, 如图3所示,将相互重叠的载带Τ1、Τ2的端部Ε1、Ε2配置于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上的载带Tl、T2被切断的位置即带切断位置。载带拼接装置10还构成为,当利用两个带保持部14、16的同步旋转而使相互重叠的载带T1、T2的端部Ε1、Ε2从带基准位置移动至带切断位置时,使带保持部14的两个定位销18朝X轴正方向(主体部12侧)移动。对使两个定位销18移动的机构进行说明。如作为带保持部14的剖面(Z-X剖面)图的图4(a)所示,在形成于带保持部14的、沿X轴方向延伸的横孔14b收容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拉杆32,该拉杆32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该拉杆32借助弹簧34而向主体部12施力。收容拉杆32的带保持部14的横孔14b从与主体部12在X轴方向上对置的带保持部14的表面14c朝X轴负方向延伸。另外,从该横孔14b朝带保持部14的带支承面14a延伸的两个竖孔14d形成于带保持部14。两个定位销18通过该两个竖孔14d而从拉杆32朝带支承面14a延伸。另外,如图1所示,竖孔14d具备能够实现竖孔14d内的定位销18的X轴方向的移动的、在带支承面14a上呈X轴方向上较长的长圆形状剖面。根据这样的使定位销18移动的机构,如图2所示,在载带T1、T2的端部Ε1、Ε2配置于带基准位置(主体部12的工作台面12b)时(即带保持部14、16位于基准位置时),如图4(a)所示,由主体部12关闭带保持部14的横孔14b。并且,收容于横孔14b的拉杆32的前端32a与主体部12接触。[0088]当拉杆32的前端32a呈与主体部12接触的状态时,如图2所示,两个定位销18以如下方式设置于拉杆32,即,使带保持部14的主体部12侧的定位销18配置于与另一方的带保持部16的主体部12侧的定位销22在X轴方向上分离距离Dl (以下,称作“基准分离间距D1”)的位置(参照图4(a))。需要说明的是,基准分离间距Dl为载带Tl、T2的进给孔H的间距P的整数倍(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8倍)的距离。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载带Tl、T2的端部El、E2配置于带切断位置(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时(即,带保持部14、16位于切断时位置时),如图4(b)所示,由于在横孔14b的正面不存在主体部12,因此拉杆32的前端32a不与主体部12接触而从横孔14b的开口突出。需要说明的是,图3也示出拉杆32的前端32a从带保持部14的横孔14b突出的样子。当拉杆32的前端32a从横孔14b的开口突出时,如图4所示,带保持部14的主体部12侧的定位销18配置为移动至与另一方的带保持部16的主体部12侧的定位销22分离比基准分离间距Dl短距离D2的位置。以该距离D2比载带Tl、T2的进给孔H的间距P小的方式形成带保持部14的竖孔14d。由此,当利用两个带保持部14、16的90度的同步旋转而使载带T1、T2的端部Ε1、Ε2从带基准位置(工作台面12b)移动至带切断位置(夹持面12a)时,两个定位销18 (拉杆32)连动而向X轴方向上的主体部12侧移动距离D2。由此,载带Tl朝载带T2侧移动距离D2。需要说明的是,拉杆32的主体部12侧的前端32a呈球形状(参照图3及图4),以使当在切断之后载带T1、T2的端部Ε1、Ε2从带切断位置(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转动并返回至带基准位置(主体部12的工作台面12b)时(带保持部14、16从切断时位置返回到基准位置时),拉杆32能够与主体部12接触并朝横孔14b的里侧顺畅地后退。
接装置10还具有与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配合而对配置于带切断位置的相互重叠的载带T1、T2的端部Ε1、Ε2进行夹持的刀具座(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二夹持构件”)40。如图3中由虚线所示那样,刀具座40呈大体立方体形状,具备与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配合而对相互重叠的载带Tl、T2的端部El、E2进行夹持的夹持面40a。另外,刀具座40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主体部12。需要说明的是,刀具座40的基准位置是刀具座40的夹持面40a构成主体部12的工作台面12b的一部分时的位置。具体而言,如作为载带拼接装置10的主体部12的局部剖视图的图5 8所示,转轴30在X轴方向上贯通刀具座40且刀具座40以转轴30为中心而进行旋转(将以沿X轴方向延伸的转轴30为中心的旋转中心线作为中心而进行旋转)。刀具座40以转轴30为中心从基准位置旋转90度而移动至切断时位置,由此配置于带切断位置的相互重叠的载带Tl、T2的端部El、E2被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与刀具座40的夹持面40a夹持。需要说明的是,在基准位置对刀具座40进行固定(锁定)的限位板42设置于主体部12,以使得刀具座40在组装载带Tl、T2时等不朝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侧的带切断位置自由旋转。如图1所示,限位板42构成主体部12的工作台面12b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安装成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2沿Y轴方向移动。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限位板42具备通过与形成于刀具座40的后端(远离转轴30的一侧的端)的切口部40b卡合而在基准位置对刀具座40进行锁定的卡合部42a。如图1所示,当能够沿Y轴方向滑动的限位板42配置于最接近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侧的位置时,基准位置的刀具座40的切口部40b与限位板42的卡合部42a卡合(参照图5)。另一方面,如图3或图6所示,当限位板42配置于最远离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的位置时,刀具座40的切口部40b与限位板42的卡合部42a分离(参照图6)。当刀具座40的切口部40b与限位板42的卡合部42a分离时,刀具座40呈能够以转轴30为中心旋转的状态。如图3所示,相互重叠的载带T1、T2的端部El、Ε2被带保持部14、16与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夹持,在刀具座40的夹持面40a转动而对置的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的部分形成有开口 12c。载带拼接装置10还具有通过该开口 12c从主体部12内向外部移动的一把刃的刀具44 (参照图5 图8)。如图5所示,刀具44安装于刀具杆46。该刀具杆46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主体部12。具体而言,设置于主体部12内的沿X轴方向延伸的转轴48贯通刀具杆46,刀具杆46以转轴48为中心进行转动(将以沿X轴方向延伸的转轴48为中心的旋转中心线作为中心而进行旋转)。通过刀具杆46以转轴48为中心进行旋转,刀具44的刀尖通过开口 12c从主体部12内向外部移动。并且,利用移动至主体部12的外部的刀具44的刀尖,将被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与刀具座40的夹持面40a夹持的相互重叠的载带T1、T2的端部Ε1、Ε2的一部分剪掉。刀具44以将相互重叠的载带Τ1、Τ2的端部Ε1、Ε2在与载带Τ1、Τ2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切断的方式安装 于刀具杆46。优选地,刀具44的切断方向相对于载带的长边方向倾斜地交叉,以使得刀具44的切断方向与载带的长边方向之间的角度呈90度以外的角度,例如45度。关于其理由在后面进行说明。考虑到使用者的安全性,对刀具44通过开口 12c而向主体部12的外部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锁定机构50设置于载带拼接装置10。如图5所示,当由限位板42锁定而使刀具座40位于基准位置时,在刀具44的刀尖位于主体部12内的规定的位置(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二位置”)的状态下,锁定机构50对刀具杆46进行固定(锁定),以使得刀具44不比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侧向外突出。具体而言,锁定机构50包括刀具座40的卡合部40c和刀具杆46的卡合部46c。在刀具座40的刀具杆46侧形成有与刀具杆46的卡合部40c卡合并限制刀具杆46的旋转的由与转轴30的外周面平行的曲面构成的卡合部40c。另一方面,刀具杆46具备朝刀具座40延伸且前端能够滑动地与刀具座40的卡合部40c卡合的卡合部46a。在该刀具座40的卡合部40c与刀具杆46的卡合部46a相互卡合期间,刀具杆46的旋转被限制,由此,限制刀具44的刀尖比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侧向外的移动。如图6所示,即使刀具座40与限位板42之间的卡合被解除,也不会立即解除对刀具杆46的旋转的限制,以刀具座40的卡合部40c与刀具杆46的卡合部46a相互卡合直到刀具座40转动并到达作为切断载带T1、T2的位置的带切断位置为止的方式构成刀具座40的卡合部40c与刀具杆46的卡合部46a。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当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与刀具座40的夹持面40a之间的间隙形成为使用者的手指不能进入的大小时(或当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与刀具座40的夹持面40a完全地夹持相互重叠的载带Tl、T2的端部El、E2时),刀具座40的卡合部40c与刀具杆46的卡合部46a之间的卡合被解除。当刀具座40的卡合部40c与刀具杆46的卡合部46a的卡合被解除时,如图7所示,在刀具杆46的卡合部46a的前方(Y轴正方向、刀具座40侧)产生供卡合部46a能够移动的空间46b。由此,刀具杆46能够以转轴48为中心而朝刀具座40旋转。如图8所示,当刀具杆46旋转时,刀具44的刀尖通过开口 12c而从主体部12内向外部移动。通过刀具杆46的旋转,通过开口 12c而移动至主体部12的外部的刀具44的刀尖将载带Tl、T2的端部El、E2的一部分(端部一侧)剪掉,并到达与刀具座40的夹持面40a接触的位置(对应于权利要求书的“第一位置”)。利用此类锁定机构50来限制由刀具44进行的切断动作,使用者不会接触刀具44的刀尖而能够安全地将载带Tl、T2的端部E1、E2剪掉。另外,如图8所示,锁定机构50构成为,限制刀具座40的旋转直至刀具44的刀尖移动(退避)至主体部12内。如图8所示,当刀具44的刀尖呈位于主体部12的外部的状态时,刀具杆46的卡合部46a作为限制刀具座40的卡合部40c的移动的限位器而发挥功能,对刀具座40的转动进行限制。通过使刀具杆46朝刀具44的刀尖退避至主体部12的内部的方向转动并使其卡合部46a后退,能够实现刀具座40用于返回到基准位置的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由刀具座40的卡合部40c与刀具杆46的卡合部46a构成锁定机构50。即,锁定机构50只要是能够限制刀具44的刃从主体部12内向外移动的刀具杆46的 旋转直至刀具座40的夹持面40a与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配合而对载带T1、T2的端部E1、E2进行夹持的机构即可。另外,锁定机构50只要是能够限制刀具座40的旋转直至刀具杆46后退至刀具44的刀尖收容于主体部12的内部的位置的机构即可。在切断载带T1、T2的端部Ε1、Ε2之后,刀具座40返回到基准位置,利用限位板42固定为不使刀具座40朝切断时位置侧移动。然后,如图9所示,带保持部14、16旋转并从切断时位置返回到基准位置。如图9所示,当带保持部14、16返回到基准位置时,载带Tl的端部El (切断面)与载带Τ2的端部Ε2(切断面)在产生载带的长边方向上(X轴方向上)的距离为D2的间隙G的状态下配置于主体部12的工作台面12b上。具体地进行说明的话,载带T1、T2的端部Ε1、Ε2分别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被一把刃的刀具44切断,一部分(各载带的端部一侧)被剪掉。在进行该切断时,相互重叠的载带Tl、Τ2的端部El、Ε2各自的进给孔H以在载带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相互靠近的方式以错离距离D2的状态重叠。其理由是,当相互重叠的载带Tl、Τ2的端部El、Ε2借助带保持部14、16的同步旋转而从带基准位置(主体部12的工作台面12b)移动至带切断位置(夹持面12a)时,如上所述,定位销18朝接近主体部12的方向移动距离D2,由此载带Tl在其长边方向上朝载带T2移动距离D2。[0117]在刚由一把刃的刀具44进行切断之后,即被切断且呈配置于带切断位置的状态的载带Tl的端部El (切断面)与载带T2的端部E2 (切断面)之间的间隙大致为零。当载带T1、T2的端部El、Ε2借助带保持部14、16的同步旋转而从带切断位置(夹持面12a)移动至基准位置(工作台面12b)时,定位销18向远离主体部12侧的方向移动距离D2。由此,如图9所示,在载带Tl的端部El (切断面)与载带T2的端部E2 (切断面)之间产生载带的长边方向上的距离为D2的间隙G。另外,如图9所示,当切断后的载带T1、T2配置于主体部12的工作台面12b时,对载带Tl进行定位的主体部12侧(内侧)的定位销18与对载带T2进行定位的主体部12侧(内侧)的定位销22之间的距离为基准分离间距D1,即返回到进给孔H的间距P的整数倍。由此,最靠近载带T2的载带Tl的进给孔Hl与最靠近载带Tl的载带T2的进给孔H2之间的在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的进给孔中心间的距离与规定的间距P相同。在载带Tl的端部El与载带T2的端部E2之间形成间隙G的状态下,且在最靠近载带T2的载带Tl的进给孔Hl与最靠近载带Tl的载带T2的进给孔H2之间的距离与规定的间距P相同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载带Tl、T2由拼接带S接上。当将拼接带S粘贴于载带T1、T2的端部Ε1、Ε2时,主体部12的工作台面12b对载带Tl、Τ2的端部E1、E2进行支持(backup)。另外,载带T1、T2由带保持部14、16保持,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定位拼接带S并将其粘贴于载带Tl、Τ2 (表面侧)。在由拼接带S将载带Tl、Τ2接上之后,载带Tl、Τ2从载带拼接装置10取下。然后在与粘贴有拼接带S的表面侧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侧粘贴其它的拼接带。由此载带Τ1、Τ2的拼接结束。需要说明的是,并不局限于将拼接带粘贴于载带Tl、Τ2的表面侧然后在背面侧粘贴其它的拼接带。例如,也可以在载带Tl、Τ2保持于带保持部14、16的状态下举起该载带Τ1、Τ2的端部Ε1、Ε2并在该端部Ε1、Ε2的背面侧粘贴拼接带,然后在表面侧粘贴其它的拼接带。在此,如图9所示,对以间隙G与载带的长边方向以90度以外的角度(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为45度)交叉,即刀具44的切断方向与载带的长边方向以90度以外的角度交叉的方式由刀具44将载带Tl、Τ2以与其长边方向倾斜交叉的方式切断的理由进行说明。当将相互重叠的载带Tl、Τ2的端部Ε1、Ε2以刀具44的切断方向与载带的长边方向之间的角度为90度(正交)的方式切断时,间隙G以与载带的长边方向呈90度的角度交叉的方式形成。在该状态下,当将载带Τ1、Τ2由拼接带接上时,接上的载带Τ1、Τ2容易在其长边方向上由带供给器输送的中途在间隙G的部分弯折。当在间隙G的部分弯折时,可能产生载带的进给动作时的输送不良。与此相对地,当将相互重叠的载带Τ1、Τ2的端部Ε1、Ε2以刀具44的切断方向与载带的长边方向之间的角度呈90度以外的规定的角度(例如,45度)的方式切断时,如图9所示,间隙G以与载带的长边方向呈90度以外的规定的角度(与长边方向倾斜交叉,例如45度)交叉的方式形成。在该状态下,当将载带Tl、Τ2由拼接带接上时,抑制接上的载带Tl、Τ2在间隙G弯折,从而在其长边方向上由带供给器顺畅地进行进给动作而被输送。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载带拼接装置10构成为,能够将种类不同于载带Τ1、Τ2的载带接上。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带保持部14、16具备隔着转轴30而分别与带支承面14a、16a对置且保持种类不同于载带T1、T2的载带的带支承面14a’、16a’。另外,带保持部14、16能够同步地以转轴30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带保持部14、16的带支承面14a’、16a’也设置有与设置于各自对置的带支承面14a、16a上的带按压板20、24相同的带按压板20’、24’。另外,设置有能够穿过支承于带支承面14a’、16a’的载带的进给孔的定位销18’、22’。需要说明的是,带支承面14a’的定位销18’也与带支承面14的定位销18相同地构成为能够沿载带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移动。另外,带保持部14、16的带支承面14a’、16a’具备能够收容载带的压花部(embosspart)的沿载带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槽14e、16e。在载带中包括具备从一方的表面(背面侧)突出且在长边方向上排列形成而各自收容电子部件的多个压花部的载带。为了保持此类具备压花部的载带,收容载带的压花部的槽14e、16e形成于带支承面14a’、16a,。保持于带保持部14、16的带支承面14a’、16a’的载带也与保持于带支承面14a、16a的载带Tl、T2相同地,借助带保持部14、16的同步旋转而配置到带切断位置(主体部12的夹持面12a)。并且,与保持于带支承面14a、16a的载带T1、T2相同地被刀具44切断。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载带Tl的端部El与载带Τ2的端部Ε2之间设置有间隙G的状态下,且在最靠近载带Τ2的载带Tl的进给孔Hl与最靠近载带Tl的载带Τ2的进给孔Η2分离规定的间距P的状态下,将载带Tl、Τ2由拼接带S接上。具体地进行说明的话,即使在载带Tl、Τ2的切断面产生毛边的情况下,由于在载带Τ1、Τ2之间设置有间隙G,因此最靠近载带Τ2的载带Tl的进给孔Hl与最靠近载带Tl的进给孔Η2之间的距离与规定的间距P相同。由此,不产生能够在使两个载带以各自的切断面对顶的状态(接触的状态)下接上时发生 的、载带Tl、Τ2之间的进给孔的间距错离。其结果是,能够不在载带Tl、Τ2之间产生进给孔H的间距错离而将载带Tl、Τ2接上。虽然举出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个载带之间设置间隙而不使两个载带的端部彼此直接接触地在非接触的状态将两个载带的端部彼此接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载带拼接装置广义来讲是用于将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端部彼此连结的载带拼接装置,所述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具备在长边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形成的多个进给孔,所述载带拼接装置具有:第一定位销,其穿过第一载带的进给孔;第二定位销,其配置于与第一定位销在载带的长边方向上分离基准分离间距的位置,且穿过第二载带的进给孔,所述基准分离间距为进给孔的间距的整数倍的距离;刀具,其将通过第一定位销及第二定位销定位的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相互重叠的端部沿与载带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切断;定位销移动机构,其使第一定位销相对于第二定位销在载带的长边方向上相对移动。并且,定位销移动机构构成为,在刀具切断两方的载带之前,通过使第一定位销与第二定位销之间的间隔从基准分离间距缩小比进给孔的间距小的规定量而使第一载带朝第二载带侧相对移动,在刀具切断两方的载带之后,使第一定位销与第二定位销之间的间隔恢复为基准分离间距。工业上的可利用性只要是可切断的载带即可应用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载带拼接装置,用于将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端部彼此连结,所述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具备在长边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形成的多个进给孔,所述载带拼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定位销,其穿过第一载带的进给孔; 第二定位销,其配置于与第一定位销在载带的长边方向上分离基准分离间距的位置,且穿过第二载带的进给孔,所述基准分离间距为进给孔的间距的整数倍的距离; 刀具,其将通过第一定位销及第二定位销定位的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相互重叠的端部沿与载带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切断; 定位销移动机构,其使第一定位销相对于第二定位销在载带的长边方向上相对移动,定位销移动机构构成为,在刀具切断两方的载带之前,通过使第一定位销与第二定位销之间的间隔从基准分离间距缩小比进给孔的间距小的规定量而使第一载带朝第二载带侧相对移动, 在刀具切断两方的载带之后,使第一定位销与第二定位销之间的间隔恢复为基准分离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一带保持部,其具备第一定位销,通过第一定位销进行定位并保持第一载带; 第二带保持部,其具备第二定位销,通过第二定位销进行定位并保持第二载带; 带保持部旋转机构,其使第一带保持部及第二带保持部以沿载带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为中心而同步旋转,将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相互重叠的端部配置于带切断位置, 定位销移动机构与经由带保持部转动机构进行的第一带保持部及第二带保持部的同步旋转连动并使第一定位销相对于第二定位销在载带的长边方向上相对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带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带保持部及第二带保持部分别具备隔着旋转中心线对置的表面与背面, 第一带保持部在其表面具备第一定位销,并且在其背面具备第三定位销, 第二带保持部在其表面具备第二定位销,并且在其背面具备第四定位销, 所述载带拼接装置还具有使第三定位销相对于第四定位销在载带的长边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第二定位销移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载带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带夹持机构,其具备进行转动而夹持配置于带切断位置的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相互重叠的端部的第一夹持构件及第二夹持构件; 刀具移动机构,在带夹持机构的第一夹持构件内收容刀具,所述刀具移动机构使刀具在刀尖越过夹持面而切断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第一位置与刀尖存在于第一夹持构件内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锁定机构,其将刀具固定在第二位置,直至第一夹持构件及第二夹持构件在带切断位置结束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相互重叠的端部的夹持。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 述的载带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在一方的表面上具备在载带的长边方向上排列形成的多个压花部,与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具备压花部的表面对置的第一带保持部及第二带保持部的部分具备沿载带长边方向延伸而收容压花部的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带拼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在一方的表面上具备在载带的长边方向上排列形成的多个压花部, 与第一载带及第二载带的具备压花部的表面对置的第一带保持部及第二带保持部的部分具备沿载带长边方向·延伸而收容压花部的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载带拼接装置,不在两个载带之间产生进给孔的间距错离地将两个载带接上。在刀具(44)切断相互重叠的载带(T1、T2)的端部(E1、E2)之前,使穿过载带(T1)的进给孔(H)的第一定位销(18)与穿过载带(T2)的进给孔(H)的第二定位销(22)之间的间隔从基准分离间距(D1)缩小比进给孔(H)的间距(P)小的规定量(D2),所述基准分离间距(D1)为进给孔(H)的间距(P)的整数倍的距离。在刀具(44)切断相互重叠的载带(T1、T2)的端部(E1、E2)之后,使第一定位销(18)与第二定位销(22)之间的间隔恢复到基准分离间距(D1)。
文档编号H05K13/02GK203105052SQ201320039740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木谷实, 城户一夫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