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9327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包括折叠梁、牵引缆、滑轮组、挂架、卷扬滚筒;复数节所述折叠梁通过各自端部的铰轴展开为首尾铰接的平直梁,或收拢后折叠在一起;折叠梁沿长度方向设有轨道,折叠梁的侧壁设有用于承载牵引缆的滑轮组;两只卷扬滚筒设在第一节折叠梁的端头部;与挂架连接的牵引缆两端沿由滑轮组构成的牵引路线分别与两只卷扬滚筒卷绕连接;卷扬滚筒驱动挂架的滚轮沿轨道滚动。本发明在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以及收放过程中均不会发生牵引缆脱轮、缠绕、打结、卡缆等问题,并且动作可靠,操作快捷,牵引力大,可控性强,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便于维护。
【专利说明】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轨道牵弓I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以卷扬机滚筒或绞盘为动力卷绕缆绳沿刚性轨道做牵引运行的装置主要有竖井电梯、斜井、斜坡轨道车以及一些做简单的周期性往复运行的工业生产线设备,缆绳牵引下轨道运行具有牵引力大、运行稳定、易于控制、结构简单、造价低等诸多优良特性,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然而所有这些设备的轨道牵引运行方式均为以固定的刚性连续轨道为前提。
[0003]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诸如高空消防、高空救援、下探作业、悬空输送、轨道辅助提速等需要使用折叠梁机械的【技术领域】中,根本无法采用固定刚性轨道的轨道缆绳牵引运行方式与之进行技术配套,即便将牵引缆随同折叠梁进行折叠,也因牵引缆发生脱轮、卡缆、缠绕、打结等问题无法正常使用,因而上述折叠梁机械如何进行人员、设备、材料的高效输送问题一直未能彻底解决,折叠式轨道缆绳牵引创新技术具有越来越迫切的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包括折叠梁、牵引缆、滑轮组、挂架、卷扬滚筒;
[0006]复数节所述折叠梁通过各自端部的铰轴展开为首尾铰接的平直梁,或收拢后折叠在一起;折叠梁沿长度方向设有轨道,折叠梁的侧壁设有用于承载牵引缆的滑轮组;
[0007]两只所述卷扬滚筒设在第一节折叠梁的端头部;
[0008]与挂架连接的所述牵引缆两端沿由滑轮组构成的牵引路线分别与两只卷扬滚筒卷绕连接;所述卷扬滚筒驱动所述挂架的滚轮沿轨道滚动。
[0009]作为优选,滑轮组包括用于折叠时承载牵引缆的承载滑轮、托缆滑轮、反向滑轮;
[0010]所述承载滑轮、托缆滑轮设置在各节折叠梁两端的端部;
[0011]所述反向滑轮设置在最末一节折叠梁的末端;
[0012]所述牵引缆的一端与挂架连接并与设在第一节折叠梁端头的卷扬滚筒卷绕连接;所述牵引缆的另一端绕过设在最后一节折叠梁末端的反向滑轮,经过托缆滑轮与设在第一节折叠梁端头的另一个卷扬滚筒卷绕连接。
[0013]作为优选,承载滑轮、托缆滑轮同轴设置,所述托缆滑轮设置贴近折叠梁梁体,所述承载滑轮设在托缆滑轮外侧。
[0014]作为优选,承载滑轮为宽缆槽滑轮。
[0015]作为优选,折叠梁为单轨梁,所述单轨梁的中间沿长度方向设有截面为C形的轨道;所述单轨梁两侧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承载牵引缆的滑轮组;所述挂架横跨在单轨梁上面,所述挂架中间的滚轮置于轨道上滚动,挂架的两侧与牵引缆锁紧连接。[0016]作为优选,折叠梁为双轨梁,所述双轨梁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根平行且截面为C形的轨道,且两根轨道中间的梁体设有长槽,槽内侧壁设有滑轮组;所述挂架两侧设有置于并列的两根的轨道上滚动的滚轮,挂架中间与牵弓I缆锁紧连接。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有效地解决了利用牵引缆绳在折叠式轨道上进行拖曳输送的技术问题,可实现在由多节折叠梁首尾依次铰接连接构成的、不限制折叠梁铰接连接数量以及总长度的折叠梁轨道上进行缆绳拖曳输送作业,并且能够拖动作为人员、货物载体的挂架通过折叠梁前后节铰接连接处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弯折部位。
[0019]对于高空消防、高空救援、下探救援、悬空变幅输送、轨道辅助提速等众多技术、应用领域的折叠式作业机构,本发明能够通过构建折叠式轨道缆绳牵引而有效解决其小空间存储、大变幅运行技术特征所需要的人员、设备、材料等的往返输送问题。本发明在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以及收放过程中均不会发生牵引缆脱轮、缠绕、打结、卡缆等问题,并且动作可靠,操作快捷,牵引力大,可控性强,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便于维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图1是本发明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实施例的单轨梁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发明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实施例的单轨梁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发明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实施例的单轨梁挂架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发明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实施例的双轨梁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发明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实施例的双轨梁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发明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实施例的双轨梁挂架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 一折叠梁,101-过梁,2—铰轴,3—过缆槽,4一轨道,5—牵引缆,6—承载滑轮,7—托缆滑轮,8—反向滑轮,9一挂架,10—滚轮,11一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实施例根据折叠梁所设置的轨道数量分为以下两种结构:
[0029]一、单轨折叠梁结构(下称单轨梁)
[0030]如图1所示,折叠梁I为单轨梁,在单轨梁的中间沿长度方向设有截面为C形的轨道4。多节折叠梁通过设在各节梁体两端的铰轴2相互铰接构成展开为一整体的平直梁单轨梁两侧的两侧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承载牵引缆5的两组滑轮组。
[0031]滑轮组包括用于折叠时承载牵引缆的承载滑轮6、托缆滑轮7、反向滑轮8。其中承载滑轮6、托缆滑轮7设置在各节折叠梁两端的端部,反向滑轮8设置在最末一节折叠梁的末端,并且反向滑轮设有防脱缆护圈。
[0032]以反向滑轮8为端点,牵引缆绳构成牵引路线或牵引通道和返回路线或返回通道。
[0033]其中牵引通道是由牵引缆5的一端与挂架两侧的连接器11连接,然后与设在第一节折叠梁端头的牵引通道卷扬滚筒连接所构成;
[0034]返回通道是由牵引缆5的另一端绕过设在最后一节折叠梁末端的反向滑轮8,经过托缆滑轮7与设在第一节折叠梁端头的另一个返回通道卷扬滚筒连接所构成。
[0035]牵引缆5的穿法:
[0036]牵引缆5从第一节折叠梁端部穿入,经由设在各节折叠梁两侧侧壁外滑轮组穿至最后一节折叠梁末端的反向滑轮8,通过反向滑轮折回后,经由各节折叠梁侧壁的返回通道滑轮穿回到第一节折叠梁端部,牵引缆头尾两端分别与牵引通道卷扬滚筒和返回通道卷扬滚筒进行卷绕连接,以卷扬滚筒为牵引动力。
[0037]如图2所示,单轨梁可以在每节梁体两端铰轴3成为来回折叠状态,牵引缆5分别在每节折叠梁两端的承载滑轮6和托缆滑轮7部位发生弯曲。
[0038]在折叠梁I两端端部设有过缆槽3,在折叠梁折叠状态下,过缆槽可供牵引缆转向通过。因此,当梁体为折叠状态,牵引缆也同步弯曲,但位于某节梁体的挂架仍然可以被牵动运行。
[0039]滑轮组中的部分承载滑轮6、托缆滑轮7是同轴设置,其中托缆滑轮7设置贴近折叠梁梁体,承载滑轮6设在托缆滑轮外侧。为防止发生脱缆,承载滑轮6采用宽缆槽滑轮。
[0040]在图3中,用于单轨梁的挂架9中间设有用于在轨道中运行的滚轮10,挂架两侧设有用于连接牵引缆的连接器11,通过连接器,挂架9可以将连接的牵引缆锁紧。
[0041]二、双轨折叠梁结构(下称双轨梁)
[0042]如图4所示,折叠梁I为双轨梁,双轨梁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根平行且截面为C形的轨道4,且两根轨道中间的梁体设有与轨道平行的长槽,长槽两侧以过梁101连接,在长槽内侧壁设有并行的两组滑轮组。
[0043]每组滑轮组包括用于折叠时承载牵引缆的承载滑轮6、托缆滑轮7和反向滑轮8。
[0044]滑轮组包括用于折叠时承载牵引缆的承载滑轮6、托缆滑轮7、反向滑轮8。其中承载滑轮6、托缆滑轮7设置在各节折叠梁两端的端部,反向滑轮8设置在最末一节折叠梁的末端,并且反向滑轮设有防脱缆护圈。
[0045]牵引缆5的一端与挂架两侧的连接器11连接,然后与设在第一节折叠梁端头的卷扬滚筒连接,牵引缆5的另一端绕过设在最后一节折叠梁末端的反向滑轮8,经过托缆滑轮7与设在第一节折叠梁端头的另一个卷扬滚筒连接。
[0046]如图5所示,双轨梁可以在每节梁体两端铰接处成为来回折叠状态,牵引缆5分别在每节折叠梁I两端的承载滑轮6和托缆滑轮7部位发生弯曲。
[0047]即使双轨梁的梁体为折叠状态,牵引缆也同步弯曲,但位于某节梁体的挂架仍然可以被牵动运行。
[0048]滑轮组中的部分承载滑轮6、托缆滑轮7是同轴设置,其中托缆滑轮7设置贴近折叠梁梁体,承载滑轮6设在托缆滑轮外侧。为防止发生脱缆,承载滑轮6采用宽缆槽滑轮。
[0049]在图6中,用于双轨梁的挂架9两侧设有用于在轨道中运行的滚轮10,挂架中间设有用于连接牵引缆的连接器11,通过连接器,挂架9可以将连接的牵引缆锁紧。
[0050]三、主要部件的功能
[0051]折叠梁:折叠梁是整个装置的主体结构,承担结构的全部负重,通过端部的铰轴实现整个装置的折叠收放,折叠梁上设置C型轨道,并且作为反向滑轮以及滑轮组中的各个滑轮固定连接的主体。
[0052]C型轨道:C型轨道用于引导、限定挂架在折叠梁构成的路径中运行,并且在C形腔中挂架滚轮不易滑脱。
[0053]牵引缆绳:牵引缆通过与挂架、缆绳卷扬滚筒连接,将卷扬滚筒的动力传递到挂架上,拖动挂架沿C型轨道往复运行。
[0054]挂架:挂架是所有输送负荷的载体,通过与C型轨道相适配的滚轮在折叠梁上的C型轨道滚动连接,以牵引缆绳拖动运行。
[0055]承载滑轮:承载滑轮仅用于折叠梁折叠时对牵引缆绳进行支撑,防止牵引缆绳在牵引路线折叠时发生脱轮、缠绕、打结、卡缆现象。
[0056]在折叠梁全部展开后形成整体平直状态时,每节折叠梁端部的承载滑轮分别位于牵引缆的上部和下部,与牵引缆并不接触,上、下承载滑轮之间的高度差构成牵引通道,其中牵引缆与挂架连接锁定部位在牵弓I通道内全程运行。
[0057]在折叠梁通过铰轴产生角度较小的折弯且折弯时的轨道对接间距不至卡住滚轮的情况下,承载滑轮会与牵引缆形成接触和支撑,挂架通过折弯处的承载滑轮时,挂架自身的刚性特征以及C型轨道对挂架的横向限位使得牵引缆与挂架的连接锁定位置保持不变,使得挂架与牵引缆连接锁定部位得以绕过与牵引缆绳发生接触的承载滑轮,从而实现挂架的过弯运行。
[0058]托缆滑轮:托缆滑轮用于对返回的牵引缆绳进行引导、支撑。在折叠梁处于折弯或折叠状态时,通过对返回的牵引缆绳的支撑避免发生脱轮、缠绕、打结及卡缆问题。
[0059]反向滑轮:反向滑轮作为一个定滑轮用于在折叠梁末端引导、支撑并改变牵引缆绳的运行方向,以反向滑轮为端点,使牵引缆绳构成牵引路线或牵引通道和返回路线或返回通道。
[0060]过缆槽:过缆槽用于防止折叠梁折叠状态下,牵引缆绳在折叠梁的端部对应位置发生卡缆问题。
[0061]四、各部件的动作机理
[0062]折叠梁在折合条件下,挂架停留在折叠梁的C型轨道处于开放状态中,通过牵引缆以及分别与牵引缆两端连接的牵引通道和返回通道卷扬滚筒系留固定。
[0063]在各节折叠梁展开过程中,通过牵引通道卷扬滚筒和返回通道卷扬滚筒的适当收放并同时适当收紧牵引缆绳,可以使挂架保持停留在原来的停留位置不动,直至所有折叠梁按预定方式全部展开。全部折叠梁展开到位后,各节折叠梁的C型轨道即构成首尾连接的长轨道。
[0064]保持牵引缆绳适当绷紧并同时转动牵引通道卷扬滚筒和返回通道卷扬滚筒,牵引缆绳拉动拖动挂架沿折叠梁C型轨道运行。
[0065]各节折叠梁展开后呈平直状态或未形成与挂架过弯能力不相适配的折弯且轨道对接间距不至卡住滚轮时,挂架可在牵引缆绳拖动下进行折叠梁全程无障碍运行。如展开后的折叠梁存在局部折叠或存在超出挂架过弯能力的折弯处,则挂架除不能通过所述折叠处或过弯处之外,仍可以在其他部位拖动运行。
[0066]折叠梁开始折叠作业前,首先将挂架拉动至折叠后仍为开放状态的折叠梁C型轨道部位,然后再将各节折叠梁进行折合,同时通过适当收放牵引通道卷扬滚筒与返回通道卷扬滚筒将牵引缆绳随时保持适当绷紧状态。本装置各节折叠梁完全折合后,挂架随着牵引通道和返回通道卷扬滚筒的刹车固定而系留固定在折叠梁C型轨道开放部位,本装置回到初始状态。
[0067]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梁、牵引缆、滑轮组、挂架、卷扬滚筒; 复数节所述折叠梁通过各自端部的铰轴展开为首尾铰接的平直梁,或收拢后折叠在一起;折叠梁沿长度方向设有轨道,折叠梁的侧壁设有用于承载牵引缆的滑轮组; 两只所述卷扬滚筒设在第一节折叠梁的端头部; 与挂架连接的所述牵引缆两端沿由滑轮组构成的牵引路线分别与两只卷扬滚筒卷绕连接;所述卷扬滚筒驱动所述挂架的滚轮沿轨道滚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包括用于折叠时承载牵引缆的承载滑轮、托缆滑轮、反向滑轮; 所述承载滑轮、托缆滑轮设置在各节折叠梁两端的端部; 所述反向滑轮设置在最末一节折叠梁的末端; 所述牵引缆的一端与挂架连接并与设在第一节折叠梁端头的卷扬滚筒卷绕连接;所述牵引缆的另一端绕过设在最后一节折叠梁末端的反向滑轮,经过托缆滑轮与设在第一节折叠梁端头的另一个卷扬滚筒卷绕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滑轮、托缆滑轮同轴设置,所述托缆滑轮设置贴近折叠梁梁体,所述承载滑轮设在托缆滑轮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滑轮为宽缆槽滑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梁为单轨梁,所述单轨梁的中间沿长度方向设有截面为C形的轨道;所述单轨梁两侧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承载牵引缆的滑轮组;所述挂架横跨在单轨梁上面,所述挂架中间的滚轮置于轨道上滚动,挂架的两侧与牵引缆锁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轨道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梁为双轨梁,所述双轨梁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根平行且截面为C形的轨道,且两根轨道中间的梁体设有长槽,槽内侧壁设有滑轮组;所述挂架两侧设有置于并列的两根的轨道上滚动的滚轮,挂架中间与牵引缆锁紧连接。
【文档编号】B66C11/18GK103950835SQ201410212002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9日
【发明者】毕和军 申请人:毕和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