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9805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包括车架、驱动电机、支撑架、升降架、主动轮、从动轮、控制叉车运行的电路部分,升降架上固定有叉爪;特征在于:驱动电机固定于车架上并通过传动机构驱使主动轮转动;车架的四个角均固定有转向推杆电机,四个转向推杆电机分别与主动轮和从动轮相连接,车架上固定有驱动升降架上、下运动的液压缸。本发明的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通过机械配合可实现全方位移动,包括前后移动、左右斜移、原地转动等;解决现有叉车转弯半径过大、移动不灵活、工作效率低、操作过程中易产生疲劳的现状。在叉车上运用了声呐雷达测距技术,实现了安全快速停车,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专利说明】一种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叉车,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

【背景技术】
[0002]叉车是人们常用的搬运车辆之一,是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重物搬运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是托盘运输、集装箱运输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0003]现代叉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充分考虑舒适性、安全可靠性、高效率性和可维护性,产品专业化、系列化、多样化,大量应用新技术,完善操控系统,重视节能和环保,全面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品质。叉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促进了叉车技术的发展。
[0004]现代叉车设计中正在大量地、不断地应用各种新技术,人性化的概念在当今的工业用车中无处不在。无论叉车如何发展、结构如何改变,都不能脱离其所具有的最基本功能。就现有的叉车而言,由于转向、驱动不灵活,使其无法满足在狭小的空间内作业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
[0006]本发明的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包括车架、驱动电机、设置于车架前端的支撑架和升降架、设置于车架四角上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控制叉车运行的电路部分,车架的上方固定有座椅,升降架上固定有搬运货物的两个叉爪;支撑架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升降架上设置有与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块;其特别之处在于:主动轮的数量为两个且对角设置,驱动电机固定于车架上并通过传动机构驱使主动轮转动;车架的四个角均固定有转向推杆电机,四个转向推杆电机分别与主动轮和从动轮相连接,车架上固定有驱动升降架上、下运动的液压缸;所述座椅的前方设置有脚踏式速度控制器,座椅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转向控制器和行驶控制器。
[0007]本发明的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所述传动结构由从动齿轮、伸缩套、第一万向节和第二万向节组成,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与从动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固定于伸缩套的一端,伸缩套的另一端与第一万向节相固定;第一万向节与第二万向节相连接,第二万向节的末端设置有驱使主动轮转动的末端传动杆;从动轮的轮毂上固定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固定座上,第一固定座与车架相固定,第二连接板与转向推杆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
[0008]本发明的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所述电路部分包括微控制器、液晶显示屏、开关S1、开关S2、开关S3、开关S4、左雷达探头、右雷达探头、如雷达探头和后雷达探头,液晶显示屏与微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开关S1、开关S2、开关S3和开关S4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左雷达探头、右雷达探头、前雷达探头和后雷达探头分别设置于车架的左、右、前和后方,并且均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4个继电器分别对四个转向推杆电机进行控制,所述两个驱动电机分别接于由4个可控场效应管组成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上。
[0009]本发明的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从动轮的轮毂上固定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转动设置于第二固定座上,第二固定座固定于车架上;第二连接板与转向推杆电机的输出轴相固定。
[0010]本发明的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所述支撑架下方的车架上固定有两个摆动电机,摆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支撑架相连接。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通过在车架的四个角上设置主动轮和从动轮,实现了叉车的前进和后退运行;通过在车架的四个角上设置转向推杆电机,通过对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驱使,实现了叉车的转向和原地旋转动作,使得叉车更加适合在空间狭小的区域内作业。通过在支撑架上开设导向槽,在升降架上设置位于导向槽内的导向块,在液压缸的驱使作用下,实现了对货物的搬运作业。
[0012]通过在主动轮的轮毂上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固定座转动地固定与车架上,第二连接板与转向推杆电机相连接,实现了主动轮的转向。驱动电机通过由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伸缩套、第一万向节、第二万向节和末端传动杆组成的传动机构,有效地实现了对主动轮的正反转驱动。
[0013]本发明的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通过机械配合可实现全方位移动,包括前后移动、左右斜移、原地转动等;解决现有叉车转弯半径过大、移动不灵活、工作效率低、操作过程中易产生疲劳的现状。在叉车上运用了声呐雷达测距技术,实现了安全快速停车。
[0014]本发明的叉车,更好地满足市场的要求。全向移动叉车的操作简单,保证了机器运行的高效性。同时此叉车的体积和质量都不大,可以适应更加恶劣的运输环境,有效地提高运输的效率,全向移动叉车将会在未来市场赢得先机,因此该叉车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图2和图3为本发明的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局部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从动轮与转向推杆电机的连接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驱动电机与主动轮的连接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中电路部分的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中驱动电机的控制电路图。
[0016]图中:I车架,2从动轮,3主动轮,4支撑架,5升降架,6叉爪,7导向槽,8导向块,9液压缸,10摆动电机,11座椅,12转向控制器,13行驶控制器,14脚踏式速度控制器,15驱动电机,16主动齿轮,17从动齿轮,18转向推杆电机,19伸缩套,20第一万向节,21第二万向节,22末端传动杆,23轮毂,24第一连接板,25第一固定座,26第二连接板,27第二固定座,28微控制器,29液晶显示屏,30继电器,31左雷达探头,32右雷达探头,33前雷达探头,34后雷达探头,35第一正反控制开关,36第二正反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给出了本发明的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的立体图,其包括车架1、两个从动轮2、两个主动轮3、支撑架4、升降杆5、叉爪6、液压缸9、摆动电机10、座椅11、驱动电机15以及电路部分;所示的支架I起固定和支撑作用,两个主动轮3和两个从动轮2分别设置于车架I的对角上,驱动电机15固定于主动轮3附近的车架上,驱动电机15通过传动机构驱使主动轮3转动,实现叉车的前进和后退。车架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转向推杆电机18,转向推杆电机18的输出端与主动轮2和从动轮3相连接,在转向推杆电机18的驱动作用下实现叉车的转向和原地旋转运动。由于叉车的四个轮均可进行转向,相对于现有的仅前轮可转向的叉车来说,不仅转弯半径小,而且还可实现左右斜移和原地转向,使其可在空间狭小的空间内作业。
[0019]所示支撑架4固定于车架I的前端,支撑架4的两侧设置有竖向的导向槽7,升降架5位于支撑架4的前端,支撑架4上固定有导向块8,导向块8位于导向槽7内,通过导向槽7对导向块8的导向作用,可使升降架5沿支撑架4进行上升和下降运动。所示的两个叉爪6固定于支撑架4的前端,用于叉起待运送的货物。液压缸9固定于车架I的前端,液压缸9的输出端与升降架5相固定,以驱使升降架5进行升降运动。
[0020]靠近支撑架4车架I的两侧固定有摆动电机10,摆动电机10的输出端与车架I相固定,摆动电机10的输出杆伸长时,可使支撑架4向前倾斜,此时叉爪6紧贴地面,可将货物叉起;此时,摆动电机10的输出杆缩短,支撑架后倾,以保证叉爪6上的货物不落下。当到达目的地后,通过液压缸9的驱使,可将货物放置到较高的位置处。
[0021]如图4所示,给出了图3中局部区域的放大图,图6给出了驱动电机与主动轮的连接结构图,所示主动轮3的轮毂23上固定有第一连接板24和第二连接板26,第一连接板24转动固定于第一固定座25上,第一固定座25又固定于车架I上,就相当于主动轮3转动地固定在了车架I上。第二连接板26与转向推杆电机18的输出轴相连接,以实现主动轮的转向作用。
[0022]所示的驱动电机15与主动轮3之间的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16、从动齿轮17、转向推杆电机18、伸缩套19、第一万向节20、第二万向节21和末端传动杆22,主动齿轮16固定于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17固定于伸缩套19的一端并与主动齿轮16相哨合,这样,驱动电机15通过主动齿轮16与从动齿轮17的啮合传动,可驱使伸缩套19进行转动。伸缩套19的另一端与第一万向节20相连接,第一万向节20又与第二万向节21相连接,第二万向节21的末端为末端传动杆22,末端传动杆22驱使主动轮3进行转动。
[0023]如图5所示,给出了本发明中从动轮与转向推杆电机的连接结构图,所示从动轮2的轮毂23上也固定有第一连接板24和第二连接板26,第一连接板24转动地固定于第二固定座27上,第二固定座27又固定于车架I上,这就相当于从动轮2转动地固定于车架I上。所示的转向推杆电机18转动地固定于第二连接板26上,以驱使从动轮2进行转向。
[0024]如图7所示,给出了本发明中电路部分的原理图,其包括微控制器28、液晶显示屏9、开关S1、开关S2、开关S3、开关S4、左雷达探头31、右雷达探头32、如雷达探头33和后雷达探头34,微控制器28具有信号采集、数据运算和控制输出的作用,液晶显示屏9与微控制器28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显示信息。微控制器28的输出端通过4个继电器30分别对四个转向推杆电机18进行控制。左雷达探头31、右雷达探头32、前雷达探头33和后雷达探头34别设置于车架I的左、右、前和后方,并且均与微控制器28的输入端相连接,用于对叉车四周是否存在障碍物进行检测。
[0025]开关S1、开关S2、开关S3、开关S4均与微控制器28的输入端相连接,通过微控制器28对开关信号的采集,以及通过继电器30对转向推杆电机18的控制,按下开关SI,可驱使叉车右转向,按下开关S2,可驱使叉车左转向;按下开关S3可驱使从动轮2和主动轮3转动至可原地旋转的角度,按下开关S4可驱使从动轮2和主动轮3由原地旋转角度恢复至向前状态。
[0026]所示的两个驱动电机15分别接在由4个可控场效应管组成的H桥电路中,第一正反控制开关35、第二正反控制开关36分别对两个驱动电机15的正转和反转状态进行控制。通过第一正反控制开关25的控制,如果Ql和Q4导通,Q2和Q3截止,驱动电机为正转;则控制Ql和Q4截止,Q2和Q3导通,则驱动电机为正转。第二正反控制开关36对驱动电机的控制原理相同。
[0027]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叉车的前进、后退、转向、左右斜移和原地旋转过程为:两驱动电机15转动驱使叉车前进的转向定义为正向,则驱动电机反转时,即可驱使叉车后退行驶。当需要转弯时,叉车前方的两个转向推杆电机18 —个伸长,一个缩短,即可实现叉车的转向功能。叉车需要左右斜向移动时,一个对角上的两个转向推杆电机18的输出杆同时伸长(或者缩短),另一个对角上的两个转向推杆电机18同时缩短(或者伸长),既四个车轮同时向左(或者向右)转向,即可实现叉车的左向或者右向斜移。如果叉车所在空间狭小,需要原地旋转时,前方的两个转向推杆电机18伸长,后方的转向推杆电机18缩短,即可实现向右的原地旋转运动;如果前方的两个转向推杆电机18缩短,后方的转向推杆电机18伸长,即可实现向左的原地旋转运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包括车架(I)、驱动电机(15 )、设置于车架前端的支撑架(4)和升降架(5)、设置于车架四角上的主动轮(3)和从动轮(2)、控制叉车运行的电路部分,车架的上方固定有座椅(11),升降架上固定有搬运货物的两个叉爪(6);支撑架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7),升降架上设置有与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块(8);其特征在于:主动轮的数量为两个且对角设置,驱动电机固定于车架上并通过传动机构驱使主动轮转动;车架的四个角均固定有转向推杆电机(18),四个转向推杆电机分别与主动轮和从动轮相连接,车架上固定有驱动升降架上、下运动的液压缸(9);所述座椅的前方设置有脚踏式速度控制器(14),座椅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转向控制器(12)和行驶控制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由从动齿轮(17)、伸缩套(19)、第一万向节(20)和第二万向节(21)组成,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与从动齿轮相哨合的主动齿轮(16),从动齿轮固定于伸缩套的一端,伸缩套的另一端与第一万向节相固定;第一万向节与第二万向节相连接,第二万向节的末端设置有驱使主动轮转动的末端传动杆(22);从动轮的轮毂(23)上固定有第一连接板(24)和第二连接板(26),第一连接板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固定座(25)上,第一固定座与车架(I)相固定,第二连接板与转向推杆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部分包括微控制器(28)、液晶显不屏(29)、开关S1、开关S2、开关S3、开关S4、左雷达探头(31)、右雷达探头(32)、前雷达探头(33)和后雷达探头(34),液晶显示屏与微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开关S1、开关S2、开关S3和开关S4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左雷达探头、右雷达探头、前雷达探头和后雷达探头分别设置于车架(I)的左、右、前和后方,并且均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4个继电器(30)分别对四个转向推杆电机(18)进行控制,所述两个驱动电机(15)分别接于由4个可控场效应管组成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其特征在于:从动轮(2)的轮毂上固定有第一连接板(24)和第二连接板(26),第一连接板转动设置于第二固定座(27)上,第二固定座固定于车架上;第二连接板与转向推杆电机(18)的输出轴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向移动式多功能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下方的车架上固定有两个摆动电机(10 ),摆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支撑架相连接。
【文档编号】B66F9/075GK104326406SQ201410590685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9日
【发明者】王志勇, 江城城, 吴昊, 李辉, 孙浩 申请人:滨州学院, 王志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