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1351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车辆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控制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电气组件,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形成安装空腔,电气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空腔内的电路板和位于安装空腔内并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电容器,上壳体由导热材料制成,包括:平板部;电容器安装部,电容器安装部包括槽形结构,槽形结构设置于平板部上,并从平板部的内侧朝向平板部的外侧凸出,以在平板部的内侧形成电容器容纳腔,电容器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电容器容纳腔内。该车辆控制器有利于电容器产生的热量散发,延长车辆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车辆控制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车辆上较大功率的控制器使用的功率半导体使车辆控制器的发热量较多,而控制器的散热处理是一个难点。并且,车辆上使用的大功率控制器通常会采用体积较大的电容来减少纹波。以上现有技术中,车辆控制器的结构对于直立安装的电容器来说,电容器难以散热并且难以抵抗汽车上的机械振动。采用轴线式电容则电流回路太大,不利于电磁兼容特性的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控制器,该车辆控制器易于实现电容器的良好散热。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控制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电气组件,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形成安装空腔,电气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空腔内的电路板和位于安装空腔内并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电容器,上壳体由导热材料制成,包括:平板部;电容器安装部,电容器安装部包括槽形结构,槽形结构设置于平板部上,并从平板部的内侧朝向平板部的外侧凸出,以在平板部的内侧形成电容器容纳腔,电容器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电容器容纳腔内。
[0005]进一步地,槽形结构为截面为U形的U型槽结构,电容器为圆柱形电容器,电容器的插脚位于电容器的同一端,电容器横卧于槽形结构内。
[0006]进一步地,电气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电容器,其中至少两个电容器设置在同一个槽形结构内;电容器安装部还包括限位部,限位部设置于槽形结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以分隔至少两个电容器。
[0007]进一步地,车辆控制器还包括第一导热绝缘结构,第一导热绝缘结构设置于电容器和槽形结构的壁面之间并分别与电容器和槽形结构的壁面抵靠。
[0008]进一步地,第一导热绝缘结构包括卷绕于电容器的外周面上的导热绝缘层。
[0009]进一步地,电气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电路板上的控制器,其中,
[0010]控制器与平板部的内表面直接贴靠;或者,
[0011]车辆控制器还包括第二导热绝缘结构,第二导热绝缘结构设置于控制器和平板部的内表面之间,并分别与控制器和平板部的内表面贴靠。
[0012]进一步地,上壳体还包括插头孔,插头孔设置于平板部上;车辆控制器还包括:插头安装座,插头安装座安装于平板部上插头孔的外侧;控制器插头,控制器插头安装于插头安装座的远离上壳体的一侧,且控制器插头的插针依次穿过插头安装座和插头孔与电路板连接。
[0013]进一步地,电路板与上壳体固定连接,上壳体与下壳体固定连接,电路板与下壳体间隔设置。
[0014]进一步地,上壳体还包括散热肋片,多个散热肋片设置于平板部的外表面上。
[0015]进一步地,下壳体的朝向上壳体的端面还包括用于涂密封胶的凹槽,凹槽内灌注密封胶以密封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间隙。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控制器,由于上壳体由导热材料制成,其上设置了电容器安装部,电容器安装部包括槽形结构,槽形结构设置于平板部上并从平板部的内侧朝向平板部的外侧凸出,以在平板部的内侧形成电容器容纳腔,电容器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电容器容纳腔内。因此,上壳体上的槽形结构使得在电容器所处的位置处,有多于其它位置的散热表面,从而有利于电容器产生的热量散发,延长车辆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控制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控制器的一个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控制器的另一个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控制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控制器的上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控制器的上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控制器的上壳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控制器的上壳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属于“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8]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29]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控制器100包括上壳体10、下壳体20和电气组件。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扣合形成安装空腔。电气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空腔内的电路板30和位于安装空腔内并设置在电路板30上的电容器60。上壳体10由导热材料制成,包括平板部11和电容器安装部。电容器安装部包括槽形结构12。槽形结构12设置于平板部11上,并从平板部11的内侧朝向平板部11的外侧凸出,以在平板部11的内侧形成电容器容纳腔。电容器60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电容器容纳腔内。
[0030]由于上壳体10由导热材料制成,其上设置了电容器安装部,电容器安装部包括槽形结构12,槽形结构12设置于平板部11上并从平板部的内侧朝向平板部11的外侧凸出,以在平板部11的内侧形成电容器容纳腔,电容器60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电容器容纳腔内。因此,上壳体10上的槽形结构12使得在电容器60所处的位置处,有多于其它位置的散热表面,从而有利于电容器60产生的热量散发,延长车辆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0031]本实施例中,槽形结构12为截面为U形的U型槽结构,电容器60为圆柱形电容器,电容器60的插脚位于电容器60的同一端,电容器60横卧于槽形结构12内。该设置在满足电容器60散热的条件下,可以减少车辆控制器100的高度。并且由于电流回路较小,电磁兼容性能较好。
[0032]优选地,电气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电容器60,其中至少两个电容器60设置在同一个槽形结构12内.电容器安装部还包括限位部15,限位部15安装于槽形结构1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以分隔至少两个电容器。
[0033]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气组件包括两个电容器60。限位部15包括两个限位凸起,两个限位凸起之间沿槽形结构12的延伸方向具有间隔地设置于槽形结构1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其中一个电容器60设置于一个限位凸起和槽形结构12的第一端之间,另一个电容器60设置于另一个限位凸起和槽形结构12的第二端之间。
[003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车辆控制器100还包括第一导热绝缘结构(未图示),第一导热绝缘结构设置于电容器60和槽形结构12的壁面之间并分别与电容器60和槽形结构12的壁面抵靠。设置第一导热绝缘结构更有利于电容器60产生的热量向槽形结构12传递,因此,使电容器60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0035]第一导热绝缘结构的方式可以按需设置,例如可以包括卷绕于电容器60的外周面上的导热绝缘层。
[0036]电气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电路板30上的控制器,其中,控制器与平板部11的内表面直接贴靠;或者,车辆控制器100还包括第二导热绝缘结构(未图示),第二导热绝缘结构设置于控制器和平板部11的内表面之间,并分别与控制器和平板部11的内表面贴靠。该设置可以有利于控制器产生的热量及时被上壳体10带走。
[0037]上壳体10还包括插头孔13,插头孔13设置于平板部11上。车辆控制器100还包括插头安装座40和控制器插头50,插头安装座40安装于平板部11上插头孔13的外侧。控制器插头50安装于插头安装座40的远离上壳体10的一侧,且控制器插头50的插针依次穿过插头安装座40和插头孔12与电路板30连接。该设置可以使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插头50的插针与外界相连,而无需设置连接线,使控制器不易损坏、不易接错接线。
[0038]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0与上壳体10固定连接,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固定连接,电路板30与下壳体20间隔设置。该设置可以防止电气组件短路。
[0039]优选地,电路板30为单面贴片的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上具有与控制器插头50上的插针配合的插针插孔,插针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插头安装座40与上壳体1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电路板30上还设置有适于电容器60安装的电容脚插孔。电路板30还具有用于与上壳体固定连接的螺钉孔,以便和上壳体1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也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下壳体20的四个角部各设有一个安装孔,车辆控制器100通过穿过四个角部的安装孔的螺钉固定于车辆的车身或车辆的其他部件上。
[0040]为了进一步加强上壳体10的散热效果,上壳体10还包括散热肋片14,多个散热肋片14设置于平板部11的外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各散热肋片14彼此平行间隔设置。
[0041]车辆控制器100还包括防水透气塞70,下壳体20还包括安装孔21,防水透气塞70安装于安装孔21内。该设置可以在保证车辆控制器100密封性能的基础上,实现车辆控制器100的内外部气压平衡。
[0042]下壳体20的朝向上壳体10的端面还包括用于涂密封胶的凹槽,凹槽内灌注密封胶以密封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之间的间隙。该设置利于车辆控制器100整体密封,具备好的防水性能。
[004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控制器机械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尤其适合作为较大功率车辆的车辆控制器应用。
[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控制器,包括上壳体(10)、下壳体(20)和电气组件,所述上壳体(10)和所述下壳体(20)扣合形成安装空腔,所述电气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空腔内的电路板(30)和位于所述安装空腔内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30)上的电容器(6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0)由导热材料制成,包括: 平板部(11); 电容器安装部,所述电容器安装部包括槽形结构(12),所述槽形结构(12)设置于所述平板部(11)上,并从所述平板部(11)的内侧朝向所述平板部(11)的外侧凸出,以在所述平板部(11)的内侧形成电容器容纳腔,所述电容器(60)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电容器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结构(12)为截面为U形的U型槽结构,所述电容器(60)为圆柱形电容器,所述电容器(60)的插脚位于所述电容器(60)的同一端,所述电容器(60)横卧于所述槽形结构(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组件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电容器,其中至少两个电容器设置在同一个所述槽形结构(12)内; 所述电容器安装部还包括限位部(15),所述限位部(15)设置于所述槽形结构(1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以分隔所述至少两个电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控制器还包括第一导热绝缘结构,所述第一导热绝缘结构设置于所述电容器(60)和所述槽形结构(12)的壁面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电容器(60)和所述槽形结构(12)的壁面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绝缘结构包括卷绕于所述电容器(60)的外周面上的导热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0)上的控制器,其中,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平板部(11)的内表面直接贴靠;或者, 所述车辆控制器还包括第二导热绝缘结构,所述第二导热绝缘结构设置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平板部(11)的内表面之间,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平板部(11)的内表面贴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0)还包括插头孔(13),所述插头孔(13)设置于所述平板部(11)上;所述车辆控制器还包括: 插头安装座(40),所述插头安装座(40)安装于所述平板部(11)上所述插头孔(13)的外侧; 控制器插头(50),所述控制器插头(50)安装于所述插头安装座(40)的远离所述上壳体(10)的一侧,且所述控制器插头(50)的插针依次穿过所述插头安装座(40)和所述插头孔(12)与所述电路板(3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30)与所述上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10)与所述下壳体(20)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30)与所述下壳体(20)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0)还包括散热肋片(14),多个所述散热肋片(14)设置于所述平板部(11)的外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0)的朝向所述上壳体(10)的端面还包括用于涂密封胶的凹槽,所述凹槽内灌注密封胶以密封所述上壳体(10)和所述下壳体(20)之间的间隙。
【文档编号】H05K7/20GK204168687SQ201420500707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日
【发明者】黎刚, 杨滨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