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燃灯箱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1702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防燃灯箱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广告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燃灯箱布。



背景技术:

灯箱布具有容易分割安装、吸墨性能佳、透光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广告领域。灯箱布在天气较为炎热使用时,灯箱内由于照明产生大量热量不能及时通过灯箱布散发,使灯箱内产生高温,电路在长时间高温条件下工作容易燃烧着火,此外,灯箱布在容易产生静电的环境中使用时也容易发生火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燃灯箱布,能够防止因为静电或灯箱内的高温环境使电路着火引燃灯箱布,减小火灾等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燃灯箱布,包括基材层,基材层一侧设有抗静电层,抗静电层上设有反光层,反光层上设有若干散热孔,基材层另一侧设有阻燃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材层上靠近灯源的一侧设置阻燃层,可以防止电源出现意外情况损坏时,产生的火花等明火溅到灯箱布上将灯箱布引燃,发生火灾等危险;基材层上靠近外界环境的一侧设置的抗静电层,当灯箱布在某些容易产生静电的环境中使用时,可以防止静电使灯箱布着火;反光层在夜间有汽车经过时,汽车照射到灯箱布上,灯箱布可以反射光线,形成很明亮的视觉效果,因此设置灯源功率时相较于普通的完全依靠灯源照明的灯箱,所需的而功率值小很多;反光层上设有散热孔,可以在灯箱内工作温度很高时,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避免灯箱内的电路因为高温着火。

优选的,基材层采用PET网格布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ET网格布厚度小,其网格形状利于散热;同时,PET材料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可在高温环境中长期使用,符合灯箱布防燃的要求;还具有优良的阻水性能,能适应户外使用的条件。

优选的,反光层采用晶彩格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晶彩格是一种基于微棱镜回归反射技术的材料,具有超强的反光强度和独特的反光性能,在夜间不需要外置或内置灯源,通过经过的车辆发出的光线产生反射,即可达到照明的效果,在黑暗环境中十分明亮显眼,因此就不需要设置像普通灯箱那么高功率的灯源,灯箱内产生的热量也就减少,从而降低高温引发电路着火的可能性,防止灯箱布被引燃。

优选的,抗静电层采用PVC网格布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VC具有防水、耐火、抗静电等性能,耐火、抗静电可以减小灯箱布被引燃的可能性;同时,网格形状有利于热量散发,降低温度升高的幅度。

优选的,阻燃层采用阻燃PP网格布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P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网格形状能提高散热速率;阻燃性能可以防止灯箱内的电路着火引燃灯箱布。

优选的,阻燃层上还设有抗静电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P材料静电度高,因此在阻燃PP层上还要设置一层抗静电层,起到抗静电防着火的作用。

优选的,反光层的表面涂覆有用于反射红外线的金属粉末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抗静电层的表面涂覆能反射红外线的金属粉末层,用来反射红外线,减小灯箱布吸收的热量,有利于降低灯箱的温度,防止电路因高温而自燃。

优选的,散热孔为扁形的V型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扁形的V型孔不会破坏反光层的反光结构。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燃灯箱布,基材层、抗静电层、阻燃层、反光层都具有较好的耐热性,网格状结构和散热孔的设置有利于灯箱内积聚的热量从灯箱布上散发,减小灯箱内的升温幅度;反光层本身对光线的反射强度高,具有明亮的照明效果,由此灯源的功率可以设置得更小,减小热量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防燃灯箱布的层状分布图;

图2为散热孔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材层;2、抗静电层;3、反光层;4、阻燃层;5、金属粉末层;6、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防燃灯箱布,包括基材层1,基材层1采用PET网格布制成,基材层1的一侧设有防静电层,防静电层采用PVC网格布制成,抗静电层2上设有反光层3,反光层3采用晶彩格材料制成,反光层3上设有稀疏分布的扁形的V型散热孔6,反光层3上涂覆有用于反射红外线的金属粉末层5,基材层1的另一侧设有阻燃层4,阻燃层4由阻燃PP网格布制成,阻燃层4上还设有抗静电层2,此抗静电层2也由PVC网格布制成。

基材层1、抗静电层2、反光层3、阻燃层4都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在安装灯箱布时将阻燃层4那一侧靠近灯源设置,可以防止灯箱内因高温引起电路着火时将灯箱布引燃,发生火灾。网格状、散热孔6的设置使灯箱内的热量可以快速散发出来,灯箱温度不会太高。反光层3的反射强度很高,形成如同照明灯一般的明亮效果,因此可以减小灯源的功率,由减小灯源产生热量。抗静电层2可以防止灯箱在容易产生静电的环境中使用时因静电引起火灾。金属粉末层5能反射红外线,减少了热量的来源。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