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附胶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594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附胶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贴附胶带的装置。



背景技术:

异方性导电胶(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是一种电导率各向异性的薄膜材料,主要用于显示器件中显示面板与驱动芯片之间的贴合。实际应用中,常以异方性导电胶带为主要物料,经过预贴附、对位、本压(也称为热压)等过程完成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电性贴合。然而,目前的产线中常需要使用体积巨大且结构复杂的ACF贴附机在操作人员的控制下依次完成每一个过程,不仅操作不便、花费时间长,而且还经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维修和调试,极大地影响了产线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附胶带的装置,可以简化异方性导电胶带贴附装置的内部结构和操作流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附胶带的装置,包括基台、第一压辊、第二压辊、胶带输送机构和动力机构;其中,

所述基台在预先设置的贴附位置处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分别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上方和下方;

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的辊轴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压辊的辊轴与所述第二压辊的辊轴之间的距离可调;

所述动力机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以带动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以相同的滚压速度反向旋转;

所述胶带输送机构用于配合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的转动向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之间输送异方性导电胶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胶带输送机构包括用于在彼此之间卷动异 方性导电胶带的输送卷盘和回收卷盘;所述输送卷盘和所述回收卷盘能够向彼此之间的异方性导电胶带的两端提供拉力,以使异方性导电胶带的具有保护层的一面部分贴紧所述第一压辊与所述第二压辊相对的表面或者所述第二压辊与所述第一压辊相对的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机构还分别连接所述输送卷盘和所述回收卷盘,以带动所述输送卷盘和所述回收卷盘同向旋转,所述输送卷盘和所述回收卷盘的转动速度与所述滚压速度相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与所述输送卷盘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与所述回收卷盘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别啮合的第三齿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送卷盘和所述回收卷盘的转轴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压辊及所述第二压辊的辊轴的延伸方向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送卷盘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导电胶带固定位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胶带固定位置之间的距离根据异方性导电胶带的贴附间距预先设置;所述回收卷盘上设置有分别与每一所述导电胶带固定位置对应的回收卷带固定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胶带输送机构包括一个用于放置异方性导电胶带的胶带卷盘,所述胶带卷盘的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压辊及所述第二压辊的辊轴的延伸方向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异方性导电胶带的切割机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压辊同轴固定连接的第四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压辊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相互啮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压辊的辊面粗糙,以使所述第二压辊的旋转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压辊所接触的待贴附物平移。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基于基台、第一压辊、第二压辊、胶带输送机构和动力机构等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两个压辊的同步旋转将两个压辊之间的异方性导电胶带加压贴附到基台上的待贴附物上,从而以一种相对简单的结构和流程实现了异方性导电胶带的贴附,可以减小设备体积、缩短作业时间,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贴附胶带的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装置在另一角度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贴附胶带的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装置在另一角度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该装置包括支撑板10、基台11、第一压辊12、第二压辊13、胶带输送机构14和动力机构15。其中,上述胶带输送机构14包括输送卷盘14a和回收卷盘14b,上述动力机构15包括第一齿轮G1、第二齿轮G2、第三齿轮G3、第四齿轮G4、第五齿轮G5、第一电机M1和第二电机M2。另外,本文中的异方性导电胶带指的是一面是异方性导电胶而另一面是保护层的胶带,异方性导电胶带中的异方性导电胶在粘附到物体上之后,保护层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剥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基台11垂直固定在支撑板10上,以提供待贴附物21的放置平面。而且,基台11在预先设置的贴附位置处设有开口H1,而上述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13分别设置在开口H1的上方和下方(即开口连通的基台两侧的空间),并且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13的辊轴的延伸方向一致,均垂直于支撑板10。上述动力机构15中的第四齿轮G4与第一压辊12同轴固定连接,第五齿轮G5与第二压辊13同轴固定连接,第四齿轮G4与第五齿轮G5相互啮合,从而第二电机M2可以带动第四齿轮G4旋转,并通过第四齿轮G4和第五齿轮G5的传动,使得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13反向旋转。其中,可以设置第四齿轮G4的齿数与第五齿轮G5的齿数之间的比值等于第一压辊12的辊周长与第二压辊13的辊周长之间的比值,比如在两个压辊的辊周长相等时 设置第四齿轮G4的齿数与第五齿轮G5的齿数相等,以使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13以相同的滚动速度旋转。此外在附图中未明确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13的辊轴之间的距离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至少在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不会相互脱离的范围内)通过辊轴的上下平移而调整,例如第一压辊12的辊轴穿过支撑板10上的竖孔与可以控制其上下位置的控制机构相连,从而操作人员可以藉由该控制机构调节第一压辊12的辊轴的上下位置,以实现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13的辊轴之间的距离的调节。由此,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13之间的间隙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可调,从而可以实现对放置在基台11上的待贴附物21的两侧压力的调节。在此基础之上,可以设置第二压辊13的辊面粗糙,以使第二压辊13的旋转能够带动其所接触的待贴附物21平移。由此,放置在基台11上的待贴附物21可以在第二压辊13的带动下从两个压辊的一侧平移到另一侧,并在此过程中受到两个压辊从两侧施加的压力,压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两个压辊的辊轴间距调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送卷盘14a和所述回收卷盘14b的转轴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压辊12及所述第二压辊13的辊轴的延伸方向一致。而且,上述胶带输送机构14中的输送卷盘14a与附图中因结构遮挡而未示出的第一齿轮G1同轴固定连接,回收卷盘14b与第二齿轮G2同轴固定连接,而且第一齿轮G1与第二齿轮G2分别与第三齿轮G3相互啮合。由此,与第二齿轮G2相连的第一电机M1可以带动第二齿轮G2旋转,并通过第三齿轮G3和第一齿轮G1的传动,使得输送卷盘14a和回收卷盘14b可以同向旋转。而且,输送卷盘14a和回收卷盘14b能够向彼此之间的异方性导电胶带的两端提供拉力,以使异方性导电胶带的具有保护层的一面部分贴紧第一压辊12与第二压辊13相对的表面。由此,未使用的异方性导电胶带31可以固定在输送卷盘14a上,剥离了异方性导电胶的保护层32的一端可以固定在回收卷盘14b上,从而通过输送卷盘14a和回收卷盘14b的同向转动(输送卷盘14a的转动方向与第一压辊12的转动方向相同),可以不断地向第一压辊12与第二压辊13之间输送未使用的异方性导电胶带31,并将剥离了异方性导电胶的保护层32缠绕在回收卷盘14b上,实现废料的回收。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使胶带的输送速度与回收速度保持一致,可以设置第一齿轮G1的齿数与第三齿轮G2的齿数之间的比值等于全部保护层32缠绕后形成的胶带卷的平均圆周长的与未使用的异方性导电胶带31的胶带卷 的平均圆周长之间的比值,比如可以在胶带卷的规格一致时设置第一齿轮G1的齿数与第三齿轮G2的齿数相等。而且,可以通过设置第一电机M1与第二电机M2的转动速度,使胶带的输送速度匹配于两个压辊的滚动速度。

可以看出,被输送到第一压辊12与第二压辊13之间的异方性导电胶带31可以在两个压辊之间的压力作用下将异方性导电胶贴附到待贴附物21上,同时还实现了异方性导电胶带31上保护层32与异方性导电胶之间的分离,因此可以在待贴附物21的平移过程中完成异方性导电胶的贴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与基台上的开口对应的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代替了传统ACF贴附机的平面压头,从而可以配合胶带输送机构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以滚动的方式实现异方性导电胶的贴附,以一种相对简单的结构和流程实现了异方性导电胶带的贴附,可以减小设备体积、缩短作业时间,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

其中的一个方面在于,传统ACF贴附机的平面压头通常会比待贴附物在水平面上具有更大的尺寸,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可以在水平面上具有比待贴附物更小的尺寸。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有助于减小装置的体积和占地面积。

其中的又一方面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的压力可以通过辊轴的间距调整,因此可以藉由压力调节结合其他ACF贴附的条件(比如温度条件)一次性实现异方性导电胶的预贴附和/或本压过程,因而有助于简化结构和缩短贴附过程的作业时间。

其中的又一方面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的滚动方向是固定的,胶带在两个压辊的压力作用下必然会沿直线贴附在待贴附物上,因此至少在贴附流程中可以省去这一方向上胶带的对齐所需要的结构和过程,因而有助于简化结果和缩短贴附过程的作业时间。

其中的又一方面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基于滚动贴附的方式实现多个待贴附物之间的连续贴附,而传统ACF贴附机则需要经历移出贴附好的成品、对齐下一个待贴附物、调整好工艺参数、降下平面压头以进行贴附的一系列过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缩短多次贴附过程的作业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竖直设置的支撑板可用于为装置内的其他结构提供机械支撑,但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依照应用场景的 不同,也可以采用其他装置的内部结构或者独立于装置之外的外部结构实现各部件的支撑,比如支撑架、墙壁、机械臂等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辊轴均固定在支撑板上,并采用辊轴连接控制机构的方式实现辊轴间距的调整,但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依照应用场景的不同,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两个压辊并实现辊轴间距的调整。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动力机构中的第二电机、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共同实现了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以相同滚压速度的反向旋转,可基于齿轮的啮合传动减少动力源的设置数量;但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依照应用场景的不同,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以相同滚压速度的反向旋转。例如,两个压辊的辊轴的两端均连接同一电机,并且电机自身即具备升降辊轴以调节两辊轴间距的功能和控制两个压辊以相同滚压速度反向旋转的功能。此外,本文中所述的辊轴既可以是实体的轴结构,也可以是虚拟的轴线(比如两端夹住空心的压辊旋转时辊轴仅是一条虚拟的轴线),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可在彼此之间卷动异方性导电胶带的输送卷盘和回收卷盘配合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转动向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间输送异方性导电胶带,然而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依照应用场景的不同,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异方性导电胶带的输送。比如,可以仅设置一个用于放置异方性导电胶带的胶带卷盘(可以减少一个卷盘的使用),并使胶带卷盘的转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压辊及第二压辊的辊轴的延伸方向一致,从而可以通过手工将胶带末端穿过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粘贴到待贴附物上的方式实现异方性导电胶带的输送,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而且,胶带输送机构和胶带既可以如图1和图2所示的那样设置在基台上方,也可以设置在基台下方,即使异方性导电胶带的具有保护层的一面部分贴紧第二压辊与第一压辊相对的表面,同样可以实现滚动方式的贴附过程,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而基于胶带在输送卷盘和回收卷盘之间的卷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实现胶带中异方性导电胶与保护层之间的自动剥离,不仅省去了剥离所需要的结构和工序,还可以方便地从回收卷盘上回收废料。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动力机构中的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带动输送卷盘和回收卷盘同向旋转,使输送卷盘和 回收卷盘的转动速度与滚压速度相匹配,然而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依照应用场景的不同,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输送卷盘和回收卷盘的驱动。比如,可以在动力结构中仅设置与回收卷盘连接的旋转动力源,而对输出卷盘仅设置提供转动阻力的结构而不设置旋转动力源,而同样可以实现输送卷盘和回收卷盘的同向旋转,并使输送卷盘和回收卷盘的转动速度与滚压速度相匹配。但基于齿轮的啮合传动,可以在单动力源的情况下实现输送卷盘和回收卷盘的同向旋转,可以避免对胶带两端施加过大或过小的拉力,优化胶带贴附的效果。而基于动力机构分别连接输送卷盘和回收卷盘,可使胶带的传动速度匹配于压辊的滚动速度,实现胶带的均匀贴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输送卷盘和回收卷盘的转轴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压辊及第二压辊的辊轴的延伸方向一致,可以使胶带始终在同一平面内运动,从而可以简化贴附前的对位过程;然而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依照应用场景的不同,还可以设置输送卷盘和回收卷盘的转轴的延伸方向不与第一压辊及第二压辊的辊轴的延伸方向一致,从而可以实现胶带的斜向贴附,或者结合引导胶带弯曲的结构组件实现卷盘位置的任意设置。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送卷盘上设置有两个导电胶带固定位置,且两个导电胶带固定位置之间的距离根据异方性导电胶带的贴附间距预先设置,另外回收卷盘上设置有分别与两个导电胶带固定位置对应的两个回收卷带固定位置。而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应用需求设置一个以上的导电胶带固定位置,并使相邻的两个异方性导电胶带固定位置之间的距离根据异方性导电胶带的贴附间距预先设置,回收卷盘上设置有分别与每一导电胶带固定位置对应的回收卷带固定位置,由此可以实现多个异方性导电胶带的同时贴附,有利于简化装置结构和贴附流程。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压辊的辊面粗糙,可使第二压辊的旋转能够带动第二压辊所接触的待贴附物平移,而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待贴附物平移,比如在基台的开口两侧设置传送带,或者在基台上待贴附物的两侧设置平移导轨等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此外,在任意一种贴附胶带的装置的基础上,可以还包括异方性导电胶带的切割机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切割机构包括在胶带输送机构输送异 方性导电胶带的路径上并靠近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位置处设置的可以受外部控制从异方性导电胶带的两侧闭合或张开的剪刀头结构,从而可以在完成一个待贴附物体的滚动贴附后剪断异方性导电胶带而不进行保护层的剥离,使得贴附后保护层可以留在待贴附物体上,有利于延长异方性导电胶的保存时间。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切割机构包括待贴附物体与异方性导电胶带相互分离的位置处设置的切割线或切割刀片,以通过切断粘连的异方性导电胶来避免待贴附物体在离开两个压辊的平移过程中将异方性导电胶带上的异方性导电胶粘连着带离异方性导电胶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