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树脂叠层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5608发布日期:2018-07-17 23:2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透明的基材材料和保护材料所使用的、具有聚碳酸酯系树脂层以及包含特定共聚物和特定丙烯酸树脂的热塑性树脂层、表面硬度优异并且即使暴露于高温高湿下抗翘曲变形性也优异的树脂叠层体。
背景技术
:丙烯酸树脂的表面硬度、透明性、耐擦伤性和耐候性等优异。另一方面,聚碳酸酯树脂的耐冲击性等优异。因此,具有丙烯酸树脂层和聚碳酸酯树脂层的叠层体的表面硬度、透明性、耐擦伤性、耐候性和耐冲击性等优异,被用于汽车部件、家电制品、电子设备和便携型信息终端的显示屏。然而,具有丙烯酸树脂层和聚碳酸酯树脂层的叠层体在高温高湿下的屋外或车中使用时,存在发生翘曲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8454号公报)和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5/133530号)中报告了具有包含树脂组合物的层和包含聚碳酸酯树脂的层的叠层体。上述树脂组合物是通过将包含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单元、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和环状酸酐单体单元的共聚物与丙烯酸树脂进行聚合物合金化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这样的叠层体可以在85℃、85%的高温高湿下抑制翘曲,但与用于聚合物合金的丙烯酸树脂相比,表面硬度低,近年来,作为玻璃的代替品使用的树脂叠层体,存在表面硬度不充分的可能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8454号公报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5/133530号技术实现要素: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于透明基材材料和透明保护材料、具有即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也能够防止翘曲的形状稳定性并且表面硬度优异的树脂叠层体。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复精心研究,结果发现,使热塑性树脂(b)叠层于以聚碳酸酯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聚碳酸酯系树脂(a)片的至少一个面,该热塑性树脂(b)含有以下的共聚物(b1)或者该共聚物(b1)和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b2),上述共聚物(b1)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50~80质量%、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10~25质量%、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5~24质量%,并且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的质量%大于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的质量%,由此能够得到具有高温高湿下的形状稳定性并且表面硬度优异的树脂叠层体,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具有以下所记载的特征。[1]一种树脂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其通过在以聚碳酸酯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聚碳酸酯系树脂(a)片的至少一个面叠层热塑性树脂(b)而成,热塑性树脂(b)含有以下的共聚物(b1)或者该共聚物(b1)和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b2),上述共聚物(b1)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50~80质量%、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10~25质量%、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5~24质量%,并且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的质量%大于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的质量%。[2]如上述[1]所述的树脂叠层体,其中,以热塑性树脂(b)中的共聚物(b1)的含量和丙烯酸树脂(b2)的含量的合计100质量份作为基准,共聚物(b1)为55~90质量份,丙烯酸树脂(b2)为45~10质量份,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b2)包含80质量%以上的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3]如上述[1]所述的树脂叠层体,其中,以热塑性树脂(b)中的共聚物(b1)的含量和丙烯酸树脂(b2)的含量的合计100质量份作为基准,共聚物(b1)为10~40质量份,丙烯酸树脂(b2)为90~60质量份,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b2)包含低于80质量%的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叠层体,其中,热塑性树脂(b)是共聚物(b1)和丙烯酸树脂(b2)的聚合物合金。[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叠层体,其中,将热塑性树脂(b)的压痕硬度设为hit硬度{热塑性树脂}、将丙烯酸树脂(b2)的压痕硬度设为hit硬度{丙烯酸树脂}时,hit硬度{热塑性树脂}除以hit硬度{丙烯酸树脂}所得到的值(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为1.01以上。[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叠层体,其中,热塑性树脂(b)的表面的铅笔硬度与丙烯酸树脂(b2)单独的表面的铅笔硬度为同等以上。[7]如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叠层体,其中,共聚物(b1)所含的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为苯乙烯。[8]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叠层体,其中,共聚物(b1)所含的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为马来酸酐。[9]如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叠层体,其中,共聚物(b1)所含的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为甲基丙烯酸酯。[10]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叠层体,其中,共聚物(b1)的重均分子量(mw)为5万~30万。[11]如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叠层体,其中,热塑性树脂(b)的层的厚度为10~250μm,树脂叠层体的整体厚度为0.05~3.0mm的范围。[12]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叠层体,其中,聚碳酸酯系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为25,000~75,000。[13]如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叠层体,其中,树脂叠层体的全光线透射率为75%以上,雾度(haze)为30%以下。[14]如上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叠层体,其中,热塑性树脂(b)的层和聚碳酸酯系树脂(a)的层中的至少一者含有紫外线吸收剂。[15]如上述[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叠层体,其中,在热塑性树脂(b)的层的表面还具有硬涂层。[16]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叠层体,其中,对树脂叠层体的一个面或两个面实施耐指纹处理、防反射处理、防眩处理、耐候性处理、抗静电处理和防污处理中的任一种以上。[17]一种包含上述[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叠层体的透明基板材料。[18]一种包含上述[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叠层体的透明保护材料。[19]一种包含上述[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叠层体的触摸面板前面保护板。[20]一种包含上述[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叠层体的oa设备用或便携式电子设备用的前面板。[21]一种树脂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其通过在以聚碳酸酯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聚碳酸酯系树脂(a)片的至少一个面叠层热塑性树脂(b)而成,热塑性树脂(b)含有以下的共聚物(b1)或者该共聚物(b1)和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b2),上述共聚物(b1)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50~80质量%、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10~30质量%、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5~25质量%,并且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的质量%大于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的质量%。发明效果利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的抗翘曲性等形状稳定性以及与丙烯酸树脂单独同等以上的表面硬度的树脂叠层体,该树脂叠层体能够用作透明基板材料和透明保护材料。具体而言,在手机终端、便携型电子游戏机、便携式信息终端、移动pc这样的便携型显示装置和笔记本型pc、台式pc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这样的设置型显示装置等中,例如能够作为保护这些设备的前面板合适地使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例示制造例和实施例等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例示的制造例和实施例等,只要是在不大大脱离本发明的内容的范围内,就能够利用任意的方法进行变更。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在以聚碳酸酯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片(a)的至少一个面叠层热塑性树脂(b)而成的树脂叠层体,该树脂叠层体的特征在于:该热塑性树脂(b)含有以下的共聚物(b1)或者该共聚物(b1)和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b2),上述共聚物(b1)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50~80质量%、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10~25质量%、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5~24质量%,并且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的质量%大于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的质量%。<聚碳酸酯系树脂(a)>本发明所使用的聚碳酸酯系树脂(a)是以聚碳酸酯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聚碳酸酯系树脂(a)。其中,所谓“以聚碳酸酯树脂作为主要成分”是指,聚碳酸酯树脂的含量超过50质量%。聚碳酸酯系树脂(a)中,优选包含75质量%以上的聚碳酸酯树脂,更优选包含90质量%以上的聚碳酸酯树脂,进一步优选实质上由聚碳酸酯树脂构成。聚碳酸酯系树脂(a)在分子主链中含有碳酸酯键。即,只要包含-[o-r-oco]-单元(式中,r表示脂肪族基团、芳香族基团或包含脂肪族基团和芳香族基团两者的基团、还可以是具有直链结构或者支链结构的基团),就没有特别限定,特别优选使用包含下述式[1]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通过使用这样的聚碳酸酯,能够得到耐冲击性优异的树脂叠层体。具体而言,作为聚碳酸酯系树脂(a),能够使用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例如由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销售的iupilons-2000、iupilons-1000、iupilone-2000)等。近年来,对前面板也进行弯曲加工这样的要求在增加,因此,优选使用下述式[2]所示的一元酚作为末端终止剂,合成聚碳酸酯系树脂(a)。(式中,r1表示碳原子数8~3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8~36的烯基,r2~r5分别表示氢、卤素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6~12的芳基,取代基为卤素、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6~12的芳基。)通式[2]的一元酚更优选为下述式[3]所示的一元酚。(式中,r1表示碳原子数8~3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8~36的烯基。)通式[2]或通式[3]中的r1的碳原子数更优选处于特定的数值范围内。具体而言,作为r1的碳原子数的上限值,更优选22,特别优选18。另外,作为r1的碳原子数的下限值,更优选12。在通式[2]或通式[3]所示的一元酚(末端终止剂)中,特别优选使用对羟基苯甲酸十六烷酯、对羟基苯甲酸2-己基癸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作为末端终止剂。作为r1,例如使用具有碳原子数16的烷基的一元酚(末端终止剂)时,玻璃化转变温度、熔融流动性、成型性、耐垂伸性(drawdownresistance)、制造聚碳酸酯树脂时的一元酚的溶剂溶解性优异,作为用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所使用的末端终止剂,特别优选。另一方面,通式[2]或通式[3]中的r1的碳原子数过多时,存在一元酚(末端终止剂)的有机溶剂溶解性下降的倾向,有时聚碳酸酯树脂制造时的生产效率下降。作为一个例子,若r1的碳原子数为36以下,则制造聚碳酸酯树脂时生产效率高,经济性也良好。若r1的碳原子数为22以下,则一元酚的有机溶剂溶解性特别优异,制造聚碳酸酯树脂时能够使生产效率变得非常高,经济性也提高。通式[2]或通式[3]中的r1的碳原子数过小时,有时聚碳酸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不会成为充分低的值,热成型性下降。作为聚碳酸酯系树脂(a)所含的其他的树脂,有聚酯系树脂。关于聚酯系树脂,作为二羧酸成分,可以包含对苯二甲酸作为主要成分,也可以包含对苯二甲酸以外的二羧酸成分。例如,优选与相对于作为主要成分的乙二醇80~60(摩尔比率)包含1,4-环己烷二甲醇20~40(摩尔比率、合计100)的二元醇成分缩聚而成的聚酯系树脂、所谓的“petg”。另外,聚碳酸酯系树脂(a)也可以包含聚合物骨架中具有酯键和碳酸酯键的聚酯碳酸酯系树脂。在本发明中,聚碳酸酯系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对树脂叠层体的耐冲击性和成型条件有影响。也就是说,重均分子量过小时,树脂叠层体的耐冲击性下降,不优选。重均分子量过高时,使包含聚碳酸酯系树脂(a)的树脂层叠层时,有时需要过剩的热源,不优选。另外,根据成型方法,有时需要高的温度,因此,聚碳酸酯系树脂(a)处于高温,有时对其热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聚碳酸酯系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优选15,000~75,000,更优选20,000~70,000。进一步优选为25,000~65,000。<聚碳酸酯系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的测定方法>聚碳酸酯系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可以基于日本特开2007-179018号公报的段落0061~0064的记载测定。将测定方法的详细内容表示如下。[表1]表1:重均分子量的测定条件装置waters公司制造“aliance”柱昭和电工制造“shodexk-805l”(2根)检测器uv检测器:254nm洗脱液氯仿使用聚苯乙烯(ps)作为标准聚合物进行测定后,利用普适标定法,求出洗脱时间与聚碳酸酯(pc)的分子量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然后,在与标准曲线的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测定pc的洗脱曲线(色谱图),由洗脱时间(分子量)和其洗脱时间的峰面积(分子数)求出各平均分子量。将分子量mi的分子数设为ni时,重均分子量如下所示。另外,换算式使用以下的式。(重均分子量)mw=σ(nimi2)/σ(nimi)(换算式)mpc=0.47822mps1.01470其中,mpc表示pc的分子量,mps表示ps的分子量。本发明所使用的聚碳酸酯系树脂(a)的制造方法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单体适当选择公知的碳酰氯法(界面聚合法)、酯交换法(熔融法)等。<热塑性树脂(b)>本发明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b)含有后述的共聚物(b1),或者含有该共聚物(b1)和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b2)。以下,对各自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共聚物(b1)]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b)所含的共聚物(b1)是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50~80质量%、优选50~75质量%、更优选50~70质量%、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10~30质量%、优选10~25质量%、更优选15~25质量%和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5~25质量%、优选5~24质量%、更优选8~21质量%并且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的质量%大于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的质量%的共聚物(b1)。作为芳香族乙烯基单体,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任意的公知的芳香族乙烯基单体,从获得的容易性的观点考虑,可以列举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叔丁基苯乙烯等。这些中,从相容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苯乙烯。这些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可以混合2种以上。作为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可以列举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乌头酸等的酸酐,从与丙烯酸树脂的相容性的观点考虑,优选马来酸酐。这些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可以混合2种以上。在本说明书中,“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包括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以列举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其中,从与丙烯酸树脂的相容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这些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可以混合2种以上。共聚物(b1)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5万~30万,更优选为10万~20万。重均分子量为5万~30万时,与丙烯酸树脂(b2)的相容性良好。其中,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和分子量分布(mw/mn)可以利用使用thf或氯仿作为溶剂的凝胶渗透色谱进行测定。[丙烯酸树脂(b2)]本发明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b)优选除了上述共聚物(b1)以外,还含有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b2)。其中,所谓“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是指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的含量超过50质量%。丙烯酸树脂(b2)优选包含60质量%以上的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更优选包含75质量%以上的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另外,丙烯酸树脂(b2)可以是实质上由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形成的均聚物,也可以是包含其他的单体单元的共聚物。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丙烯酸化合物单体,例如可以列举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另外,丙烯酸树脂(b2)可以是将这些单体单元进行均聚而成的聚合物,也可以是包含2种以上的单体单元的共聚物。只要丙烯酸化合物单体是主要成分,丙烯酸树脂(b2)也可以是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以外的单体的共聚物。作为这样的丙烯酸化合物单体以外的单体,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乌头酸等的酸酐等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和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叔丁基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单体、n-苯基马来酰亚胺、n-氯苯基马来酰亚胺、n-甲基苯基马来酰亚胺、n-萘基马来酰亚胺、n-羟基苯基马来酰亚胺、n-甲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n-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n-硝基苯基马来酰亚胺、n-三溴苯基马来酰亚胺等n-芳基马来酰亚胺等的n-取代型马来酰亚胺单体等。作为包含这样的单体的共聚物,例如可以使用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16质量%、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8质量%和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76质量%的共聚物和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4质量%、n-取代型马来酰亚胺单体单元15质量%和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81质量%的共聚物等。在本发明中,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b2)的重均分子量根据由共聚物(b1)混合(分散)的容易性和作为它们的聚合物合金的热塑性树脂(b)层的制造的容易性决定。也就是说,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b2)的重均分子量过大时,丙烯酸树脂(b2)与共聚物(b1)的熔融粘度差变得过大,因此,两者的混合(分散)变差,作为将它们聚合物合金化的热塑性树脂(b)层存在透明性恶化的可能性,或者发生无法稳定地继续进行熔融混炼这样的不良状况的可能性。相反地,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b2)的重均分子量过小时,将它们聚合物合金化的热塑性树脂(b)层的强度下降,因此,存在发生树脂叠层体的耐冲击性下降这样的问题的可能性。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b2)的重均分子量优选50,000~700,000的范围,更优选60,000~550,00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70,000~500,000的范围。以共聚物(b1)的含量和丙烯酸树脂(b2)的含量的合计100质量份作为基准,优选相对于共聚物(b1)5~100质量份,丙烯酸树脂(b2)为95~0质量份。更优选相对于10~100质量份,丙烯酸树脂(b2)为90~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相对于共聚物(b1)10~95质量份,丙烯酸树脂(b2)为90~5质量份。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b2)包含低于80质量%的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时,进一步优选相对于共聚物(b1)10~40质量份,丙烯酸树脂(b2)为90~60质量份。另外,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b2)包含80质量%以上的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时,进一步优选相对于共聚物(b1)55~90质量份,丙烯酸树脂(b2)为45~10质量份。通过处于该重量比内,形成维持透明性并且具有与丙烯酸树脂(b2)单独同等以上的表面硬度、具有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的抗翘曲性等形状稳定性的热塑性树脂(b)。[共聚物和丙烯酸树脂的聚合物合金]在本发明中,优选热塑性树脂(b)是共聚物(b1)和丙烯酸树脂(b2)的聚合物合金。其中,所谓聚合物合金,是指将二种以上的聚合物混合而得到的复合材料。这样的聚合物合金可以利用聚合物的机械混合、熔融混合或溶液混合等得到。形成聚合物合金时,关于共聚物(b1)和丙烯酸树脂(b2)的含量,相对于它们的合计100重量份,共聚物(b1)为5质量份以上且小于100质量份,丙烯酸树脂(b2)超过0质量份且为95质量份以下。优选共聚物(b1)为10质量份以上且小于100质量份,丙烯酸树脂(b2)超过0质量份且为9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相对于共聚物(b1)10~95质量份,丙烯酸树脂(b2)为90~5质量份。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b2)包含低于80质量%的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时,进一步优选相对于共聚物(b1)10~40质量份,丙烯酸树脂(b2)为90~60质量份。另外,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b2)包含80质量%以上的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时,进一步优选相对于共聚物(b1)55~90质量份,丙烯酸树脂(b2)为45~10质量份。可以利用压痕硬度和铅笔硬度对热塑性树脂(b)的硬度进行评价。将热塑性树脂(b)的压痕硬度设为hit硬度{热塑性树脂}、并将丙烯酸树脂(b2)的压痕硬度设为hit硬度{丙烯酸树脂}时,hit硬度{热塑性树脂}除以hit硬度{丙烯酸树脂}所得到的值(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优选为1.01以上,更优选为1.04以上。另外,热塑性树脂(b)的铅笔硬度优选与丙烯酸树脂(b1)单体的铅笔硬度为同等以上。<各种材料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叠层体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有将分别形成的热塑性树脂层(b)和聚碳酸酯系树脂层(a)叠层并将两者加热压接的方法、将分别形成的热塑性树脂层(b)和聚碳酸酯系树脂层(a)叠层并利用粘接剂将两者粘接的方法、将热塑性树脂(b)层和聚碳酸酯系树脂(a)层共挤出成型的方法、使用预先形成的热塑性树脂(b)层对聚碳酸酯系树脂(a)进行模内成型而一体化的方法等的各种方法,从制造成本和生产效率的观点考虑,优选共挤出成型的方法。在本发明中,热塑性树脂(b)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用例如使用滚筒、亨舍尔混合机、高速混合机等混合机将必需的成分预先混合、之后利用班伯里混炼机、辊、布拉本德(brabender)、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加压捏合机等机械进行熔融混炼这样的公知的方法。<树脂叠层体>在本发明中,热塑性树脂(b)层的厚度对树脂叠层体的表面硬度和耐冲击性产生影响。也就是说,热塑性树脂(b)层的厚度过薄时,表面硬度变低,不优选。热塑性树脂(b)层的厚度过大时,耐冲击性变差,不优选。热塑性树脂(b)层的厚度优选10~250μm,更优选30~200μm。进一步优选为60~150μm。在本发明中,树脂叠层体(片)的整体厚度、热塑性树脂(b)层的厚度、热塑性树脂(b)层的组成对树脂叠层体的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的翘曲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整体厚度过薄时,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的翘曲变大,整体厚度厚时,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的翘曲变小。另外,热塑性树脂(b)层的厚度过薄时,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的翘曲变小而硬度降低,热塑性树脂(b)层的厚度厚时,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的翘曲变大,因此,需要找到与各自的整体厚度和热塑性树脂(b)层的厚度匹配的热塑性树脂(b)层的共聚物(b1)与丙烯酸树脂(b2)的重量比。具体而言,聚碳酸酯系树脂(a)层和热塑性树脂(b)层的合计厚度优选为0.05~3.0mm,更优选为0.1~2.0mm,进一步优选为0.12~1.5mm。在本发明中,从树脂叠层体(片)的外观考虑,全光线透射率优选为75%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5%以上。全光线透射率的上限值优选为95%。树脂叠层体(片)的雾度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雾度的下限值优选为0.1%。<任意的添加剂>在本发明中,形成基材层的聚碳酸酯系树脂(a)和/或形成表层的热塑性树脂(b)可以包含上述的主要成分以外的成分。例如,可以在聚碳酸酯系树脂(a)和/或热塑性树脂(b)中混合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关于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含量过多时,根据成型方法,有时过剩的紫外线吸收剂因高的温度而飞散,污染成型环境,有时会发生不良状况。因此,紫外线吸收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0~5质量%,更优选为0~3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以列举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十八烷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h-苯并三唑-2-基)-4,6-双(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等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苯酯、2,4-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酯等苯甲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双(2,2,6,6-四甲基哌啶-4-基)癸二酸酯等受阻胺系紫外线吸收剂、2,4-二苯基-6-(2-羟基-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羟基-4-乙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2-羟基-4-丙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2-羟基-4-丁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羟基-4-丁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羟基-4-己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羟基-4-辛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羟基-4-十二烷基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羟基-4-苄基氧基苯基)-1,3,5-三嗪等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等。混合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全部量混合(compound)的方法、干混母料的方法、干混全部量的方法等。在本发明中,在形成基材层的聚碳酸酯系树脂(a)和/或形成表层的热塑性树脂(b)中,除了上述紫外线吸收剂以外,还可以混合使用各种添加剂。作为这样的添加剂,例如可以列举抗氧化剂和抗着色剂、抗静电剂、脱模剂、滑剂、染料、颜料、增塑剂、阻燃剂、树脂改质剂、相容剂、有机填料和无机填料这样的强化材料等。混合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全部量混合的方法、干混母料的方法、干混全部量的方法等。<任意的处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对热塑性树脂(b)层的表面或聚碳酸酯系树脂(a)层的表面实施硬涂层处理。例如,通过使用硬涂层涂料的硬涂层处理形成硬涂层,其中,硬涂层涂料使用热能和/或光能使其固化。作为使用热能使其固化的硬涂层涂料,例如可以列举聚有机硅氧烷系、交联型丙烯酸系等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另外,作为使用光能使其固化的硬涂层涂料,例如可以列举向包含单官能和/或多官能的丙烯酸酯单体和/或低聚物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光聚合引发剂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等。作为在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b)层的表面或聚碳酸酯系树脂(a)层的表面上所施加的使用光能使其固化的硬涂层涂料,例如可以列举向以下的树脂组合物的100质量份中添加光聚合引发剂1~10质量份而形成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等,其中,树脂组合物由二丙烯酸1,9-壬二醇酯20~60质量%和包含能够与二丙烯酸1,9-壬二醇酯共聚的二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以及二官能以上的多官能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和/或二官能以上的多官能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和/或二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环氧(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化合物40~80质量%形成。本发明的涂布硬涂层涂料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旋涂法、浸涂法、喷雾法、滑涂法、棒涂法、辊涂法、凹版涂布法、弯月面涂布(meniscuscoat)法、苯胺印刷法、网版印刷法、打浆涂布(beatcoat)法、刷涂法等。出于提高硬涂层的密合性的目的,有时在硬涂层前进行涂布面的预处理。作为处理例,可以列举喷砂法、溶剂处理法、电晕放电处理法、铬酸处理法、火焰处理法、热风处理法、臭氧处理法、紫外线处理法、利用树脂组合物的底涂物处理法等公知的方法。本发明中的热塑性树脂(b)层、聚碳酸酯系树脂(a)层和硬涂层的各材料、例如热塑性树脂(b)和聚碳酸酯系树脂(a)等优选利用过滤器处理进行过滤精制。通过过滤器进行生成或者叠层,由此能够得到异物或缺点之类的外观不良少的合成树脂叠层体。过滤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熔融过滤、溶液过滤或其组合等。所使用的过滤器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过滤器,根据各材料的使用温度、粘度、过滤精度适当选择。作为过滤器的过滤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聚丙烯、棉、聚酯、粘胶人造丝和玻璃纤维的无纺布或者粗纱卷绕物、酚醛树脂含浸纤维素、金属纤维无纺布烧结体、金属粉末烧结体、多孔板(breakerplate)或者它们的组合等都可以使用。若考虑耐热性、耐久性、耐压力性,则特别优选对金属纤维无纺布进行烧结而成的类型。对于聚碳酸酯系树脂(a),过滤精度为50μm以下,优选为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另外,从涂布于树脂叠层体的最表层的方面考虑,硬涂层剂的过滤精度为20μm以下,优选为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下。关于热塑性树脂(b)和聚碳酸酯系树脂(a)的过滤,例如优选使用热塑性树脂熔融过滤所使用的聚合物过滤器。聚合物过滤器根据其结构被分类为叶盘式过滤器、烛式过滤器、盘式过滤器、圆筒型过滤器等,特别优选有效过滤面积大的叶盘式过滤器。在本发明的树脂叠层体中,可以对其一个面或两个面实施防反射处理、防污处理、抗静电处理、耐候性处理和防眩处理中的任一种以上。防反射处理、防污处理、抗静电处理、耐候性处理和防眩处理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涂布降反射涂料的方法、蒸镀电介质薄膜的方法、涂布抗静电涂料的方法等。实施例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任何限制。如下所述地进行制造例中得到的叠层树脂的物性测定和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的评价。<压痕硬度(hit硬度)>使用超微小硬度计hm2000(株式会社fischerinstruments制造),在压力3mn条件下按压热塑性树脂(b)层,测定hit硬度(n/mm2)。作为比较对象,对于由丙烯酸树脂(b2)单独形成的层(后述的比较例5或比较例8),也同样测定压痕硬度。然后,将热塑性树脂(b)的压痕硬度设为hit硬度{热塑性树脂},将丙烯酸树脂(b2)的压痕硬度设为hit硬度{丙烯酸树脂},如下所述地进行评价。此时,在热塑性树脂(b)层是包含共聚物(b1)和丙烯酸树脂(b2)的层的情况下,利用所使用的丙烯酸树脂(b2-1或b2-2)的压痕硬度进行评价。另外,在热塑性树脂(b)层只由共聚物(b1)形成的情况下,使用丙烯酸树脂(b2-1)的压痕硬度进行评价。○(合格):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1×(不合格):上述范围之外<铅笔划痕硬度试验>按照jisk5600-5-4,对于表面,以角度45度、负荷750g对热塑性树脂(b)层或由丙烯酸树脂(b2)单独形成的层(后述的比较例5或比较例8)表面按压铅笔并依次增加硬度,将不产生伤痕的最硬的铅笔的硬度作为铅笔硬度进行评价。铅笔硬度等级从低往高的顺序依次表示为2b、b、hb、f、h、2h、3h和4h。其中,所谓“热塑性树脂(b)表面的铅笔硬度与丙烯酸树脂(b2)单独表面的铅笔硬度为同等以上”,是指热塑性树脂(b)表面的铅笔硬度是与丙烯酸树脂(b2)单独表面的铅笔硬度相同的等级或比其高的等级。例如是指丙烯酸树脂(b2)单独表面的铅笔硬度为2h时,热塑性树脂(b)表面的铅笔硬度为2h或3h以上那样的情形。○(合格):热塑性树脂(b)表面的铅笔硬度与丙烯酸树脂(b2)单独表面的铅笔硬度相比为同等以上×(不合格):上述范围之外<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试验>将树脂叠层体的试验片切成10cm×6cm见方。将试验片放置于双点支撑型的支架,投入至设定为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试验机中24小时以上,进行状态调整后,测定翘曲。将此时的值作为处理前翘曲量的值。接着,将试验片放置于支架,投入至设定为温度85℃、相对湿度85%的环境试验机中,在该状态下保持120小时。然后,与支架一起移动至设定为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试验机中,在该状态下保持4小时后,再次测定翘曲。将此时的值作为处理后翘曲量的值。翘曲的测定使用具有电动载置台的三维形状测定机,将所取出的试验片以向上凸的状态水平静置,以1mm间隔进行扫描,计测中央部的隆起作为翘曲。将处理前后的翘曲量的差的绝对值、即|(处理后翘曲量)-(处理前翘曲量)|作为翘曲变化量进行评价。此时,翘曲变化量超过700μm时,有时即使用肉眼也能够识别翘曲,因此,按照下述的基准进行翘曲试验的合格与否的判定。○(合格):树脂叠层体的翘曲变化量≤700μm×(不合格):上述范围之外<全光线透射率测定>使用反射透射率计hr-100型(株式会社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按照jisk7361-1测定树脂叠层体的全光线透射率,按照下述的基准进行全光线透射率试验的合格与否的判定。○(合格):树脂叠层体的全光线透射率≥75%×(不合格):上述范围之外<雾度测定>使用反射透射率计hr-100型(株式会社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按照jisk7136测定树脂叠层体的雾度,按照下述的基准进行雾度试验的合格与否的判定。○(合格):树脂叠层体的雾度≤30%×(不合格):上述范围之外<各种材料例>关于聚碳酸酯系树脂(a)、共聚物(b1)和丙烯酸树脂(b2),例示下述所示的材料,但并不限定于这些材料。a-1:聚碳酸酯树脂: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制造,iupilone-2000b1-1:共聚物:denka株式会社制造,kx-406b1-2:共聚物:denka株式会社制造,kx-407b1-3:共聚物:denka株式会社制造,kx-422b1-4:共聚物:denka株式会社制造,kx-435b1-5:共聚物:denka株式会社制造,r100b1-6:共聚物:denka株式会社制造,r200b2-1:丙烯酸树脂:株式会社kuraray制造,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arapethr-l(hit硬度{丙烯酸树脂}=269n/mm2。)b2-2:丙烯酸树脂: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制造,丙烯酸树脂,delpetpm120n(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mma的质量比=4﹕15﹕81,hit硬度{丙烯酸树脂}=274n/mm2。)b2-3:丙烯酸树脂: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制造,丙烯酸树脂,delpet980n(苯乙烯﹕马来酸酐﹕mma的质量比=16﹕8﹕76,hit硬度{丙烯酸树脂}=266n/mm2。)b2-4:丙烯酸树脂:daicel-evonik株式会社制造,丙烯酸树脂,plexiglashw55(苯乙烯﹕马来酸酐﹕mma的质量比=15﹕9﹕76,hit硬度{丙烯酸树脂}=266n/mm2。)制造例1〔树脂(b11)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06(b1-1)(重均分子量:155,000,苯乙烯﹕马来酸酐﹕mma的质量比=69﹕22﹕9)2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arapethr-l(b2-1)7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株式会社adeka制造)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制品名:h-100,理研维他命株式会社制造)0.2质量%,利用混合机混合20分钟后,使用螺杆直径26mm的双螺杆挤出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制造,tem-26ss,l/d≒40),以料筒温度240℃进行熔融混炼,挤出成股料状,利用造粒器进行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2〔树脂(b12)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06(b1-1)5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arapethr-l(b2-1)5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3〔树脂(b13)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06(b1-1)7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arapethr-l(b2-1)2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4〔树脂(b14)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06(b1-1)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5〔树脂(b15)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06(b1-1)2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delpet980n(b2-3)7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6〔树脂(b16)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06(b1-1)4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delpet980n(b2-3)6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7〔树脂(b17)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06(b1-1)5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delpet980n(b2-3)5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8〔树脂(b18)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06(b1-1)6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delpet980n(b2-3)4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9〔树脂(b19)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06(b1-1)2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lexiglashw55(b2-4)7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10〔树脂(b20)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06(b1-1)4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lexiglashw55(b2-4)6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11〔树脂(b21)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06(b1-1)5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lexiglashw55(b2-4)5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12〔树脂(b22)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06(b1-1)6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lexiglashw55(b2-4)4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13〔树脂(b23)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07(b1-2)(重均分子量:165,000,苯乙烯﹕马来酸酐﹕mma的质量比=57﹕23﹕20)2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arapethr-l(b2-1)7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14〔树脂(b24)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07(b1-2)5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arapethr-l(b2-1)5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15〔树脂(b25)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07(b1-2)7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arapethr-l(b2-1)2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16〔树脂(b26)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07(b1-2)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17〔树脂(b27)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22(b1-3)(重均分子量:119,000,苯乙烯﹕马来酸酐﹕mma的质量比=57﹕23﹕20)2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arapethr-l(b2-1)7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18〔树脂(b28)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22(b1-3)5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arapethr-l(b2-1)5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19〔树脂(b29)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22(b1-3)5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arapethr-l(b2-1)4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20〔树脂(b30)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22(b1-3)6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arapethr-l(b2-1)4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21〔树脂(b31)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22(b1-3)6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arapethr-l(b2-1)3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22〔树脂(b32)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22(b1-3)7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arapethr-l(b2-1)2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23〔树脂(b33)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22(b1-3)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24〔树脂(b34)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22(b1-3)5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delpetpm120n(b2-2)5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25〔树脂(b35)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22(b1-3)5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delpetpm120n(b2-2)4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26〔树脂(b36)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22(b1-3)6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delpetpm120n(b2-2)4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27〔树脂(b37)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22(b1-3)5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delpet980n(b2-3)4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28〔树脂(b38)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22(b1-3)6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delpet980n(b2-3)4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29〔树脂(b39)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22(b1-3)6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plexiglashw55(b2-4)4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30〔树脂(b40)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35(b1-4)(重均分子量:124,000,苯乙烯﹕马来酸酐﹕mma的质量比=71﹕23﹕6)1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delpet980n(b2-3)8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31〔树脂(b41)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35(b1-4)2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delpet980n(b2-3)7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32〔树脂(b42)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35(b1-4)3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delpet980n(b2-3)7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33〔树脂(b43)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35(b1-4)4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delpet980n(b2-3)6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34〔树脂(b44)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35(b1-4)5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delpet980n(b2-3)5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35〔树脂(b45)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35(b1-4)6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delpet980n(b2-3)4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36〔树脂(b46)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35(b1-4)1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lexiglashw55(b2-4)8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37〔树脂(b47)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35(b1-4)2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lexiglashw55(b2-4)7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38〔树脂(b48)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35(b1-4)3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lexiglashw55(b2-4)7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39〔树脂(b49)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35(b1-4)4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lexiglashw55(b2-4)6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40〔树脂(b50)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35(b1-4)5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lexiglashw55(b2-4)5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制造例41〔树脂(b51)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kx-435(b1-4)6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lexiglashw55(b2-4)4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1〔树脂(d11)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r100(b1-5)(重均分子量:170,000,苯乙烯﹕马来酸酐﹕mma的质量比=65﹕15﹕20)5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arapethr-l(b2-1)5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2〔树脂(d12)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r100(b1-5)7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arapethr-l(b2-1)2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3〔树脂(d13)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r100(b1-5)7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delpetpm120n(b2-2)3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4〔树脂(d14)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r100(b1-5)7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delpetpm120n(b2-2)2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5〔树脂(d15)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r100(b1-5)5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delpet980n(b2-3)5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6〔树脂(d16)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r100(b1-5)7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delpet980n(b2-3)2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7〔树脂(d17)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r100(b1-5)5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plexiglashw55(b2-4)5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8〔树脂(d18)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r100(b1-5)7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plexiglashw55(b2-4)2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9〔树脂(d19)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r200(b1-6)(重均分子量:185,000,苯乙烯﹕马来酸酐﹕mma的质量比=55﹕20﹕25)5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arapethr-l(b2-1)5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10〔树脂(d20)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r200(b1-6)75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arapethr-l(b2-1)25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11〔树脂(d21)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r200(b1-6)2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delpet980n(b2-3)8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12〔树脂(d22)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r200(b1-6)4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delpet980n(b2-3)6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13〔树脂(d23)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r200(b1-6)6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delpet980n(b2-3)4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14〔树脂(d24)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r200(b1-6)2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lexiglashw55(b2-4)8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15〔树脂(d25)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r200(b1-6)4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lexiglashw55(b2-4)6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16〔树脂(d26)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共聚物(b1)的r200(b1-6)60质量份和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lexiglashw55(b2-4)40质量份的合计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17〔树脂(d27)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parapethr-l(b2-1)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18〔树脂(d28)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delpetpm120n(b2-2)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19〔树脂(d29)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delpet980n(b2-3)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比较制造例20〔树脂(d30)粒料的制造〕相对于作为丙烯酸树脂(b2)的plexiglashw55(b2-4)100质量份,加入磷系添加剂pep36500ppm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2质量%,与制造例1同样进行混合、粒化。粒料制造能够稳定地进行。实施例1使用螺杆直径为32mm的单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为65mm的单螺杆挤出机和在具有与全部挤出机连结的供料块和与供料块连结的t模的多层挤出机中具有与各挤出机连结的多岐管模的多层挤出装置,将树脂叠层体成型。将制造例1中得到的树脂(b11)连续导入螺杆直径为32mm的单螺杆挤出机,在料筒温度240℃、喷出量2.1kg/h的条件下挤出。另外,将聚碳酸酯树脂(a-1)(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制造,制品名:iupilone-2000,重均分子量:34,000)连续导入螺杆直径为65mm的单螺杆挤出机,以料筒温度280℃、喷出量30.0kg/h挤出。与全部挤出机连结的供料块具有2种双层的分配销,在温度270℃导入(b11)和(a-1)并进行叠层。之后,利用所连结的温度270℃的t模挤出为片状,一边利用从上游侧起温度为130℃、140℃、180℃的3条镜面加工辊转印镜面一边冷却,得到(b11)与(a-1)的叠层体(e11)。所得到的叠层体(e11)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11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11)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5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22,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472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3%、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2除了使用树脂(b12)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12)与(a-1)的叠层体(e12)。所得到的叠层体(e12)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12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12)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0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41,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34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2%、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3除了使用树脂(b13)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13)与(a-1)的叠层体(e13)。所得到的叠层体(e13)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13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13)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2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48,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307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0.9%、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4除了使用树脂(b14)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14)与(a-1)的叠层体(e14)。所得到的叠层体(e14)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14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14)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6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26,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445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0.7%、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5除了使用树脂(b15)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15)与(a-1)的叠层体(e15)。所得到的叠层体(e15)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15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15)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0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53,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155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1%、合格,雾度为0.1%、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6除了使用树脂(b16)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16)与(a-1)的叠层体(e16)。所得到的叠层体(e16)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16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16)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2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60,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352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0%、合格,雾度为0.1%、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7除了使用树脂(b17)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17)与(a-1)的叠层体(e17)。所得到的叠层体(e17)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17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17)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3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64,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493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0%、合格,雾度为0.1%、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8除了使用树脂(b18)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18)与(a-1)的叠层体(e18)。所得到的叠层体(e18)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18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18)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5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71,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630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0%、合格,雾度为0.1%、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9除了使用树脂(b19)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19)与(a-1)的叠层体(e19)。所得到的叠层体(e19)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19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19)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8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41,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183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0%、合格,雾度为0.1%、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10除了使用树脂(b20)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20)与(a-1)的叠层体(e20)。所得到的叠层体(e20)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20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20)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0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49,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397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0%、合格,雾度为0.1%、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11除了使用树脂(b21)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21)与(a-1)的叠层体(e21)。所得到的叠层体(e21)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21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21)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2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56,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501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0%、合格,雾度为0.1%、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12除了使用树脂(b22)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22)与(a-1)的叠层体(e22)。所得到的叠层体(e22)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22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22)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2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56,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635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0.9%、合格,雾度为0.1%、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13除了使用树脂(b23)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23)与(a-1)的叠层体(e23)。所得到的叠层体(e23)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23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23)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5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22,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649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4%、合格,雾度为0.1%、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14除了使用树脂(b24)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24)与(a-1)的叠层体(e24)。所得到的叠层体(e24)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16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24)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2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48,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69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2%、合格,雾度为0.1%、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15除了使用树脂(b25)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25)与(a-1)的叠层体(e25)。所得到的叠层体(e25)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25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25)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91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82,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643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0.9%、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16除了使用树脂(b26)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26)与(a-1)的叠层体(e26)。所得到的叠层体(e26)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26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26)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6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63,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686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0.7%、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17除了使用树脂(b27)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27)与(a-1)的叠层体(e27)。所得到的叠层体(e27)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27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27)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5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22,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524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3%、合格,雾度为0.1%、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18除了使用树脂(b28)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28)与(a-1)的叠层体(e28)。所得到的叠层体(e28)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28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20)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1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45,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117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2%、合格,雾度为0.1%、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19除了使用树脂(b29)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29)与(a-1)的叠层体(e29)。所得到的叠层体(e29)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29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21)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7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67,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104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1%、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20除了使用树脂(b30)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30)与(a-1)的叠层体(e30)。所得到的叠层体(e30)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30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30)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9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74,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29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0%、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21除了使用树脂(b31)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31)与(a-1)的叠层体(e31)。所得到的叠层体(e31)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31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31)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9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74,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264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0%、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22除了使用树脂(b32)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32)与(a-1)的叠层体(e32)。所得到的叠层体(e32)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32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32)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9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74,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360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0%、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23除了使用树脂(b33)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33)与(a-1)的叠层体(e33)。所得到的叠层体(e33)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33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33)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95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97,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695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0.8%、合格,雾度为0.1%、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24除了使用树脂(b34)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34)与(a-1)的叠层体(e34)。所得到的叠层体(e34)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34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34)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90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58,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151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1%、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25除了使用树脂(b35)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35)与(a-1)的叠层体(e35)。所得到的叠层体(e35)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35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27)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92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66,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68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0%、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26除了使用树脂(b36)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36)与(a-1)的叠层体(e36)。所得到的叠层体(e36)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36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36)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91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62,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3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7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0%、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27除了使用树脂(b37)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37)与(a-1)的叠层体(e37)。所得到的叠层体(e37)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37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37)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4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68,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529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2%、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28除了使用树脂(b38)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38)与(a-1)的叠层体(e38)。所得到的叠层体(e38)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38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38)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4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68,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605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2%、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29除了使用树脂(b39)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39)与(a-1)的叠层体(e39)。所得到的叠层体(e39)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39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39)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81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52,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679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0.9%、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30除了使用树脂(b40)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40)与(a-1)的叠层体(e40)。所得到的叠层体(e40)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40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40)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2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23,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13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3%、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31除了使用树脂(b41)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41)与(a-1)的叠层体(e41)。所得到的叠层体(e41)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41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41)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4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30,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126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2%、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32除了使用树脂(b42)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42)与(a-1)的叠层体(e42)。所得到的叠层体(e42)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42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42)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4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30,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171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2%、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33除了使用树脂(b43)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43)与(a-1)的叠层体(e43)。所得到的叠层体(e43)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43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43)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5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34,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296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1%、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34除了使用树脂(b44)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44)与(a-1)的叠层体(e44)。所得到的叠层体(e44)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44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44)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7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41,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458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1%、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35除了使用树脂(b45)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45)与(a-1)的叠层体(e45)。所得到的叠层体(e45)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45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45)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7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41,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508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0%、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36除了使用树脂(b46)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46)与(a-1)的叠层体(e46)。所得到的叠层体(e46)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46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46)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1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15,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25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2%、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37除了使用树脂(b47)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47)与(a-1)的叠层体(e47)。所得到的叠层体(e47)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47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47)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2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19,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106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2%、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38除了使用树脂(b48)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48)与(a-1)的叠层体(e48)。所得到的叠层体(e48)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48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48)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3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22,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175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2%、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39除了使用树脂(b49)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49)与(a-1)的叠层体(e49)。所得到的叠层体(e49)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49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49)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4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26,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313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1%、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40除了使用树脂(b50)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50)与(a-1)的叠层体(e50)。所得到的叠层体(e50)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50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48)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5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30,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464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1%、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实施例41除了使用树脂(b51)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b51)与(a-1)的叠层体(e51)。所得到的叠层体(e51)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b51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b51)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5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30,为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534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1%、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合格。比较例1除了使用树脂(d11)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11)与(a-1)的叠层体(f11)。所得到的叠层体(f11)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11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11)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55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0.948,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f、不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359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2%、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2除了使用树脂(d12)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12)与(a-1)的叠层体(f12)。所得到的叠层体(f12)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12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12)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53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0.941,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f、不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121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1%、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3除了使用树脂(d13)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13)与(a-1)的叠层体(f13)。所得到的叠层体(f13)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13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13)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64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0.964,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不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43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1%、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4除了使用树脂(d14)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14)与(a-1)的叠层体(f14)。所得到的叠层体(f14)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14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14)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64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0.964,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不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65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0%、合格,雾度为0.1%、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5除了使用树脂(d15)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15)与(a-1)的叠层体(f15)。所得到的叠层体(f15)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15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15)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63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0.989,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不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238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89.9%、合格,雾度为2.1%、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6除了使用树脂(d16)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16)与(a-1)的叠层体(f16)。所得到的叠层体(f16)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16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16)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61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0.981,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不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286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89.4%、合格,雾度为0.9%、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7除了使用树脂(d17)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17)与(a-1)的叠层体(f17)。所得到的叠层体(f17)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17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17)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62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0.981,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不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164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89.0%、合格,雾度为2.3%、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8除了使用树脂(d18)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18)与(a-1)的叠层体(f18)。所得到的叠层体(f18)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18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18)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61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0.978,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不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207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88.6%、合格,雾度为1.9%、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9除了使用树脂(d19)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19)与(a-1)的叠层体(f19)。所得到的叠层体(f19)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19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19)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65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0.985,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不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159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4%、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10除了使用树脂(d20)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20)与(a-1)的叠层体(f20)。所得到的叠层体(f20)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20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20)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64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0.981,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不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275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2%、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11除了使用树脂(d21)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21)与(a-1)的叠层体(f21)。所得到的叠层体(f21)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21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21)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65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0.996,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不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1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2%、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12除了使用树脂(d22)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22)与(a-1)的叠层体(f22)。所得到的叠层体(f22)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22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22)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64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0.992,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不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167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1%、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13除了使用树脂(d23)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23)与(a-1)的叠层体(f23)。所得到的叠层体(f23)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23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23)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64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0.992,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不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309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1%、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14除了使用树脂(d24)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24)与(a-1)的叠层体(f24)。所得到的叠层体(f24)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24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24)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65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0.993,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不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35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2%、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15除了使用树脂(d25)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25)与(a-1)的叠层体(f25)。所得到的叠层体(f25)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25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25)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64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0.989,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不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24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2%、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16除了使用树脂(d26)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26)与(a-1)的叠层体(f26)。所得到的叠层体(f26)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26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26)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63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0.985,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h、不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422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2%、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17除了使用树脂(d27)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27)与(a-1)的叠层体(f27)。所得到的叠层体(f27)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27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27)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69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00,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952μm、不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6%、合格,雾度为0.1%、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18除了使用树脂(d28)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28)与(a-1)的叠层体(f28)。所得到的叠层体(f28)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28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28)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74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00,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552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3%、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19除了使用树脂(d29)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29)与(a-1)的叠层体(f29)。所得到的叠层体(f29)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29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29)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66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00,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378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4%、合格,雾度为0.2%、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比较例20除了使用树脂(d30)代替树脂(b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d30)与(a-1)的叠层体(f30)。所得到的叠层体(f30)的整体厚度为1000μm,由d30形成的层的厚度在中央附近为60μm。热塑性树脂(d30)层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267n/mm2、hit硬度{热塑性树脂}/hit硬度{丙烯酸树脂}=1.000,为不合格,铅笔划痕硬度试验的结果为2h、合格,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为356μm、合格,全光线透射率为91.2%、合格,雾度为0.3%、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表2-1][表2-2][表2-3][表3-1][表3-2][表3-3]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树脂叠层体在聚碳酸酯系树脂层上叠层有热塑性树脂,该热塑性树脂含有以下的共聚物或者该共聚物和包含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上述共聚物以规定的比率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单元、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和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并且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的质量%大于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的质量%。通过使用这样的热塑性树脂,具有与丙烯酸树脂单独相比表面硬度优异并且即使暴露于高温高湿下抗翘曲变形性也优异的特征。例如,含有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的质量%小于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的质量%的共聚物的叠层体(比较例1~16)的hit硬度{热塑性树脂}低于将丙烯酸树脂单独用于热塑性树脂而成的叠层体(比较例17~20)的hit硬度{丙烯酸树脂},铅笔硬度不充分。另外,将丙烯酸树脂单独用于热塑性树脂而成的叠层体(比较例17)无法抑制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与之相比,含有不饱和二羧酸酐单体单元的质量%大于丙烯酸化合物单体单元的质量%的共聚物的叠层体(实施例1~41)与将丙烯酸树脂单独用于热塑性树脂而成的叠层体(比较例17~20)相比,hit硬度{热塑性树脂}高,也抑制了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这样,本发明的叠层体能够抑制现有的丙烯酸树脂和聚碳酸酯的叠层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并且能够提高表面硬度。如上所述,提高表面硬度并且抑制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翘曲变化量的本发明的树脂叠层体作为玻璃的代替品,适合用作透明基材材料和透明保护材料等,特别能够适合用作触摸面板前面保护板、oa设备用或便携式电子设备用的前面板。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