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夜光复合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6426发布日期:2019-05-11 01:03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夜光复合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纤维,具体为一种夜光复合无纺布。



背景技术:

无纺布俗称非织造布,它是将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轧或化学等方法加固,最后形成的无编织的布料。传统的吸水无纺布大多由多层无纺布直接组合而成。现有的无妨布,不具备夜光功能,而现有的夜光布大多由一种纤维构成,结构单一,表面不够柔软,手感差,透气性不强,易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夜光复合无纺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夜光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本体表面设有稀土夜光纤维层,所述稀土夜光纤维层的底部设有熔喷无纺布层,所述熔喷无纺布层的底部设有calober发热纤维保暖层,所述calober发热纤维保暖层的底部设有所述网状内芯层,所述网状内芯层的底部设有针刺无纺布层。

进一步的,所述针刺无纺布层生产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制成:

a.将100份涤纶纤维、10份玉米秸秆纤维、3份竹纤维、2份麻纤维,按比例投入到输送平帘上,送入到粗开松机,使块状卷曲压实的纤维得到初步开松,经过初步开松的混合纤维,通过风送,使其均匀分布在混棉仓进行沉积,保证棉层高度一致,通过平帘和角钉斜帘的共同作用,使其输送到精开机;

b.原料经过混棉充分混合后,喂入精开松机,在精开松机内进行充分开松和预梳理,使纤维进一步开松、拉直;

c.经过精开机的纤维通过风送管道进入到气压棉箱的上棉箱,通过给棉罗拉和道夫的作用使纤维落到下棉箱中,然后以均衡压力的方式把纤维定积给出,保证棉层体密度一致;

d.梳理机接收气压棉箱按照工艺设定重量给入的纤维,进入到给棉辊后,通过双锡林双道夫的作用,梳理成均匀的10-15克/平方米双层纤维网状薄层;

e.双层纤维网状薄层经过夹持碳帘的握持输送,通过往复作用,使其铺网达到7—18层,棉网厚度为15cm供下道工序使用;

f.在针刺机前喂入,使纤维网在针刺前均匀的夹持喂入针区;将经过梳理、铺网形成的纤维网通过预针刺工序将纤维网初步缠结定型,保证原纤维网的方向不变,将经过预针刺机初步缠结的纤维网通过主针刺机进一步针刺缠结,针刺5-8次,将经过主针刺加固缠结的针刺无纺布层通过修面针刺机正反两面针刺,达到成型针刺无纺布表面平整,无毛刺、骨痕现象,经过储布张力架进行储布;

g.在成型布上,用18-19份聚丙烯酸、15-16份聚乙烯醇、0.2-0.3份硅烷偶联剂均匀涂刮,将布面加固粘合,再送入干燥箱内80—90温度下烘燥约1—1.5小时,取出得到针刺无纺布层。

进一步的,所述网状内芯层是由金属丝相互编织而成的菱形网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网状内芯层与所述针刺无纺布层之间紧密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纺织纤维中稀土夜光纤维层吸收可见光10分钟,便能将光能蓄贮于纤维之中,可以在黑暗状态下持续发光10小时以上,还设有calober发热纤维保暖层,可以自主发热,增加人们的温暖感。本发明可以做成发光窗帘、地毯、墙布等,即使在暗处仍然十分明显,便于人们的夜间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夜光复合无纺布,无纺布本体1表面设有稀土夜光纤维层3,稀土夜光纤维层3的底部设有熔喷无纺布层7,熔喷无纺布层7的底部设有calober发热纤维保暖层9,calober发热纤维保暖层9的底部设有所述网状内芯层10,网状内芯层10是由金属丝相互编织而成的菱形网状结构,网状内芯层10的底部设有针刺无纺布层11,网状内芯层10与针刺无纺布层11之间紧密贴合。

以上各层送入无纺布复合机按照一般工艺复合即得。

工作原理:稀土夜光纤维层3使得纺织纤维具有发光性,稀土夜光纤维层3的底部设有熔喷无纺布层7,可以强固结构,熔喷无纺布层7的底部设有calober发热纤维保暖层9,calober发热纤维保暖层9可以很好保暖并产生一定热量,保持屋内温度,calober发热纤维保暖层9的底部设有网状内芯层10,网状内芯层10和针刺无纺布层11紧密贴合,主要是用来固定calober发热纤维保暖层和针刺无纺布层11,使其不易散乱,同时提高强度,提高抗静电性能、提高保暖性能,延长整个纺织纤维的使用寿命。

所述针刺无纺布层生产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制成:a.将100份涤纶纤维、10份玉米秸秆纤维、3份竹纤维、2份麻纤维,按比例投入到输送平帘上,送入到粗开松机,使块状卷曲压实的纤维得到初步开松,经过初步开松的混合纤维,通过风送,使其均匀分布在混棉仓进行沉积,保证棉层高度一致,通过平帘和角钉斜帘的共同作用,使其输送到精开机;

b.原料经过混棉充分混合后,喂入精开松机,在精开松机内进行充分开松和预梳理,使纤维进一步开松、拉直;

c.经过精开机的纤维通过风送管道进入到气压棉箱的上棉箱,通过给棉罗拉和道夫的作用使纤维落到下棉箱中,然后以均衡压力的方式把纤维定积给出,保证棉层体密度一致;

d.梳理机接收气压棉箱按照工艺设定重量给入的纤维,进入到给棉辊后,通过双锡林双道夫的作用,梳理成均匀的10-15克/平方米双层纤维网状薄层;

e.双层纤维网状薄层经过夹持碳帘的握持输送,通过往复作用,使其铺网达到7—18层,棉网厚度为15cm供下道工序使用;

f.在针刺机前喂入,使纤维网在针刺前均匀的夹持喂入针区;将经过梳理、铺网形成的纤维网通过预针刺工序将纤维网初步缠结定型,保证原纤维网的方向不变,将经过预针刺机初步缠结的纤维网通过主针刺机进一步针刺缠结,针刺5-8次,将经过主针刺加固缠结的针刺无纺布层通过修面针刺机正反两面针刺,达到成型针刺无纺布表面平整,无毛刺、骨痕现象,经过储布张力架进行储布;

g.在成型布上,用18-19份聚丙烯酸、15-16份聚乙烯醇、0.2-0.3份硅烷偶联剂均匀涂刮,将布面加固粘合,再送入干燥箱内80—90温度下烘燥约1—1.5小时,取出得到针刺无纺布层。

经过上述制备的针刺无纺布层,以下是实验数据:

本发明针刺无纺布层采用环保材料制成,并且指标优越,已经超过现有同类产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