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板自动层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377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板自动层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层压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保温板自动层压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箱都会使用到保温板,保温板包括保温外板、保温内板以及设置在保温外板与保温内板之间的发泡层,而发泡层的主要目的是用于保温。在保温板的生产中,层压机是层压板生产流程中的主要设备之一,是用于对填充发泡材料后的保温板进行压合整平的设备。

然而,由于保温板的面积较大,在将保温板放入层压机的过程中,为了让保温板不与层压板产生滑动摩擦,一般需要多个工人将保温板抬进层压机的压合腔内再把保温板轻轻地放在层压板上进行压合,压合后又需要多个工人将保温板抬出压合腔,该过程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和人工成本高,完全满足不了现代工业化的生产,并且工人的力度难以保证,由此容易导致保温板在移送过程发生碰撞或者刮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品质稳,同时可节约大量的人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工作强度的具有自动上料和下料机构的保温板层压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板自动层压机,包括用于对多块保温板进行压合整平的压合机构、用于多块将保温板送进压合机构的上料机构和用于将压合后的多块保温板送出压合机构的下料机构。

其中的,所述压合机构包括机架,机架的两侧设置有导轨和至少两块沿导轨升降的层压板,相邻两块层压板之间设有用于放置保温板的压合腔,机架的上部设有用于驱动相邻的层压板闭合或打开的升降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用于对层压板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与机架顶部的层压板连接的下压板及用于驱动下压板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机架顶部层压板一侧的推动板、抵接板、导向杆、第一抵接块及第二抵接块,机架顶部层压板以下的其余层压板均连接有所述抵接板,所述导向杆的一端穿过推动板后与第一抵接块连接,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抵接板后与第二抵接块。

进一步的,所述层压板的表面设有气浮孔,所述层压板的内部设有与气浮孔连通的通气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通气槽贯穿于层压板的两侧,所述通气槽的一端连接有通气嘴,所述通气槽的另一端连接有密封堵头。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循环管道,所述加热循环管道铺设于层压板的内部。

其中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支架、至少两个沿上料支架纵向间隔布置的滚动层架、滑动设于滚动层架的滑动滚板及用于驱动滑动滚板移动的滚板位移驱动装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滚动层架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辊轴,所述滑动滚板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辊轴。

其中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若干根推料杆、分别设置于机架两侧的两根移动杆及用于驱动移动杆位移的下料驱动装置,所述推料杆穿设于压合腔内,所述推料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移动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板自动层压机,通过上料机构可以将多块保温板送进压合机构,压合机构便对多块保温板进行压合整平,压合机构对保温板完成压合后,下料机构便将多块保温板送出压合机构,整个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大大地减少人力操作,从而减少生产时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生产效率高和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料机构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滚板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架的俯视图。

图5为层压机的结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上料状态时复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压合状态时复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层压板的结构正视图。

图9为层压板的结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压合机构;11-机架;12-导轨;2-层压板;21-通气道;211-通气嘴;222-密封堵头;22-气浮孔;23-加热循环管道;3-压合腔;41- 复位组件;411-推动板;412-抵接板;413-导向杆;414-第一抵接块; 415-第二抵接块;42-下压板;43-升降驱动装置;5-保温板;6-上料机构;61-上料支架;62-滚动层架;621-第一辊轴;63-滑动滚板; 631-第二辊轴;64-滚板位移驱动装置;641-第一伺服电机;642-第一滑块;7-下料机构;71-推料杆;72-移动杆;73-下料驱动装置; 731-丝杆导轨;732-第二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板自动层压机,包括用于对多块保温板3进行压合整平的压合机构1、用于多块将保温板5送进压合机构1的上料机构6和用于将压合后的多块保温板5 送出压合机构1的下料机构7。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上料机构6可以将多块保温板5送进压合机构1,压合机构1便对多块保温板5进行压合整平,压合机构1对保温板5完成压合后,下料机构7便将多块保温板5送出压合机构1,整个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大大地减少人力操作,从而减少生产时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生产效率高和降低劳动强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压合机构1包括机架11,机架 11的两侧设有沿纵向布置的导轨12和至少两块沿导轨12升降的层压板2,相邻两块层压板2之间设有用于放置保温板5的压合腔3,假设该层压机设有n(n大于等于2)块层压板2,则压合腔3便设有n-1 个压合腔3,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生产量而设置层压板2的数量,以满足生产需要,提高生产效率;机架11的上部设有用于驱动相邻的层压板2闭合或打开的升降驱动机构;具体的,参见图8和图 9,所述层压板2的表面设有气浮孔22,所述层压板2的内部设有与气浮孔22连通的通气槽21,在工作时,向通气槽21供入一定气压的气体,气浮孔22便喷出流动气体,气浮孔22所喷出的流动气体可对保温板5产生浮力,使保温板5能够悬浮在压合腔3内,从而使保温板5实现稳定地悬浮输送,从而避免保温板5与层压板2的直接接触,降低保温板5与层压板2之间的摩擦,减少保温板5的划痕,提高保温板5的质量,大大减少了保温板5的报废率。

在实际应用中,本层压机设有七块层压板2,七块层压板2间隔布置形成六个压合腔3,上料机构6可将六块保温板5同时送进层压机所对应的压合腔3内,在保温板5进入压合腔3前,向通气槽21 通入气体,当保温板5进入压合腔3内时,气浮孔22对保温板5喷出相应气压的气流,使保温板5实现悬浮输送;当保温板5完全进入压合腔3内时,缓慢降低供入通气槽21的气体气压,从而使保温板5能够缓慢地下落在层压板2上;升降驱动机构驱动相邻层压板2下降闭合,从而实现对分别位于六个压合腔3内的保温板5进行压合整平;在对保温板5完成压合后,升降驱动机构驱动相邻层压板2打开,下料机构7便将保温板5从压合腔3内送出层压机,整个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大大地减少人力操作,从而减少生产时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减少劳动成本。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3,所述上料机构6包括上料支架61、至少一个沿上料支架61纵向间隔布置的滚动层架62、滑动设于滚动层架62的滑动滚板63及用于驱动滑动滚板63移动的滚板位移驱动装置64,所述滚板位移驱动装置64包括分别设置在滚动层架62两侧的伺服直线滑台,该伺服直线滑台是现有技术,其结构和原理在这里不再赘述;所述滑动滚板63装设在伺服直线滑台的第一滑块642 上。具体的,所述滚动层架62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辊轴621,所述滑动滚板63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辊轴631。多个第一辊轴621的设计使滚动层架62组成无动力滚筒输送线,其承载力大,可以承受保温板 5较大的重量,同时,其可以有效地减少保温板5在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使保温板5能够快速顺畅地被移送到压合腔3内。

在实际应用中,工人只需将保温板5放在滑动滚板63的第二辊轴631上,工人只需轻轻地推动保温板5便可使保温板5在第二辊轴 631上滑动并下落到滚动层架62的第一辊轴621上,如图1所示,此时保温板5与滑动滚板63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启动伺服直线滑台的第一伺服电机641,第一伺服电机641驱动伺服直线滑台的滑块642 移动,从而带动滑动滚板63移动,滑动滚板63推动保温板5移动进入压合腔3内。该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简便,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该上料机构6能够同时对多块保温板5进行移送,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4和图5,所述下料机构7包括若干根推料杆71、分别设置于机架11两侧的两根移动杆72及用于驱动移动杆72位移的下料驱动装置73,具体的,下料驱动装置73包括设置在机架11上丝杠导轨731、与丝杠导轨731配合滑动的滑块(图中未标示)和与丝杠导轨配合连接的第二伺服电机732,所述移动杆 72与滑块连接;所述推料杆71穿设于压合腔3内,所述推料杆71 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移动杆72连接。如图5所示,当层压机对保温板 5压合完成后,启动气悬浮装置使保温板5悬浮起来,接着第二伺服电机732驱动丝杆导轨731带动滑块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杆72移动,移动杆72带动推料杆71沿着层压板2的水平方向移动,推料杆71 在移动过程中与保温板5抵接,从而将保温板5稳定地推出压合腔3。该结构简单紧凑,运行稳定可靠和安装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层压板2设有至少一条通气槽21,所述通气槽21贯穿于层压板2的两侧,参见图8和图9,作为优选的,沿层压板2的短边方向阵列设有若干条通气槽21,若干条通气槽21可使气浮孔22布满于整个层压板2,从而使保温板5能够稳定地悬浮于层压板2,增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所述通气槽21沿层压板2的长边方向直线贯穿于层压板2的两侧,该结构便于通气槽21的加工,制造成本低;所述通气槽21的一端连接有通气嘴211,所述通气槽 21的另一端连接有密封堵头222,通气嘴211通过气管与外界的供气装置连接,使气体进入通气槽21,密封堵头222将通气槽21的另一端进行密封,从而气体可以从气浮孔22喷出,从而使气体对保温板 5产生气悬浮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层压板2的内部还设置有加热循环管道23,所述加热循环管道23铺设于层压板2的内部,作为优选的,参见图 8和图9,所述加热循环管道23呈波浪形均匀固定在层压板2的内部。在工作中,向加热循环管道23通入循环热水,使层压板2的表面能够产生均匀的热量,从而有效提高保温板5的压合整平质量。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图7,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用于对层压板2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41、与机架11顶部的层压板2连接的下压板42及用于驱动下压板42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43。具体的,所述升降驱动装置43为液压缸,所述下压板42固定在液压杆的活塞杆上。在工作中,液压缸驱动下压板42下降,下压板42带动机架11 顶部的层压板2下降,机架11顶部的层压板2下压将会迫使相邻的层压板2相互压合,从而实现对位于压合腔3内的保温板5进行压合,压合完成后,液压缸驱动下压板42上升,下压板42带动机架11顶部的层压板2上升并通过复位组件41将相邻的层压板2进行复位,以便保温板5的取出。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图7,所述复位组件41包括设置于机架11顶部层压板2一侧的推动板411、抵接板412、导向杆413、第一抵接块414及第二抵接块415,机架11顶部层压板2以下的其余层压板2均连接有抵接板412,所述导向杆413的一端穿过推动板411 后与第一抵接块414连接,所述导向杆413的另一端穿过抵接板412 后与第二抵接块415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当液压缸驱动下压板42下降时,下压板42带动机架111顶部的层压板2下降,层压板2的下降带动推动板411沿着导向杆413下降,当机架11顶部的层压板2贴合保温板5后便带动位于保温板5低下的层压板2下降,层压板2的下降便带动抵接板 412下降,抵接板412的下降便推动第二抵接块415下降,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层压板2都对保温板5进行压合后,如图7所示,每块层压板2相对应的第一抵接块414依次从低往高排列;当对保温板5压合后,液压缸驱动下压板42上升,下压板42带动机架11顶部的层压板2上升,此时推动版沿着导向杆413上升并依次推动各个第二抵接块415上升,第二抵接块415的上升带动导向杆413上升,从而使第一抵接块414推动抵接板412上升,便由此带动层压板2上升复位,各块层压板2复位后,便可从各个压合腔3内的保温板5取出。该复位组件41可实现多块层压板2同时联动复位,有效地节省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其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和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