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损型引火件及其制作方法、引火组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49999发布日期:2019-11-15 23:58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防损型引火件及其制作方法、引火组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工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防损型引火件及其制作方法、引火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桥丝生产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采用手工布焊接丝进行作业,因受工作环境及桥丝的线径(约0.01~0.03mm)制约,采用手工布线易造成固定失效或固定精度不足等影响,造成产品失效较多;

2、后来,出现用超声波金丝键合机设备在火工品单元中进行焊接,采用镍铬丝进行焊接,较传统手工焊接,明显提升了焊接效率,但焊接后的产品不易运输、安装,在后续装填类氯酸钾类药粉时,更易损坏邦定在pcba板上的桥丝,造成产品失效。

因此,本发明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损型引火件及其制作方法、引火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其能够为桥丝提供机械保护,使得该种引火件适于大规模分选、包装及运输,有效提高火工品后端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同时,该种引火件的整体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作。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损型引火件,包括有绝缘本体、桥丝和镶嵌成型于绝缘本体内的两个导电端子,其中:

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端面内凹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面往内进一步凹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将第一凹槽分隔成位于第二凹槽两端的凹位区;所述导电端子具有露于凹位区内的基板部和露于绝缘本体外的第一电性连接部;所述桥丝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于两端凹位区的基板部,且,所述桥丝隐于第一凹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露于绝缘本体上一端面的相对面或相邻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凹槽自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向后凹设而成,所述第二凹槽自第一凹槽的后端面向后凹设而成;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露于绝缘本体的底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的外侧一体弯折延伸形成有延伸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外侧对应延伸部凹设有第一让位槽,所述延伸部适配于第一让位槽内以使绝缘本体对延伸部的止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桥丝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两端凹位区的基板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是露于绝缘本体外的贴片部。

一种防损型引火件的制作方法,其基于防损型引火件;包括有如下步骤:

步骤1:先将金属素材冲压成型以得到导电端子,再将导电端子镶嵌式注塑成型获得绝缘本体;

步骤2:准备桥丝,并将桥丝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于两端凹位区的基板部,且,所述桥丝隐于第一凹槽内。

一种引火组件,包括有pcba板以及防损型引火件;pcba板具有两个用于插入火药片的插件端,每个插件端电性连接有第二电性连接部;防损型引火件的第二凹槽内点入有易燃物;防损型引火件的两个第一电性连接部分别电连接在相应的第二电性连接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分别贴装在相应的第二电性连接部。

一种引火组件的制作方法,其基于引火组件;包括有如下步骤:

(1)准备:准备金属素材、桥丝、pcba板、易燃物;

(2)制作引火件:先将金属素材冲压成型以得到导电端子,再将导电端子镶嵌式注塑成型获得绝缘本体;再将桥丝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于两端凹位区的基板部,且,所述桥丝隐于第一凹槽内;

(3)将引火件组装于pcba板:将防损型引火件的两个第一电性连接部分别电连接在相应的第二电性连接部,然后于第二凹槽内点入易燃物,再晾干。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其主要是通过绝缘本体、桥丝、导电端子的结构改良,能够为桥丝提供机械保护,使得该种引火件适于大规模分选、包装及运输,有效提高火工品后端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同时,该种引火件的整体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作。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防损型引火件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防损型引火件另一角度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防损型引火件分解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防损型引火件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pcba板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引火组件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防损型引火件

11、第一导电端子12、第二导电端子

13、绝缘本体131、第一凹槽

132、第二凹槽133、第三凹槽

134、第一让位槽135、第二让位槽

14、桥丝

151、基板部152、第一电性连接部

153、延伸部

20、pcba板21、第二电性连接部

22、插件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防损型引火件,包括有绝缘本体13、桥丝14和镶嵌成型于绝缘本体13内的两个导电端子,其中:

所述绝缘本体13的一端面内凹形成有第一凹槽131;所述第一凹槽131的内壁面往内进一步凹设有第二凹槽135,所述第二凹槽135将第一凹槽131分隔成位于第二凹槽135两端的凹位区,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131自绝缘本体13的前端面向后凹设而成,所述第二凹槽135自第一凹槽131的后端面向后凹设而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露于凹位区内的基板部151和露于绝缘本体13外的第一电性连接部152,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152是露于绝缘本体13外的贴片部。

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152露于绝缘本体13上一端面的相对面或相邻面,使得防损型引火件可以侧面贴装、正面贴装或卧贴式。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152露于绝缘本体13的底部。所述桥丝14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于两端凹位区的基板部151,且,所述桥丝14隐于第一凹槽131内。优选地,所述桥丝14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两端凹位区的基板部151。

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152的外侧一体弯折延伸形成有延伸部153,所述绝缘本体13的外侧对应延伸部153凹设有第一让位槽134,所述延伸部153适配于第一让位槽134内以使绝缘本体13对延伸部153的止挡。所述绝缘本体13的底部对应第一电性连接部152凹设有第二让位槽135,所述第二让位槽135连通第一让位槽134,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152适配于第二让位槽135内。

一种防损型引火件的制作方法,其基于防损型引火件;包括有如下步骤:

步骤1:先将金属素材冲压成型以得到两导电端子,再将两导电端子镶嵌式注塑成型获得绝缘本体13;所述金属素材优选为铜带,也可以为其他材质,在此不作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得到导电端子后进行相应的电镀保护工艺,以防止导电端子氧化。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导电端子分别定义为第一导电端子11和第二导电端子12。

步骤2:准备桥丝14,并将桥丝14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于两端凹位区的基板部151,且,所述桥丝14隐于第一凹槽131内。在本实施例中,桥丝14可以选用合金材料,如镍铬丝、金丝、银丝等,在此不作限定。

一种引火组件,包括有pcba板20以及防损型引火件10;pcba板20具有两个用于插入火药片的插件端22,每个插件端22电性连接有第二电性连接部21;防损型引火件10的第二凹槽135内点入有易燃物;防损型引火件10的两个第一电性连接部152分别电连接在相应的第二电性连接部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152分别贴装在相应的第二电性连接部21。

一种引火组件的制作方法,其基于引火组件;包括有如下步骤:

(1)准备:准备金属素材、桥丝14、pcba板20、易燃物;

(2)制作引火件:先将金属素材冲压成型以得到导电端子,再将导电端子镶嵌式注塑成型获得绝缘本体13;再将桥丝14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于两端凹位区的基板部151,且,所述桥丝14隐于第一凹槽131内。优选地,在注塑之前,于第一导电端子11和第二导电端子12两者的表面进行电镀防氧化层。

(3)将引火件组装于pcba板20:将防损型引火件的两个第一电性连接部152分别电连接在相应的第二电性连接部21,优选地,防损型引火件的两个第一电性连接部152通过smt贴装工艺与pcba板20连接。然后于第二凹槽135内点入易燃物,再晾干。在本实施例,易燃物可以为磷粉、氯酸钾、二氧化锰、三硫化二銻等的混合物。优选地,晾干采用自然晾干。当通电后,电源通过桥丝14发热引燃易燃物,燃烧物引燃火药,达到安全可靠的使用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待桥丝14与基板部151连接后,可以对其进行剥离,然后通过高精度阻值分选设备进行筛选,剔除阻值精度不达标的产品,并将符合品进行相应的贴装入料带卷盘内;标示清楚桥丝14的精确阻值,以便更加方便精确使用,提升产品的高精度控制。

由于防损型引火件易受环境温湿变化影响可靠性,因此,贴带完成后的防损型引火件必须进行密封防潮防静电包装,这样可以有效延长产品储藏时间,可确保产品安全可靠运输,使得产品易转运。

本发明设计要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绝缘本体、桥丝、导电端子的结构改良,能够为桥丝提供机械保护,使得该种引火件适于大规模分选、包装及运输,有效提高火工品后端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同时,该种引火件的整体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