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除味清新功能的纺织面料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44747发布日期:2020-07-17 17:5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除味清新功能的纺织面料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除味清新功能的纺织面料复合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品与我们朝夕相伴,复合面料是将一层或多层纺织材料、无纺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经粘结贴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将面料和里料通过粘结剂粘合,从而改善面料质感,适合服装加工的工艺简化和规模生产,是人们居家生活不可缺少的面料之一,而穿着有异味的服装可能会引发皮肤过敏、情绪不安、四肢无力、饮食不佳、意识模糊,连续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法规规定有异味的纺织品将禁止生产和销售,异味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纺织品上残留的化学整理剂和助剂生成,二:是由于织物是--种多孔性材料,容易吸附气相、液相和固相的各种杂质,杂菌繁殖,从而产生异味,而纤维的叠加编织形成无数孔隙,也极易产生环境异味,所以我们在生产复合面料的同时需要将面料上的异味等进行及时的去除,以防止对人体产生不好的影响;

现存的具有除味清新功能的纺织面料复合装置在对里料和面料进行粘合时,常常发生胶水粘贴不均匀的情况发生,导致复合面料局部没有充分粘合,质量较差;同时现有的对胶水风干的装置在进行胶水风干时,可能将粘合在一起的里料和面料吹散开,导致面料结合效果差;且在进行除味清新时,常用活性炭去对异味进行吸附处理,但是长时间工作后,需要对活性炭进行更换,现存的更换操作十分繁琐,对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具有除味清新功能的纺织面料复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存的面料复合装置对里料和面料的粘结效率低下,吹干胶水时常发生将里料和面料吹散的情况,且对吸附异味的活性炭更换过程十分繁琐,而提出的一种具有除味清新功能的纺织面料复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除味清新功能的纺织面料复合装置,包括基座和固定设置在基座两端的传送轴,所述传送轴外滚动设有传送带,所述基座的下壁上还固定设有两个支撑柱,所述基座的一端竖直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侧壁和基座侧壁上下对称设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均转动设有滚轮,处于上方的所述滚轮上绕设有里料,处于下方的所述滚轮上绕设有面料,两个所述固定杆的侧壁上还对称固定设有l形连接杆,所述l形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设有胶刷,所述胶刷贴近里料和面料设置,固定板的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有相匹配的滑块,处于上方的所述固定杆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内还卡接机构,所述基座的侧壁上靠近固定板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固定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设有第一压紧辊,所述第一压紧辊的两端固定设有风扇,所述基座侧壁上远离固定板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固定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二压紧辊,所述第二压紧辊的表面环绕粘合设有活性炭,所述基座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还转动设有张紧辊,所述里料和面料均通过传送带与张紧辊滚动设置,所述固定板在靠近滚轮的一侧设有限位机构。

优选地,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螺纹孔和螺纹设置在螺纹孔内螺纹杆,所述螺纹孔横向贯穿固定板设置,且所述滑块的侧壁上设有与螺纹杆相匹配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杆贯穿固定板螺纹固定在螺纹槽内,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设有螺纹帽。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板内的弹簧腔,所述弹簧腔内固定设有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延伸出固定板设置,且延伸出的一端上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贴合里料设置。

优选地,所述滑块和滑槽呈相匹配的t字形设置。

优选地,两个所述固定在第一张紧辊两端的风扇吹出的风向朝向传送带上设置。

优选地,所述螺纹杆和螺纹帽均为金属材质,且表面涂设有防腐油漆,所述螺纹帽上还套设有橡胶防滑套。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呈弧形设置,且所述限位板上套设有橡胶软垫,所述橡胶软垫表面呈光滑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滚轮、胶刷、里料和面料的相互配合,使得在滚轮转动时,胶刷上的胶水可以同时均匀的涂抹在里料和面料的表面,且不会出现局部涂抹不到的情况,使得里料和面料上均涂设有胶水,进一步防止出现涂抹不均匀的情况发生;通过传送带、第一压紧辊和风扇的相互配合,无需外界的动力装置,在传送带传输复合面料至第一压紧辊处时,即可同时带动风扇转动,从而对胶水进行风干,且不会出现吹散的情况发生;通过活性炭和第二压紧辊的相互配合,在需要更换活性炭时,只需将第二压紧辊上的活性炭进行剥离,之后再将更换后的活性炭重新粘附在第二压紧辊的表面,即可方便的对活性炭进行更换,使得除味清新过程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除味清新功能的纺织面料复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传送轴、3传送带、4支撑柱、5固定板、6固定杆、7滚轮、8里料、9面料、10l形连接杆、11胶刷、12滑块、13滑槽、14螺纹孔、15第一弹簧、16第一空腔、17第一连接杆、18第一压紧辊、19风扇、20第二空腔、21第二弹簧、22第二压紧辊、23活性炭、24第二连接杆、25张紧辊、26螺纹杆、27螺纹帽、28螺纹槽、29弹簧腔、30扭转弹簧、31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具有除味清新功能的纺织面料复合装置,包括基座1和固定设置在基座1两端的传送轴2,传送轴2外滚动设有传送带3,基座1的下壁上还固定设有两个支撑柱4,基座1的一端竖直固定设有固定板5,固定板5侧壁和基座1侧壁上下对称设有固定杆6,两个固定杆6的另一端均转动设有滚轮7,处于上方的滚轮7上绕设有里料8,处于下方的滚轮7上绕设有面料9,两个固定杆6的侧壁上还对称固定设有l形连接杆10,l形连接杆10的另一端固定设有胶刷11,胶刷11贴近里料8和面料9设置,通过滚轮7、胶刷11、里料8和面料9的相互配合,使得在滚轮7转动时,胶刷11上的胶水可以同时均匀的涂抹在里料8和面料9的表面,且不会出现局部涂抹不到的情况,使得里料8和面料9上均涂设有胶水,进一步防止出现涂抹不均匀的情况发生,固定板5的侧壁上设有滑槽13,滑槽13内滑动设有相匹配的滑块12,滑块12和滑槽13呈相匹配的t字形设置,防止滑块12在滑槽13内滑动时可能出现的滑脱的现象发生,导致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处于上方的固定杆6与滑块12固定连接,固定板5内还卡接机构,卡接结构包括螺纹孔14和螺纹设置在螺纹孔14内螺纹杆26,螺纹孔14横向贯穿固定板5设置,且滑块12的侧壁上设有与螺纹杆26相匹配的螺纹槽28,螺纹杆26贯穿固定板5螺纹固定在螺纹槽28内,螺纹杆26的另一端固定设有螺纹帽27,螺纹杆26和螺纹帽27均为金属材质,且表面涂设有防腐油漆,防止螺纹杆26和螺纹帽27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受潮导致氧化生锈的情况发生,螺纹帽27上还套设有橡胶防滑套,使得对螺纹帽27的锁紧和松动过程更为方便,基座1的侧壁上靠近固定板5设有第一空腔16,第一空腔16内固定设有第一弹簧15,第一弹簧15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杆17,第一连接杆17的另一端转动设有第一压紧辊18,第一压紧辊18的两端固定设有风扇19,通过传送带3、第一压紧辊18和风扇19的相互配合,无需外界的动力装置,在传送带3传输复合面料至第一压紧辊18处时,即可同时带动风扇19转动,从而对胶水进行风干,且不会出现吹散的情况发生,两个固定在第一张紧辊18两端的风扇19吹出的风向朝向传送带3上设置,从而将里料8和面料9压紧贴合,同时对粘合的胶进行吹干,使得符合面料结构更加稳定,基座1侧壁上远离固定板5设有第二空腔20,第二空腔20内固定设有第二弹簧21,第二弹簧21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杆24,第二连接杆24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二压紧辊22,第二压紧辊22的表面环绕粘合设有活性炭23,通过活性炭23和第二压紧辊22的相互配合,在需要更换活性炭23时,只需将第二压紧辊22上的活性炭23进行剥离,之后再将更换后的活性炭23重新粘附在第二压紧辊22的表面,即可方便的对活性炭23进行更换,使得除味清新过程效率更高,基座1远离固定板5的一端还转动设有张紧辊25,里料8和面料9均通过传送带3与张紧辊25滚动设置,固定板5在靠近滚轮7的一侧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板5内的弹簧腔29,弹簧腔29内固定设有扭转弹簧30,扭转弹簧30的一端延伸出固定板5设置,且延伸出的一端上固定设有限位板31,限位板31贴合里料8设置,限位板31远离固定板5的一端呈弧形设置,以防止里料8在经过限位板31时可能出现的损伤情况发生,且限位板31上套设有橡胶软垫,橡胶软垫表面呈光滑设置,进一步保护了里料8的同时方便了里料8在限位板31处滑动的过程。

本发明中,在需要对面料9进行复合时,将里料8和面料9分别环绕设置在上下两个滚轮7上,将里料8和面料9的另一端通过限位板31和传送带3与张紧辊25相连,在滚轮7转动时,里料8和面料9相互靠近的一面经过胶刷11,被粘附在一起,之后通过第一压紧辊18被压紧在一起,并在通过第一压紧辊18的同时,风扇19不断的对复合面料表面吹风,将胶水风干,之后复合面料通过第二压紧辊22处,再一次被压紧,同时粘附在第二压紧辊22上的活性炭23对其进行除味清新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