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收集系统及蒸汽大气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36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过滤收集系统及蒸汽大气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站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用于压水堆型核电站中的蒸汽大气排放系统、以及过滤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成熟核电站的安全性的不断提高,核电站的建设逐渐的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
在压水堆核电站中,通常需要配备蒸汽大气排放系统,包括连接在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的主蒸汽管道、在主蒸汽管道上连接的大气排放管线、以及在大气排放管线上设置的大气排放电动隔离阀等。在大气排放管线上还设有蒸汽排放控制阀,用于控制来自主蒸汽管道的蒸汽向大气排放。该蒸汽大气排放系统可有效地将蒸汽向大气排放,以防止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过热和二回路超压。然而,在核电站发生蒸汽发生器热传管破裂事故、反应堆弹棒事故等时,放射性物质可能通过该系统排放的蒸汽,向环境排放,从而对环境造成放射性物质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限制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过滤收集系统。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限制放射性蒸汽向环境释放的蒸汽大气排放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过滤收集系统,用于压水堆核电站的蒸汽大气排放系统中,该过滤收集系统包括连接在所述蒸汽大气排放系统的大气排放隔离阀上游的大气过滤排放管线、在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上设置的大气排放过滤隔离阀、以及设置在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出口处的过滤收集水箱。
在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收集系统中,所述大气排放过滤隔离阀为在事故工况下打开接通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常闭隔离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收集系统中,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出口处还设有喷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收集系统中,所述过滤收集水箱填充有过滤液。
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末端垂直向下延伸,并淹没于所述过滤液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压水堆核电站的蒸汽大气排放系统,包括与所述压水堆核电站的蒸汽发生器连接的主蒸汽管道、连接在所述主蒸汽管道上的大气排放管线、以及在所述大气排放管线上设置的大气排放隔离阀;所述蒸汽大气排放系统还包括过滤收集系统,该过滤收集系统包括连接在所述大气排放隔离阀上游的大气过滤排放管线、在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上设置的大气排放过滤隔离阀、以及设置在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出口处的过滤收集水箱;
所述大气排放管线与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择一接通。[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大气排放系统中,所述大气排放隔离阀为在事故工况下,关闭所述大气排放管线的常开隔离阀;
所述大气排放过滤隔离阀为在事故工况下,打开接通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常闭隔离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大气排放系统中,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出口处还设有喷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大气排放系统中,所述过滤收集水箱填充有过滤液。
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末端垂直向下延伸,并淹没于所述过滤液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大气排放系统中,所述大气排放管线上还设置有大气排放阀。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核电站发生蒸汽发生器热传管破裂事故、反应堆弹棒事故等时,通过在连接在大气排放隔离阀上游的大气过滤排放管线,将放射性蒸汽排出至过滤收集水箱,从而将放射性蒸汽、放射性液体等进行有效的过滤截留,减少向环境的放射性释放,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并且对整个核电站系统改动小,建造、施工容易。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蒸汽大气排放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大气排放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可用于压水堆核电站中,与压水堆核电站的蒸汽发生器11连接,排出蒸汽。
该蒸汽大气排放系统包括与蒸汽发生器11连接的主蒸汽管道12、连接在主蒸汽管道12上的大气排放管线13、以及设置在大气排放管线13上的大气排放隔离阀14。该大气排放隔离阀14可以为电动隔离阀,也可以为其他类型阀门。进一步的,在大气排放管线13上还设置有大气排放阀15。
该大气排放隔离阀14采用常开隔离阀,用于在核电站非事故工况时,将蒸汽发生器11产生的蒸汽由大气排放阀15控制通过大气排放管线13向外界大气排放,从而导出蒸汽发生器11的蒸汽。
进一步的,该蒸汽大气排放系统还设置有过滤收集系统,用于收集事故工况下的放射性蒸汽、液体等,避免放射性物质向外界大气直接排放,减少了核电站向环境的放射性排放。
该过滤收集系统包括连接在大气排放隔离阀14上游的大气过滤排放管线16、在大气过滤排放管线16上设置的大气排放过滤隔离阀17、以及设置在大气过滤排放管线16的出口处的过滤收集水箱19。该大气排放管线13与大气过滤排放管线16择一接通,从而使得两者在不同工况下投入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该大气排放过滤隔离阀17采用常闭隔离阀,在核电站正常工作时,大气排放过滤隔离阀17处于常闭状态,过滤收集系统无需投入使用;而在核电站处于事故工况时,常闭隔离阀打开,接通大气过滤排放管线16,将放射性蒸汽、液体引入到过滤收集水箱19,避免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
该大气过滤排放管线16上还可以设置大气过滤排放阀18,来控制放射性蒸汽、液体等的排放。
在本实施例中,该大气过滤排放管线16的末端垂直向下延伸,而过滤收集水箱19设置在大气过滤排放管线16的末端;并在过滤收集水箱19中填充有过滤液21 (如水),从而将大气过滤排放管线16的末端完全浸没于过滤液21中,由过滤液21吸收放射性蒸汽、液体等,避免放射性物质直接排放到环境中。该过滤收集水箱19采用敞口式水箱,与外界大气接通,使得过滤液21的温度与环境保持一致,能有效冷却主蒸汽管道12的蒸汽、液体等。当然,该过滤收集水箱19也可以采用封闭式水箱,增加冷却液补充开口即可。
进一步的,该大气过滤排放管线16的出口处还可以设置喷头20,从而增强冷凝过滤效果。
当核电站正常工作时,大气排放隔离阀14保持在常开状态,使大气排放管线13处于开放状态,由大气排放阀15控制将来自主蒸汽管道12的蒸汽、液体等排放到环境中;此时,大气排放过滤隔离阀17处于常闭状态,将大气过滤排放管线16从主蒸汽管道12中断开,无需投入使用。
而在核电站发生蒸汽发生器热传管破裂事故、反应堆弹棒事故等,可能引起放射性物质外泄时,大气排放隔离阀14动作转换成关闭状态,将大气排放管线13从主蒸汽管道12中断开;同时,使大气排放过滤隔离阀17转换成打开状态,将大气过滤排放管线16与主蒸汽管道12接通,由大气过滤排放阀18控制,将来自主蒸汽管道12的放射性蒸汽、液体等,通过大气过滤排放管线16引入到过滤收集水箱19中,通过过滤收集水箱19中的过滤液21,对排出的放射性蒸汽、液体进行有效的过滤滞留,减少向环境的放射性释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过滤收集系统,用于压水堆核电站的蒸汽大气排放系统中,其特征在于,该过滤收集系统包括连接在所述蒸汽大气排放系统的大气排放隔离阀上游的大气过滤排放管线、在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上设置的大气排放过滤隔离阀、以及设置在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出口处的过滤收集水箱。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过滤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排放过滤隔离阀为在事故工况下打开接通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常闭隔离阀。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过滤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出口处还设有喷头。
4.根据权利要求
1、2或3所述的过滤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收集水箱填充有过滤液; 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末端垂直向下延伸,并淹没于所述过滤液中。
5.一种用于压水堆核电站的蒸汽大气排放系统,包括与所述压水堆核电站的蒸汽发生器连接的主蒸汽管道、连接在所述主蒸汽管道上的大气排放管线、以及在所述大气排放管线上设置的大气排放隔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大气排放系统还包括过滤收集系统,该过滤收集系统包括连接在所述大气排放隔离阀上游的大气过滤排放管线、在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上设置的大气排放过滤隔离阀、以及设置在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出口处的过滤收集水箱; 所述大气排放管线与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择一接通。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蒸汽大气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排放隔离阀为在事故工况下关闭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常开隔离阀; 所述大气排放过滤隔离阀为在事故工况下打开接通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常闭隔离阀。
7.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蒸汽大气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出口处还设有喷头。
8.根据权利要求
5-7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大气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收集水箱填充有过滤液; 所述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末端垂直向下延伸,并淹没于所述过滤液中。
9.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蒸汽大气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排放管线上还设置有大气排放阀。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收集系统及蒸汽大气排放系统,用于压水堆核电站。该蒸汽大气排放系统包括与蒸汽发生器连接的主蒸汽管道、连接在主蒸汽管道上的大气排放管线、在大气排放管线上设置的大气排放隔离阀、及过滤收集系统。该过滤收集系统包括连接在大气排放隔离阀上游的大气过滤排放管线、在大气过滤排放管线上设置的大气排放过滤隔离阀、及设置在大气过滤排放管线的出口处的过滤收集水箱;大气排放管线与大气过滤排放管线择一接通。在核电站发生蒸汽发生器热传管破裂事故、反应堆弹棒事故等时,通过大气过滤排放管线,将放射性蒸汽排出至过滤收集水箱,从而将放射性蒸汽、放射性液体等进行有效的过滤截留,减少向环境的放射性释放。
文档编号G21F9/12GKCN202855323SQ201220460924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1日
发明者冷金珍, 曹建华, 沙正峰, 卢向晖, 蒋晓华 申请人: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