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的群控方法

文档序号:802084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的群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的群控方法。也可理解为电子镇流的“直流供电”法。它能有效地提高群控荧光灯照明系统的功率因数,使之接近于1。
目前,普通照明荧光灯所用的镇流器,绝大部分都不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我们知道,普通镇流器(包括电感式镇流器和普通电子式镇流器。)接在市电网上都是呈感性的。并会产生一定的无功功率。现在,许多室内照明都使用了荧光灯。如学校、超市、大商厦、写字楼等。成片荧光灯同时使用,会产生很大的无功功率。这对电网是很有害的。这对电力资源更是一种无谓的浪费。为了提高市电的利用率。为数不多的高级电子镇流器,已经增加了功率因数校正功能。就提高功率因数性能而言,效果最好的是采用功率因数控制IC。但由于目前高级电子镇流器中的功率因数控制IC,其本身的资源没有被充分共享,且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很难普及。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的群控方法。它解决了多个电子镇流产品,共享同一个具有“高功率因数”前置变换器的直流输出电压。从而使整个群控荧光灯照明系统的功率因数接近于1,而整个荧光灯照明系统的使用成本,与具有同类性能的相比,却能明显下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的群控方法,其硬件由滤波器、前置变换器和电子镇流产品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多个“不含市电整流”的电子镇流产品,(包括多个“不含市电整流”的电子镇流器和多个“不含市电整流”的“自镇流节能型荧光灯”等,)同时并接在同一个含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前置变换器的直流输出端。因为是直流供电,不存在高频损耗。所以,即使接线长些也不会影响后接的“不含市电整流”的电子镇流产品的正常工作和荧光灯的正常发光。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可使“功率因数控制IC”的功能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使整个群控荧光灯的功率因数大大提高。并可自动适应宽电压输入。(其输入电压可宽达90~268V,甚至更宽。)这对我国某些地区供电质量差,电压波动大,无疑是个福音。而且,将“市电整流”部分从电子镇流产品中分离出来,可使这些“不含市电整流”的电子镇流产品,因不再需要电解电容滤波而寿命明显延长。这对保护环境,无疑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是“450W含功率因数控制IC的前置变换器”电原理图。
图3是“不含市电整流的通用电子镇流器”的电原理图。
表1是图3的元件参数表。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框图。众多“不含市电整流”的电子镇流产品,是在其“直流输出端”与“含功率因数控制IC的前置变换器”相连接的。图1中“含功率因数控制IC的前置变换器”(见图2),主要采用了“功率因数控制IC”和“功率MOSFET”等,构成了一个有源的前置变换器。它可使系统的输入电流呈正弦波,并同步跟随输入电压的周期变化。从而控制其系统的功率因数接近于1。如图2所示的“含功率因数控制IC的前置变换器”,其输入为90~268V的市电。输出为400V/1.125A的直流电。(当然,也可通过调整相关元器件的参数,改变其输出电压。)并能同时驱动不含“市电整流”的自镇流节能型荧光灯11W约40盏;15W约30盏;20W约22盏;或普通长管型荧光灯30W约14盏;40W约10盏。其他可类推。图1中的“不含市电整流的电子镇流器”(见图3),完全是为了方便举例,选用了具有内部振荡和“死区控制”的半桥功率输出的厚膜电路MR9830。其振荡频率为1kHz~100kHz,其频率可由电容C2来调节。其关系式为f=71×10-6/C2。采用MR9830制作电子镇流器,具有外围电路简单、可方便地驱动40W以内的各种荧光灯管。(相应的元件参数见表1。)
权利要求
一种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的群控方法,其硬件由滤波器、前置变换器和电子镇流产品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多个“不含市电整流”的电子镇流产品,(包括多个“不含市电整流”的电子镇流器和多个“不含市电整流”的“自镇流节能型荧光灯”等,)同时并接在同一个含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前置变换器的直流输出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的群控方法,其硬件由滤波器、前置变换器和电子镇流产品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多个“不含市电整流”的电子镇流产品,(包括多个“不含市电整流”的电子镇流器和多个“不含市电整流”的“自镇流节能型荧光灯”等),同时并接在同一个含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前置变换器的直流输出端。它能有效地提高群控荧光灯照明系统的功率因数,并可自动适应宽电压输入和明显降低该照明系统的使用成本。
文档编号H05B41/28GK1247446SQ99116810
公开日2000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5日
发明者赵申苓 申请人:赵申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