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背胶贴附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8971阅读:8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背胶贴附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贴附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背胶贴附治具。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消费性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产品在生产装配过程中大多需要贴附背胶,背胶贴附过程精确度要求非常高。
[0003]如图4所示为传统背胶贴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先将被贴物体(如:FPC、PBC等)固定于治具底座上,定位针辅助定位;再将模切背胶产品除去先剥离型膜,借用保护膜上定位孔与定位针41相对应,定位针41在底座45上,将背胶对位贴附于被贴物体表面,打开控制开关42,气缸6收缩,压板43沿着导轨44向下压合,压板44上台回位,剥离保护膜即完成背胶贴附作业。传统背胶贴附治具需求背胶制品需包含保护膜、离型膜、双面胶、先剥离型膜共计四层结构,辅助材料(保护膜及先剥离型膜)使用量较大,且背胶制品生产工艺复杂;同时由于使用保护膜固定各离型膜+双面胶单元,因保护膜表面涂布有胶水,贴附压合后易造成胶残留,影响被贴物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真空背胶贴附治具,在不需要背胶产品贴保护膜的情况下就能将其贴附于被贴物体上,进而能够使得背胶产品的辅助材料用量减低,降低了背胶产品的生产工艺复杂程度,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真空背胶贴附治具,包括:
[0006]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上模板,所述上模板设置于上模座的下方;所述上模板与上模座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且上模座上设置有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一侧接入外接高压空气,另一侧通过管道与上模板的上模板抽气孔连接,所述上模板抽气孔在密封组件的区域范围内用以将密封组件范围内的空气抽出,上模板上设有不少于两个的背胶吸附抽气孔,且背胶吸附抽气孔在密封组件所在的区域范围内;
[0007]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和下模板,所述下模板设置于下模座上,且所述下模板下方还设有气缸用以支撑下模板,所述气缸内置于下模座中,且所述下模座与下模板接触的一面开有能够使气缸杆伸出的伸出孔,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活动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相接触的一面设有上模板定位针和上模板避位孔;下模板与上模板相接触的一面设有下模板定位针和下模板避位孔,且与上模板定位针和上模板避位孔相对应。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座设有与下模板相匹配的第一凹槽且所述下模座为腔体结构,所述下模板设置于第一凹槽内。
[0010]作为优选,上模座与上模板接触的一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上模座为腔体结构,所述密封组件设置于第二凹槽内。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通过铰链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上模座设有拉手用以提起上模座。
[0013]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组件为密封圈或泡棉。
[0014]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座上还设有总开关、吸风开关、压合开关。
[0015]本实用新型通过真空吸附背胶产品而贴合被贴物体,且背胶产品无需使用保护膜,这样大大减少了辅助材料的使用量,降低了背胶产品的生产工艺复杂程度;同时避免了胶残留。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真空背胶贴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上模板的仰视图;
[0018]图3是下模板的俯视图;
[0019]图4是传统背胶贴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上模;2、下模;3、密封组件;4、真空发生器;5、管道;6、气缸;7、拉手;8、总开关;9、铰链;10、外接高压空气;11、上模座;12、上模板;13、背胶吸附抽气孔;14、上模板抽气孔;15、上模板定位针;16、上模板避位孔;17、第二凹槽;21、下模座;22、下模板;23、下模板定位针;24、下模板避位孔;25、第一凹槽;81、吸风开关;82 ;压合开关;41、定位针;42、控制开关;43、压板;44、导轨;45、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3]实施例一
[00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贴附背胶贴的真空背胶贴附治具,其包括:
[0025]上模1,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上模I包括上模座11,上模板12,所述上模板12设置于上模座11的下方;所述上模板12与上模座11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3,且上模座11上设置有真空发生器4,所述真空发生器4 一侧接入外接高压空气10,另一侧通过管道5与上模板12的上模板抽气孔14连接,所述上模板抽气孔14在密封组件3的区域范围内用以将密封组件3范围内的空气抽出,上模板12还设有不少于两个的背胶吸附抽气孔13,本实施例中背胶吸附孔的个数为144个,且背胶吸附抽气孔13在密封组件3所在的区域范围内。
[0026]下模2,如图1、图3所示,所述下模2包括下模座21和下模板22,所述下模板22设置于下模座21上,为了将上模板12与下模板22在压合时产生的间隙进量减小,所述下模板22下方还设有气缸6用以支撑抬起下模板22,所述气缸6内置于下模座21中,且所述下模座21与下模板22接触的一面开有能够使气缸杆伸出的伸出孔(图中未示出),所述上模座11和下模座21活动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12和下模座22通过铰链9连接。
[0027]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定位背胶,所述上模板12与下模板22相接触的一面设有上模板定位针15和上模板避位孔16 ;同时为了能够定位被贴物品,下模板22与上模板12相接触的一面设有下模板定位针23和下模板避位孔24,且与上模板定位针15和上模板避位孔16相对应。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座11与下模座21均为腔体结构,且下模座21设有与下模板22相匹配的第一凹槽25,所述下模板22设置于第一凹槽25内;上模座11与上模板12接触的一面设有第二凹槽17,具体的,真空发生器4内置于上模座11中,同时所述密封组件3设置于第二凹槽17内。
[002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在贴合过程中能够人为的应对突发情况,上模座11设有拉手7用以提起上模座11。
[0030]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密封组件3为密封圈或泡棉,所述第二凹槽15为圆形凹槽。
[0031 ]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人为控制,所述下模座22上还设有总开关8、吸风开关81、压合开关82用以控制治具的启停。
[0032]使用过程如下:
[0033]按下总开关8后,再按吸风开关81,此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