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01661阅读:来源:国知局
,就上述电磁铁单元30而言,将其安装舌片35定位在上述基座10的定位突部15、15之间,经由螺孔16通过螺钉36a(图2A、图2B)进行紧固,并且,将上述线圈33的引出线固定焊接在线圈端子26的固定部26a上。
[0083]就可动触点单元40而言,利用铆接板44将绝缘台43铆接固定在可动铁片41上,其中,可动铁片41被上述轭铁34的水平部的顶端支撑且能够转动,在绝缘台43上嵌入成形有一对可动接触片42、42。另外,在上述可动铁片41的被上述铁芯31的磁极部31a吸附的位置铆接固定有磁屏蔽构件41b (图3B)。另外,上述复位弹簧37的另一端部与从上述可动铁片41的上端缘部延伸的止爪41a卡止。另外,就上述可动接触片42、42而言,在其自由端部铆接固定有可动触点45,并且,经由与可动接触片42、42的上端部连接的引线46与可动触点端子25电连接。
[0084]如图5A至图5C所示,就上述绝缘构件50而言,通过3处铆接部53将金属构件52固定在树脂成形品即绝缘构件主体51的前后表面中的与上述可动触点45相向的面上。另夕卜,上述金属构件52具有从上述绝缘构件主体51向规定的方向延伸的下端缘部52a。另夕卜,上述绝缘构件主体51具有插入孔54,该插入孔54能够从上方安装在上述基座10上所立设的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1的上端部,并且在上述插入孔54的开口缘部的中央分别形成突出部54a、54b。另外,在上述绝缘构件主体51的前后表面中的没有设置金属构件52的面上设置与上述插入孔54连通的一对狭缝55、55,来切开形成弹性爪部56。在上述弹性爪部56的内侧面突出设置有与上述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1的贯通孔21a(图3A、图3B)相卡合的卡合爪部56a。位于上述弹性爪部56的顶端部的上述突出部54a被配置为即使产生电弧也不损伤。另一方面,与上述金属构件52接触的上述突出部54b位于上述可动触点45所抵接的位置,吸收且缓和上述可动触点45的冲击力。此外,铆接部53的位置、数量当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
[0085]并且,如图4A、图4B所示,在上述绝缘构件50从上方与上述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1的上端部嵌合时,上述卡合爪部56a与上述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1的贯通孔21a卡合来防止拔出,并且上述金属构件52以能够与可动触点45接触或分离的方式与可动触点45相向。此时,位于金属构件52的下端的下端缘部52a朝向基座10的上表面延伸但不与基座10的上表面接触。
[0086]接着,说明上述电磁继电器的动作。
[0087]首先,如图1A、图1B所示,在没有向电磁铁单元30的线圈33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复位弹簧37的弹力对可动铁片41施力,可动接触片42的可动触点45与绝缘构件50的金属构件52压力接触。
[0088]然后,通过向上述电磁铁单元30的线圈33施加电压,可动铁片41被铁芯31的磁极部31a吸引,因此,上述可动铁片41克服复位弹簧37的弹力进行摆动。因此,上述可动触点45从上述绝缘构件50的金属构件52离开,在与常开固定触点24接触后,上述可动铁片41的磁屏蔽构件41b吸附于磁极部31a。
[0089]接着,在停止对上述线圈33施加电压时,借助复位弹簧37的弹力,可动铁片41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摆动,可动触点45从常开固定触点24离开与上述金属构件52抵接。此时,在常开固定触点24和可动触点45之间产生的电弧不会到达绝缘构件主体51,因此不损伤上述绝缘构件主体51。
[0090]另外,即使因上述电弧而产生的金属飞散粉末飞散堆积,也不会下落堆积在上述金属构件52的后表面。因此,即使金属飞散粉末因长时间的开闭操作而下落堆积,金属飞散粉末也不会到达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1。另外,通过绝缘构件50将上述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1和可动触点45绝缘,因此具有可动接触片42和常开固定触点端子22不会短路的优点。
[0091]另外,由于通过上述横槽部13以及纵槽部11、12确保上述基座10的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所以得到绝缘性能更优良的电磁继电器。
[0092]此外,上述横槽部13以及纵槽部11、12为仅具有底部的槽形状,但是例如当然可以为贯通的孔形状。
[0093]如图6A至图SB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安装绝缘构件50的位置。
[0094]S卩,在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1上铆接固定有常闭固定触点23,并且在上述常闭固定触点23上以能够与常闭固定触点23接触或分离的方式配置可动接触片42的可动触点45,另一方面,在常开固定触点端子22上安装绝缘构件50。并且,上述可动接触片42、42经由引线46电连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设置可动触点端子。
[0095]其它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在相同部分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省略说明。
[0096]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得到用途不同的电磁继电器的优点。
[0097]如图9A、图9B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使用通过铆接部53在板状的绝缘构件主体51上铆接固定有金属构件52的绝缘构件50。另外,使突出设置在上述绝缘构件主体51上的弹性突起57与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1的贯通孔21a弹性卡合来防止拔出。此外,当然可以将上述绝缘构件50安装在常开固定触点端子22上。其它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在相同部分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省略说明。
[0098]根据本实施方式,绝缘构件50易于安装,具有设计自由度高的优点。
[0099]如图10A、图1OB所示,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在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1的贯通孔21a中铆接固定有绝缘构件主体51的铆接部58。其它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在相同部分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省略说明。
[0100]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能够牢固地在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1上固定绝缘构件50的优点。
[0101]如图11A、图11B、图1lC所示,作为第五实施方式的绝缘构件50,可以在绝缘构件主体51上嵌入成形弯曲的金属构件52。
[0102]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能够使组装作业简单,生产率高的优点。
[0103]另外,上述绝缘构件50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为如下的方式,即,如图12所示,金属构件52仅与绝缘构件主体51的一面接合来与绝缘构件主体51形成一体(即,金属构件52的外周形状与安装上述金属构件52的绝缘主体51的安装面的形状为同一形状)(第六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上述金属构件52的下端缘部52a向下方侧延伸(第七实施方式)。
[0104]另外,如图14所示,上述金属构件52的下端缘部52a可以被从绝缘构件主体51的下端缘部延伸的延伸部51a覆盖(第八实施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上述金属构件52的下端缘部52a被绝缘构件主体51的延伸部51a覆盖,所以具有爬电距离变长,绝缘特性变得更好的优点。
[0105]另外,不需要一定在上述绝缘构件50上设置金属构件,可以如图15所示的第九实施方式那样,使上述绝缘构件主体51的下端缘部延伸形成延伸部51a。
[0106]另外,可以如图16所示的第十实施方式那样,不使上述绝缘构件主体51的下端缘部延伸。
[0107]此外,上述绝缘构件主体51不限于树脂成形品,例如,可以是陶瓷制品。
[0108]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当然还能够用于其它的电磁继电器。
【主权项】
1.一种电磁继电器,通过对设置在基座的上表面上的电磁铁单元的线圈进行通电及断电,使设置在能够摆动的可动接触片的自由端部上的可动触点交替地与立设在所述基座上的相向的一对固定触点端子接触分离,其特征在于, 在相向的一对固定触点端子中的一个固定触点端子上设置有固定触点,并且在另一个固定触点端子上安装有绝缘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构件的前表面和后表面面中的所述可动触点所抵接的相向面上配置有金属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构件的下端缘部以不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接触的方式沿着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构件的下端缘部被从所述绝缘构件延伸形成的延伸部覆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所述绝缘构件上的插入孔中嵌合安装有所述固定触点端子的上端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所述绝缘构件上的插入孔的内侧面突出设置有卡合爪部,该卡合爪部与所述固定触点端子的贯通孔卡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构件具有弹性爪部,该弹性爪部是在所述卡合爪部的两侧分别设置与所述插入孔连通的狭缝而切开形成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将突出设置在所述绝缘构件上的弹性突起贯穿安装在所述固定触点端子的贯通孔中。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将突出设置在所述绝缘构件上的铆接部铆接固定在所述固定触点端子的贯通孔中。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构件通过从其下端部以不与所述基座接触的方式延伸形成的延伸部覆盖所述固定触点端子的相向面。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难于发生绝缘劣化现象且能够长时间维持优良的绝缘性能的电磁继电器。通过对设置在基座(10)的上表面上的电磁铁单元(30)的线圈(33)进行通电及断电,使设置在摆动的可动接触片(42)的自由端部上的可动触点(45)交替地与立设在所述基座(10)上的相向的一对常闭和常开固定触点端子(21、22)接触分离。尤其,在相向的一对常闭和常开固定触点端子(21、22)中的一个常开固定触点端子(22)设置有固定触点24,并且在另一个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1)上安装有绝缘构件(50)。
【IPC分类】H01H50/54
【公开号】CN104916499
【申请号】CN201510092023
【发明人】鹤巢哲朗, 野田将之, 簑部哲也, 井户田修一
【申请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2月27日
【公告号】EP2919252A1, US2015026276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