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实现冷却机列运动的机械结构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963028阅读:来源:国知局
向的距离为a,如图14所示;第五传动块9纵截面是半圆 面状的工作面位于后方,纵截面为半椭圆面状的工作面位于前方,且第五传动块前部的工 作面与第三前进挡柱15接触,此时传动轴4与第三前进挡柱15水平方向的距离为b,如图 15所示;第六传动块10纵截面是半圆状的工作面位于前方,纵截面是半椭圆面状的工作面 位于后方,且第六传动块10后部的工作面与第三后退挡柱16接触,此时传动轴4与第三后 退挡柱16之间水平方向的距离为a,如图16所示,此时传动轴4的中心线与第一篦床1、第 二篦床2以及第三篦床3的最前端的距离均为L。
[0077] ②.传动轴4从初始位置转动90°的过程中,即0~T/4过程中,第一传动块5转 动90°,由于第一传动块5与第一前进挡柱11接触部位的工作面与传动轴4中心线水平 方向的距离逐渐增大,而传动轴的位置不变,因此,第一传动块5推动第一前进挡柱11向前 运动,与此同时,由于第二传动块与第一后退挡柱12接触部位的工作面距离传动轴中心线 水平方向的距离逐渐减小,因此,第二传动块不会阻挡第一后退挡柱12向前运动,从而实 现第一篦床1整体向前运动;同样的道理第二篦床2和第三篦床3均向前运动,当t=T/4 时,第一篦床1、第二篦床2和第三篦床3的最前端与传动轴中心线水平方向的距离均达到 最大值,均为L+(a-b),如图17所示;t=T/4时,第一传动块5与第一前进挡柱11接触部 位和传动轴4的中心线水平方向的距离为a,如图18所示,第二传动块6与第一后退挡柱 12接触的部位和传动轴4的中心线水平方向的距离为b,如图19所示,第三传动块7与第 二前进挡柱13接触的部位和传动轴4中心线水平方向的距离为a,如图20所示,第四传动 块8与第二后退挡柱14接触部位和传动轴4的中心线水平方向的距离为b,如图21所示, 第五传动块9与第三前进挡柱15接触的部位和传动轴4中心线水平方向的距离为a,如图 22所示,第六传动块10与第三后退挡柱16接触的部位和传动轴4中心线水平方向的距离 为b,如图23所示。
[0078] ③.传动轴4从90°位置转动到180°位置的过程中,S卩T/4~T/2的过程中,第 一传动块5、第二传动块6、第三传动块7、第四传动块8、第五传动块9和第六传动块10均 在90°基础上再转90° ;此时,第二传动块5与第一后退挡柱12接触部位和传动轴4中 心线水平方向的距离逐渐增大,推动第一后退挡柱12向后运动,而第一传动块5与第一前 进挡柱11接触部位和传动轴4的中心线水平方向的距离逐渐减小,不会阻挡第一前进挡柱 11向后运动,从而实现第一篦床1整体后退,第一篦床1的最前端与传动轴4中心线水平方 向的距离恢复为L,t=T/2时,第一传动块5与第一前进挡柱11接触部位和传动轴4中心 线水平方向的距离为b,如图25所示,第二传动块6与第一后退挡柱12接触部位和传动轴 4中心线水平方向的距离为a,如图26所示;在T/4~T/2过程中:第三传动块7与第二前 进挡柱13接触部位和传动轴4中心线水平方向的距离保持不变,依旧为a,如图27所示,第 四传动块8与第二后退挡柱14接触部位和传动轴4中心线水平方向的距离保持不变,依旧 是b,如图28所示,正因为上述两个水平方向的距离均没有改变,因此,第二篦床2既不前 进,也不后退,第二篦床2的最前端与传动轴4中心线水平方向的距离保持为L+(a-b),第 五传动块9与第三前进挡柱15接触部位和传动轴4中心线水平方向的距离保持不变,仍旧 是a,如图29所示,第六传动块10与第三后退挡柱16接触部位和传动轴4中心线水平方向 的距离保持不变,依旧是b,如图30所示,因为上述两个水平方向的距离没有改变,所以,第 三篦床3也不前进,不后退,第三篦床3的最前端与传动轴4中心线水平方向的距离保持为L+(a-b),t=T/2时,第一篦床1、第二篦床2和第三篦床3的状态如图24所示。
[0079]④.传动轴4从180°位置转动到270°位置的过程中,S卩T/2~3T/4的过程中, 第一传动块5、第二传动块6、第三传动块7、第四传动块8、第五传动块9和第六传动块10 均在180°的基础上再转90° ;此时第一传动块5与第一前进挡柱11接触部位和传动轴4 中心线水平方向的距离不变,还是b,t= 3T/4时第一传动块5如图32所示,第二传动块6 与第一后退挡柱12接触部位和传动轴4中心线间水平方向的距离不变,还是a,t= 3T/4 时第二传动块6如图33所示,因此在T/2~3T/4的过程中第一篦床1不前进也不后退,第 一篦床1最前端与传动轴4的水平距离还是L;第四传动块8与第二后退挡柱14接触部位 和传动轴4的水平距离由b增加到a,推动第二后退挡柱14向后运动,第三传动块7与第 二前进挡柱13接触部位和传动轴4之间的水平距离由a减小到b,不会阻挡第而前进挡柱 13向后运动,从而实现第二篦床2整体后退,此时第二篦床2的最前端与传动轴4之间的水 平距离为L,t= 3T/4时第三传动块7如图34所示,第四传动块8如图35所示;第五传动 块9与第三前进挡柱15接触部位和传动轴4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保持a不变,t= 3T/4时 第五传动块9如图36所示,第六传动块10与第三后退挡柱16接触部位和传动轴4中心线 之间的水平距离保持b不变,t= 3T/4时第六传动块10如图37所示,第三篦床3不前进 也不后退,第三篦床3最前端与传动轴4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a+b),t= 3T/4时第 一篦床1、第二篦床2和第三篦床3的状态如图31所示。
[0080] ⑤.传动轴4从270°位置转动到360°位置的过程中,即3T/4~T的过程中,第 一传动块5、第二传动块6、第三传动块7、第四传动块8、第五传动块9和第六传动块10均 在270°的基础上再转90° ;第一传动块5与第一前进挡柱11接触部位和传动轴4的水平 距离保持b不变,t=T时第一传动块5的位置与t= 0时相同,具体如图12所示,第二传 动块6与第一后退挡柱12接触部位和传动轴4的水平距离保持a不变,t=T时第二传动 块6的位置与t= 0时相同,具体如图13所示,第一篦床1不前进也不后退,位置不变;同 样的道理,第二篦床2不前进也不后退,t=T时第三传动块7与第四传动块8的位置恢复 到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六传动块10与第三后退挡柱16接触部位和传动轴4中心线水 平方向的距离由b增加到a,推动第三后退挡柱16向后运动,t=T时,第六传动块10的位 置恢复到t= 0的状态,具体如图17所示,第五传动块9与第三前进挡柱15接触部位和传 动轴4中心线的水平距离由a减小到b,t=T时,第五传动块9的位置恢复到t= 0时的 状态,不会阻挡第三前进挡柱15后退,第三篦床3整体后退,恢复到t= 0时的初始状态, 第一篦床1、第二篦床2和第三篦床3最前端与传动轴4中心线水平方向的距离为L,具体 如图11所示。
[0081] 由于驱动装置可以驱动传动轴4不停的转动,上述①~⑤的过程可以一直重复, 实现持续的送料,第一篦床1、第二篦床2和第三篦床3在0~T/4、T/4~T/2、T/2~3T/4 以及3T/4~T内前进和后退状况如下表所示(其中表示既不前进也不后退):
[0082]
[0083] 本发明中输送单元可以有一个或其他数量的多个,每个输送单元也可以包含多个 输送组件,如果输送单元的数量有多个,则多个输送单元沿着与物料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 水平的并列设置,且多个输送单元可以共用一根传动轴,并由同一个驱动装置驱动,或者每 个输送单元单独设置一个传动轴,每个传动轴由一个驱动装置驱动,并且根据各处物料输 送的目的位置调整每根传动轴的位置。
[0084] 本发明中未做特别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即可以实现,不 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且本发明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 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 饰,都应作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主权项】
1. 一种能够实现冷却机列运动的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以上并列设置的输 送单元,每个输送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的输送组件,所述的输送组件包括篦床、两个传动块、 和由驱动装置驱动的传动轴(4),所述的传动块设置在传动轴上,所述的传动轴驱动两个传 动块转动分别用于推动篦床前进和后退。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实现冷却机列运动的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 送单元的数量为第一输送单元一个,所述的第一输送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输送组件, 所述的第一输送组件包括第一篦床(1)和设置在传动轴(4)上的第一传动块(5)与第二传 动块(6),所述的第一篦床(1)的下部设置第一前进挡柱(11)和第一后退挡柱(12),所述 的第一前进挡柱(11)和第一后退挡柱(12)分别位于第一篦床(1)的两侧,且第一前进挡 柱(11)位于第一后退挡柱(12)的前方,所述的第一传动块(5)与第一前进挡柱(11)后部 贴合用于推动第一篦床(1)前进,第二传动块(6)与第一后退挡柱(12)的前部贴合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