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实现冷却机列运动的机械结构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963028阅读:来源:国知局
用于推 动第一篦床(1)后退。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实现冷却机列运动的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 一传动块(5)的纵截面由半径为b的半圆面与连接该半圆面两端的第一弧面构成,且第一 弧面距离传动轴中心线的最大距离为a,所述的第二传动块(6)的纵截面由半径为a的半圆 面与连接该半圆面两端的第二弧面构成,第二弧面距离传动轴中心线的最小距离为b,所述 的第一传动块(5)和第二传动块(6)的平行并且第一传动块( 5)和第二传动块(6)的的半 圆面部分分别位于传动轴(4)的两侧;其中:第一前进挡柱(11)与第一后退挡柱(12)之间 沿第一篦床(1)长度方向的距离为a+b,第一传动块(5)和第一前进挡柱(11)接触部分到 传动轴(4)中心线的距离与第二传动块(6)和第一后退挡柱(12)接触部分到传动轴(4) 中心线的距离之和始终为&+13,且a>b。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实现冷却机列运动的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 送单元为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 所述的第一输送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输送组件,所述的第一输送组件包括第一篦 床(1)和设置在传动轴(4)上的第一传动块(5)与第二传动块(6),所述的第一篦床(1)的 下部设置第一前进挡柱(11)和第一后退挡柱(12),所述的第一前进挡柱(11)和第一后退 挡柱(12)分别位于第一篦床(1)的两侧,且第一前进挡柱(11)位于第一后退挡柱(12)的 前方,所述的第一传动块(5)与第一前进挡柱(11)后部贴合用于推动第一篦床(1)前进, 第二传动块(6)与第一后退挡柱(12)的前部贴合用于推动第一篦床(1)后退; 所述的第二输送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二输送组件,所述的第二输送组件包括第二篦 床(2)和设置在传动轴(4)上的第三传动块(7)与第四传动块(8),所述的第二篦床(2)的 下部设置第二前进挡柱(13)和第二后退挡柱(14),所述的第二前进挡柱(13)和第二后退 挡柱(14)分别位于第二篦床(2)的两侧,且第二前进挡柱(13)位于第二后退挡柱(14)的 前方,所述的第三传动块(7)与第二前进挡柱(13)的后部相贴合用于推动第二篦床(2)前 进,第四传动块(8)与第二后退挡柱(14)的前部相配合用于推动第二篦床(2)后退。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够实现冷却机列运动的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 一传动块(5)的纵截面由半径为b的半圆面与连接该半圆面两端的第一弧面构成,且第一 弧面距离传动轴中心线的最大距离为a,所述的第二传动块(6)的纵截面由半径为a的半圆 面与连接该半圆面两端的第二弧面构成,第二弧面距离传动轴中心线的最小距离为b,所述 的第一传动块(5)和第二传动块(6)的平行并且第一传动块(5)和第二传动块(6)的的半 圆面部分分别位于传动轴(4)的两侧; 所述的第三传动块(7)的纵截面由半径为a的四分之一圆面、半径为b的四分之一圆 面以及连接两个四分之一圆面的曲面构成,所述的第四传动块(8)与第三传动块(7)形状 与尺寸均相同,第三传动块(7)与第四传动块(8)平行且半径相同的四分之一圆面位于传 动轴(4)的同一侧; 其中:第一前进挡柱(11)与第一后退挡柱(12)之间的距离和第二前进挡柱(13)与第 二后退挡柱(14)之间沿第一篦床(1)长度方向的距离均为a+b,第一传动块(5)和第一前 进挡柱(11)接触部分到传动轴(4)中心线的距离与第二传动块(6)和第一后退挡柱(12) 接触部分到传动轴(4)中心线的距离之和、第三传动块(7)和第二前进挡柱(13)接触部分 到传动轴(4)中心线的距离与第四传动块(8)和第二后退挡柱(14)接触部分到传动轴(4) 中心线的距离之和均始终为&+13,且a>b。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实现冷却机列运动的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 送单元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输送单元、第二输送单元和第三输送单元; 所述的第一输送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输送组件,所述的第一输送组件包括第一篦 床(1)和设置在传动轴(4)上的第一传动块(5)与第二传动块(6),所述的第一篦床(1)的 下部设置第一前进挡柱(11)和第一后退挡柱(12),所述的第一前进挡柱(11)和第一后退 挡柱(12)分别位于第一篦床(1)的两侧,且第一前进挡柱(11)位于第一后退挡柱(12)的 前方,所述的第一传动块(5)与第一前进挡柱(11)后部贴合用于推动第一篦床(1)前进, 第二传动块(6)与第一后退挡柱(12)的前部贴合用于推动第一篦床(1)后退; 所述的第二输送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二输送组件,所述的第二输送组件包括第二篦 床(2)和设置在传动轴(4)上的第三传动块(7)与第四传动块(8),所述的第二篦床(2)的 下部设置第二前进挡柱(13)和第二后退挡柱(14),所述的第二前进挡柱(13)和第二后退 挡柱(14)分别位于第二篦床(2)的两侧,且第二前进挡柱(13)位于第二后退挡柱(14)的 前方,所述的第三传动块(7)与第二前进挡柱(13)的后部相贴合用于推动第二篦床(2)前 进,第四传动块(8)与第二后退挡柱(14)的前部相配合用于推动第二篦床(2)后退; 所述的第三输送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三输送组件,所述的第三输送组件包括第三篦 床(3)和设置在传动轴(4)上的第五传动块(9)与第六传动块(10),所述的第三篦床(3) 的下部设置第三前进挡柱(15)和第三后退挡柱(16),所述的第三前进挡柱(15)和第三后 退挡柱(16)分别位于第三篦床(3)的两侧,且第三前进挡柱(15)位于第三后退挡柱(16) 的前方,所述的第五传动块(9)与第三前进挡柱(15)的后部相贴合用于推动第三篦床(3) 前进,第六传动块(10)与第三后退挡柱(16)的前部相贴合用于推动第三篦床(3)后退。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够实现冷却机列运动的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传动块(5)的纵截面由半径为b的半圆面与连接该半圆面两端的第一弧面 构成,且第一弧面距离传动轴中心线的最大距离为a,所述的第二传动块(6)的纵截面由半 径为a的半圆面与连接该半圆面两端的第二弧面构成,第二弧面距离传动轴中心线的最小 距离为b,所述的第一传动块(5)和第二传动块(6)的平行并且第一传动块(5)和第二传动 块(6)的半圆面部分分别位于传动轴(4)的两侧; 所述的第三传动块(7)的纵截面由半径为a的四分之一圆面、半径为b的四分之一圆 面以及连接两个四分之一圆面的曲面构成,所述的第四传动块(8)与第三传动块(7)形状 与尺寸均相同,第三传动块(7)与第四传动块(8)平行且半径相同的四分之一圆面位于传 动轴(4)的同一侧; 所述的第五传动块(9)与第二传动块(6)形状与尺寸均相同,所述的第六传动块(10) 与第一传动块(5)形状与尺寸均相同,所述的第五传动块(9)与第六传动块(10)平行并且 第五传动块(9)与第六传动块(10)的半圆面部分分别位于传动轴(4)的两侧; 其中:第一前进挡柱(11)与第一后退挡柱(12)之间的距离、第二前进挡柱(13)与第 二后退挡柱(14)之间的距离和第三前进挡柱(15)与第三后退挡柱(16)之间沿第一篦床 (1)长度方向的距离均为a+b,第一传动块(5)和第一前进挡柱(11)接触部分到传动轴(4) 中心线的距离与第二传动块(6)和第一后退挡柱(12)接触部分到传动轴(4)中心线的距 离之和、第三传动块(7)和第二前进挡柱(13)接触部分到传动轴(4)中心线的距离与第四 传动块(8)和第二后退挡柱(14)接触部分到传动轴(4)中心线的距离之和、第五传动块 (9)和第三前进挡柱(15)接触部分到传动轴(4)中心线的距离与第六传动块(10)和第三 后退挡柱(16)接触部分到传动轴(4)中心线的距离之和均始终为&+13,且a>b。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能够实现冷却机列运动的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第一输送单元、第二输送单元和第三输送单元共用同一根传动轴(4)。9.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能够实现冷却机列运动的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传动轴(4)通过齿轮啮合或者链传动或者带传动的方式连接驱动装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实现冷却机列运动的机械结构,包括一个以上并列设置的输送单元,每个输送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的输送组件,所述的输送组件包括篦床、两个传动块、和由驱动装置驱动的传动轴,所述的传动块设置在传动轴上,所述的传动轴驱动两个传动块转动分别用于带动篦床前进和后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没有液压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输送效率低下以及液压系统占比较高的技术问题,从而降低成本,也不存在液压油泄漏的风险。
【IPC分类】F27D15/02, C04B7/47
【公开号】CN105180661
【申请号】
【发明人】黄敬国, 李德祥, 苑明华, 赵建, 钱旺龙
【申请人】南京西普水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7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