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442302阅读:8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药物及其制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一种多发疾病,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上呼吸道感染对症治疗主要有多休息、解热镇痛、止咳等,针对病因的治疗主要有抗生素治疗和中医治疗方法。
[0003]抗生素类药物能够缩短上呼吸道感染病程,缓解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抗生素类药物具有易使部分人群过敏,能够促使细菌具有多重抗药性进而造成抗生素的失效等缺点。因此,随着人们对抗生素类药物认知的逐步加深,尤其是拥有中医理念的中国人,更愿意采取中医疗法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这类疾病。采用中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疗程,且不易引起患者出现过敏,不必担心造成细菌或病毒具有多重耐药性的问题,已成为我国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上呼吸道感染相关治疗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0005]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滴丸,是由有效成分与基质按1:1?50的比例组成的。
[0006]所述有效成分为:金银花提取物15?20份、龙胆草提取物5?10份、白茅根提取物15?20份、石膏I?2份、山楂提取物15?20份、大蒜提取物5?10份、桑叶提取物5?10份、板蓝根提取物5?10份、甘草提取物5?10份。
[0007]所述的基质包含: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10000、
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单硬脂酸甘油脂、虫胶、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聚醚,由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相混合而成。
[0008]所述的滴丸可制成普通滴丸,也可制成缓释滴丸制剂、控释滴丸制剂、肠溶滴丸制剂、包衣滴丸制剂。
[0009]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滴丸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的:
[0010](I)按上述比例分别称取有效成分和基质,并进行充分混合;
[0011 ] (2)将混合物料加热至熔融状态,搅拌均匀;
[0012](3)将以上熔融混合物置入滴丸机漏斗中,保温;
[0013](4)选择大小合适的滴嘴,以适当的速度,熔融混合物滴入冷凝剂中;
[0014](5)待熔融混合物在冷凝剂收缩成型,取出,除去表面冷凝剂,干燥即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滴丸。
[0015]步骤(2)所述加热方式采用水浴、油浴、电加热或其它加热方式。
[0016]步骤(3)所述保温温度为80_120°C。
[0017]步骤(4)所述滴入冷凝剂的温度是-5°C至-40°C。
[0018]步骤(4)所述冷凝剂可以是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相混合
ntjD
[0019]有益效果
[0020]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滴丸,具有药物稳定性高、含量高、利用率尚的特点,能够提尚患者的免疫力,杀灭患者上呼吸道的病毒及细菌,有效治疗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红热肿痛、咳嗽等症状。
[0021]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杀菌消炎作用的中药滴丸,生产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生产过程中无粉尘,易于劳动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
[0023]按如下配方称取,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滴丸1000粒。
[0024]所述有效成分为:金银花提取物1.5g、龙胆草提取物0.5g、白茅根提取物1.5g、石膏0.lg、山楂提取物1.5g、大蒜提取物0.5g、桑叶提取物0.5g、板蓝根提取物0.5g、甘草提取物0.5go
[0025]所述的基质包含:羧甲基淀粉钠3g、甘油明胶3g、单硬脂酸甘油脂2g、微晶纤维素5g、硬脂酸钠2g。
[0026]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滴丸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的:
[0027](I)按上述比例分别称取有效成分和基质,并采用超声混合法进行充分混合;
[0028](2)采用电加热方式,将混合物料加热至熔融状态,搅拌均匀;
[0029](3)将以上熔融混合物置入滴丸机漏斗中,进行保温,温度控制在80°C ;
[0030](4)选择大小合适的滴嘴,以适当的速度,将熔融混合物滴入冷凝剂中,冷凝剂为植物油,温度为-5 °C ;
[0031](5)待熔融混合物在冷凝剂收缩成型,取出,除去表面冷凝剂,干燥即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滴丸。
[0032]实施例2:
[0033]按如下配方称取,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滴丸1000粒。
[0034]所述有效成分为:金银花提取物1.Sg、龙胆草提取物0.Sg、白茅根提取物1.Sg、石膏0.lg、山楂提取物1.8g、大蒜提取物0.8g、桑叶提取物0.8g、板蓝根提取物0.8g、甘草提取物0.8go
[0035]所述的基质包含:羧甲基淀粉钠3g、甘油明胶3g、单硬脂酸甘油脂2g、微晶纤维素5g、硬脂酸钠2g。
[0036]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滴丸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的:
[0037](I)按上述比例分别称取有效成分和基质,并采用超声混合法进行充分混合;
[0038](2)采用电加热方式,将混合物料加热至熔融状态,搅拌均匀;
[0039](3)将以上熔融混合物置入滴丸机漏斗中,进行保温,温度控制在100°C ;
[0040](4)选择大小合适的滴嘴,以适当的速度,将熔融混合物滴入冷凝剂中,冷凝剂为植物油与液体石蜡按1:1混合,温度为_25°C ;
[0041](5)待熔融混合物在冷凝剂收缩成型,取出,除去表面冷凝剂,干燥即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滴丸。
[0042]实施例3:
[0043]按如下配方称取,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滴丸1000粒。
[0044]所述有效成分为:金银花提取物2g、龙胆草提取物lg、白茅根提取物2g、石膏0.2g、山楂提取物2g、大蒜提取物lg、桑叶提取物lg、板蓝根提取物lg、甘草提取物lg。
[0045]所述的基质包含:羧甲基淀粉钠3g、甘油明胶3g、单硬脂酸甘油脂2g、微晶纤维素5g、硬脂酸钠2g。
[0046]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滴丸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的:
[0047](I)按上述比例分别称取有效成分和基质,并采用超声混合法进行充分混合;
[0048](2)采用电加热方式,将混合物料加热至熔融状态,搅拌均匀;
[0049](3)将以上熔融混合物置入滴丸机漏斗中,进行保温,温度控制在120°C ;
[0050](4)选择大小合适的滴嘴,以适当的速度,将熔融混合物滴入冷凝剂中,冷凝剂为植物油、液体石蜡和甲基硅油按1:2:1的比例混合,温度为-40 0C ;
[0051](5)待熔融混合物在冷凝剂收缩成型,取出,除去表面冷凝剂,干燥即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滴丸。
【主权项】
1.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滴丸,其特征在于,该中药滴丸的成分是由有效成分与基质按1:1?50的比例组成的, 所述的有效成分为:所述有效成分为:金银花提取物15?20份、龙胆草提取物5?10份、白茅根提取物15?20份、石膏I?2份、山楂提取物15?20份、大蒜提取物5?10份、桑叶提取物5?10份、板蓝根提取物5?10份、甘草提取物5?10份; 所述的基质包含: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10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单硬脂酸甘油脂、虫胶、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聚醚,由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相混合而成。2.—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包含如下步骤: (1)按上述比例分别称取有效成分和基质,并进行充分混合; (2)将混合物料加热至熔融状态,搅拌均匀; (3)将以上熔融混合物置入滴丸机漏斗中,保温; (4)选择大小合适的滴嘴,以适当的速度,熔融混合物滴入冷凝剂中; (5)待熔融混合物在冷凝剂收缩成型,取出,除去表面冷凝剂,干燥即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滴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2)所述的加热方式采用水浴、油浴、电加热或其它加热方式。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3)所述的保温温度为80-120°C。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4)所述的滴入冷凝剂的温度是_5°C至-40°C。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4)所述的冷凝剂可以是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相混合而成。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滴丸的有效成分为:金银花提取物15~20份、龙胆草提取物5~10份、白茅根提取物15~20份、石膏1~2份、山楂提取物15~20份、大蒜提取物5~10份、桑叶提取物5~10份、板蓝根提取物5~10份、甘草提取物5~10份。能够有效改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缩短病程,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IPC分类】A61K36/899, A61P29/00, A61K33/06, A61P11/04, A61P31/12, A61P11/00, A61P11/14, A61K9/20, A61P31/04
【公开号】CN105194366
【申请号】CN201510581535
【发明人】徐延发, 赵宝龙, 王 琦
【申请人】天津市康瑞药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