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取出自膨式肝静脉变径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5230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可取出自膨式肝静脉变径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肝静脉支架,具体是一种可取出自膨式肝静脉变径支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肝静脉狭窄或闭塞是导致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原因,可产生顽固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包括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可直接作用于病变段,更符合人体正常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且操作简便、微创、可重复,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外科开放手术,目前已成为治疗肝静脉狭窄或阻塞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0003]单纯球囊扩张治疗常因血管内膜撕裂和弹性回缩引起管腔再狭窄或闭塞,血管内支架的应用可预防球囊扩张后的弹性回缩或夹层形成,提高血管通畅率。
[0004]但目前用于肝静脉的支架均为永久性金属支架,且支架的形状为圆柱形,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23%,其原因为:一方面,传统支架释放后不可回收,长期留置于人体内可刺激局部血管内膜组织过度增生或血栓形成,最终导致血管再狭窄甚至闭塞;另一方面,正常肝静脉管腔呈自近心端向远心端逐渐变细的锥形结构,而现有的肝静脉支架为等径筒形支架,具有释放后支架直径沿长轴方向不变的特点,采用这种传统的血管支架去支撑阻塞部位,会造成肝静脉远心端支架/血管直径比过大,血管被撑开后受到的损伤较重,从而加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值和迀移,或者诱导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膜增生加重或形成血栓,增加了再狭窄的发生率。

【发明内容】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取出自膨式肝静脉变径支架,在确保支架支撑力的同时,结构与正常肝静脉解剖结构相匹配,能够降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完成治疗目的后,可经颈静脉途径取出,避免支架长期留置所产生的并发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取出自膨式肝静脉变径支架,
[0007]它由支架主体、连接丝和取出钩依次连接构成;
[0008]所述的支架主体至少由一根医用金属丝相互编织而成,且呈近端粗、远端细的自膨式锥形网管状结构;
[0009]所述的支架主体近端等距离焊接三根等长的连接丝、连接丝末端融合并与取出钩连接;
[0010]其中,所述的取出钩呈T字形结构。
[0011]所述的支架主体的近端直径为1mm?16mm、远端直径为4mm?8mm、长度为30mm ?80mm。
[0012]所述的支架主体上的网格呈菱形或方形均匀分布,密度、大小适中。
[0013]所述的可取出自膨式肝静脉变径支架的材料为镍钛或钴铬记忆合金。
[0014]与现有的支架相比,本实用新型材料为镍钛或钴铬记忆合金,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柔韧性和稳定性,释放后呈自膨式展开,可早期置入以开通狭窄或闭塞的肝静脉,防止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管腔再狭窄,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
[0015]支架主体直径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变细,与传统的等径筒形支架相比,更符合肝静脉管腔形状,置入后对肝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相对较小;并且减轻了支架远端对肝静脉血管壁的刺激和损伤,从而降低血管内膜过度增生或血栓形成引起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进而提尚疗效。
[0016]取出钩呈“T”字形,与传统单侧“鱼钩状”取出钩相比,不论支架主体放置方位如何,该“T”钩的方向不变,更容易被抓捕器套取,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临床医师与患者术中所受辐射剂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取出钩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3是是本实用新型的置入示意图。
[0020]图中:1、支架主体,2、连接丝,3、取出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所示,一种可取出自膨式肝静脉变径支架,
[0023]它由支架主体1、连接丝2和取出钩3依次连接构成;
[0024]所述的支架主体I至少由一根医用金属丝相互编织而成,且呈近端粗、远端细的自膨式锥形网管状结构,即支架主体I的直径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变细,更符合肝静脉管腔形状,置入后对肝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相对较小;
[0025]所述的支架主体I近端等距离焊接三根等长的连接丝2、连接丝2末端融合并与取出钩3连接;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的取出钩3呈T字形结构,可在完成介入治疗后安全取出,可避免永久留置所产生的并发症。
[0026]其中,所述的支架主体I上的网格呈菱形或方形均匀分布,密度、大小适中。
[0027]所述的支架主体I的近端直径为1mm?16mm、远端直径为4mm?8mm、长度为30mm?80mm,与人体肝静脉的长度、直径匹配。
[0028]本实用新型的材料为镍钛或钴铬记忆合金,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柔韧性和稳定性,释放后呈自膨式展开,可早期置入以开通狭窄或闭塞的肝静脉,防止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管腔再狭窄,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
[0029]如图3所示,以本实用新型放置于肝右静脉为例讲解应用过程:
[0030]1、经颈内静脉穿刺,导丝引导下将6?8F输送器送至肝右静脉;
[0031]2、将本实用新型压缩在管径6?8F的输送器中;
[0032]3、用推送杆将该支架送至肝右静脉,使取出钩3位于下腔静脉内;
[0033]4、固定推送杆,后撤输送器,将该支架释放于肝右静脉内;
[0034]5、该支架回收时,可经颈内静脉途径穿刺;
[0035]6、导丝引导下置入6?8F鞘管至取出钩3附近;
[0036]7、经鞘管置入圈套器,套取支架的取出钩3 ;透视下收紧圈套器,将鞘管缓慢向前推进,使支架回缩进入鞘内,然后将支架经鞘管取出至体外。
[003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材料为镍钛或钴铬记忆合金,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柔韧性和稳定性,释放后呈自膨式展开,可早期置入以开通狭窄或闭塞的肝静脉,防止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管腔再狭窄,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
[0038]支架主体I直径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变细,与传统的等径筒形支架相比,更符合肝静脉管腔形状,置入后对肝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相对较小;并且减轻了支架远端对肝静脉血管壁的刺激和损伤,从而降低血管内膜过度增生或血栓形成引起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进而提尚疗效。
[0039]取出钩3呈“T”字形,与传统单侧“鱼钩状”取出钩相比,不论支架主体I放置方位如何,取出钩3 “T”字形钩方向不变,更容易被抓捕器套取,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临床医师与患者术中所受辐射剂量。
【主权项】
1.一种可取出自膨式肝静脉变径支架,其特征在于, 它由支架主体(I)、连接丝(2)和取出钩(3)依次连接构成; 所述的支架主体(I)至少由一根医用金属丝相互编织而成,且呈近端粗、远端细的自膨式锥形网管状结构; 所述的支架主体(I)近端等距离焊接三根等长的连接丝(2 )、连接丝(2 )末端融合并与取出钩(3)连接; 其中,所述的取出钩(3 )呈T字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取出自膨式肝静脉变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主体(I)的近端直径为10_?16_、远端直径为4mm?8_、长度为30_?80_。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取出自膨式肝静脉变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主体(I)上的网格呈菱形或方形均匀分布,密度、大小适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取出自膨式肝静脉变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取出自膨式肝静脉变径支架的材料为镍钛或钴铬记忆合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取出自膨式肝静脉变径支架,它由支架主体(1)、连接丝(2)和取出钩(3)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的支架主体(1)为至少一根医用金属丝相互编织而成,且呈近端粗、远端细的自膨式锥形网管状结构;所述的支架主体(1)近端等距离焊接三根等长的连接丝(2)、连接丝(2)末端融合并与取出钩(3)连接;其中,所述的取出钩(3)呈T字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在确保支架支撑力的同时,结构与正常肝静脉解剖结构相匹配,能够降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完成治疗目的后,可经颈静脉途径取出,避免支架长期留置所产生的并发症。
【IPC分类】A61F2-90
【公开号】CN204484411
【申请号】CN201520169709
【发明人】张庆桥, 黄乾鑫
【申请人】张庆桥, 黄乾鑫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