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73442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该系统由养殖池Ⅰ(1)、养殖池Ⅱ(3)、养殖池Ⅲ(5)、养殖池Ⅳ(6)、沉淀池Ⅰ(8)、净化池Ⅰ(10)、清水池Ⅰ(11)、沉淀池Ⅱ(17)、净化池Ⅱ(26)和清水池Ⅱ(23)组成;养殖池Ⅰ(1)、养殖池Ⅱ(3)、养殖池Ⅲ(5)、沉淀池Ⅱ(17)、净化池Ⅱ(26)和清水池Ⅱ(23)串联构成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养殖池Ⅳ(6)、沉淀池Ⅰ(8)、净化池Ⅰ(10)和清水池Ⅰ(11)串联构成罗非鱼养殖系统。本专利的主要优点如下:(1)实现了南美白对虾的高密度养殖;(2)水质净化能力强,排水率低;(3)实现了南美白对虾和肉食性鱼类的同步养殖;(4)有利于鱼虾循环水分质调控。
【专利说明】
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专利属于水产养殖和水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尤其适用于土地资源紧张地区南美白对虾的高密度循环水工厂化养殖。
【背景技术】
[0002]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加工出肉高,适温范围广,可在18_32°C生长,可在盐度1-40%。条件下生长,是一种优良的淡化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生长快,抗病能力强,已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养殖虾种。
[0003]然而,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提高,环境污染和经济制约等问题日益严重,极大限制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在集约化水产养殖过程中,大量残饵粪便排放到养殖水体内,使氨氮等有毒物质迅速累积,导致养殖水质恶化,并产生潜在的环境污染。很长一段时间内,解决水质恶化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时进行排水换水,然而,仅仅是小型或者中型的水产养殖系统每天的用水量就达几百方,南美白对虾每生长lkg,至少需要20 t的换水量。因此,通过基于不同生物处理模式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来消除养殖水体污染物,发展高密度工厂化养殖,做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同步并举,已成为南美白对虾养殖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针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习性,以及南美白对虾生产过程中的产排污特点,提出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该养殖系统通过生态化技术设计,有效降低了南美白对虾自残率,保障了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的经济效益,管理简单,实现了养殖废水零排放。
[0005]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养殖池I (I)、养殖池Π
(3)、养殖池111(5)、养殖池1¥(6)、沉淀池1(8)、净化池1(10)、清水池1(11)、沉淀池11(17)、净化池Π (26 )和清水池Π (23 )组成;养殖池1(1)、养殖池Π (3)、养殖池ΙΠ (5)、养殖池IV (6)为垂向分布结构,养殖池IV(6)为地上或半地下结构,其顶部标高低于养殖池ΠΚ5)底部标高0.5米;养殖池m(5)的顶部标高低于养殖池Π (3)底部标高0.5米,养殖池Π (3)的顶部标高低于养殖池I (I)底部标高0.5米。
[00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循环系统为两条分质循环系统,即,养殖池1(1)、养殖池π (3)、养殖池m (5)、沉淀池Π (17)、净化池Π
(26)和清水池Π (23)串联构成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养殖池IV(6)、沉淀池1(8)、净化池I
(10)和清水池I (11)串联构成罗非鱼养殖系统。
[00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殖池I(I)、养殖池Π (3)、养殖池m (5)、养殖池IV(6)均为圆形结构,直径均为5.0米,池内均布设圆形曝气管(25)和组合填料,池底均以5%的坡度向中心倾斜,池深分别为0.8米、1.5米、2.3米、2.3米;养殖池1(1)、养殖池Π (3 )分别在池深0.3米处设置溢流管1(2)、溢流管Π (4);养殖池I (I)、养殖池Π (3 )、养殖池ΙΠ (5 )池底中心设排泥孔1(16),且通过排泥管I (27 )串联起来,由电磁阀I (15)控制排泥频率和排泥量,并将排放底泥排至养殖池IV(6);养殖池ΙΠ(5)在池深0.3米处设置溢流管m (28 ),且养殖池m (5 )的溢流出水溢流至沉淀池Π (17 ),经沉淀池Π (17)、净化池Π (26)净化处理后,由循环栗I (24)打回养殖池1(1)。
[00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殖池IV(6)池底中心设排泥孔Π (14),且通过排泥管Π (29)排至沉淀池1(8),由电磁阀Π (7)控制排泥频率和排泥量,经沉淀池1(8)、净化池1(10)净化处理后由循环栗Π (12)打回养殖池IV(6)。
[0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池Π(17)为三池竖向串联结构,由下池(30)、中池(31)和上池(32)组成,下池(30)、中池(31)和上池(32)通过法兰(22)连接,下池(30)位于沉淀池Π (17)底部,中池(31)位于沉淀池Π (17)中部,上池(32)位于沉淀池Π( 17)上部;下池(30)、中池(31)、上池(32)高度均为1.0米,均由内室(18)、中室(19)、外室(20)三部分组成;内室(18)直径1.0米、高度1.0米,中室(19)直径1.2米、高度0.7米,外室(20)直径1.5米、高度1.0米;内室(18)挂置填料,底部设有向中心倾斜的导流板,倾角60° ;中室(19)底部设置泥斗,泥斗倾角60°,且泥斗中间安装排泥管m(21)。
[00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池Π (17)中下池(30)的内室与中池(31)的外室连通,中池(31)的内室与上池(32)的外室连通,下池(30)的外室底部与净化池Π (26)连通。
[0012]为保证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足够的养殖水量,养殖池I(I)定期补充新鲜用水,日补充量为系统养殖总水量的5%-10%。
[0013]为保证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净化池I(1 )和净化池Π (26 )内设置过滤填料,过滤填料为粒径30-50_的砾石,并种植水生蔬菜(9 ),种植蔬菜为空心菜、鱼腥草、水芹菜、水白菜等。
[0014]本发明专利的主要优点如下:(1)、实现了南美白对虾的高密度养殖,有利于养殖管理;(2)、水质净化能力强,排水率低;(3)、实现了南美白对虾和肉食性鱼类的同步养殖,提高了饵料利用率和养殖效益;(4)、设置的两条水循环系统,有利于鱼虾循环水分质调控。
【附图说明】
[00?5]图1是该系统示意图,图2是A-A剖面示意图,图中:
[0016]1-养殖池I; 2-溢流管I; 3-养殖池Π ; 4-溢流管Π ; 5-养殖池ΙΠ; 6-养殖池IV; 7-电磁阀Π ; 8-沉淀池I; 9-水生蔬菜;10-净化池I; 11-清水池I; 12-循环栗Π ; 13-排泥管IV; 14-排泥孔Π ; 15-电磁阀I; 16-排泥孔I; 17-沉淀池11; 18-内室;19-中室;20-外室;21-排泥管m ; 22-法兰;23-清水池Π ; 24-循环栗I; 25-圆形曝气管;26-净化池Π ; 27-排泥管I; 28-溢流管ΙΠ ; 29-排泥管Π ; 30-下池;31-中池;32-上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1是该系统示意图,图2是A-A剖面示意图。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在此指出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
【发明内容】
对本发明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18]实施例1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的构建
[0019]Cl)构建养殖池1(1)、养殖池Π (3)、养殖池m(5)、养殖池IV(6)。首先构建养殖池IV(6),养殖池IV(6)可建成地上式或半地下式,为钢砼结构;然后,依次向上构建养殖池m
(5)、养殖池Π (3)、养殖池1(1),养殖池m (5)、养殖池Π (3)、养殖池I (I)为钢板结构,其垂向分布由钢结构架支撑。
[0020](2 )构建沉淀池1(8)、净化池1(10)、清水池I (11)、沉淀池Π (17 )、净化池Π (26 )和清水池Π (23),均为钢砼结构;沉淀池Π (17)底部标高与养殖池IV(6)的地面标高相同,净化池Π (26)顶部标高低于沉淀池Π (17)顶部0.5米,且净化池Π (26)顶部进水口与沉淀池Π (17)底部出水口相连,以使水流能够自流进入净化池Π (26),同时保证沉淀池Π (17)下部2.5米处于淹没状态,以便于生物反硝化脱氮。
[0021 ] (3)—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由养殖池1(1)、养殖池Π (3)、养殖池m (5)、养殖池IV (6 )、沉淀池1(8)、净化池1(10)、清水池I (11)、沉淀池Π (17 )、净化池Π (26 )和清水池Π (23)组成;养殖池I(I)、养殖池Π (3)、养殖池ΙΠ(5)、养殖池IV(6)为垂向分布结构,养殖池IV(6)顶部标高低于养殖池ΠΚ5)底部标高0.5米;养殖池ΠΚ5)的顶部标高低于养殖池Π (3)底部标高0.5米,养殖池Π (3)的顶部标高低于养殖池I(I)底部标高0.5米。
[0022](4)水循环系统为两条分质循环系统,S卩,养殖池I (I )、养殖池Π (3)、养殖池ΙΠ
(5)、沉淀池Π (17)、净化池Π (26)和清水池Π (23)串联构成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养殖池IV(6)、沉淀池I (8)、净化池I (10)和清水池I (11)串联构成罗非鱼养殖系统。
[0023](5)养殖池1(1)、养殖池Π (3)、养殖池ΙΠ (5)、养殖池IV(6)均为圆形结构,直径均为5.0米,池内均布设圆形曝气管(25)和组合填料,池底均以5%的坡度向中心倾斜,池深分别为0.8米、1.5米、2.3米、2.3米;养殖池I(I)、养殖池Π (3)分别在池深0.3米处设置溢流管1(2)、溢流管Π (4);养殖池1(1)、养殖池Π (3)、养殖池ΙΠ (5)池底中心设排泥孔I (16),且通过排泥管1(27)串联起来,由电磁阀1(15)控制排泥频率和排泥量,并将排放底泥排至养殖池IV (6 );养殖池m (5 )在池深0.3米处设置溢流管m (28),且养殖池m (5 )的溢流出水溢流至沉淀池Π (17 ),经沉淀池Π (17 )、净化池Π (26 )净化处理后,由循环栗I (24)打回养殖池I(I)。
[0024](6)养殖池IV(6)池底中心设排泥孔Π (14),且通过排泥管Π (29)排至沉淀池I
(8),由电磁阀Π (7)控制排泥频率和排泥量,经沉淀池1(8)、净化池1(10)净化处理后由循环栗Π(12)打回养殖池IV(6)。
[0025](7 )沉淀池Π (17)为三池竖向串联结构,由下池(30 )、中池(31)和上池(32)组成,下池(30)、中池(31)和上池(32)通过法兰(22)连接,下池(30)位于沉淀池Π (17 )底部,中池
(31)位于沉淀池Π(17)中部,上池(32)位于沉淀池Π (17)上部;下池(30)、中池(31)、上池
(32)高度均为0.8米,均由内室(18)、中室(19)、外室(20)三部分组成;内室(18)直径1.0米、高度0.8米,中室(19)直径1.2米、高度0.6米,外室(20)直径1.5米、高度0.8米;内室(18)挂置填料,底部设有向中心倾斜的导流板,倾角60°;中室(19)底部设置泥斗,泥斗倾角60°,且泥斗中间安装排泥管ΙΠ(21)。
[0026]沉淀池Π (17)中下池(30)的内室与中池(31)的外室连通,中池(31)的内室与上池(32)的外室连通,下池(30)的外室底部与净化池Π (26)连通。
[0027](8)为保证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足够的养殖水量,养殖池I (I)定期补充新鲜用水,日补充量为系统养殖总水量的5%-10%。
[0028](9 )为保证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净化池I (1 )和净化池Π (26 )内设置过滤填料,过滤填料为粒径30-50_的砾石,并种植水生蔬菜(9),种植蔬菜为空心菜、鱼腥草、水芹菜、
水白采等。
[0029](10)养殖池I(I)放养淡化标粗后的虾苗,放养密度为500-1000尾/平方米,在养殖池I(I)养殖一个月后转移至养殖池Π (3)继续养殖一个月,最后转移至养殖池ΠΚ5)养殖一个月后出售,水温控制在22-32°C。
[0030](11)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的水循环路径为:养殖池I (I)的水经溢流管I (2)溢流至养殖池π (3 ),再经溢流管Π (4 )溢流至养殖池m (5 )、经溢流管m (28)流至沉淀池Π(17),在沉淀池Π (17)内进行泥水分离,并逐渐由好氧状态过度到缺氧状态,完成生物反硝化脱氮,沉淀池Π (17)出水自流进入净化池Π (26),以进一步稳定水质,净化后的水储存于清水池Π (23),并由循环栗1(24)打回养殖池1(1)。
[0031 ] (12)罗非鱼循环水养殖的水循环路径为:养殖池I(I)、养殖池Π (3)、养殖池m(5)的泥水混合物排入养殖池IV(6),充分利用罗非鱼的食性特点提高饵料利用率,养殖池IV(6 )的底泥由排泥管Π (29 )排至沉淀池I (8),沉淀分离的底泥经排泥管IV (13)排出系统,沉淀池I (8 )的上清液自流进入净化池1(10),经净化池I (1 )净化的养殖水在清水池I (11)中存储,并由循环栗Π (12 )打回养殖池IV (6 )。
【主权项】
1.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养殖池I (I)、养殖池Π (3)、养殖池m (5 )、养殖池IV (6 )、沉淀池I (8 )、净化池I (1 )、清水池I (11)、沉淀池Π (17 )、净化池Π (26)和清水池Π (23)组成;养殖池1(1)、养殖池Π (3)、养殖池ΙΠ(5)、养殖池IV(6)为垂向分布结构,养殖池IV(6)为地上或半地下结构,其顶部标高低于养殖池ΠΚ 5)底部标高0.5米;养殖池m (5)的顶部标高低于养殖池Π (3 )底部标高0.5米,养殖池Π (3)的顶部标高低于养殖池I (I)底部标高0.5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循环系统为两条分质循环系统,即,养殖池1(1)、养殖池Π (3)、养殖池ΙΠ (5 )、沉淀池Π (17 )、净化池Π(26)和清水池Π (23)串联构成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养殖池IV(6)、沉淀池1(8)、净化池I(10)和清水池I (11)串联构成罗非鱼养殖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殖池1(1)、养殖池Π (3)、养殖池m (5)、养殖池IV(6)均为圆形结构,直径均为5.0米,池内均布设圆形曝气管(25)和组合填料,池底均以5%的坡度向中心倾斜,池深分别为0.8米、1.5米、2.3米、2.3米;养殖池1(1)、养殖池Π (3 )分别在池深0.3米处设置溢流管I (2 )、溢流管Π (4);养殖池I(I)、养殖池Π (3)、养殖池ΙΠ (5)池底中心设排泥孔I (16 ),且通过排泥管I (27 )串联起来,由电磁阀I(15)控制排泥频率和排泥量,并将排放底泥排至养殖池IV(6);养殖池ΙΠ(5)在池深0.3米处设置溢流管m (28),且养殖池m (5 )的溢流出水溢流至沉淀池Π (17 ),经沉淀池Π(17)、净化池Π (26)净化处理后,由循环栗I (24)打回养殖池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殖池IV(6)池底中心设排泥孔Π (14),且通过排泥管Π (29)排至沉淀池1(8),由电磁阀Π (7)控制排泥频率和排泥量,经沉淀池1(8)、净化池1(10)净化处理后由循环栗Π (12)打回养殖池IV(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池Π(17)为三池竖向串联结构,由下池(30)、中池(31)和上池(32)组成,下池(30)、中池(31)和上池(32)通过法兰(22)连接,下池(30)位于沉淀池Π (17)底部,中池(31)位于沉淀池Π (17)中部,上池(32)位于沉淀池Π( 17)上部;下池(30)、中池(31)、上池(32)高度均为1.0米,均由内室(18)、中室(19)、外室(20)三部分组成;内室(18)直径1.0米、高度1.0米,中室(19)直径1.2米、高度0.7米,外室(20)直径1.5米、高度1.0米;内室(18)挂置填料,底部设有向中心倾斜的导流板,倾角60° ;中室(19)底部设置泥斗,泥斗倾角60°,且泥斗中间安装排泥管m(2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池Π(17)中下池(30)的内室与中池(31)的外室连通,中池(31)的内室与上池(32)的外室连通,下池(30)的外室底部与净化池Π (26)连通。
【文档编号】A01K63/00GK205455396SQ201620166044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4日
【发明人】于慧, 于芳, 王书敏
【申请人】重庆文理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