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杀菌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323281阅读:9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杀虫杀菌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对作物有害的病虫害防治剂的通式(Ⅰ)表示的1,2,3-噻二唑衍生物与从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中选出一或两种以上的杀虫化合物混合的杀虫杀菌剂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通式(Ⅰ)表示的1,2,3-噻二唑衍生物包含一部分新的1,2,3-噻二唑衍生物,但多数是作为植物病害防治剂记载于日本专利公开第325110/1996号公报中的已知化合物,其它的成份是农药手册-1997-(日本植物防疫协会)中记载的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
防治各种病虫害的一向作法是,将各种杀虫剂以及杀菌剂施用于水稻栽培的育秧田箱或移栽后的插秧稻田、旱作的育苗箱和旱地、果树栽培的果园以及各种栽培用的种子。
近年来,在农业人口的减少以及人口高龄化的加速、向低成本农业方向发展等背景下,特别希望农业耕作能节省劳力。特别是,在水稻栽培中,作业负担重,因此,希望开发出减少用于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杀虫剂、杀菌剂等施用作业,谋求减轻劳动强度并缩短所需时间的广谱防除剂,或者是不丧失各种化合物特征的对多种病虫害有效的杀虫杀菌剂。然而,在施用药剂的情况下,通常,有必要对病虫害发生类型合在一起的使用时间进行调整,由于病害发生期与害虫的发生期不一定一致,所以并用单独的药剂,得不到好的防治效果。而且,现有的对稻恶苗病十分有效的药剂,例如在施用于水稻育苗箱的情况下,一般效果的持续性不理想,需要再次施药。在旱作、果树栽培时对其种子和幼苗需要做同样的处理。
本发明涉及含有通式(Ⅰ)表示的1,2,3-噻二唑衍生物及其盐与从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作为有效成份的杀虫杀菌剂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通式(Ⅰ) [式中,R1表示氢原子、(C1-C6)烷基或(C3-C7)环烷基,R2是CO-Y-R3(式中,R3是氢原子、(C1-C20)烷基、卤代(C1-C20)烷基、(C2-C20)烯基、卤代(C2-C20)烯基、(C2-C20)炔基、卤代(C2-C20)炔基、(C3-C12)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C1-C6)烷基、羧基(C1-C6)烷基、(C1-C20)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氨基甲酰基(C1-C6)烷基;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羧基(C1-C6)烷基、氰基(C1-C6)烷基、(C1-C6)烷基羰基氧基(C1-C6)烷基、(C1-C6)烷基羰基氨基(C1-C6)烷基、苯基(C1-C6)烷基、苯基或由优选1个以上相同或不同卤原子或(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具有1~5个优选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苯基、苯基(C1-C6)烷基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羧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或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或1~5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在环上具有1~5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的苯基(C1-C6)烷基、苯基羰基氧基(C1-C6)烷基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羧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或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或1~5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在环上具有1~5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苯基羰基氧基(C1-C6)烷基、苯基羰基氨基(C1-C6)烷基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羧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或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或1~5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在环上具有1~5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苯基羰基氨基(C1-C6)烷基、具有相同或不同的1个以上选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的5~6元杂环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羧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或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或1~5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具有1~5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5~6元杂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1个以上选自氧原子、硫原子和氮原子的杂原子的5~6元杂环(C1-C6)烷基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羧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或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或1~5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在环上具有1~5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的5~6元杂环(C1-C6)烷基、具有相同或不同的1个以上选自氧原子、硫原子和氮原子的5~6元杂环羰基氧基(C1-C6)烷基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羧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和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或1~5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在环上具有1~5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的5~6元杂环羰基(C1-C6)烷基、具有相同或不同的1个以上选自氧原子、硫原子和氮原子的杂原子的5~6元杂环羰基氨基(C1-C6)烷基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羧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或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和1~5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在环上具有1~5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5~6元杂环羰基氨基(C1-C6)烷基或-N=C(R5)R6(式中,R5和R6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3-C6)环烷基、苯基或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卤原子、(C1-C6)烷基和(C1-C6)烷氧基的取代基的苯基,R5和R6一起表示O、S或NR4(式中,R4表示氢原子或(C1-C6)烷基)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羧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或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或1~5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Y表示O、S或NR4(式中,R4与前述相同)或 [式中,X优选相同或不同,表示卤原子、羧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基羰基、羰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或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或由1~5个选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n表示0~4的整数]。
当施用于水稻育苗箱和插秧稻田时,本发明的杀虫杀菌剂组合物表现出良好的病虫害防除活性,特别是在施用于水稻育苗箱的情况下,对水稻瘟病的效果持续性比现有的药剂要长,一次处理时能长时间地发挥效果,比通常的药剂施用的次数要少,使省力的防除成为可能。并且,在通常的药剂施用时,有必要对病虫害发生类型合在一起的使用时间进行调整,例如,在水稻育苗箱施用的情况下,病虫害发生类型大致相同,可以得到稳定的效果。
本发明的一类有效成份是表1及表3所示的通式(Ⅰ)表示的1,2,3-噻二唑衍生物或盐类的代表化合物,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通式(Ⅰ-1)
表1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中,[Ph]表示苯基,[c-]表示脂环烃,Q1和Q2表示下式的基团。Q1
Q2
并且,在表1中,物性是膏状的化合物的NMR值在表2中示出。
表2
通式(Ⅰ-2)
表3
以下例示说明的是可以与通式(Ⅰ)表示的1,2,3-噻二唑衍生物或其盐组合使用的代表性杀虫活性化合物(以下称作化合物组Ⅰ),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作为杀虫活性化合物,可以例举的有,例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例如,下文中的化合物(1)、(2)、(3)、(4)、(5)、(6)、(7)、(8)等,烟酸类杀虫剂(例如,下文中的化合物(9)、(10)、(11)、(12)、(13)、(14)等)、有机磷类杀虫剂(例如,下文的中化合物(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等)、沙蚕毒类杀虫剂(例如,下文中的(29)、(30)、(31)等),根据使用场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例如,下文中的(32)、(33)、(34)、(35)、(36)等),根据使用场合、用途的其它分类的物质,IGR(昆虫生长抑制物质)类化合物(例如,下文中的化合物(37)、(38)、(39)、(40)、(41)、(42)、(43)等)、杀线虫剂(例如下文中的化合物(44)、(45)、(46)等)、杀螨剂(例如,下文中的化合物(47)、(48)等)。
在水稻栽培领域使用时,优选的是化合物(1)、(2)、(3)、(4)、(9)、(10)、(11)、(15)、(16)、(17)、(29)、(30)、(32)、(33)、(34)、(35)、(37)、(48)。
作为本发明的化合物组Ⅰ使用的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的代表例如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可以例举以下的公知的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1)乙基N-[2,3-二氢-2-,二甲基苯并呋喃-7-基氧基羰基甲基氨基硫基]-N-异丙基-β-丙氨酸乙酸(通用名丙硫克百威)、(2)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b]呋喃N-二丁基氨基硫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通用名丁硫克百威)、(3)2-异丙氧基苯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通用名残杀威)、(4)丁基2,3-二氢-2,2-二甲基苯并呋喃-7-基N,N’-二甲基-硫代二氨基甲酸丁酯(通用名呋线威)、(5)S-甲基N-(甲基氨基甲酰氧基)硫代乙酰亚胺酸酯(通用名灭多威)、(6)1-萘基甲基氨基甲酸酯(通用名甲萘威)、(7)2,3-异亚丙基二氧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通用名恶虫威)、(8)乙基(Z)-N-苄基-N-[[甲基(1-甲硫基亚乙基氨基氧基甲酰基)氨基]硫]-β-丙氨酸乙酯(通用名棉铃威)、(9)1-(6-氯-3-吡啶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通用名吡虫啉)、(10)(E)-N-(6-氯-3-吡啶基甲基)-N-乙基-N-甲基-2-硝基亚乙烯基二胺(通用名烯啶虫胺)、(11)(E)-N-[(6-氯-3-吡啶基)甲基]-N-氨基-N-甲基乙酰胺(通用名啶虫脒)、(12)通用名チアメトキサム(代码CG-216)、(13)通用名クロチアニジン(代码TI-435)、(14)通用名ニジノテフラン(代码MTI-446)、(15)4-(甲硫基)苯基二丙基磷酸酯(通用名丙虫磷)、(16)O,O-二乙基-S-2-(乙硫基)乙基二硫代磷酸酯(通用名乙基乙拌磷)、(17)O,O-二乙基O-2-异丙基-6-甲基嘧啶-4-基硫逐磷酸酯(通用名二嗪磷)、(18)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膦酸酯(通用名敌百虫)、(19)O,O-二甲基O-4-甲硫基-m-甲苯基硫逐磷酸酯(通用名倍硫磷)、(20)O,S-二甲基乙酰基硫代磷酰胺酯(通用名乙酰甲胺磷)、(21)O,O-二甲基O-5-苯基异恶唑-3-基硫逐磷酸酯(通用名甲基恶唑磷)、(22)O-乙基O-2-异丙氧基羰基苯基N-异丙基硫代磷酰胺(通用名异丙胺磷)、(23)O,O-二甲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逐磷酸酯(通用名甲基毒死蜱)、
(24)2-氯-1-(2,4-二氯苯基)乙烯基二乙基磷酸酯(通用名毒虫畏)、(25)O,O-二甲基S-甲基氨基甲酰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通用名乐果)、(26)O-乙基S-苯基(RS)-乙基二硫代膦酸酯(通用名地虫硫磷)、(27)O-(1,6-二氢-6-氧代-1-哒嗪-3-基)O,O-二乙基硫逐磷酸酯(通用名哒嗪硫磷)、(28)二甲基(E)-1-甲基-2-(甲基氨基甲酰基)乙烯基磷酸酯(通用名久效磷)、(29)S,S’-(2-二甲基氨基三亚甲基)双(硫代氨基甲酸酯)(通用名杀螟丹)、(30)N,N-二甲基-1,2,3-三硫杂己-5-基胺(通用名杀虫环)、(31)S,S’-2-二甲胺基三亚甲基双(苯磺酸酯)(通用名杀虫磺)、(32)(RS)-α-氰基-3-苯氧苄基(RS)-2,2-二氯-1-(4-乙氧基苯基)环丙烷羧酸酯(通用名乙氰菊酯)、(33)3-苯氧苄基(1RS,3RS;1RS,3SR)-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通用名氯菊酯)、(34)2-(4-乙氧基苯基)-2-甲基丙基3-苯氧基苄基醚(通用名醚菊酯)、(35)(4-乙氧基苯基)(3-(4-氟-3-苯氧基苯基)丙基)(二甲基)硅烷(通用名氟硅菊酯)、(36)2,3,5,6-四氟-4-甲基苄基(Z)-(1RR,3RS)-3-(2-氯-3,3,3-三氟丙-1-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通用名七氟菊酯)、(37)2-叔丁基氨基-3-异丙基-5-苯基-1,3,5-噻二嗪-4-酮(通用名噻嗪酮)、
(38)1-(4-(2-氯-α,α,α-三氟对甲氧苯基)-2-氟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通用名氟虫脲)、(39)N-环丙基-1,3,5-三嗪-2,4,6-三胺(通用名灭蝇胺)、(40)(RS)-1-[2,5-二氯-4-(1,1,2,3,3,3-六氟丙氧基)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通用名虱螨脲)(41)N-叔丁基-N-(4-乙基苯甲酰基)-3,5-二甲基苯甲酰肼(通用名虫酰肼)、(42)N-叔丁基-N-(3-甲氧基-4-甲基苯甲酰基)-3,5-二甲基苯甲酰胺(通用名メトキシフェノジド)、(43)クロマフェノジド(通用名开发代码ANS-118)、(44)N,N-二甲基-2-甲基氨基甲酰氧基亚氨基-2-(甲硫基)乙酰胺(通用名杀线威)、(45)(RS)-[O-1-(4-氯苯基)-1H-吡唑-4-基]O-乙基S-丙基硫赶硫酸酯(通用名吡唑硫磷)、(46)(RS)-S-仲丁基O-乙基2-氧代-1,3-噻唑烷-3-基硫代膦酸酯(通用名噻唑磷)、(47)叔丁基(E)-α-(1,3-二甲基-5-苯氧基吡唑-4-基亚甲基氨基氧基)-对甲苯甲酸酯(通用名唑螨酯)、(48)(+,-)-5-氨基-1-(2,6-二氯-α,α,α-三氟对甲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3-腈(通用名氟虫腈)、(49)(1,4,5,6,7,7-六氯-8,9,10-三降冰片-5-烯-2,3-亚甲双甲撑)亚硫酸酯(通用名硫丹)、(50)蜗牛敌(通用名)、(51)エマメクチン苯甲酸盐(通用名)、(52)(2R,3aS,5aR,5bS,9S,1 3S,14R,16aS,16bR)-2-(6-脱氧-2,3,4-三-O-甲基-α-L-甘露吡喃甲硅烷氧基)-13-(4-二甲基氨基-2,3,4,6-四脱氧-β-D-赤藓吡喃甲硅烷氧基)-9-乙基-2,3,3a,5a,6,7,9,10,11,12,13,14,15,16a,16b-十六氢-14-甲基-1H-8-氧杂环十二烷(b)-灰分(アス)-苯并二茚-7,15-二酮与(2R,3aR,5aS,5bS,9S,13S,14R,16aS,16bR)-2-(6-脱氧-2,3,4-三-O-甲基-α-L-甘露吡喃甲硅烷氧基)-13-(4-二甲基氨基-2,3,4,6-四脱氧-β-D-赤藓吡喃甲硅烷氧基)-9-乙基-2,3,3a,5a,6,7,9,10,11,12,13,14,15,16a,16b-十六氢-4,14-二甲基-1H-8-氧杂环十二烷(b)-灰分(アス)-苯并二茚-7,15-二酮混合物(通用名スピノサツド)、(53)4-溴-2-(4-氯苯基)-1-乙氧基甲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通用名虫螨腈)、(54)(RS)-甲基7-氯-2,3,4a,5-四氢-2-(甲氧基羰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基甲酰基茚并(1,2·e)(1,3,4)恶二嗪-4a-羧酸酯(通用名インドキサカルブ)。
通式(Ⅰ)表示的1,2,3-噻二唑衍生物或其盐类与选自一或两种以上的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组合的本发明杀虫杀菌剂组合物可以使用对象有例如稻瘟病以及下述植物病害。
大体上分为真菌类病害、细菌类病害、病毒类病害,可以例举例如,半知菌类(例如,葡萄孢菌属(Botrytis)病害、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病害、镰孢菌属(Fusarium)病害、壳针壳属(Septoria)病害、尾孢菌属(Cercospora)病害、梨孢菌属(Pyricularia)病害、交链孢属(Alternaria)病害等);担子菌类(例如,驼孢菌属(Hemileia)病害、丝核菌属(Rhizoctonia)病害、柄锈属(Puccinia)病害等);子囊菌类(例如,黑星菌属(Venturia)病害、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病害、白粉菌属(Erysiphe)病害、链核盘菌属(Monilinia)、钩丝壳霉属(Unsinula)病害等),其它菌类(例如,壳二孢属(Ascochyta)病害、茎点霉属(Phoma)病害、腐霉属(Pythium)病害、伏革菌属(Corticium)病害、核球壳菌属(Pyrenophora)病害等);细菌类病害,例如,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病害、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病害、欧丈氏杆菌属(Erwinia)病害等,以及病毒类(例如,烟草花叶病毒)。
对下列具体的病害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可以例举例如,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稻胡麻斑病(Cochiobolus miyabeanus)、稻苗立枯病(Rhizopus chinensis,Pythium graminicola,Fusarium graminicola,Fusarium roseum,Mucor sp.,Phoma sp.,Tricoderma sp.)、稻恶苗病(Gibberellafujikuroi);大麦和小麦等的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以及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以及其它宿主植物的白粉病;大麦和小麦等的眼斑病(Pseudocercosporella herpotrichoides);小麦等的秆黑粉病(Urocystis tritici);大麦和小麦等的雪腐病(Fusariumunivale,Pythium iwayamai,Typhla ishikariensis,Sclerotiniaborealis);燕麦冠锈病(Puccinia coronata)以及其它植物锈病,黄瓜、草莓等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蕃茄、圆白菜等的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马铃薯、蕃茄以及其它植物的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等植物的霜霉病;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梨轮斑病(Alternariamali)、梨黑斑病(Alternaria kikuchiana)、柑桔树脂病(Diaporthecitri)、柑桔疮痂病(Elsinoe fawcetti)、甜菜褐斑病(Cercosporabeticola)、花生褐斑病(Cercospora arachidicola)、花生黑斑病(Cercospora personata)、小麦叶枯病(Septoria tritici)、小麦颖枯病(Septoria nodorum)、大麦云纹病(Rhynchosporium secalis)、小麦网腥黑穗病(Tilletia caries);细菌病,例如,矮草叶腐病(Rhizoctonia solani)、矮草ダラ-スポツト病(Sclerotinia homoeocarpa),假单胞杆菌属,例如,黄瓜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蕃茄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以及稻粘枯细菌病(Pseudomonasglumae),黄单胞杆菌属,例如白菜黑腐病(Xanthomonascampestris),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以及柑桔溃疡病(Xanthomonas citri),欧文氏杆菌属,例如,白菜软腐病(Erwiniacarotovora),烟草花叶病毒病(Tobacco mosaic virus)等病毒病。
适合于防治的危害水稻、果树、蔬菜、其它作物以及花卉的各种农林、园艺、贮粮害虫、卫生害虫或线虫等害虫或其它有害生物,例如,对下列害虫有优异的防效果棉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fasciata)、卷叶蛾(Adoxophyes sp.)、菜小食心虫(Grapholitainopinata)、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桑新小卷蛾(Olethreutes mori)、菜细蛾(Caloptilia thevivora)、苹细蛾(Caloptilia zachrysa)、桃潜蛾(Phyllonorycter ringoniella)、梨潜皮细蛾(Spulerrina astaurota)、菜粉蝶(Piers rapae crucivora)、夜蛾(Heliothis sp.)、苹蠹蛾(Laspey resia pomonella)、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苹果银蛾(Argyresthia conjugella)、桃蛀果蛾(Carposina niponensis);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烟草粉蝶(Ephestia elutella)、桑绢野螟(Glyphodespyloalis)、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直纹稻苞虫(Parnaraguttata)、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大螟(Sesamia inferens)、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等鳞翅目害虫;二点叶蝉(Macrosteles fascifrons)、黑尾叶蝉(Nephotettixcincticeps)、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葡萄粉虱(Aleurolobustaonabae)、甘薯粉虱(Bemisia tabaci)、温室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桃蚜(Myzuspersicae)、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柑桔绵蚧(Pulvinariaaurantii)、樟圆蚧(Pseudaonidia duplex)、梨圆蚧(Comstockaspisperniciosa)、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等半翅目害虫;大豆金龟甲(Anomala rufocuprea)、日本金龟(Popilia japonica)、大绿丽金龟甲(Anomala cuprea)、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褐粉蠹(Lyctus brunneus)、马铃薯瓢虫(Epilachna vigintiotopunctata)、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蔬菜象甲(Listroderescostirostris)、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棉铃象(Anthonomusgradis gradis)、美洲稻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黄守瓜(Aulacophora femoralis)、甘薯跳甲(Chaetocnema concinna)、茄窄颈跳甲(Psyllioides angusticollis)、稻负泥虫(Oulema oryzea);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墨西哥豆甲(Epilachna varivestis)、条叶甲(Diabrotica sp.)、叩甲(Agriotesspp.、Melanotus spp.)等鞘翅目害虫;瓜实蝇(Dacus(Zeugodacus)cucurbitae)、桔小实蝇(Dacus(Bactrocera)dorsalis)、稻潜蝇(Agromyza oryzae)、葱蝇(Delia antiqua)、种蝇(Delia platura)、葱蝇(Delia antiqua)、甜菜潜叶花蝇(Pegomya cunicularia)、马铃薯潜叶花蝇(Pegomya dulcamarae)、瘿蚊(Asphondylia sp.)、家蝇(Musca domestica)、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 pipiens)等双翅目害虫;
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p.)、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coffeae)、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燕麦真滑线虫(Aphelenchus avenae)、菊叶芽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ritzemabosi)等垫刃目线虫;棘跳虫类(Onychiurus spp.)、双足类(Dilopoda spp.)、软体动物类(Mollusca)、根螨类(Rhizoglyphusspp.)等。
可以使用本发明杀虫杀菌剂组合物植物无特别的限定,可以例举如下所示的植物。
可以使用于如下植物禾谷类(例如,稻、大麦、小麦、黑麦、燕麦、玉米、高粱等);豆类(大豆、小豆、蚕豆、豌豆、落花生等);果树与果实类(苹果、柑桔类、梨、葡萄、桃、梅、黄桃、胡桃、杏、香蕉、草莓);蔬菜类(圆白菜、蕃茄、菠菜、硬花甘蓝、莴苣、葱头、大葱、柿子椒等);根菜类(胡萝卜、马铃薯、甘薯、萝卜、藕、芫菁);经济作物类(棉、麻、楮、结香、油菜、甜菜、忽布、甘蔗、甜菜、橄榄、橡胶、咖啡、烟草、茶等);瓜类(南瓜、黄瓜、西瓜、甜瓜);牧草类(鸭茅、高粱、梯牧草、三叶草、紫苜蓿等);矮草类(朝鲜草皮、翦股颖等);香料等用作物类(熏衣草、迷失草、麝香草、荷兰芹、胡椒、姜等);花卉类(菊、蔷薇、兰等)。
防除各种病虫害时,本发明杀虫杀菌组合物可直接使用,也可用水适当稀释,或者以悬浮液形式使用,可将能有效防除病虫害的适量杀虫杀菌组合物施用于可能发生病虫害的植物上或者还没有发生病虫害的地方即可。例如,防除水稻病虫害可采用水稻田的水面施用、侧条施用、水稻育苗箱施用、种子拌种施用法等,也可以使用种子消毒法。对于果树、谷类、蔬菜等种植中产生的病害,可以其茎叶部喷洒,此外也可以采用种子药剂浸渍处理、种子拌种处理、土壤处理,使其从根部吸收。另外,在水耕栽培中,也可对水耕液进行处理。
种子处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例如,将液态或固态制剂经稀释或不加稀释,直接以液态浸渍种子,然后进行药剂浸透方法;将固态制剂或液态制剂同种子混和,进行拌种处理,使其附着于种子表面;与树脂、聚合物等附着性载体混合,涂敷于种子表面的方法;栽培的同时撒在种子周围的方法。
进行种子处理中的“种子”一词是指用于植物繁殖栽培初期的植物体,包括除种子以外的球根、块茎、种薯、小鳞茎、鳞茎或插栽树木用枝茎等营养繁殖用植物体。
种植施用的对象植物的“土壤”或下文中提到的“栽培载体”是指栽培植物的支持体,特别是促进根生长的支持体。支持体材质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是能够培育植物的材质即可,例如,各种土壤、育苗栅网、水等都可以,具体的材料如砂、蛭石、棉、纸、硅藻土、琼脂、胶体物质、高分子物质、玻璃棉、石棉、木屑、树皮、浮石等也可以。
茎部叶部的喷洒方法有乳剂、フロアブル剂等液体制剂、可湿性粉剂或颗粒状可湿性粉剂等固态制剂用水适当稀释,喷洒中茎部叶部,或者是喷洒粉剂的方法等。
土壤中的施用方法有把稀释的液体制剂或不加稀释的液体制剂直接施用在苗床上,目的是为植物株元或育苗;将粒剂散布在株元或苗床上的方法;在播种前或移植前,将粉剂、可湿性粉剂、颗粒状可湿性粉剂、粒剂等散布,与整个土壤混合的方法;播种前或移栽植物体前,将粉剂、水剂、颗粒状可湿性粉剂、粒剂等分散于植栽坑穴、作条等的方法。
水稻育苗箱施用方法,其施用剂剂型是因播种时施用、绿化期施用、移植时施用等时期的不同而分为几种情况,但都可以施用粉剂、颗粒状可湿性粉剂、粒剂等剂型,与栽培土混和施用也可以,栽培土同粉剂、颗粒状可湿性粉剂和粒剂等混和也可,例如,床土混和,覆土混和、整个培土混和等。培土与各种制剂交互层施用也可以。播种时的施用埋藏在播种前、同时、播种后都可以,覆土后施用也可以。
水田的施用方法通常是将ジャンボ剂、填料、粒剂、颗粒状可湿性粉剂等固态制剂、フロフブル、乳剂等液体制剂散布于漫灌状态的水田。插秧时,也可将适当的制剂直接或混在肥料中,撒在田地水面或土壤中。另外,也可以采用在水口、灌溉设备等水田的水流源头处施用乳剂、可湿性粉剂、フロアブル等药剂。也可随水田的供水施用。
旱地作物,如小麦等,从播种至育苗期,对靠近种子或植物体的栽培载体处进行处理。对于直接播种到大田里的植物,可对种子直接处理。此外,也可对栽培中的植物株元进行处理。也可用粒剂分散处理或者稀释于水或不加稀释的药剂以液态进行灌溉处理。
进行移植的栽培植物的播种、育苗期的处理,可对种子直接处理;另外,对育苗用的苗床,做液态药剂的灌溉处理或粒剂分散处理。另外,定点植栽时,可用粒剂对植栽孔穴进行处理,对移栽点附近的栽培栽体混合施用也可以。
本发明杀虫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份化合物的配合比例是以通式(Ⅰ)表示的1,2,3-噻二唑衍生物或其盐为1份重量,而从化合物组Ⅰ选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通常优选从0.01~1000重量份范围内选择使用,更优选是在0.1~100重量份的范围。
本发明杀虫杀菌剂组合物的有效成份化合物配合的比例优选占100份重量组合物中的1~50重量份。
本发明杀虫杀菌剂组合物的一般剂型是以制剂形式施用为好,例如,乳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液剂、粒剂、粉剂等剂型,其施用量因有效成份化合物配合比例、气象条件、剂型形式、施用时间、施用方法、施用场所、防除对象病虫害、对象作物等的不同而异,但是,通常每公亩,作为有效成份化合物是以0.1~1000g范围选择施用为好,最好是在1~50g的范围。对于种子处理,与种子重量相比较,作为有效成份可以0.01%~40%范围内使用,最好是在0.1~10%范围内。乳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液剂等用水等稀释后施用,其施用浓度为0.0001~0.1%,粒剂、粉剂或处理种子时的液剂等通常不需稀释可直接施用。
下面举例说明本发明具代表性的实施例、试验例,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另外,实施例中的标有的份,均表示重量份。
实施例1表1或表3中记载的化合物10份化合物组Ⅰ中的一种10份煅烧的硅藻土 63份聚氧乙烯壬基苯醚 5份萘磺酸甲醛缩合物 4份含水硅酸 8份将以上成份均匀混合粉碎,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表1或表3中记载的化合物10份化合物组Ⅰ中的一种35份煅烧的硅藻土 28份聚氧乙烯壬基苯醚 5份萘磺酸甲醛缩合物 4份含水硅酸 8份将以上成份均匀混合粉碎,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表1或表3中记载的化合物 40份化合物组Ⅰ中的一种 10份煅烧的硅藻土33份聚氧乙烯壬基苯醚 5份萘磺酸甲醛缩合物 4份含水硅酸 8份将以上成份均匀混合粉碎,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表1或表3中记载的化合物 5份化合物组Ⅰ中的一种 7份合成水合二氧化硅 1份木素磺酸钙 2份膨润土 30份高岭土 55份将以上成份均匀混合粉碎,加适量的水捏合、造粒,干燥,得到粒剂。
实施例5表1或表3中记载的化合物 20份化合物组Ⅰ中的一种20份烷基萘磺酸钠 3份丙二醇 5份二甲基聚硅氧烷 0.25份对氯间苯二酚0.10份黄原胶 0.30份水 51.35份将以上成份均匀混合、湿式粉碎,得到可湿性粉剂或水基悬浮剂。
实施例6表1或表3中记载的化合物 8份丙硫克百威 6份聚氧乙烯壬基苯醚 0.4份聚乙烯醇 2份合成水合硅酸 1份高岭土 82.6份将以上成份均匀混合粉碎,加适量的水捏合、造粒,干燥,得到粒剂。
实施例7表1或表3中记载的化合物 8份吡虫啉 2份聚氧乙烯壬基苯醚 0.4份聚乙烯醇 2份合成水合硅酸 1份高岭土 86.6份将以上成份均匀混合粉碎,加适量的水捏合、造粒,干燥,得到粒剂。
实施例8表1或表3中记载的化合物 8份吡蚜酮 3份聚氧乙烯壬基苯醚 0.4份聚乙烯醇 2份合成水合硅酸 1份高岭土 85.6份将以上成份均匀混合粉碎,加适量的水捏合、造粒,干燥,得到粒剂。
实施例9表1或表3中记载的化合物 8份丙虫磷 5份聚氧乙烯壬基苯醚 0.4份聚乙烯醇 2份合成水合硅酸 1份高岭土 83.6份将以上成份均匀混合粉碎,加适量的水捏合、造粒,干燥,得到粒剂。
实施例10表1或表3中记载的化合物 6份杀螟丹4份二辛基硫丁二酸盐0.5份多羧酸钠 2份膨润土 30份碳酸钠 56.5份将以上成份均匀混合粉碎,加适量的水捏合、造粒,干燥,得到粒剂。
实施例11表1或表3中记载的化合物8份氟虫腈1份聚氧乙烯壬基苯醚0.4份聚乙烯醇 2份合成水合硅酸 1份高岭土 87.6份将以上成份均匀混合粉碎,加适量的水捏合、造粒,干燥,得到粒剂。
实施例12表1或表3中记载的化合物6份乙氰菊酯1.5份二辛基硫丁二酸盐0.5份多羧酸钠 2份膨润土 30份碳酸钠1份碳酸钙 59份将以上成份均匀混合粉碎,加适量的水捏合、造粒,干燥,得到粒剂。
实施例13表1或表3中记载的化合物6份噻嗪酮2份二辛基硫丁二酸盐0.5份多羧酸钠 2份膨润土 30份碳酸钠1份碳酸钙 58.5份将以上成份均匀混合粉碎,加适量的水捏合、造粒,干燥,得到粒剂。
参考例表1或表3中记载的化合物6份二辛基硫丁二酸盐0.5份多羧酸钠 2份膨润土 30份碳酸钠1份碳酸钙 60.5份将以上成份均匀混合粉碎,加适量的水捏合、造粒,干燥,得到粒剂。
试验例1采用水稻育苗箱施用对美洲稻象甲以及稻瘟病的防治试验将育苗箱中栽培的水稻(品种金南风)用每箱50g的实施例1中制备的粒剂的量处理之后,当天移栽入插秧稻田(5月中旬)。在同时移栽别的稻中,在移栽10天以及17天后,用稀释2000倍的醚菊酯乳剂稀释液以每10公亩100L(升)的量喷雾。另外,在同时移栽别的稻中,在移栽17天后以每10公亩3kg的参考例制备的粒剂的量水面施用。在移栽25天后,调查每株上的稻象甲成虫数,在移栽60天后,调查病斑面积百分率,判定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示于表4中。
表4
试验例2采用水稻育苗箱施用对白背飞虱以及稻瘟病的防治试验将育苗箱中栽培的水稻(品种金南风)用每箱50g的实施例2和3中制备的粒剂的量处理之后,当天移栽入插秧稻田(6月中旬)。在同时移栽别的稻中,在移栽35天以及50天后,用稀释2000倍的醚菊酯乳剂稀释液以每10公亩100L(升)的量喷雾。另外,在同时移栽别的稻中,在移栽20天后以每10公亩3kg的参考例制备的粒剂的量水面施用。在移栽63天后,调查每株上的白背飞虱成虫数,在移栽50天后,调查病斑面积百分率,判定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示于表5中。
表5
试验例3采用水稻育苗箱施用对稻负泥虫以及稻瘟病的防治试验将育苗箱中栽培的水稻(品种金南风)用每箱50g的实施例4中制备的粒剂的量处理之后,当天移栽入插秧稻田(5月上旬)。在同时移栽别的稻中,在移栽30天以及40天后,用稀释2000倍的醚菊酯乳剂稀释液以每10公亩100L(升)的量喷雾。另外,在同时移栽别的稻中,在移栽30天后以每10公亩3kg的参考例制备的粒剂的量水面施用。在移栽45天后,调查每株上的稻负泥虫成虫数,在移栽68天后,调查病斑面积百分率,判定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示于表6中。
表6
试验例4采用水稻育苗箱施用对稻纵卷叶螟及稻瘟病的防治试验将育苗箱中栽培的水稻(品种金南风)用每箱50g的实施例5和6中制备的粒剂的量处理之后,当天移栽入插秧稻田(6月上旬)。在同时移栽别的稻中,在移栽38天以及45天后,用稀释1000倍的醚菊酯乳剂稀释液以每10公亩100L(升)的量喷雾。另外,在同时移栽别的稻中,在移栽20天后以每10公亩3kg的参考例制备的粒剂的量水面施用。在移栽60天后,调查被取食的受害叶片百分率,判定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在移栽50天后,调查病斑面积百分率,判定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示于表7中。
表7
试验例5采用插秧稻田水面施用对美洲稻象甲以及稻瘟病的防治试验将水稻(品种金南风)于5月中旬移栽到水田,一周后将实施例7中制备的粒剂以每10公亩3kg量进行水面施用。另外,在移栽10天以及17天后,用稀释2000倍的醚菊酯乳剂稀释液以每10公亩100L(升)的量喷雾。在移栽20天后,调查每株上的美洲稻象甲成虫数,在移栽60天后,调查病斑面积百分率,判定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示于表8中。
表8
试验例6采用插秧稻田水面施用对黑尾时蝉以及稻瘟病的防治试验将水稻(品种金南风)于6月上旬移栽到水田,30天后将实施例8中制备的粒剂以每10公亩3kg量进行水面施用。另外,在移栽30天以及37天后,用稀释2000倍的醚菊酯乳剂稀释液以每10公亩100L(升)的量喷雾。在移栽20天后,调查每株上的黑尾叶蝉成虫数,在移栽60天后,调查病斑面积百分率,判定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示于表9中。
表9
在表4至表9中的供试药剂中,No.55使用的是表1中记载的化合物No.55。
本发明杀虫杀菌组合物,使病虫害防治的同时防治成为可能,而且可以进行省力的作物栽培作业。特别是,采用种子或生育初期的植物体、育苗箱施用或水面施用一次处理,可以获得以前的单独进行一次杀菌剂(水面施用)和杀虫剂两次(药剂稀释喷雾)处理的情况下等同的效果,因此,达到病虫害防治省时省力的目的,对病虫害发生类型不同时也能获得稳定的效果。上述效果,在水稻栽培中是显著的。
权利要求
1.杀虫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通式(Ⅰ)表示的1,2,3-噻二唑衍生物或其盐类以及从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中选出一或两种以上化合物作为有效成份通式(Ⅰ) [式中,R1是氢原子、(C1-C6)烷基或(C3-C7)环烷基,R2是CO-Y-R3(式中,R3是氢原子、(C1-C20)烷基、卤代(C1-C20)烷基、(C2-C20)烯基、卤代(C2-C20)烯基、(C2-C20)炔基、卤代(C2-C20)炔基、(C3-C12)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C1-C6)烷基、羧基(C1-C6)烷基、(C1-C20)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氨基甲酰基(C1-C6)烷基;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羧基(C1-C6)烷基、氰基(C1-C6)烷基、(C1-C6)烷基羰基氧基(C1-C6)烷基、(C1-C6)烷基羰基氨基(C1-C6)烷基、苯基(C1-C6)烷基、苯基或由优选1个以上相同或不同卤原子或(C1-C6)烷基取代苯基;具有1~5个优选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的苯基、苯基(C1-C6)烷基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羧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或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或1~5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在环上具有1~5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苯基(C1-C6)烷基、苯基羰基氧基(C1-C5)烷基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羧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或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或1~5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在环上具有1~5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苯基羰基氧基(C1-C6)烷基、苯基羰基氨基(C1-C6)烷基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羧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或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或1~5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在环上具有1~5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苯基羰基氨基(C1-C6)烷基、具有相同或不同的1个以上选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的杂原子的5~6元杂环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羧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或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或1~5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具有1~5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5~6元杂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1个以上选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的杂原子的5~6元杂环(C1-C6)烷基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羧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和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或1~5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在环上具有1~5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5~6元杂环(C1-C6)烷基、具有相同或不同的1个以上选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的杂原子的5~6元杂环羰基氧基(C1-C6)烷基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羧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或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或1~5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在环上具有1~5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的5~6元杂环羰基(C1-C6)烷基、具有相同或不同的1个以上选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的杂原子的5~6元杂环羰基氨基(C1-C6)烷基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羧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或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和1~5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在环上具有1~5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下列取代基的取代的5~6元杂环羰基氨基(C1-C6)烷基或-N=C(R5)R6(式中R5和R6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3-C6)环烷基、苯基和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卤原子、(C1-C6)烷基和(C1-C6)烷氧基的取代基的苯基,R5和R6一起表示O、S和NR4(式中R4表示氢原子和(C1-C6)烷基)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羧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和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或1~5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Y表示O、S或NR4(式中,R4与前述相同)或 [式中,X优选相同或不同,表示卤原子、羧基、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基羰基、羰基、(C1-C12)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或具有1~2个优选相同或不同地选自卤原子、(C1-C12)烷基、苯基或由1~5个选自相同或不同(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作为取代基的氨基甲酰基;n表示0~4的整数)]。
2.杀虫杀菌剂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治对作物有害的病虫害时,用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杀虫杀菌剂组合物对对象植物或土壤进行处理。
全文摘要
含有通式(Ⅰ)的1,2,3-噻二唑衍生物及其从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中选出一或两种以上作为有效成份的杀虫杀菌剂组合物,通式(Ⅰ)[式中,R
文档编号A01N43/828GK1314082SQ0010317
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7日
发明者梅谷训永, 内黑羽子彻, 儿玉洋, 田嶋崇吉, 山本好伸 申请人:日本农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