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苜蓿带控制棉蚜的新方法

文档序号:323289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苜蓿带控制棉蚜的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苜蓿带控制棉蚜的新方法。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棉花是新疆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棉花的种植面积逐年递增,棉田虫害的发生也呈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绿色产业的不断兴起,化学防治的方法正在被生物防治的方法所取代,从检索已有技术得知,最靠近的方法是在棉田中套种药用植物,例如红花等,目的是抑制棉蚜虫的发生。为了使棉花病虫害防治产生多元化的防治方法,生态学专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路,本发明正是选择了目前国际上保护和利用天敌的“相生植保”的生物学方法,调节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关系,它区别于传统的人工繁殖释放天敌的生物防治,而是间接利用自然天敌,以虫治虫、防虫,经过两年的生产实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发明利用苜蓿带控制棉蚜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棉田的边缘播种8-10苜蓿带,待苜蓿生长到5月底至6月上旬时,适时刈割苜蓿带,再搁置1-2天,充分释放天敌,促使棉蚜天敌进入棉田控制棉蚜。
具体的实施方案为苜蓿带中存在有大量的昆虫,这些昆虫为棉蚜的天敌(瓢虫类、草蛉类和食蚜蝇类群)提供了猎物,当6月上旬棉蚜进入棉田开始危害棉花时,苜蓿带中已经繁殖了大量的昆虫,昆虫总量达到52.5万头/hm2,而此时棉田昆虫总量仅有7.5万头/hm2;两者比较,苜蓿带的昆虫是棉田昆虫的7倍,此时也是棉蚜数量激增的重要阶段,6月1日、15日和29日分三次刈割苜蓿,刈割后搁置1-2天,使棉蚜的天敌充分得到转移,可有效地遏制了棉蚜虫,保证棉花的丰产。分段刈割苜蓿对遏制棉蚜的点、片虫害效果极佳。
本发明所述的苜蓿带不需特殊的管理,种植时与小麦、油菜和玉米复播,带宽8-10米,为了保正苜蓿的生长旺盛,每年可施磷肥一次(75-150kg/hm2),一般当年种植的苜蓿对棉蚜的法治作用较差,第二年的苜蓿作用发挥最佳,也可在秋季种植,次年发挥作用。
本发明的这种苜蓿带控制棉蚜的方法,验证了“相生植保”的生物学机理,科学地应用了苜蓿带的诱集、阻滞和延缓作用,使病虫害防治手段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的效果,也为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苜蓿带控制棉蚜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棉田的边缘种植8-10米的苜蓿带,在5月底至6月上旬适时刈割,并搁置1-2天充分释放,促使棉蚜天敌进入棉田控制棉蚜。
全文摘要
一种利用苜蓿带控制棉蚜的新方法,科学地验证了“相生植保”的生物学原理,把苜蓿带作为诱集、繁衍棉蚜天敌的载体,并适时刈割、放置,促仗棉蚜天敌进入棉田控制棉蚜,为生态植保开辟新的思路。
文档编号A01G13/00GK1304645SQ0013475
公开日2001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9日
发明者田长彦, 张润志, 吕昭智, 张斌, 宋郁东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